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图是摄影家眼力的集中体现

 沈阳枫桥夜泊 2014-10-18
 张安尼
 
 
“摄影是发现的艺术”在平常的事务中发现美,考验着摄影家的眼力,而摄影家的眼力集中又体现在摄影构图上。摄影构图就是利用照相机的镜头组织摄影画面。拍摄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摄影师有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同的创作手段,也会使用不同的构图方法。构图恰当的作品可以增添画面的吸引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 构图的基本要素

一幅摄影作品的画面大体可以分成五个部分:主体、陪体、背景、前景以及空白。画面的主体是摄影师用以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形象,使画面的结构中心。画面中的主体,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在画面中由于主题是景物的结构中心,是整个画面的趣味点,占据显著位置。因此,如何突出主体,则是摄影构图的重要位置。突出主体的方法一是直接突出主体,即在画面安排上让被摄主体充满画面,处在突出的位置上,用最精彩的光线、细腻的手法描绘主体,使其引人注目;另一种方法是间接表现主体,即通过对画面环境氛围的渲染,烘托主体,主体在画面上不一定占据很大的面积,但却会占据比较显要的位置。

陪体是摄影师用以烘托、陪衬主体的对象,是用以说明主体、辅助主体以充分表达内容的形象。陪体有烘托、美化、升华主体的作用。陪体要为主体起很好的说明、引荐、美化作用。通过陪体也可以更深入地阐述主体,陪体要服从主体的需要,当主体本身的表现力足以说明问题时,则可以不要陪体。在一幅画面中,陪体要尽可能地配合主体,突出主体。陪体只能起陪衬的作用,拍摄者在选择陪体、安排陪体时,不可喧宾夺主。拍摄人物照片时,可以通过陪体来衬托主体人物的性格,说明某一事件的特征,点明主体所处的环境。

背景是指处于主体后面,衬托主体的景物。背景的主要作用在于说明主体所处的环境,突出主体形象,丰富主体内涵。有时,背景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成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背景的选取一要注意背景要力求简洁,要摈弃一切不必要的东西;二要力求与主体形成影调、色调上的对比,从而强化画面的视觉效果;三要抓取一些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作为画面的背景,表达画面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前景是指处在主体前面的人或物,由于前景距离照相机镜头近,因而成像较大,影调较深。前景的主要作用依然是烘托主题。前景运用得当可以增添画面的空间感,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交待环境、烘托画面气氛的作用。摄影前景处理的方式种类很多:

(1) 可以将前景安排在画面边缘、两边或四周,由于前景成像大、色调深,有助于说明主体,展现环境的空间,使画面有纵深感。

(2) 充分利用有规划排列的物体做前景,可以增加照片装饰感。

(3) 使用具有季节性的花草树木做前景,可以增加画面的信息量。

空白是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除了实体对象以外,是起衬托作用的其他部分。它虽然不是实体,但可以沟通画面上的各个对象,帮助拍摄者表达情感。很好地运用画面的空白,可以在突出主体的同时创造画面的意境。

2、 摄影构图的景别选择

摄影画面的布局与构成主要是由拍摄位置决定的。选择正确的拍摄位置对于构图十分重要,因为拍摄位置相对被摄体而言,其高低远近稍有不同,画面的效果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对拍摄位置而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拍摄距离。拍摄距离是指拍摄位置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远近。拍摄距离的选择主要体现在画面景别变化上。通过拍摄距离的远近变化,来确定景物形象的大小以及所包含的空间范围。摄影的景别主要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景别选择的主要目的是要更鲜明的表达主题内容。

远景是指摄影师在距离被摄对象较远的地方拍摄,画面的景物范围很大,可以拍摄广阔的空间。远景在风景照片中经常采用,另外在表现群众性活动时也可以利用远景来营造画面的氛围。远景表现出来的空间感,可以展现出大自然的雄奇瑰丽、气势恢宏,画面场景显得辽阔、宽广,有比较强的空间深度和气势。远景构图要从大处着眼,注意表现空间的宽度,有效地安排光线、色彩、构造影像的气势感。

全景能够表现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如人的全身,建筑物的全貌等。使用全景画面,可以交待事件发生的环境及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远景比较,全景拍摄的距离相对近一些,因而包括的范围相应地缩小,主体形象变大。全景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主体对象的大小。全景照片要求画面有较明确的内容中心,构图时要考虑环境与主体的某种关联,注意主体整体的固有特征和轮廓线条、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呼应关系。

