分享

讲故事学中药 四

 图书 馆员 2014-10-18
 61.蒲公英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花王国里,国王有五个女儿,她们是:牡丹公主、玫瑰公主、水仙公主、百合公主,最小的便是蒲公英。与四个姐姐相比,她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少了玫瑰的鲜艳美丽,缺失水仙的清新淡雅,无法与百合的芬芳馥郁媲美,她只是最不起眼的淡而又淡的小花。

  后来,邻近的竹王国里,国王派使者前来求婚,四个姐姐跃跃欲试,只有蒲公英躲在角落里。虽然,她也很喜欢竹王子,可她却不敢露面。结果,牡丹和百合两位姐姐被选中,随使者而去,开始了她们的新生活。          

  但是,不久之后,竹王子得了一种怪病,浑身上下长满黄斑,如不及时治疗就会枯萎致死。要想治病必须去遥远的天山,采那冰峰上的雪莲才行。这时蒲公英不顾父王及母后的坚决反对,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艰难的征程。为了救回竹王子的生命,她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当她来到天山脚下时,遇到了守候雪莲的女巫,女巫告诉她:“你要拿走雪莲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从此浪迹天涯,不能再回到花王国去。”为了自己挚爱的竹王子,蒲公英答应了女巫的条件。 

  竹王子因此得救了,蒲公英也因此开始了漂泊的生命历程。她的种子在风的吹拂下四处飘散,花儿开遍了大江南北,成为最最普通的路边野花……   

  【药名】蒲公英           

  【别名】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凫公英、耩褥草、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鹁鸪英、婆婆丁、白鼓丁、黄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奶汁草、残飞坠、黄狗头、卜地蜈蚣、鬼灯笼、羊奶奶草、双英卜地、黄花草、古古丁、茅萝卜、黄花三七、婆婆丁。                         

  【药性】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 本品苦寒,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能泄降滞气,故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证,兼能疏郁通乳,故为治疗乳痈之要药。用治乳痈肿痛,可单用本品浓煎内服;或以鲜品捣汁内服,渣敷患处;也可与全瓜蒌、金银花、牛蒡子等药同用;用治疔毒肿痛,常与野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药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用于治肠痈腹痛,常与大黄、牡丹皮、桃仁等同用;用于治肺痈吐脓,常与鱼腥草、冬瓜仁、芦根等同用。本品解毒消肿散结,与板蓝根、玄参等配伍,还可用于治咽喉肿痛;鲜品外敷还可用于治毒蛇咬伤。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本品苦、甘而寒,能清利湿热,利尿通淋,对湿热引起的淋证、黄疸等有较好的疗效。用于治热淋涩痛,常与白茅根、金钱草、车前子等同用,以加强利尿通淋的效果;治疗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大黄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以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可单用取汁点眼,或浓煎内服;亦可与菊花、夏枯草、黄芩等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62.紫花地丁的故事       

  从前,有两位花郎,常在一起沿村讨饭,日久天长,两个人感情渐渐深厚,即结拜为兄弟。他俩白日讨饭,夜间同宿于破古庙中。 

  一天,弟弟手指突发疔疮,疼痛难忍,红肿发亮。哥哥焦急如焚,心想若不及时诊治,手指有烂掉的危险。于是,他带其弟前去寻医。离此不远有座东阳镇,有一家“济生堂”药铺,既治病又卖药,有一种自制治疗疔疮外用药。老板见是花郎讨花,就以先拿五两银子再给药为借口,将两个花郎拒之门外。无奈俩弟兄离开东阳镇,来到一片山坡地,弟弟疼痛难忍。这时,太阳快落山了,满天霞光照在山坡上,有一种紫草花在眼前耀耀生辉,哥哥顺手掐了几朵放在嘴里嚼嚼,觉得苦丝丝的,便又吐在手心里。此时弟弟的手指头火烧火燎心里难受,哥哥顺手将刚刚吐出来的花瓣按在弟弟的手指头上。过了一会儿,弟弟感到手指头凉荫荫的,比刚才舒坦些了,又过了一个时辰,弟弟的手指头竟不痛了。他们又采一些带回庙中捣烂糊在手指头上,并用紫花草熬水喝了下去,安安静静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肿痛果然消了。过了二天后,疔疮竟奇迹的全部好了。  

  后来花郎就根据这种草秸梗笔直,象一根铁钉,顶头开几朵紫花的形象取了“紫花地丁”的名字。                         

  【药名】紫花地丁            

  【别名】地丁、紫地丁、地丁草、堇堇菜、辽堇菜、堇菜地丁、光瓣堇菜、兔耳草、箭头草、羊角子、独行虎、如意草、玉如意、铧头草、剪刀花、疔毒草、见肿消、剪刀莱、海地丁。   

  【药性】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应用】                            

  1.疔疮肿毒,乳痈肠痈 本品苦泄辛散,寒能清热,入心肝血分,故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消痈散结,为治血热壅滞,痈肿疮毒,红肿热痛的常用药物,尤以治疔毒为其特长。用于治痈肿、疔疮、丹毒等,可单用鲜品捣汁内服,以渣外敷;也可配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之品,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用于治乳痈,常与蒲公英同用,煎汤内服,并以渣外敷,或熬膏摊贴患处,均有良效;用于治肠痈,常与大黄、红藤、白花蛇舌草等同用。 

  2.毒蛇咬伤 本品兼可解蛇毒,治疗毒蛇咬伤,可用鲜品捣汁内服,亦可配雄黄少许,捣烂外敷。                        

  此外,还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外感热病。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使用注意】体质虚寒者忌服。 


63.野菊花的故事       

  有一位园丁种了许多花,在园丁的精心培育下,花长得很茂盛。一天,园丁去郊外看望他爸爸,回家时,顺便带回了一株野菊花,把它栽到了花园里。 

  一些名贵的花儿看到了这株野菊花,便开始嘲笑它。先是红玫瑰,它说:哼,你想和我比美,差的远呢!你有我这么漂亮的身材吗?你能开出比我更漂亮的花朵吗?哈哈,不能吧?不能吧?哈哈哈…… 

  接着是昙花,你呀你,真是不知好歹,敢跑到这儿来和我们比美,你能比得过我们吗?虽然我开花的时间很短,但我开出的花比谁不娇艳,美丽呢?人们把我开花说成'昙花一现’,你能比得过我吗?小不点儿!哈哈哈……”昙花骄傲地说道。       

  大家都来嘲笑她,只有在菊花旁边的仙人掌默默不语。最后,仙人掌实在听不进去了,愤怒地说到:“你们为什么这样对待野菊花!”没想到,花儿们愤怒地骂仙人掌:“绿刺鬼,不用你管!”最后,花儿们骂够了,便不理睬野菊花。

  这时,野菊花哭了,被仙人掌看到了,仙人掌便去安慰它说:“没事,每个人都有缺点,只是不必显露罢了。”野菊花听了后,不再哭了,它说:“谢谢你,仙人掌哥哥。” 

  不久,秋天来了,刺骨的寒风吹来,那些名贵的花儿都一个个倒下了,野菊花悲伤不已,只有它和仙人掌哥哥相依为命活下去了。但是,它明白了。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不应该自卑,也不应该骄傲,应该取长补短,才能获得成功。             

  看着徐徐升起的太阳,野菊花想,我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      

  名】野菊花                           

  【别名】野黄菊花、苦薏、山菊花、甘菊花、千层菊、黄菊花。    

  【药性】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

  【应用】                            

  1.痈疽疔疖,咽喉肿痛 品辛散苦降,其清热泻火,解毒利咽,消肿止痛力胜,为治外科疔痈之良药。用于治热毒蕴结,疔疖丹毒,痈疽疮疡,咽喉肿痛,均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2.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品味苦入肝,清泻肝火;味辛性寒,兼散风热,常与金银花、密蒙花、夏枯草等同用,治疗风火上攻之目赤肿痛;若与决明子同用,可用于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眩晕。                    

  此外,本品内服并煎汤外洗也用于治湿疹、湿疮、风疹痒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野菊花与菊花为同科植物,均有清热解毒之功,但野菊花苦寒之性尤胜,长于解毒消痈,疮痈疔毒肿痛多用之;而菊花辛散之力较强,长于清热疏风,上焦头目风热多用之。  


64.重楼的故事        

  重楼又名七叶一枝花,据传,这味草药的名字缘于一则神话故事。很久以前,浙江天日山区住着一个青年叫沈见山,父母早逝,又无兄弟姐妹,靠上山砍柴为生。一天,他在砍柴时,草丛中忽然窜出一条毒蛇,还未及躲避,他的小腿就被蛇狠狠咬了一口。  

  不一会儿,他就昏迷在地,不省人事。说来也巧,这时天上的七仙女正好脚踏彩云来天目山天池里洗澡,看到了昏倒的沈见山,便动了恻隐同情之心,她们将他围成一圈,纷纷取出随身携带的罗帕盖在他的伤口四面。

  更巧的是,王母娘娘这时也驾祥云到此,看到了青年、伤口和女儿们的罗帕,明白了一切,于是随手拔下头上的碧玉簪,放在7块罗帕的中央。或许是伤口得到了罗帕和碧玉簪的仙气,蛇毒很快就消散了,沈见山竟徐徐清醒过来。清醒后的一瞬间,他只听“嗖”地一阵风响,罗帕和碧玉簪一起落在了地上,即刻变成了7片翠叶托着一朵金花的野草。                

  他惊呆了,仿佛刚做了一场梦,又看看自己的小腿,了无伤痕。最后他想明白了,是这好看的野草救了自己的蛇伤。                 

  于是,下山后,他给村民们反复讲述被蛇咬伤后获救的奇异经过,并带村民上山认药。村民们推测说,这药草蕴含有仙气,能克蛇毒妖魔,故而每遇有蛇咬伤患者,都采挖此药,并获神效。当大家好奇地询问药草的名字时,沈见山想了想说:“七叶一枝花。”                       

  【药名】重楼                 

  【别名】蚤休、金盘托荔枝、草河车、七叶一枝花、七叶莲、双台、独叶一枝花。            

  【药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应用】                            

  1.痈肿疔疮,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本品苦以降泄,寒能清热,故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为治痈肿疔毒,毒蛇咬伤的常用药。用于治痈肿疔毒,可单用为末,醋调外敷,亦可与黄连、赤芍、金银花等同用,如夺命汤(《外科全生集》);用于治咽喉肿痛,痄腮,喉痹,常与牛蒡子、连翘、板蓝根等同用;若治瘰疬痰核,可与夏枯草、牡蛎、大贝母等同用;单用本品研末冲服,另用其鲜根捣烂外敷患处,治疗毒蛇咬伤,红肿疼痛,也常与半边莲配伍使用。 

  2.惊风抽搐 本品苦寒入肝,有凉肝泻火,息风定惊之功。如《卫生易简方》单用本品研末冲服,或与钩藤、菊花、蝉蜕等配伍,用于小儿热极生风,手足抽搐等均有良效。  

  3.跌打损伤 本品入肝经血分,能消肿止痛,化瘀止血,可单用研末冲服,治疗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也可配三七、血竭、自然铜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涂患处。    

