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我眼中的苏轼》
2014-10-18 | 阅:  转:  |  分享 
  
我眼中的苏轼

作者:陈礼平(晓晓)

他,一生坎坷不平,曾经历三起三落。刚开始,他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逐步被提拔重用。可由于他反对王安石的变法,站在旧党一边,遭小人算计被贬黄州。尽废王安石变法后,使他青云直上,短短17个月的时间,他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跃升了12个官阶。后来,他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主动请辞外放。他于1091年3月再回朝廷。1093年9月,哲宗变本加厉的进行政治反扑,将他一贬再贬,最终贬到极其落后、没有开化的蛮荒之地——海南岛,就再无处可贬了。

他,中国历史最为杰出的大文豪之一,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他的诗,内容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他,就是著名的东坡居士——苏轼,苏东坡。是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他被贬去往黄州的途中,忽遇大雨,同行的人都很惊慌,四处逃窜。唯有他,依然平静淡然,还一边吟咏长啸着。你一定觉得他是个疯子吧,不是疯子,又怎会在大雨的洗刷下却高声吟咏?不是疯子,又怎会遭陷害被贬黄州却乐观面对?与太后、司马光政见不合,他完全可以据理力争,但他却主动请辞外放,只愿朝中太平;哲宗亲政后将他一贬再贬直到实在无处可贬才就此罢休,而他却无半点怨言,依然处之泰然。对,没错,他的确是疯子,然而:“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还记得他贬官在黄州的那首《记承天寺夜游》,多么有闲情逸致,多么的乐观豁达。庭下赏月而触景生情,感叹道:“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苦中作乐,自我排遣。被贬官在黄州,很多人都会因遭受这样的事而痛苦不堪,更何况还是遭小人陷害所至,但他却认为这件事使他远离了喧嚣的世界,使他能静下心来发现生活的美,见解十分独到。也告诉我们:不要急着说别无选择,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关键在于你自己的心态。而生活中的不尽人意,或许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便是难得的磨砺、反省自己的好机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在他写的《定风波》里,我最喜欢的一句是: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话有这样一种解释:披一身蓑衣,任凭一生风雨。豪放、大气,也看出了他宽广的心胸。人各有志,有些人一生追求荣华富贵,他们并没有错,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而有些人,就像苏轼一样,只要一生蓑衣,管他什么大风大雨,依然我心依旧、我行我素,领悟人生真谛,人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在繁忙的现实社会,又有几个人能平静、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大小事呢?

苏轼这一生,无论遇到多大挫折,地位发生多大的变化,都始终保持着高尚的人格,那就是他灵魂深处的一个“静”字。静心,方能修心。这使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文学底蕴气息。他有着丰富的经验与深而广的思想,形成了他乐观豁达的处事情怀。

在苏轼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淡然的态度,从不畏惧,从不退缩,风雨的一生,智慧的一生。

我眼中的苏轼,智慧豁达、多才多艺。而在这华丽的外表下,也隐藏着一颗柔软的心,若非如此,又怎会因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又怎会因月之幽而忧?

献花(0)
+1
(本文系SusanRowlin...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