中景是在距离较近的位置上拍摄,包含的景物范围较小。一般在距离被摄主体较近的位置上拍摄,目的在表现被摄主体的主要部分,如某一事件或对象的富有表现力的情节和动作性强的局部等。中景画面主体形象较大,环境范围较小,构图时必须注意把握影像的细节。中景构图在表现人物的动作情节上具有优势,在新闻摄影中被广泛采用。

近景画面可以突出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使用近景可以突出人物的神情或者物体细腻的质感。在画面中,背景占画面比例很少,主题占绝大部分的面积。人物近景,面部表情是画面的主要内容,因此构图时要善于抓住人物瞬间的表情;景物近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加以表现。近景拍摄物体时要运用好光线,表现物体的纹理、质地。“近取其神”,人物近景适合描绘人物细腻的面部特征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人物表情是画面的主要内容,眼睛成了画面的中心部分。拍摄近景人物照片时要处理好眼神光,以神传神。

特写画面是对被摄体的某一个局部进行集中的表现,使某一局部充满画面,通过细腻的刻画揭示被摄对象的特征。运用特写拍摄要有独具慧眼的观察力,要善于抓取被摄对象中最能反映表现意图的细部。运用特写拍摄人物必须细致地描绘人物的脸部表情,特别是人物的眼神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摄影师通过对人眼睛的特别描绘,可以让观众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选择、把握画面的景别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借鉴绘画中“远取其势,近取其神”的理论,根据表达的主题思想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景别。

摄影是“拍”的艺术,是瞬间的艺术,其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是抓取“决定性的瞬间”,因此,为了保证换面的质量,景别的确定必须在拍摄时完成。只依靠后期裁剪来完成景别选择,只能投机于一时,永远拍不出好照片。

3、 选取拍摄方位

拍摄方位是指拍摄点与被摄对象之间在同一平面上的对应关系。拍摄点的方向变化既会使主体的形象发生显著变化,又会使背景发生明显变化。拍摄方位可以从正面、斜侧、正侧、后侧和背面这样五个方向拍摄。其实以被摄对象为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三百六十度范围内,任何一个方位都可以作为拍摄点。通过方位的选择来拍摄可以获得不同的画面结构,体现在画面上就是构图形式的变化。

正面构图即照相机对着被摄对象的正面拍摄产生的构图效果,能够清楚地展现出被摄对象正面的形象特征。正面构图擅长于表现景物的对称美,能产生庄重、威严、静穆之感。拍摄人物时,使用正面构图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正面形象。但正面构图形式也有很多缺陷,其一是容易给人一种呆板、缺乏生气的印象,其二是画面中的各种平行线条难以产生透视效果,不易表现画面的空间深度;其三是画面平均地展现正面的各部位,不易使主题突出。

斜面构图是指照相机的方位处在被摄对象的正面至侧面之间的某点上拍摄,即产生斜侧面构图效果。斜侧方向是摄影中运用最多的“方向”。斜侧方向拍摄,既能表达人、景、物各种被摄对象正面的主要特征,又能展示侧面的基本特征。被摄体本身的水平线会变成一种能产生强烈透视效果的汇聚线,因而有助于表现出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运用斜侧方位拍摄景画面中的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等配置适当,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增加景物的层次,使构图富有生气。同时,斜侧方为拍摄时所产生的汇聚线还可以成为引导线,把观众的视线引向被摄主体,有利于突出主体。

侧面构图是指照相机的方位与被摄对象成90度角拍摄,即产生侧面构图效果。侧面构图能够明确地表达被摄对象的侧面形象特征,可以构造人物或景物的轮廓效果。 正侧方向常用于人物拍摄,其特点是生动地表现人物脸部、额头到鼻梁,鼻梁到嘴唇和嘴唇到下巴四个大的起伏,使整幅面孔形成一条流畅的曲线。侧面拍摄的效果能够突出人物的面部轮廓,可以描写人物的个性特征。侧面构图还有利于突出人物的形体动作,表现人物的线条。

后侧面构图是指照相机的方位处于被摄对象的侧面至背面之间的某点上拍摄,即产生后侧面构图效果。后侧面构图的画面可以表现被摄对象背面和侧面某些特征。当某些被摄体背部特征比较明显时,可以采用这种构图方式,它表现了被摄对象的“两个面”。从而表现了一定的立体感。同时后侧面构图容易把人的视线引向画面的纵深。

背面构图是指照相机的位置处于被摄对象的正后方,照相机对着被摄对象的背部拍摄,即产生背面构图效果。背面构图能够表现被摄对象的背部特征。以人物的背影姿态作为前景,透过背影看到远景或背景特征,可以创造出非常优秀的作品。