  【使用注意】体虚、无实火热毒者、孕妇及患阴证疮疡者均忌服。 


65.拳参的故事        

  从前,有个小镇上突发痢疾,病情发展很快,全镇的百姓有大半的人都得病了,而镇上的大夫都束手无策。在这危急时刻,镇上德高望重的老镇长便召开会议,讨论控制病情的事,不过大家也为找不到好的方法而头疼。              

  镇里有位小伙子是个富有同情心的年轻人,老镇长的女儿看到小伙子心地善良,便对他心生爱意。小伙子看到大家为此事愁眉不展的,他便决定外出寻找治疗方法。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老镇长时,大家都为他的勇敢而感动。                           

  第二天清晨,小伙子便背起背囊踏上了寻药之路,镇里的百姓知道了他的壮举,都纷纷为他送行。                  

  小伙子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寻找了多天也没有找到药材,而此时他所带的粮食和水已经用完了。小伙子又饥又渴,但他想到镇民们都还在等他回去,便把一切困难都抛在了脑后,继续踏上了寻药之路。

  在饥渴之中,小伙子睡着了,梦中他梦到了一位白头发白胡子的老者,老者告诉他“拳参,生于田野,叶如羊蹄,根似海虾,色黑,可治赤痢。”小伙子醒来后,立即按照老者说的去寻找,很快就在田边找到了这种草药。小伙子欣喜若狂,迅速回到镇里用拳参煎水给百姓喝,很快百姓的痢疾都好了。                             

  老镇长看到小伙子挽救了镇里百姓的生命,便将自己的女生许配给了他。后来,小伙子在妻子的帮助下开了家很大的药店,专门为那些贫困的百姓免费送药看病。                      

  【药名】拳参             

  【别名】紫参、草河车、重楼、虾参、回头参、倒根草、破伤药、刀剪药、刀箭药、疙瘩参、山柳柳、石蚕、刀枪药、马蜂七、地虾、山虾、铜罗、鸢头鸡、山虾子、红蚤休。     

  【药性】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肝息风。            

  【应用】               

  1.痈肿瘰疬,毒蛇咬伤 本品苦泄寒凉,能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消肿散结,故常用本品捣烂敷于患处,或煎汤外洗,治疗疮痈肿痛、瘰疬、痔疮、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证,亦可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2.热病神昏,惊痫抽搐 本品苦寒入肝,镇惊息风,多与钩藤、全蝎、僵蚕、牛黄等配伍,用于治热病高热神昏,惊痫抽搐以及破伤风等。  

  3.热泻热痢 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止痢,且兼涩肠止泻之功,可单独制成片剂使用,治疗赤痢脓血,湿热泄泻可配银花炭、白头翁、秦皮及黄连等同用。  

  4.血热出血 本品苦而微寒,入肝经血分而能凉血止血,常与贯众、白茅根、大蓟、生地等同用,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等出血证。

  此外,本品还能利湿,也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无实火热毒者不宜使用。阴证疮疡患者忌服。 


66.漏芦的故事       

  相传东北松花江畔住着一位女大夫,女大夫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心地善良,经常给松花江两岸的百姓免费送药治病,深得百姓的爱戴。 

  一日,女大夫上山采药的途中,遇到一位患乳痈(乳腺炎)的患者。女大夫看到患者痛苦的表情,便上前主动为她看病。在看病的过程中得知,这位妇女刚刚做了母亲,由于乳汁排出不畅通,导致了乳腺炎,而她的孩子由于没有乳汁可吃,饿得哇哇直哭,面黄肌瘦的,这位妇女也是急得在那哭泣。女大夫知道,如果不赶紧将这位妇女的乳痈治好,那么她的小孩就会有生命危险。于是,她看了看刚采的药材,但是没有发现能治疗乳痈的药,正在焦急之时,她看到路边有一种开着紫色花朵的植物。于是,她便随手将这个植物拔起,放在嘴里尝尝是苦味的。她想到,中医里很多味苦的药都能治疗火毒壅盛的疾病,便将这种草药连根捣烂敷在患处。并嘱咐这位妇女回去按照她的方法将这种草药外敷和煮水喝,没几日这位妇女的乳痈就好了,而且乳汁也通畅了,比以前的汁水更多。                              

  女大夫得知这种草药有治疗乳痈和通乳的功效,便欣喜若狂,以后凡是遇到这样的病人,用这种草药来治疗都有效,便称这种草药为“漏乳”。后人觉得这个名字不雅,便改其谐音称为“漏芦”。         

  【药名】漏芦                          

  【别名】野兰、鹿骊、鬼油麻、和尚头、大头翁、独花山牛蒡、祁漏芦、禹漏芦、龙葱根、毛头。 

【药性】苦,寒。归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应用】                

  1.乳痈肿痛,瘰疬疮毒 本品苦寒降泄,故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效,又因其能通经下乳,故尤为治乳痈之良药。常与瓜蒌、蛇蜕同用,主治乳痈肿痛,如漏芦散(《和剂局方》);若用于治热毒壅聚,痈肿疮毒,常与大黄、连翘、紫花地丁等药同用,如漏芦汤(《千金方》);若用于治痰火郁结,瘰疬欲破者,可与海藻、玄参、连翘等药同用,也如漏芦汤(《圣济总录》);《本草汇言》又以漏芦与荆芥、苦参、白鲜皮、当归等浸酒蒸饮,治疗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等。             

  2.乳汁不下 本品味苦降泄,有良好的通经下乳之功,为产后乳汁不通的常用药。多用于乳络塞滞,乳汁不下,乳房胀痛,欲作乳痈者,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药同用;若为气血亏虚,乳少清稀者,当与黄芪、鹿角胶等同用。

  3.湿痹拘挛 本品性善通利,有舒筋通脉活络之功,常与地龙配伍,治疗湿痹,筋脉拘挛,骨节疼痛,如古圣散(《圣济总录》)。 

  【用法用量】煎服,5~9g。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气虚、疮疡平塌者及孕妇忌服。


67.土茯苓的故事        

  土茯苓别名禹余粮、冷饭团、饭团根、山遗粮等。说起它的别名禹余粮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            

  相传5000年以前,大禹率数百部下在现在的山东西南部山区疏导积水,大禹身穿短裤,赤裸上身和腿脚,他和部下一起用耒等工具挖掘沙石,和部下一天同吃两顿饭。有一天天将傍晚,伙头来禀报:“大王,锅里的米饭做好了,可以用饭了吗?”大禹用手摸摸早已扁塌的肚子,看看饥饿无力的众人,他把凸着肌肉的黑褐色胳膊一挥,高声下令:“开饭了!开饭了!”众人立刻朝饭锅奔去。   

  铜锅里的小米饭黄灿灿的冒着诱人的香味,伙头用勺子给大伙盛饭,每个人的土陶碗里就放一勺,因为带来的粮食不多了,只能节省着吃。当大禹把土陶碗伸过来时,伙头给盛上一勺,刚要再搭上一勺时,大禹快速把碗抽回,他平静地说:“算了,我吃多了,就会有人没饭吃呢。”吃着饭,伙头偷偷对大禹说:“大王,咱的小米不多了,是不是派人回去运啊?”“啊?你不早说,今天天晚了,我明天派人去运吧。”   

  深夜,大雨骤降,如同瓢泼,用树枝搭起的棚子漏水,大禹和部下起身蹲着,等待雨停,等待天亮。可天不随人愿,天亮了,大雨却没有要停的样子,天又黑了,大雨也没见变小,大禹和众部下饿着肚子在棚子里熬着。大雨一直下两天两夜,山沟里的洪水漫上山坡,大禹和部下所处的大山变成一座孤岛,大禹立刻指挥大家疏通洪水。半上午,伙头被湿柴冒的黑烟呛红了眼睛,终于把最后的小米煮熟了,每人只够吃几口的。有点米饭垫着肚子,大禹又和大家疏导洪水去了。 

  人们两天没有吃饭了,围山的洪水只退了一点点,大家的肚子在咕咕直叫,粮食,粮食在哪里?人们开始焦急了,偶尔有人来报:“又饿昏了一个。”大禹支撑起身子,看着洪水,竭力思考逃生的良策。他突然看到满山的土茯苓,绿油油的叶子在阳光下闪动,被水冲出的块茎显示着肥厚,他灵机一动,用力招呼部下:“弟兄们,我们不能在山上等死,我先尝尝这些叶子能不能吃。”说罢,他撸一把土茯苓叶子填进嘴里,用力一嚼,皱着眉头咽下去。等了片刻,身体没有不适感,肚子也不饿了。他大声喊:“弟兄们,吃这些叶子啊,就是有点苦,但是吃了饿不死。”众人一听,纷纷把土茯苓叶子往嘴里填。大禹又招呼大家帮伙头挖沙土里的块茎,伙头用铜锅煮叶子和块茎,人们又能一天吃上两顿饭了。大家吃了几天土茯苓的叶子和块茎,保住了生命,有些肠胃有毛病的人还治好了。 

  围困大山的洪水退去,大禹派人运来了粮食,他们又继续疏导大陆上的积水了,人们得知救命的植物叫土茯苓,为了不忘大禹冒着生命危险亲尝土茯苓,遂给它起名叫禹余粮。现在,一些人家还有种植呢。                

                                  

  【药名】土茯苓                   

  【别名】禹余粮、白余粮、草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冷饭团、仙遗粮、土萆薢、山猪粪、山地栗、过冈龙、山牛、冷饭头、山归来、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团根、土苓、狗朗头、尖光头、山硬硬、白葜、连饭、红土苓、山奇良。    

  【药性】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应用】                            

  1.杨梅毒疮,肢体拘挛 本品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又兼解汞毒,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疗效尤佳,为治梅毒的要药。可单用本品水煎服,如土萆薢汤(《景岳全书》);也可与金银花、白鲜皮、威灵仙、甘草同用;若因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常与薏苡仁、防风、木瓜等配伍治之,如搜风解毒汤(《本草纲目》)。

  2.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本品甘淡渗利,解毒利湿,故可用于湿热引起的热淋、带下、湿疹湿疮等证。常与木通、萹蓄、蒲公英、车前子同用,治疗热淋;《滇南本草》单用本品水煎服,治疗阴痒带下;若与生地、赤芍、地肤子、白鲜皮、茵陈等配伍,又可用于湿热皮肤瘙痒。

  3.痈肿疮毒 本品清热解毒,兼可消肿散结,如《滇南本草》以本品研为细末,好醋调敷,治疗痈疮红肿溃烂;《积德堂经验方》将本品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治疗瘰疬溃烂;亦常与苍术、黄柏、苦参等药配伍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肝肾阴虚者慎服。服药时忌茶。


