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美术馆展出穆家善新作:用最少笔墨达到最高意境

 水共山华 2014-10-18

:用最少笔墨达到最高意境

2014年07月22日 18: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2日讯(记者 王炬鹏) 近日,“澄怀味象 -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第三届院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著名画家穆家善五件新作参展。这次画展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举办,是中国当代艺术家最高水准的一次作品展示。穆家善使用独创的千毫皴创作的焦墨山水画作品,弥补了中国画技法的空白,引起了学术界强烈反响,给观众带来了清新的视觉冲击,画中的正大气象,喊出了时代的声音和中国人的自豪感。

穆家善 

穆家善

  立意象外 大气磅礴

  穆家善的焦墨山水,多画高山大壑,跌宕起伏,山奔云走,浩渺苍茫,时而也有梯田的旋律,雁阵的节拍。他画的不是眼前的风光,而是雄奇而苍茫的胸中丘壑,是一腔浩瀚蓬勃的阳刚之气。穆家善的焦墨山水不像张仃先生那样的写实,而是立意于象外,将苍茫化境融于画面整体的气象之中。

  穆家善作品在布局上,往往涂写山水之一角,在取其整体势的基础上,注重笔力、笔势的动感与节奏,以及墨的气韵。他作焦墨山水,既不同于黄宾虹用焦墨染画,也不同于张仃的焦墨写景,而在笔的顿挫上讲究骨力,讲究气韵,进而表现心性。

  穆家善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画作就像一个人的心电图,能表现出个人的精神面貌,中国画的本质是文人画,所以不能只有表面的气势,还要有内在的质量。“中国画的精华是笔墨,要用最少的笔墨达到最高的意境,”穆家善说,“横画一尺千万里,竖画一寸五千仞。”

 穆家善与“洋粉丝”合影

穆家善与“洋粉丝”合影

  借古开今 传统出新

  “穆家善是60后年龄段中发扬借古开今传统最终在焦墨山水领域卓然自立的佼佼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在文章中这样写到。

  穆家善去美国之前,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接受的教育,既有写实观念主导的西画素描速写传统,也有被齐白石等近代大家平民化了的借古开今传统。这种“中国传统”与“美国创新”两种思维碰撞所产生的张力,给穆家善以智慧和激情,驱使他在绘画创作上打开了新的局面。

  正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对穆家善画作的评价:“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文人画与新文人画的穿越历史时空的山水:宁静而朴茂,凝重而苍茫,简约而浑厚。”

  穆家善对记者表示,创作就要传统出新,坚持中国精神、彰显时代语言。

 穆家善作品

穆家善作品

  中西合璧 南北结合

  “如果说张仃先生的焦墨风景是中西融合的表征,那么,穆家善的焦墨山水则是从西域之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跨越。”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认为。

  旅居美国初期,穆家善沿续着新水墨的探索,开始更多画心中的山水。他一方面更直接地了解西方的现代后现代艺术,思索中西艺术之异,研究人类共同的视觉美感,包括构成与色彩对视觉的强化,另一方面则把乡情升华为一种救赎城市躁动灵魂的山水精神。正是有了这两方面因素,穆家善在2011年独创出焦墨画千毫皴技法。

  穆家善的山水画作既展现出了北方山水的大气磅礴,又体现出南方山水的灵动秀气。穆家善笔下一道道梯田不仅让人感受到北方山川的大气,还展现出了音符般的灵动。穆家善曾表示,江浙文化对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直滋养着他的艺术人生。

  “既不做古奴,也不做洋奴。既要借古开今,又要洋为中用。中国画家当以开放,自信的心胸画具有中国精神的中国画,而不是拿着中国毛笔,去抒发西方人的审美情感。”穆家善曾说,“什么时候回到民族自信的审美之源,什么时候中国画就有希望。”

 穆家善作品

穆家善作品

  相关资料:

  穆家善,国际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2012年被作为国际杰出艺术学者引进回国工作,现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院长等职。2011年初,穆家善独创中国画焦墨千毫皴技法,引起海内外画坛巨大反响,是继近现代焦墨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张仃之后对中国画发展的一个巨大贡献,填补了中国画山水技法的空白,也是继赵无极、吴冠中、范曾之后,又一位在国际画坛倍受关注的中国画家。

  穆家善作品:

 穆家善作品

穆家善作品

穆家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