4、 选择不同的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包括平摄、仰摄和俯摄三个角度。是指照相机拍摄点与被摄对象之间水平线高度的变化关系。拍摄高度的选择,在画面上就是地平线高低和被摄对象平面结构的变化。

平摄是指照相机的镜头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以平视的方式来拍摄。平视所造成的影像画面比较接近于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觉习惯,所形成的透视感比较正常,所拍摄的人物肖像,容易引起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有一种平易亲近的感觉。但是平摄角度拍摄往往会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前后各种景物相对地压缩在一起,缺乏空间透视效果,不利于层次感的表现。在人像摄影中,为了使五官端正的脸型得到较好的表现,凡是人物面部结构比较正常者,宜采用平面拍摄。

仰摄是指照相机的镜头低于被摄对象,以仰视的方式来拍摄处于较高位置的物体。仰视可以在照片画面中造成很低的地平线或水平线,使杂乱的背景掩盖在较低的地平线以下,前景高大,主体突出,能够改变景物前后的自然比例,产生一种透视效果。仰摄可以把被摄对象的高度和力度极大地夸张,形成特殊的视觉效果,在体育摄影中经常采用。

俯摄是指照相机的镜头高于被摄对象,以俯视的角度来拍摄处于较低位置的物体。俯拍的最大特点是能使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展现,使远近景物及其环境特征得到充分展现,可以充分表达被摄景物的规模和气势,有助于强调被摄对象众多的数量,增加画面的空间感。

不同的拍摄高度对于画面的结构和布局会有很大的影响。拍摄高度是依据拍摄点的高低变化而产生的,不同的拍摄高度具有不同的表现力。摄影师在摄影创作过程中,必须学会创造性地利用拍摄高度的变化,突出被摄对象的形象特征,强化画面的视觉效果。

5、 画面构图的三分法与黄金分割

画面的三分法构图来源于绘画,就是把画面平均分成垂直的三等份,而画面的主体将在其中任何一条分割线上。除了把画面垂直平分成三等份外,还可以将画面横向地再分成三个等份,在摄影中叫“井”字形的构图法。这种构图法将画面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分割成九个相等的方块。直线和横线相交的四个点被称为黄金分割点,是画面视线的重点所在。黄金分割是一个比例的概念,最基本的公式就是把1分割成0.618和0.328,二者接近3:2的比例。这个比例被认为是长和宽之间的最佳比例。在生活中,处处可以找到黄金分割比例,如人体上身和下身之间的比例,人脸各个器官的比例,摄影使用的35cmm胶片的长宽比等。在摄影中,通常把2:3、3:5、5:8等近似值的比例关系引入摄影构图。“井”字构图法就是黄金分割法在摄影中的实际运用。根据经验,将主体景物安排在黄金分割点附近,能更好地发挥主体景物在画面上的组织作用,有利于周围景物的协调和联系,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使主体景物更加鲜明、突出。

6、 画面的均衡与对称

摄影画面的均衡与否,对整体作品的画面结构有影响,一幅构图均衡的画面,会使人感到稳定、和谐、完整。调动构图的要素使画面达到均衡,是摄影师的重要使命。

(1)对称式均衡

对称是沿着画面中心轴线两侧有等量等质的相同景物,两侧保持绝对平衡的关系。实际生活中,对称的稳定的物体都有均衡的形式,特别是中国的传统建筑,非常讲究对称的格局。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现象培养了人们要求稳定、均衡的心理,并在人们的审美过程中起作用。画面的构图应该是均衡的,这才能使人感到稳定、和谐。

(2)动态均衡

尽管绝对的对称可以制造画面的均衡,但是均衡不等于绝对的对称。绝对的对称有时会给人以单调、静止的感觉,因此,很多时候摄影师在构图时要有意识地打破这种静止的感觉,寻求画面的吸引力,在变化中寻求画面的均衡。

(3) 色彩均衡

对彩色摄影而言,色彩和谐的画面也可以制造出均衡的效果。画面的色彩和谐有多种方式,有利用对比色制造的和谐,有利用临近色制造的和谐,也有利用同种色制造的和谐。

7、 画面的对比

对比是艺术中常用的造型方法,在摄影中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强化画面的视觉效果,加强画面的视觉中心,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主要部分。摄影上可以利用的对比手段很多,如大小、虚实、明暗、以及主体与背景、画面内容、色彩等各种差异都可以形成对比,在摄影实践中,要学会灵活运用。

总之,作为一个好的摄影师,不仅要掌握摄影知识,还要了解美学、绘画、心理学、文学、音乐等其它相关知识,并运用于摄影实践中,才能拍出具有感染力的摄影作品。

[ 本帖最后由 叉子 于 2006-6-5 11:11 编辑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