68.鱼腥草的故事         

  相传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勾践忍辱负重假意百般讨好夫差,方被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发誓一定要使越国强大起来。传说勾践回国的第一年,越国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勾践亲自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在三次亲口尝野菜中毒后,勾践终于发现了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并且这种野菜生长能力特别强,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渡过了难关。而当时挽救越国民众的那种野菜,因为有鱼腥味,便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药名】鱼腥草            

  【别名】蕺菜、葅菜、侧耳根、猪鼻孔。 

  【药性】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肺痈吐脓,肺热咳嗽 本品寒能泄降,辛以散结,主入肺经,以清解肺热见长,又具消痈排脓之效,故为治肺痈之要药。用治痰热壅肺,胸痛,咳吐脓血,常与桔梗、芦根、瓜蒌等药同用;若用于治肺热咳嗽,痰黄气急,常与黄芩、贝母、知母等药同用。 

  2.热毒疮毒 本品辛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排脓,亦为外痈疮毒常用之品,常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用;亦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 

  3.湿热淋证 本品有清热除湿、利水通淋之效,善清膀胱湿热,常与车前草、白茅根、海金沙等药同用,治疗小便淋沥涩痛。 

  此外本品又能清热止痢,还可用治湿热泻痢。            

  【用法用量】煎服,15~25g。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虚寒证及阴性疮疡忌服。

69.金荞麦的故事          

  准格尔旗有个神山。唐朝时,有位民间医生上山采药,忽然看到有两位仙女结伴游戏,尽情歌舞。民间医生驻足观看,仙女便笑呵呵地走过来搭讪。霎时,云绕波涌,如鱼滚动,民间医生竟跟着仙女走进洞中。洞内温暖如春,四季常青。仙女对民间医生百般照顾,一日三餐,必吃两顿荞面。民间医生只呆到第三天,便思念亲人出山回家。哪知,人物全非,子孙已历五世。这时民间医生方觉几百年过去了,他却长生不老。逢人便说:“常食荞面,增寿年轻。”以后,山区农民祖祖辈辈种荞麦,吃荞面凉粉。这虽是一则传说,但荞面对人体有荣卫作用,却是不假。 -                             

  【药名】金荞麦                  

  【别名】野莽麦、天荞麦、金锁银开、苦荞头、野荞子、铁石子、透骨消、蓝葬头、荞麦三七、开金锁、苦荞麦根、五毒草、五蕺、蛇罔、野南荞、酸荞麦、野三角麦、天松散、花麦、铁花麦、万年荞、铁拳头、铁甲将军草、透鬼消、甜荞。                        

  【药性】微辛、涩,凉。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祛瘀。 

  【应用】                    

  1.肺痈,肺热咳嗽 本品辛凉,既可清热解毒,又善排脓祛瘀,并能清肺化痰,故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咳吐脓血为其所长,可单用,或与鱼腥草、金银花、芦根等配伍应用;若治肺热咳嗽,可与天花粉、矮地茶、射干等同用。

  2.瘰疬疮疖,咽喉肿痛 本品凉以清热,辛以散结,有解毒、消痈、利咽、消肿之效,若与何首乌等药配伍,可治瘰疬痰核;若配蒲公英、紫花地丁等药,可治疮痈疖肿或毒蛇咬伤;若与射干、山豆根同用,可治咽喉肿痛。    

  此外,本品尚有健脾消食之功,与茯苓、麦芽等同用,可治腹胀食少,疳积消瘦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15~45g。亦可用水或黄酒隔水密闭炖服。 


70.大血藤的故事          

  在深山老林,长着一种皮色红褐的藤茎,古称“赤藤”,今称“红藤”。如果用飞快的砍刀一砍,便流出好象血液似的红色液汁,所以民间又称“大血藤”。

  明代有个山村村民叫赵子山,喜狩猎,又嗜酒成癖,于是每每啖食生肉饮酒,日久患了绦虫病,常闹腹痛,有时排便还解出这种寸白虫。求医治疗,医生令其先戒酒少肉,但他难下决心,因而病也就迟迟未治。 

  一次,他上山狩猎,并携酒在身,结果中午贪杯醉倒,直睡到日落西山,醒来见天色已晚,就索性住在一座破庙里,接着自斟自饮起来,尽兴了,倒在一张破草席上便睡。半夜醒来,口渴得厉害,便起床找水喝,但久寻不见,在明亮的月光下,他突然发现了一个马棚,走进去见里面有只大瓮,瓮里有水,且清澈映月,于是便连连掬饮起来,只觉水甘如饴,清凉爽口。哪想第二天早晨醒来,一时内急,竟解出许多死了的寸白虫,肚里仿佛舒畅多了。他很觉奇怪,是什么驱出了自己肚里的虫?莫非是夜里喝了特殊的水。于是去马棚里看,发现瓮里的水呈暗红色,是寺庙里的仆僧编织草鞋所用红藤浸过的水。回家后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腹痛、大便排虫的毛病没有了。他和医生讲了此事,医生查查书告诉他:“红藤驱虫是有记载的,你的病就是饮用了红藤浸过的水治好的,你从此该彻底戒酒,戒食生肉,否则还会旧病复发。你不至于一直住在寺庙里吧。”    

  【药名】大血藤                 

  【别名】红藤、血藤、大活血、大血通、红仝、八卦藤、大活血、红皮藤、省藤。                

  【药性】苦,平。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应用】                             

  1.肠痈腹痛,热毒疮疡 本品苦降开泄,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止痛,又入大肠经,善散肠中瘀滞,为治肠痈要药,也可用于其他热毒疮疡。治肠痈腹痛,常与桃仁、大黄等药同用;治热毒疮疡,常与连翘、金银花、贝母等药同用,如连翘金贝煎(《景岳全书》)。

  2.跌打损伤,经闭痛经 本品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骨碎补、续断、赤芍等药同用;用于治经闭痛经,常与当归、香附、益母草等药同用。

  3.风湿痹痛 本品有活血化瘀,祛风活络止痛之作用,广泛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疼痛,关节不利,常与独活、牛膝、防风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71.败酱草的故事(附药:墓头回)     

  在无数中草药名字中,“墓头回”的名字十分奇特,意从墓头返回之意,其实该药的命名还真有这个意思。  

  相传有一位走方郎中手拿摇铃云走四方给人治病。当他走到一个村庄时,恰逢一家人办理丧事,众人正抬着棺材往坟地走。郎中仔细一观察,发现地上有滴滴鲜血的痕迹,便随棺而行,直至墓地。询问后方知棺中是一成年女子,因阴道出血不止而死。郎中说:“鲜血淋漓,从棺而出,说明还存一线生机。能否开棺治疗?”死者家属听说还有救治希望,大喜,立即开棺。医生即用一种无名小草,浓浓地煎了一锅,滤汁给病人缓缓灌入,不到一个时辰,病人苏醒,出血停止,又经一番治疗,渐趋康复。  

  这种小草叫什么名字呢?因病人从墓头抬回,就命名为“墓头回”。现在已经知道,“墓头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败酱草”,有异叶败酱和糙叶败酱之分,每年秋季采挖,去净茎苗及泥土,晒干,就是中药材墓头回;若用鲜药,可用包括根茎叶的全草,洗净泥土,煎汤内服。                

  【药名】败酱草                  

  【别名】鹿肠、鹿首、马草、泽败、鹿酱、酸益、苦菜、苦蘵、野苦菜、苦猪菜、苦斋公、豆豉草、豆渣草、白苦爹、苦苴、白花败酱、胭脂麻、黄花败酱、黄花龙牙、野黄花、野芹、山白菜、黄花草、鸡肠子草。 

  【药性】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应用】                            

  1.肠痈肺痈,痈肿疮毒 本品辛散苦泄寒凉,既可清热解毒,又可消痈排脓,且能活血止痛,故为治疗肠痈腹痛的首选药物。用于治肠痈初起,腹痛便秘、未化脓者,常与金银花、蒲公英、牡丹皮、桃仁等同用;若治肠痈脓已成者,常与薏苡仁、附子同用,如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本品还可用于治肺痈咳吐脓血者,常与鱼腥草、芦根、桔梗等同用;若治痈肿疮毒,无论已溃未溃皆可用之,常与金银花、连翘等药配伍,并可以鲜品捣烂外敷,均效。  

  2.产后瘀阻腹痛 本品辛散行滞,有破血行瘀,通经止痛之功。如《卫生易简方》单用本品煎服,或与五灵脂、香附、当归等药配伍,用于治疗产后瘀阻,腹中刺痛。                             

  此外,本品亦可用治肝热目赤肿痛及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忌服。             

  附药:墓头回                          

  为败酱科植物异叶败酱糙叶败酱的根。主产山西、河南、河北、广西等地。秋季采挖,去净茎苗,晒干。味辛、苦,性微寒。效用与败酱草相似,兼有止血、止带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崩漏下血、赤白带下等证。用法用量同败酱草。 


72.射干的故事        

  从前,有个樵夫住在衡山脚下,以砍柴为生,樵夫有个双眼失明的老母亲,生活过的很是艰难。

  这年夏天,樵夫感冒了,咽喉疼痛,全身无力,已经有几天没有上山砍柴,家里也已经没有米下锅。樵夫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他从邻居家里借来一碗米煮粥给母亲吃,而自己却不舍得吃一口,拖着虚弱的身体,挣扎着上了山去砍柴。   

  衡山山谷中有口清澈的山泉,泉边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蝴蝶仙子。仙子天天都给泉边的花草浇水授粉,因此泉边的花草都比其他地方的要漂亮茂盛很多。这天,樵夫砍柴到了泉边,由于身体虚弱,加之没有吃饭,便晕倒在了泉边。等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趟在万花丛中,旁边有很多非常漂亮像蝴蝶的花朵。由于饥饿难忍,樵夫就忍不住吃了一棵,虽然味道苦涩,但吃过后有股甜甜的感觉,嗓子有种清凉感。没过多久,樵夫的嗓子好了很多,精神也比之前要好,于是他又吃了一棵,之后他的嗓子和感冒就完全好了。这时仙子来到他的身边,告诉他这种花叫做射干,能治疗咽喉疼痛。 

  樵夫感谢仙子治好了他的病,由于担心家中的老母亲,在道谢后便急着回去。仙子被他的孝心所动,便送给他很多的种子,并告诉他怎么种植这些花草和这些花草的功效。                   

  樵夫回去后按照仙子教的方法种出了很多的草药,不仅免费的施与乡亲们,还毫不保留的教会了乡亲们怎么种植这些草药。从此,樵夫和乡亲们靠这些草药,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药名】射干                          

  【别名】寸干、乌扇、扁竹、乌蒲、黄远、夜干、乌要、乌吹、草姜、鬼扇、风翼、仙人掌、紫金牛、野萱花、地萹竹、较剪草、黄花扁蓄、开喉箭、黄知母、较剪兰、剪刀梏、冷水丹、冷水花、扁竹兰、金蝴蝶、金绞剪、紫良姜、铁扁担、六甲花、扇把草、鱼翅草、山蒲扇、剪刀草、老君扇、高搜山、凤凰草。                

  【药性】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               

  1.咽喉肿痛 本品苦寒泄降,清热解毒,主入肺经,有清肺泻火,利咽消肿之功,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主治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可单用,如射干汤(《圣济总录》);或与升麻、甘草等同用。若治外感风热,咽痛音哑,常与荆芥、连翘、牛蒡子同用。 

  2.痰盛咳喘 本品善清肺火,降气消痰,以平喘止咳。常与桑白皮、马兜铃、桔梗等药同用,治疗肺热咳喘,痰多而黄;若与麻黄、细辛、生姜、半夏等药配伍,则可治疗寒痰咳喘,痰多清稀,如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73.山豆根的故事(附药:白豆根)    

  当年,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游遍了全国。当他来到广西时,由于当地持续的高热天气,使他感到不适,咽喉疼痛,不能言语。这可急坏了他,不能说话,也就意味着他不能向那些百姓和药农询问这些药材的作用和功效。                             

  这天,他继续上山寻找和记录所见到的药材。当他看到一株似槐非槐的植物时,便心生疑惑。这株植物与他平时所见的槐树很像,但仔细分辨却又有不同,在记录之时举棋不定。就在此时,遇到一位在山中采药的药农,他便上前询问,由于咽喉疼痛,不能言语,几乎无法与药农交流,在那干着急。药农看到他着急的表情,又看了看他的咽喉,便将这株植物连根拔起,将根洗净,用刀切下一片让他含着。没多时,李时珍便觉得嗓子好了很多,也能言语了,这让他高兴万分。

  他立即向药农询问这植物叫什么名字,药农告诉他,这药苗蔓如豆八月采根用,于是当地人都叫作山豆根,用来治疗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等。于是,李时珍便将这药的详细产地和功用都记录了下来。在后来的寻访当中,他又详细记录了这种药材能够治疗急黄和痢疾等功效以及简便使用方法。                          

  【药名】山豆根            

  【别名】苦豆根、山大豆根、广豆根、南豆根、柔枝槐根、黄结。           

  【药性】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应用】               

  1.咽喉肿痛 本品大苦大寒,功善清肺火、解热毒,利咽消肿,为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凡热毒蕴结之咽喉肿痛者均可用之。轻者可单用,如《永类钤方》单用本品磨醋噙服;重者常与桔梗、栀子、连翘等药同用,如清凉散(《增补万病回春》);若治乳蛾喉痹,可配伍射干、花粉、麦冬等药,如山豆根汤(《慈幼新书》)。 

  2.牙龈肿痛 本品苦寒,入胃经,清胃火,故对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均可应用,可单用煎汤漱口,或与石膏、黄连、升麻、牡丹皮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副作用,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附药:北豆根                          

  为防已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切片生用,为北方地区所习用。本品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热毒壅盛,咽喉肿痛,泄泻痢疾及风湿痹痛。煎服,3~10g。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74.马勃的故事           

  马勃是个放猪娃。 

  一年夏天,马勃和几个孩子到荒山割草。有个孩子不小心,腿肚子被树枝划破了,鲜血直流。那孩子疼得直哭,别的孩子也吓慌了。马勃却说:“别哭,你把伤口按住,等我给你治。”他在山坡上东转西转,找到一个灰褐色的包样东西。马勃把灰包往那孩子的伤口上一按,然后用布条扎紧,便把他背回了家。

  过了三天,那孩子揭开一看,伤口没化脓,而且还长出新鲜的嫩肉;再过两天,伤口全好了。                          

  人们问马勃:“你小小年纪,怎么知道那东西止血?”、“你们看”,马勃卷起库腿,露出一道伤疤,这就是大灰包治好的。“谁教你的?”、“我自己。”马勃说:“有一回在山上砍柴,一没留神,腿被刀砍了,血流不止,疼得直冒汗。正在这时我看见身边有个大灰包,急忙用它按住伤口,当时就止住了血,过了几天,伤口就长好了。以后,不管手划破了,还是脸碰了皮儿,我都去找大灰包来治。” 

  从此以后,人们就传开了,凡是有外伤的就找马勃;找不到马勃,就到山上找大灰包。日子一久,马勃便成了大灰包的名字。说了半天大灰包到底是个啥呢?原来它是马勃科马勃菌的子实体,幼嫩的时候是球形的,成熟后干燥化为灰褐色的灰包。人们渐渐发现,它不但可以止血,还能清利咽喉、散瘀消肿。由于它的用途越来越多,后来就成了一味有名中药。               

  【药名】马勃             

  【别名】马勃、净马勃、轻马勃、灰包、灰菰、马庀、马屁包、马勃绒、马粪包、灰菌、灰包菌。                   

  【药性】辛,平。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应用】                             

  1.咽喉肿痛,咳嗽失音 本品味辛质轻,入肺经。既能宣散肺经风热,又能清泻肺经实火,长于解毒利咽,为治咽喉肿痛的常用药。本品又能止血敛疮,故对喉证有出血和溃烂者尤为适宜。用于治风热及肺火所致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常与牛蒡子、玄参、板蓝根等同用,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2.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本品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之功,用于治火邪迫肺,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等症,可单用,如《袖珍方》中以本品与砂糖为丸,治血热吐血,或与其他凉血止血药配伍使用;用于治外伤出血,可用马勃粉撒敷伤口。   

  用法用量】煎服,1.5~6g,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患处,或作吹药。                       

  使用注意】风寒伏肺咳嗽失音者禁服。 


75.青果的故事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兵败,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是年又恰逢大旱,农作物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中原地区百姓为逃避战乱,纷纷南迁。由于灾情严重,在南迁的路上,饿殍遍野,沿途的树皮和草根都被吃光了,但是每天仍然有大批的难民死去。难民们一路南下,到达了福建,安顿下来后,开始建立家园。由于旱情持续,农作物无法存活,连饮用水都严重缺乏。此时,疾病便开始在灾民中流行,人们表现为咽喉疼痛,口干,痢疾等,由于缺医少药,病情发展很快。 

  于是,人们便不约而同的前往妈祖庙祭拜,祈求妈祖娘娘的保佑。妈祖娘娘在天上看到百姓正遭受病魔的折磨,便伤心的留下泪来。妈祖娘娘的泪水像珍珠样落下,滴落在橄榄树上,结出了青色的果子。人们看到妈祖娘娘显灵了,便纷纷采摘这些果子吃,吃了几天果子,病情便都好了。由于这些果子颜色青,又特别的青涩,于是人们便称这果子为青果。 

  青果又称谏果,因初吃时味涩,久嚼后,香甜可口,余味无穷。比喻忠谏之言,虽逆耳,但利民,于人健康有益。橄榄还被称为“福果”,是海外华侨起名的。此既说明了福州历史上青果产量多,也表达了侨胞对乡土(福州)的眷恋之情。这一枚被称为“天堂之果”的青果,带来了天堂般和谐而美好的生活意愿,青果树的珍贵是因为难得,只有得到神的眷顾,才可获得如此珍贵的礼物,只有努力、用心地打造品质,才能创造出一枚如神的礼物般珍贵的青果。                    

  【药名】青果                 

  【别名】橄榄、白榄、甘榄。          

  【药性】甘、酸,平。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应用】                           

  1.咽喉肿痛,咳嗽烦渴 本品性平偏寒,功能清热解毒、生津利咽、化痰止咳。用治风热上袭或热毒蕴结而致咽喉肿痛,常与硼砂、冰片、青黛等同用;若用治咽干口燥,烦渴音哑,咳嗽痰粘,可单用鲜品熬膏服用,亦可与金银花、桔梗、芦根等同用。 

  2.鱼蟹中毒 本品甘平解毒,《随息居饮食谱》单用鲜品榨汁或煎浓汤饮用,可解河豚之毒;本品又有解毒醒酒之效,《本草汇言》单用青果十枚,煎汤饮服,用于饮酒过度。 

  【用法用量】煎服,4.5~9g;鲜品尤佳,可用至30~50g。 


 
 76.锦灯笼的故事       

  大漠的烟沙迷了眼,前日过往已是混沌一片,她在干渴与迷离中回过头去,却看到幼时门前桂圆树上挂满的红色,那些总是在天黑时候亮起的,一树的锦灯笼。 

  这个镇里是有狐仙的,镇上的老人们一直都这么认为。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还只是个小小的村庄,村外有一座云雾山,山上住着很多仙人。这里的百姓原本都是从外地逃难来的贫苦人家,能够安得一处田地已很不易,因此邻里之间非常忍让和睦,常常互通有无,也渐渐人丁兴旺。仙人见此光景,觉此地人道否泰,便常有妖仙散仙从山上来,村人也能够善待他们。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村里定居的妖仙开始多起来,其中以狐仙为最。它们与村民隔河而居,彼此之间常有往来,更有人家把女儿嫁给狐仙的传闻。此后,狐仙开始搬来居住在人类建造的屋子里,他们同人类一样行商、农作、打猎,与人一样有善恶美丑,同常人一样交谈,以至于村民们常常分不清谁是人类,谁是妖仙。 

  与所有妖邪故事相同的是,这里来了一个方士。他开始在朴实的村子里散步人妖有别的言论,人心渐惶。他们在夜晚点起大火,四处贴符,想尽一切办法找出混迹在人群中的妖仙来。很多狐仙见这光景,不愿与人冲突,便趁夜举家搬回了对河。只有极少恋人极深的,不愿离开,留在了这里。 

  一直到现在,人们已经淡忘了旧的事情,没有任何证据的记忆便变成了传说。只留下当时为驱赶狐狸,在家门口的树上挂红灯笼的习俗。 

  她是相信人群中有狐狸的。因为哥哥信。哥哥是镇子那头住家的孩子,比她小半个月,个头却占了上风,她执拗不过,只好叫了哥哥。

  那一年冬天她穿了红色的小棉袄独自去河边玩,从长长的石梯下去,看到河里一个扑腾的小身影,是一只小狐狸,白白的。她跑过去,伸手去抓,无奈却太远,够它不着。她着急了,拉着河边一株枯萎苇蒿,使劲往前去,苇蒿断裂,她掉进了河里。大概是棉袄的缘故,她并没有立即沉下去,一手抓了小狐狸的爪子,把它抛向前去,自己却再够不着岸边。河水浸透了她的棉袄,渐渐要沉下去,她不知为何心却并不慌张,只是安静的仰着脖子,看河边一群孩子远远跑来。哥哥发现了她,下来将她救起,又问了家址,将她送回去。从此他们相识。 

  家里人都说她是贪玩才掉进河里,并不相信什么小狐狸。她后来也到河边四处去找过,再没有见到那个白色的影子。只有哥哥相信,他总安慰她说,一定是有的。

  他们从此形影不离。她最爱去镇西的哥哥家玩,他家是祖上留下来的老院子,院门外有一棵巨大的桂圆树,常年挂着一树的大红色锦灯笼,在风里飘飘摇摇。夜里,那一树灯笼会依次被点亮,温暖的光照出好远好远,就连山里也能够看见。她对哥哥说,我从没有看见过这么漂亮的锦灯笼。哥哥说,这灯笼是爷爷的爷爷小时候就已经有的,它们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看上去似乎永远都是那样。她说,真希望一辈子看着它。哥哥说,那我就娶你,这样你就每天都可以看见,也不用跑这么远了。她说,好。

  直到有天,哥哥突然不见了。所有人都说他是去了山里,不日就会回来。

  第一天,她独自在村口对着山等了一天,直到黄昏日落,才又到他家去询问。他没有回来。                            

  第二天,她原打算到山上去寻找,有人看见,被送回了。因为妖仙的传说,女孩子上山是禁止的。                        

  之后的好几天,她都被关在家里,只能望着云雾山上缭绕的云雾,心里想着哥哥一定已经在家等她了吧。                      

  待到终于可以出门,她飞快跑到哥哥家,一问,他还没回来。他去了哪里?他还会回来吗?他们说,也许吧。                   

  她觉得很奇怪的是,他们都不着急。他们告诉她,以后不要再来找哥哥,如果他回来的话,自然是会来找她的。她信了。不能不信。 

  于是她几乎不出远门,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不觉间就过了一季,山上的树叶都开始变黄了。                           

  她想,哥哥该回来了吧?再沿路找去,他的家已经空空如也。只剩那棵老桂圆树,还在风里摇啊摇的,挂了一树干瘪瘪的桂圆和红红的灯笼。她有种被欺骗的感觉,委屈的站在那里很久,快要哭出来了,心里空落落的。最后还是夜里,母亲找到了她,叫她回家。她没有说话,跟在后面。 

  她一直没有想通,他为什么要走,去了哪里。四处问也没有结果。 

  然后她就渐渐长大了,淡忘了哥哥的事情。毕竟他们相处还不到一年。

  有一天,长成大姑娘的她陪着祖母在院子里剥花生,突然抬起头来,看到自己家院门口的红纸灯笼。                       

  我们为什么要挂灯笼。她问祖母。                 

  他们说是为了避邪。祖母回答道。                  

  为什么是“他们说”?她觉得奇怪。

  避邪都是年轻人的说法。其实这灯笼,是当年狐狸为了留在这里,在每家每户门口挂的。人类家门口挂纸灯笼,狐狸家门口挂锦灯笼,说是可以保佑家宅平安。没有人见过锦灯笼,那都是狐狸的灯笼啊。 

  祖母的话让她想到了什么。难道是他家里的人害怕他兑现了要和人类的姑娘结婚的承诺,才举家迁走的吗。不可知。                

  第二年,她被父亲从江南嫁到了漠北的富人家。 

  迎亲的队伍很长很长,红红的一片一直延伸到山的那头。在进山的时候,她无限留恋的回望了一眼镇子和云雾山,却看到山下似乎站了个熟悉的人,一会就不见了。他还是那么小,穿着小时候的衣服,看着她离开的方向。他是来送她的。

她觉得,这应该是她最后的秘密。                    

  【药名】锦灯笼                  

  【别名】挂金灯、金灯、灯笼果、红姑娘、泡泡。   

  【药性】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通淋。

  【应用】                             

  1.咽痛音哑,痰热咳嗽 本品味苦性寒,主入肺经,能清热解毒,并长于利咽化痰。善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常与山豆根、桔梗、牛蒡子等同用;也可将本品与冰片共研末,吹喉,以治喉痛音哑。若与前胡、瓜蒌等清热化痰止咳药同用,可治疗痰热咳嗽。 

  2.小便不利,热淋涩痛 本品苦寒降泄,又具利尿通淋之功。常与车前子、木通、萹蓄、金钱草等配伍,用于小便短赤,或淋沥涩痛;《贵阳民间药草》以本品与龙胆草、赤茯苓、车前草等配用,治疗砂淋、石淋。 

  【用法用量】煎服,5~9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虚泄泻者及孕妇忌用。               

  【鉴别用药】锦灯笼与青果,皆能清热解毒利咽,而治咽喉肿痛。但前者偏于化痰利咽,宜治痰热咳嗽,咽痛音哑;而后者偏于生津利咽,宜治咽干口燥,烦渴音哑。


77.金果榄的故事         

  从前,在湖南与广西交界的崇山峻岭中,住着一户人家,夫妻俩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夫妻俩有一对儿女,日子虽然过的清贫,倒也其乐融融。夫妻俩共同守着几亩薄田,由于清贫,田里的耕作都是一家人一起出动,通常是夫妻两在前面拉犁,儿女在后面推。即使一家人辛苦劳作一年,也只能勉强糊口。                       

  一天,正当一家人在田里耕作时,突然来了一头青牛。夫妻俩正在疑惑,因为他们一家住在大山深处,周围方圆五公里都没有人烟,也不知这头青牛来自哪里。夫妻俩怀疑是山下人家的牛跑山上迷路了,于是他们商量把牛带下山去找牛的主人。当他们把山下的住户都问遍了,也没有一户人家丢牛,于是他们只好又把牛带上了山。他们即高兴,又为牛的主人着急,他们决定暂时替牛的主人喂养这头青牛。

  第二天,当他们去田里耕作时,这头青牛也跟着来到田里,帮他们耕田,这样他们的田很快便耕完了。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牛的主人都没有来找牛,这头牛也帮了他们家很多的忙。夫妻俩也对牛很是爱护,总是从自己的口粮中留下些精粮来喂养它。 

  半年后的一天,夫妻俩的儿子得了疮疡,由于家贫,加之山高路远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发展到全身疮疡还伴有喉痈,奄奄一息。正当全家人沉浸在悲痛中时,突然天空中飘来一片白云,白云上坐着一位白发老者。老者说到:“牛儿,还不回来?”只见他家的那头青牛便腾云而起,匍匐在老者身边。                   

  当老者和青牛准备离开之时,那头青牛突然开口说话了:“我本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只因贪玩来到人间迷了路,被好心的你们收养。如今我主人来找我了,我要随我主人回去。现在你们的儿子病重,我无以为报,请收下这个,这个能救你儿子的性命。”说完便从口里吐出一黑物落在地上,随便随太上老君而去。                       

  黑物落地后很快便生根,长出一藤状植物。夫妻两将植物连根拔起,发现下面有一串如牛胆大小的疙瘩,便迅速将这些疙瘩煮水给儿子喝。说来也怪,他儿子喝下去没有多久,身上的疮疡便好了大半,也能开口说话了。因为这植物的根像牛胆,于是他们便把这种植物称为青牛胆。

  青牛胆也就是如今我们称做的金果榄,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痈疽疔毒,泄泻,痢疾,脘腹热痛等病症。

  【药名】                    

  【别名】金楛榄、金苦榄、地胆、天鹅蛋、九牛胆、铜秤锤、金银袋、金榄、山慈菇、九龙胆、金狗胆、黄金古、金牛胆、金线吊葫芦、地苦胆、九牛子、青牛胆、苦地胆、金狮胆、九莲子、地蚕、破石珠、破岩珠、九牛胆、雪里开、青鱼胆。               

  【药性】苦,寒。归肺、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应用】                            

  1.咽喉肿痛 本品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效,《百草镜》单用本品煎服,或与冰片共研粉吹喉,用于治肺胃蕴热,咽喉肿痛;也可与栀子、青果、甘草等同用。

  2.痈肿疔毒 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四川中药志》将本品与鲜苍耳草,捣汁服用,治疗热毒蕴结,疔毒疮痈,红肿疼痛;《百草镜》则将本品醋磨后,外敷患处。 

  本品尚有清热止痛作用,还可用于胃脘热痛及泻痢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78.木蝴蝶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在两个相邻的小山村里,住着两个家族:张族和李族。东村的家族是张族,西村的家族是李族,两个家族在很多年前就因为争地界而结仇深远,仇恨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往下传着。 

  西村有一户以采药卖药为生的李姓人家,大家都叫他药师,药师家里有个美若天仙的姑娘,姑娘的名字也与她的容貌一样的美丽,叫蝴蝶。东村有个后生叫张木,不但长得虎背熊腰,如大山一般的结实,还是远近闻名的好猎手。

  这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蝴蝶姑娘背上小背兜上山采药,不知不觉就走得有些远了,进了深山,深山里的药不但多,还长势繁茂,姑娘很快的便采了一大背兜,正准备往回转的时候,突然一声怒吼,斜刺里跑出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虎直奔了蝴蝶而来,蝴蝶才想起,自己只顾采到好药,忘了父亲“不要走得太远”的嘱咐。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只利箭直射进了大虎的眼睛。大虎被杀死了,杀死大虎的后生便是东村的张木,这样一对年轻人便相识了,后来又相爱了

。 

  因为两村世代的怨仇他们没办法得到父母及至族长的认可,只能偷偷的相爱着。西村的族长有个儿子,因爱慕蝴蝶的美丽,要娶她为妻,这桩让父母及其全族人都觉得风光的婚姻就这样不费任何周折就定了下来。娶亲那天是西村有史以来最为热闹的一天,全族人举杯换盏一片沸腾。深夜,新婚的蝴蝶趁大家都睡意朦胧,绕过烂醉如泥的丈夫,偷偷的逃了出来,与村外等着她的张木一起,准备逃向远方。

  出村没走多远就被举着火把来追赶的族人抓住了。族长和族长的儿子愤怒了,全族的人都不能容忍她们最美丽的女儿竟然要跟仇家的人私奔。按照族规,五花大绑的蝴蝶和张木便在家族祠堂的院坝内被活活烧死了。烈火之中忽啦啦的飞出了很多很多象飞絮一样的半透明蝴蝶,那半透明的蝴蝶象有些害怕似的,飞进了一个长长的皂荚内躲了起来。传说那便是张木和蝴蝶的化身,所以人们后来便把长有长长的皂荚一样的树叫了木蝴蝶。               

  【药名】木蝴蝶                 

  【别名】玉蝴蝶、千张纸、云故纸、破布子、白故子、白玉纸、白千层、纸肉、故纸、千层故纸、白故纸、蝴蝶故纸。 

  【药性】苦、甘,凉。归肺、肝、胃经。       

  【功效】清肺利咽,疏肝和胃。

  【应用】                             

  1.喉痹音哑,肺热咳嗽 本品苦甘寒凉,具有清肺热,利咽喉之功效,为治咽喉肿痛之常用药。多与玄参、麦冬、冰片等配伍,治疗邪热伤阴,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本品又具清肺化痰止咳之功,常与桔梗、桑白皮、款冬花等配伍,用于治肺热咳嗽,或小儿百日咳,如止咳糖浆(《现代实用中药》)。

  2.肝胃气痛 本品甘缓苦泄,入肝、胃二经,能疏肝和胃止痛,《本草纲目拾遗》单用本品研末,酒调送服,治疗肝气郁滞,肝胃气痛,脘腹、胁肋胀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g。


79.白头翁的故事        

  相传,秦朝有个农夫突然腹痛下痢,捂着肚子去远处求医。途中突然昏倒在地,正巧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翁拄着拐杖路过,问明原因后,用拐杖指着路旁的一种野草说:“这种草的根茎能治你的病。”说完,便飘然而去。那位农夫按照白发老人的指点采食那种野草,果然,很快腹痛减轻,下痢次数也减少了,几天之后病便痊愈了。                 

  第二年,村里很多人闹痢疾,那位农夫扛着锄头来到原来的地方,挖回几大捆自己曾服食过的那种野草,煎汤给乡亲们喝,果然疗效都很好。当乡亲们问起这药草的来历时,农夫便述说了巧遇老翁的往事。此后,为了纪念那位白头老翁,人们就给这种草药起名为“白头翁”。                  

  【药名】白头翁            

  【别名】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粉乳草、粉草、白头草、白头公。        

  【药性】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               

  1.热毒血痢 本品苦寒降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善于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故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用于治热痢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可单用,或配伍黄连、黄柏、秦皮同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若为赤痢下血,日久不愈,腹内冷痛,则以本品与阿胶、干姜、赤石脂等药同用,亦如白头翁汤(《千金方》)。                            

  2.疮痈肿毒 本品苦寒,主入阳明,有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可与蒲公英、连翘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药同用,以治疗痄腮、瘰疬、疮痈肿痛等证。  

  本品若与秦皮等配伍,煎汤外洗,又可治疗阴痒带下。此外尚可用于血热出血以及温疟发热烦躁。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泄痢忌服。


 
80.马齿苋的故事       

  相传古代,一年的夏秋之际,北方农村,久旱无雨,赤日炎炎,灾情严重,田间禾苗都枯焦而死。且疫痢流行,饥病交加,老、弱、病、残者相继死去。皇上、地方官吏,对农村的灾荒、人民的疾苦,视若无睹,漠不关心,百姓的生死存亡,只有听天由命。少数壮年力强者,勉强支撑,外出寻觅树皮野草充饥。说也奇怪,他们惊喜地发现,田埂路边有一种野草还茂盛地长着。观其全草,光滑无毛,肉质肥厚,心想:这草一定可以充饥,于是把它连根拔出,采集了一大堆,带回家给全家充饥。吃完后,再去寻觅。吃了几天后,大家居然觉得精神顿起。特别怪的是,所患的“拉肚子病”,也逐渐好了。这个好消息不胫而走,于是村里的人们都去田野寻觅。之后,村民就尊称该草叫“长命菜”、“长命苋”,也有的称它“长寿菜”,“马齿苋”的异名,一一被记载在《本草纲目》、《中国药植志》、《中国药植图鉴》等典籍中。近代编写的大型巨著《中药大辞典》也记载了“马齿苋”的异名。 

  将“马齿苋”连根拔出后置于烈日下曝晒,多日后仍久盛不衰,再经入地载种,仍能存活。夏秋季节花开成熟,民间大量采集,洗净,欲其贮存,四季常食,则必须将“马齿苋”全草放锅内,经沸水烫过,然后日光下曝晒多日,才能晒得干燥,贮存备用。可见,“马齿苋”的生命力,确实坚强无比,真不愧有“长命菜”、“长命苋”、“长寿草”的美名呢。                 

  【药名】马齿苋            

  【别名】马齿草、马苋、马齿菜、马齿龙芽、五方草、长命菜、九头狮子草、灰苋、马踏菜、酱瓣草、安乐菜、酸苋、豆板菜、瓜子菜、长命苋、酱瓣豆草、蛇草、酸味菜、猪母菜、狮子草、地马莱、马蛇子菜、蚂蚁菜、长寿菜、耐旱菜。

  【药性】酸,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应用】                             

  1.热毒血痢 本品性寒质滑,酸能收敛,入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为治痢疾的常用药物,单用水煎服即效。亦常与粳米煮粥,空腹服食,治疗热毒血痢,如马齿粥(《圣惠方》);《经效产宝》单用鲜品捣汁入蜜调服,治疗产后血痢;若与黄芩、黄连等药配伍可治疗大肠湿热,腹痛泄泻,或下利脓血,里急后重者。                            

  2.热毒疮疡 本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用于治血热毒盛,痈肿疮疡,丹毒肿痛,可单用本品煎汤内服并外洗,再以鲜品捣烂外敷,如马齿苋膏(《医宗金鉴》);也可与其他清热解毒药配伍使用。  

  3.崩漏,便血 本品味酸而寒,入肝经血分,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之效。故用于治血热妄行,崩漏下血,可单味药捣汁服;若用于治大肠湿热,便血痔血,可与地榆、槐角、凤尾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湿热淋证、带下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忌服。


81.鸦胆子的故事         

  一户人家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男孩子手掌上长了个瘊子,开始象小米粒一样大,过了些日子大如黄豆,表面粗糙。不久,女孩子的左手背上也长了瘊子,而且是好多个,中间一个大的,周围都是小的。奶奶说:“这叫刺瘊。孙子手上那个是公的。孙女长的是子母瘊,那个大的是母的”。媳妇听婆婆说得很玄乎,就待听不听的。婆婆见媳妇漫不经心,生气了,就没有往下讲。

  媳妇听人说瘊子可以用剪子剪,就先给孙子试了一回,结果剪了后不但流血疼痛,而且过几天瘊子又长上来了。奶奶不忍孙子白受苦,就到中药铺买了一点鸦胆子和一张独角莲膏药。随后将十来个鸦蛋子敲开硬壳,取出种仁,捣碎,敷在孙子的刺瘊上,然后把膏药剪下一小部分,面积比刺瘊略大一些,把鸦胆子碎末围封固定住。她又用同样的办法,把孙女那个“母瘊”也贴了起来。然后说:“这几天你们会觉得刺瘊烧疼烧疼的,要忍住。七天后就可以揭下膏药了。”又对孙女说:“那些小瘊不用管,母瘊一掉,小瘊跟着就掉了。”果然,等揭下膏药后,不但孙子的刺瘊逐渐脱落了,而且孙女的“母瘊”脱落后,所有的小瘊也都陆续脱落了。

  刺瘊,就是现在说的“寻常疣”,是病毒感染所致。用鸦蛋子医治寻常疣,是一种药物腐蚀疗法。用独角莲膏药去贴,主要是起粘固作用,所以改用胶布去贴也可以。至于“母子瘊”,确有一部分人只贴“母瘊”便可使所有的瘊子都脱落下来,但另一部分人需要一个一个的去对付所有的瘊子。

  现在具体地讲一下治疗寻常疣的办法。寻常疣用鸦胆子来治,要先把一小块胶布剪个洞。洞的大小与寻常疣的大小一样,刚好套在它上面,使它露出来,而把它周围的皮肤遮盖住。这是为了不让鸦胆子腐蚀正常皮肤。然后把捣碎的鸦胆子仁放在疣上,再用另一小块胶布盖在药上,就是说把寻常疣用药物和胶布封盖起来。三至四天换一次药。一般来说,用两次药即七天后就可取下胶布和药物。此时,寻常疣呈湿润状。不要管它,过几天,它就干燥脱落了。 

  如果寻常疣长在脸上,不能用鸦蛋子去治疗。因为脸上皮肤较嫩,血管丰富,采用这种药物腐蚀法会使脸面肿胀。治疗脸上的寻常疣,要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去治,这里不再多说。                        

  【药名】鸦胆子               

  【别名】老鸦胆、鸦胆、苦榛子、苦参子、鸦蛋子、鸭蛋子、鸭胆子、解苦楝、小苦楝、雅旦子、雅胆子、鸭旦子、鸦旦子。丫蛋子。              

  【药性】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应用】                            

  1.热毒血痢,冷积久痢 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尤善清大肠蕴热,凉血止痢,故可用治热毒血痢,便下脓血,里急后重等症。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单用本品去皮25~50粒,白糖水送服。本品又有燥湿杀虫止痢之功,可用治冷积久痢,采取口服与灌肠并用的方法,疗效较佳;若用治久痢久泻,迁延不愈者,可与诃子肉、乌梅肉、木香等同用。                  

  2.各型疟疾 本品苦寒,入肝经,能清肝胆湿热,有杀虫截疟之功,对各种类型的疟疾均可应用,尤以间日疟及三日疟效果较好,对恶性疟疾也有效。

  3.鸡眼赘疣 本品外用有腐蚀作用。用治鸡眼、寻常疣等,可取鸦胆子仁捣烂涂敷患处,或用鸦胆子油局部涂敷。如《经验方》至圣丹,即以鸦胆子仁20个,同烧酒捣烂敷患处,外用胶布固定,治疗鸡眼;《医学衷中参西录》亦用上法,治疣。                            

  【用法用量】内服,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82.地锦草的故事        

  从前,有一人,高墙摔下,血流不止,命在须臾,有医以草药捣烂敷患处,血止痛消,继治而愈。有一晚,医梦一人披发怒道:某与我有宿冤,我取他命,与尔何干,奈何以血见愁愈之,今以尔代。举爪欲摄。医惊寤。后遣道士祈禳方解。    

  故事所言血见愁,即地锦草。                   

                          
  【药名】地锦草                 

  【别名】奶草、血见愁、血风草、铺地锦      

  【药性】辛,平。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应用】                            

  1.热毒泻痢 本品有清热解毒止痢,凉血止血之功效,故常用于湿热、热毒所致的泻痢不止、血痢、便血。如《经验方》以本品研末,米饮服之,用治湿热泻痢;若用治血痢、便下脓血者,可与马齿苋、地榆等配伍以增强疗效。

  2.血热出血证 本品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散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故用于多种内外出血证。如用治妇女崩漏,可单用为末,姜、酒调服(《世医得效方》);若治外伤肿痛出血,可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本品既能止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常与白茅根、小蓟等药同用,治疗尿血、血淋。 

  3.湿热黄疸 本品能清热解毒,又能利湿退黄。可单用本品煎服,治疗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或与茵陈、栀子、黄柏等同用。

  4.热毒疮肿,毒蛇咬伤 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具凉血消肿之功,故可用于热毒所致之疮疡痈肿、毒蛇咬伤等证,常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 

     、

  【用法用量】煎服,9~2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83.委陵菜的故事       

  委陵菜又叫做“蛤蟆草”,关于蛤蟆草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在一个小村落里,有一个叫刘久云的年轻小伙子,以打猎维持全家的生计。他很勤快,并且箭术相当好。             

  一天,他跟往常一样,来到山上打猎。可是这天运气不太好,已经过了大半天了,都还没有找到一只猎物。他并不放弃,继续寻找猎物。走着走着,到了一条小溪边,听到了蛙声。循声看去,一只小蛤蟆坐在一块石头上鸣叫着。而就在不远处,有一条虎视眈眈的蟒蛇。说时迟,那时快,正当蟒蛇准备扑向蛤蟆的时候,一只利箭射穿并定住了蟒蛇,蟒蛇不能移动了,束手就擒。小蛤蟆受了惊吓,赶紧逃走了。这条蟒蛇虽说不是很大,但也能让全家人吃一顿了。刘久云高高兴兴的提着蟒蛇回去了。 

当天晚上,刘久云的痔疮发作了,非常痛苦,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这时候,一只大蛤蟆叼着一些草跳到了他的跟前,而且还说话了。只听得蛤蟆说:“年轻人,我是修炼了1000年的蛤蟆精,非常感谢你今天救了我的儿子,要不是你,我儿子可能就被那条蟒蛇给吃了,看你现在的样子,你是痔疮发作了吧,我这里有一些草药,可以治痔疮,你需要把它捣碎外敷”。说完,蛤蟆就凭空消失了。疼痛难忍的刘久云赶紧按照蛤蟆精的话去做,果然外敷上这些草药后就感觉凉爽了许多,没有那么痛了,总算能入睡了。接连几天,他就外敷这种草药,慢慢地,痔疮就被控制了。后来,每当有人痔疮发作,就采些这样的草药回来给人外用,每有良效。人家问他这是什么神丹妙药,他想了想,然后说道:“是蛤蟆草”。于是蛤蟆草就这样被传开了。                      

  【药名】委陵菜                 

  【别名】翻白菜、根头菜、野鸠旁花、黄州白头翁、龙牙草、天青地白、青天白地根、小毛药、虎爪荣、蛤蟆草、老鸦翎、老鸦爪、地区草、毛鸡腿子、野鸡膀子、山萝卜、痢疾草、鸡爪草。                               

  【药性】苦,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                             

  1.热毒泻痢 本品苦寒,清热解毒,长于清泻大肠热毒,可单用本品研末冲服,治疗热毒泻痢或湿热泻痢,下痢脓血,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久痢不止等症;亦与黄柏、白头翁、马齿苋同用。

  2.血热出血 本品寒凉,入肝经血分,能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单用本品研末,或用鲜品捣烂外敷患处,均可用治痔疮出血、刀伤出血;亦常与贯众、白茅根、茜草、大蓟、小蓟等同用,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尿血、便血等证。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痈肿疮毒,风湿痹证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84.翻白草的故事        

  翻白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痢的功效。说起翻白草,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以前,有个农夫不小心吃坏了肚子,肚子痛,一直拉,大便还有些红的、白的粘液一样的东西,而且总是拉不干净,,刚一出厕所,就忍不住又要拉。由于农夫家里贫穷,没有钱去买药治病,所以一直拖着。这样拉了好些天,人都瘦了几圈,整个人没有一点精神,全身乏力,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过了几天,村里来了一个化斋的和尚,看到了萎靡不振的农夫后,就问是不是得病了。农夫把这几天拉肚子的事跟和尚说了,和尚说:“大叔,我略懂医术,根据你所说的,你应该是得了痢疾,或许我可以帮到你,你且等着,我去给你采些药”。说着,就向附近的山上走去了,过了半天,和尚从山上摘了一些草回来,然后对农夫说:“你每天把这些药煎水喝,用不了多久,你的病就会好了”。农夫半信半疑地按照和尚说的,服用了这些药,没想到,五天后,病真的好了。由于这种草根头部及叶柄均密披白色毛茸,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白色,表面看起来是绿色,翻过来看则是白的,所以人们就叫它“翻白草”。           

  【药名】翻白草                  

  【别名】鸡腿根、鸡腿子、叶下白、郁苏参、鸡爪参、土洋参。                         

  【药性】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止痢。 

  【应用】                            

  1.湿热泻痢 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故常用于热痢、血痢,单用翻白草鲜品30~60g浓煎,日分3次内服治疗赤白痢疾。

  2.痈肿疮毒 本品苦以降泄,寒能清热,解毒消肿,常用治热毒壅盛所致之痈肿疮毒。如《本草纲目》单用翻白草酒煎服,治疗疔毒初起;《保寿堂经验方》以翻白草煎汤熏洗,治疗臁疮溃烂;也可将翻白草干根用烧酒磨汁外涂患处治疗痄腮等,也可以鲜品捣敷患处,或配伍金银花等清热解毒消痈药同用。 

  3.血热出血 本品苦寒清热,又有凉血止血之功,故常用治血热所致的吐血、便血、崩漏下血以及外伤出血,可单用翻白草水煎内服,或将鲜品捣烂外敷出血处,或与其他凉血止血药配伍使用。                

  4.肺热咳喘 本品苦寒,有清泻肺热之功,常单用或配伍鱼腥草、桔梗、芦根等药,治疗肺热咳嗽痰喘及肺痈等证。               

  临床多用于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以及急性肠炎等。据报道,还可用于其他疾病,如:有用鲜翻白草捣烂取汁含咽可治疗急性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有用翻白草15g、地丁12g,水煎服,可治疗慢性鼻炎;也有以翻白草(连根)45g、益母草10g,水煎加红糖、黄酒,用治痛经(中华本草精选本1998:782);另有用翻白草与黄酒红糖同用,治疗颈淋巴结核11例,8例颈淋巴结周围炎症消退,肿块消失,2例症状减轻(中药大辞典 缩印本1986:2706);⑤近年有报道,以翻白草为主制成合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良好(山东中医杂志2001,5:588)。此外,翻白草尚可用于急性气管炎,急性肺炎以及肺脓疡之咳吐脓血,急性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创伤出血以及血友病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85.半边莲的故事 

  在江南田野,常可见一种小草,它开浅紫色小花,花形就像半边莲花似的。所以,人们叫它“半边莲”。       

  传说这还是观音留下来的呢!相传观音从普陀紫竹林到寿昌大慈岩,途中经过蓝溪砚山脚下某村庄,听见有惨凄凄的哭泣声。俯视凡间一茅舍里几个小孩扑在母亲身上哭号,原来她被毒蛇咬伤,已昏迷不醒。观音便从坐盘上摘下一朵莲花,将半朵莲花涂擦在蛇伤处,没有多久,伤口便流出了许多毒汁,病人也苏醒过来了。观音临走时,还把剩下的半朵莲花留下,不料,一阵暴风骤雨之后,这半朵莲花竟在田野生长起来,人们就叫它“半边莲”。                      

  【药名】半边莲            

  【别名】急解索、半边花、细米草、瓜仁草、长虫草。                 

  【药性】辛,平。归心、小肠、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应用】               

  1.疮痈肿毒,蛇虫咬伤 本品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是治疗毒热所致的疮痈肿毒诸证之常用药。内服外用均可,尤以鲜品捣烂外敷疗效更佳。如单用鲜品捣烂,加酒外敷患处,治疗疔疮肿毒;亦用鲜品捣烂外敷,治疗乳痈肿痛;若用于毒蛇咬伤、蜂蝎螫伤,常与白花蛇舌草、虎杖、茜草等同用。

  2.腹胀水肿 本品有利水消肿之功,故可用治水肿、小便不利等。如常以本品与金钱草、大黄、枳实相配,治疗水湿停蓄,大腹水肿;或以本品与白茅根配伍,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3.湿疮湿疹 本品既有清热解毒作用,又兼有利水祛湿之功,对皮肤湿疮湿疹及手足疥癣均有较好疗效。可单味水煎,局部湿敷或外搽患处。    

  【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证水肿忌用。

 

86.白花蛇舌草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名医,被邀去为一位重病人诊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热羁缠,咯吐秽脓,众医不效。名医诊病阅方,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治疗方法。疲乏间名医伏案小盹,忽见一位白衣女子飘然而至,说:“此君乃是大好人,乐善怀仁,惠及生物,见有捕蛇者,他即买下放生,先生务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医向白衣女讨教良方,白衣女说:“请随我来。”他随白衣女来到户外,白衣女却飘然而去,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却有一条白花蛇,蛇舌伸吐处化作丛丛小草。正惊奇间,名医被脚步声惊醒,原是病人家属来请先生用饭。名医说:“且慢,请随我来。”名医和病人家属来到户外,果见埂坎边长着许多梦中所见的那种开着小白花的纤纤小草。于是便采了些,嘱即煎服。病人服后果然觉得胸宽了许多。次日连服逾斤,病便痊愈。名医查遍当时的历代本草,也未查出这种小草属于何药。  

  他感而吟诗:“白花蛇舌草纤纤,伏地盘桓农舍边,自古好心多善报,灵虫感德药流传。”                            

  【药名】白花蛇舌草          

  【别名】蛇舌草、蛇舌癀、千打捶、羊须草、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        

  【药性】微苦、甘,寒。归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应用】                            

  1.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本品苦寒,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用治热毒所致诸证,内服外用均可。如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治疗痈肿疮毒,也可以本品与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等药同用;用治肠痈腹痛,常与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等药同用;若治咽喉肿痛,多与黄芩、玄参、板蓝根等药同用;若用治毒蛇咬伤,可单用鲜品捣烂绞汁内服或水煎服,渣敷伤口,疗效较好,亦可与半枝莲、紫花地丁、蚤休等药配伍应用。                  

  近年利用本品清热解毒消肿之功,已广泛用于各种癌证的治疗。 

  2.热淋涩痛 本品甘寒,有清热利湿通淋之效,单用本品治疗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亦常与白茅根、车前草、石韦等同用。          

  此外,本品既能清热又兼利湿,尚可用于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15~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疽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87.山慈菇的故事       

  山慈姑,又名鹿蹄草。关于鹿蹄草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传说。王母娘娘的一只宠物小金鹿,由于常年生活在天宫,天宫里的个个角落它都玩遍了,渐渐地它就觉着天宫里的生活神仙觉得枯燥乏味,于是就想瞅机会到天宫以外的其他地方去玩玩,可是这南天门常年都有天兵天降把守。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金鹿听到天宫里众神议论纷纷:致王母娘娘跟前的七仙女中年龄最小的牡丹因与凡人相恋,违返天规,且屡教不改,王母恼羞成怒,下旨把牡丹仙姑贬到凡间的太白山,永远不准再回天宫。 

  在天宫的时候,牡丹姐姐待小金鹿最好,这次听说牡丹姐姐被王母贬到凡间,说什么也要去凡间探望。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金鹿独自在天宫里的后花园捉蝴蝶时,发现守卫南天门后门的天将熟睡过去,还时不时说着梦话,小金鹿轻轻用狼尾巴草捅他的鼻子都没有醒来。于是它便迅速换上了步云鞋,出了南天门,直奔太白山。到了太白山,小金鹿一看,哇!这太白山上的风景真是太美了,不但有风景如画的山川,清澈的溪水,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有莺莺的鸟语,袭人的花香,各种各样的野果和可爱动物,这里虽然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就连天宫里神仙们作的山水画,也根本比不上这太白山上的美景。 

  小金鹿在这里找到了牡丹姐姐,他们尽情的游玩,不知不觉地在太白山上过了一年时间。渐渐地,小金鹿也不愿意回到天宫,它愿意仍然象在天宫一样,跟它的牡丹姐姐在一起,留在凡间,留在太白山上。 

的生活话说王母娘娘第二天一大早发现小金鹿不在自己身边,于是掐指一算,原来这小畜生也私自下凡,到太白山去了。王母勃然大怒,命人传来天兵天将,赶快去凡间捉拿这大逆不道的小畜生。

  这天,小金鹿正陪伴牡丹姐姐欣赏太白山上的美景,晴朗的天空忽然雷声大震,小金鹿正在奇怪,还是牡丹姑娘眼尖:“小鹿你看”,小金鹿抬眼顺着牡丹姐姐手指的方向一看,发现南天门方向天兵天将正朝着他们两人的方向走来,小金鹿马上明白了怎么回事,来不及向牡丹姐姐打招呼,跃起四蹄使尽神力拼命向南跑去,后边天兵天将猛追不舍,小金鹿跑呀跑呀,一直奔向天涯海角,直到海南岛的南端将要被玉索套住,情急之中,它便顺势倒地化作一个半岛。

  后来,人们就把小鹿所化的岛屿称作“鹿回头半岛”,而小鹿奔跑时留在太白山上的蹄印中长出了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草,人们叫它“鹿蹄草”,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山慈姑。                      

  【药名】山慈菇            

  【别名】金灯花、鹿蹄草、山茨菇、慈姑、山慈姑、毛慈姑、泥冰子、算盘七、人头七、太白及、水球子、泥宾子、采配兰。      

  【药性】甘、微辛,凉。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应用】                

  1.痈疽疔毒,瘰疬痰核 本品味辛能散,寒能清热,故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效。常与雄黄、朱砂、麝香等解毒疗疮药合用,治疗痈疽发背,疔疮肿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如紫金锭(《百一选方》),内服外用均可。 

  2.癥瘕痞块 本品有解毒散结消肿之功,近年来本品广泛地用于癥瘕痞块和多种肿瘤。如以本品配伍土鳖虫、穿山甲、蝼蛄等同用,治疗肝硬化,对软化肝脾,恢复肝功,有明显效果;若与蚤休、丹参、栀子、浙贝母、柴胡、夏枯草等制成复方,对甲状腺瘤有较好疗效。

  此外,本品尚有很好的化痰作用,如《奇效良方》中以山慈菇与茶同研调服,治疗由风痰所致的癫痫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正虚体弱者慎用。

88.熊胆的故事       

关于熊胆,在民间一直流传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山上住着一个黑熊,修炼成了熊精。这个熊精非常好色,那圆溜溜的眼睛,一看到美女就色迷迷的发光。熊精经常在傍晚时来到小镇上偷看女人洗澡。人们对它是恨之入骨,但是熊精毕竟有法力,普通人哪是它的对手,所以是敢怒不敢言,熊精也是更加肆无忌惮,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如来佛祖知道后非常生气,便将熊精的法力封印在它的胆囊里。法力被封印了的熊精视力变得极差(由于黑熊的视力差,人们也称之为黑瞎子),再也不能够偷看别人洗澡了。同时,一些人为了得到法力,想方设法得到熊胆,甚至杀害黑熊。黑熊为了躲避人们的捕猎,多在晚上出来活动,并且还常常依靠后腿站立,模仿人类,以此蒙蔽众人。得到了熊胆的人,并没有如愿得到法力,却发现了熊胆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极生风,热毒疮疡和目赤翳障等疾病,所以,黑熊被捕猎的命运并未改变。                    

  由于大量的捕杀,黑熊数量急剧减少,出于长远考虑,有人发明了活取熊胆术,直至今日,一些人仍在应用。                    

  【药名】熊胆                           

  【别名】黑熊、熊、猪熊、狗熊、黑瞎子、登仓、狗驼子、罴、黄熊、豭罴、马熊、人熊                             

  【药性】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应用】                           

  1.热极生风,惊痫抽搐 本品苦寒清热,能凉心清肝,息风止痉。主治肝火炽盛,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风、癫痫、子痫,手足抽搐。如《食疗本草》单用本品和乳汁及竹沥化服,治疗小儿痰热惊痫;若用治子痫,可单用本品温开水化服。

  2.热毒疮痈 本品苦寒,清热解毒之效颇佳,又能消散痈肿。故常用于热毒蕴结所致之疮疡痈疽、痔疮肿痛、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如《千金方》外涂熊胆,治疗久痔不瘥;也可用水调化或加入少许冰片,涂于患部,治疗热毒疮痈等。

  3.目赤翳障 本品主入肝经,有清肝明目退翳之功,故可用治肝热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及目生障翳等症,如(《全幼心鉴》)以本品少许,蒸水外洗,用治新生儿胎热目闭多眵;或常以本品与冰片化水,外用点眼,如熊胆丸(《本草纲目》)。                               

  此外,还可用于黄疸,小儿疳积,风虫牙痛等。

  【用法用量】内服,0.25~0.5g,入丸、散,由于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引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虚寒证当禁用。


89.千里光的故事        

  传说中很久以前有一户住在深山里的人家,他们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一个叫美美,一个叫冬冬。但是两个女儿刚出生的时候,眼睛都不太好,看不到远处的东西,而且总是喜欢流眼泪。老两口求了很多名医用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直到后来一个百岁老人教他们用了这种黄色的不起眼的小花儿煮水后,用冒起来的热气来熏孩子的眼睛,从此美美和冬冬就有了一双明亮又美丽的大眼睛。相传她们俩可以看到千里之外。于是人们就称这种植物叫做千里光了。          

  【药名】千里光                 

  【别名】九里明、九里光、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

  【药性】苦,寒。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应用】                            

  1.痈肿疮毒。本品苦寒,具有较强清热解毒作用。用于热毒壅聚之痈肿疮毒,可单用鲜品,水煎内服并外洗,再将其捣烂外敷患处,或与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等同用;若与白及配伍,水煎浓汁外搽,又常用治水火烫伤,此法也可用于褥疮及下肢溃疡。 

  2.目赤肿痛。本品苦寒入肝,清肝明目之力甚佳,《江西民间草药》单用本品煎汤熏洗眼部,治疗风热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或与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等配伍使用。  

  3.湿热泻痢。本品味苦性寒,又入大肠经,具有清利大肠湿热之功。用于大肠湿热,腹痛泄泻,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可单用本品制成片剂服用。  

  此外,本品尚能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用治湿热虫毒所致之头癣湿疮、阴囊湿痒、鹅掌风等,可煎汁浓缩成膏,涂搽患处。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90.白蔹的故事          

    白蔹也叫猫儿卵。很久以前,有一个县太爷,生了个漂亮的女儿。女儿长的惊若天人,说不定将来还能选进宫当妃,到时候就能图腾飞达了,所以县太爷非常的疼爱女儿。女儿一天天长大,也一天比一天漂亮,可把县太爷高兴得不得了。    

  县太爷的女儿从小怕猫。有一天,大家正在沏茶喝的时候,不知哪来的一只野猫,跳进屋子里来,把县太爷女儿吓得魂都差点丢了,慌乱之中,打翻了茶几,里面的开水溅到了脸上,把一边脸烫伤了,又红又肿。这下可如何是好,脸都毁容了,女儿伤心欲绝,县太爷也是心急如焚,赶忙叫人去请大夫,同时,派人去抓住那只该死的野猫。 

  大夫过来后,看了看小姐的伤势,道:“贵千金的烫伤并不算严重,只要外用一种叫猫儿卵的中药就可以了”。一听到有“猫”字,小姐不自主的颤抖了一下,惊恐地望着窗外野猫逃去的方向,说什么也不肯用这种中药。“我家女儿自幼怕猫,如今,又因为一只野猫,受惊致伤,恐怕女儿心里的阴霾更加重了,只怕是不会接受这“猫儿卵”了,还有其它办法没有。”县太爷如是说。大夫想了想,说:“这样啊,那就用另外一种叫“白脸”的中药吧,这种药治疗烫伤也有很好的效果,并且还有美白的效果”。“这样最好了,劳烦你了,真是十分感谢,要是女儿治好了,定要重赏你”县太爷高兴地说。于是,县太爷女儿按照大夫的交代,用了这叫“白脸”的草药,不出十日,就把烫伤治好了。大夫自然也得到了县太爷的重赏。其实,这味叫“白脸”的草药就是人们所说的“猫儿卵”,只不过是为了说服县太爷女儿用药罢了。人们也觉得叫“白脸”比“猫儿卵”,好听且吉利,就叫这种草为“白脸”。后来,人们为了表明只是一种草,就改成了“白蔹”。                              

  白蔹,多年生半木质藤本攀援植物,长约1m。块根粗壮,肉质,卵形、长圆形或长纺锤形,深棕褐色,生长旺盛时露出土面部分的表皮有片状剥落,数个相聚。茎多分枝,幼枝带淡紫色,光滑,有细条纹;卷须与叶对生。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5cm,微淡紫色,光滑或略具细毛;叶片长6~10cm,宽7~12cm;小叶3~5,羽状分裂或羽状缺刻,裂片卵形至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深锯齿或缺刻,中间裂片最长,两侧的较小,中轴有闲翅,裂片基部有关节,两面无毛。聚伞花序小,与叶对生,花序梗长3~8cm,细长,常缠绕;花小,黄绿色;花萼5浅裂;花瓣、雄蕊各5;花盘边缘稍分裂。浆果球形,径约6mm,熟时白色或蓝色,有针孔状凹点。花期5~6月,果期9~10月。         

  【药名】白蔹                  

  【别名】白根、白脸、昆仑、猫儿卵、鹅抱蛋、见肿消、穿山老鼠、白水罐、土地瓜、山地瓜、铁老鼠、母鸡带仔、老鼠瓜薯、山栗子、八卦牛、白浆罐、狗天天、癞痢茶、菟接根、白草根、野葡萄秧根、小老鸹眼根、七角莲根、上竹龙根、早黄钳根、白天天秧根、野红薯、五爪藤根、野葡萄根、穿山鼠、地老鼠、九牛力。      

  药性】苦、辛,微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 

  【应用】                            

  1.疮痈肿毒,瘰疬痰核 本品苦寒清泄,辛散消肿,故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消肿止痛之效。内服、外用皆可。用治热毒壅聚,痈疮初起,红肿硬痛者,可单用为末水调涂敷患处,或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同煎内服,以消肿散结;若疮痈脓成不溃者,亦可与苦参、天南星、皂角等制作膏药外贴,可促使其溃破排脓;若疮疡溃后不敛,可与白及、络石藤共研细末,干撒疮口,以生肌敛疮,如白蔹散(《鸡峰普济方》)。若用治痰火郁结,痰核瘰疬,常与玄参、赤芍、大黄等研末醋调,外敷患处,如白蔹散(《圣惠方》);或与黄连、胡粉研末,油脂调敷患处,如白蔹膏(《刘涓子鬼遗方》)。   

  2.水火烫伤,手足皲裂 本品苦寒,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具敛疮生肌止痛之功,故常用治水火烫伤,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备急方》);亦可与地榆等份为末外用。若与白及、大黄、冰片配伍,还可用于手足皲裂。      

  此外,本品尚具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作用,常与生地黄或阿胶同用,治疗血热之咯血、吐血;单用捣烂外敷还可用于扭挫伤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研成极细粉末敷于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服。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