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联”入网 健康随时测

 tuzididie 2014-10-18
智能感应装备正成为上海市民享受健康服务的新帮手——将身体联入网络后,独居老人不再担心病倒家中无人知晓,中风病人足不出户也能接受专业康复治疗。昨天下午,《上海市健康物联网工作推进方案》正式发布,预计到2020年,申城将在健康物联网领域形成百亿级产业规模,为满足市民对健康、养老、康复等服务的旺盛需求,将形成健康服务、养老看护、食品和药械管理等领域的健康物联网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物联网概念自2010年兴起,已逐步为人们所知。和广义的物联网偏重于将“物”联起来不同,本市推进的健康物联网是利用传感器采集各项生命体征,并把这些健康数据传输到“云平台”。据统计,随着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增加,对我国的医疗服务提出挑战。在我国,每千人只拥有1.8位医生,医疗资源相对紧缺。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说,借助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健康档案数据采集以及远程医疗,这些数据既可以救命,又可以服务慢性病、亚健康等人群,拓展医生服务空间和时间,化解看病难、看病贵等矛盾。  目前,上海已建成一张全球最大的医疗信息城域骨干网,联通了上海6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为3700多万病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打通了70亿条电子病历的跨院流动的技术障碍。此外,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市级的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也将试运行,这个平台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药品招、采、配的全过程信息公开,覆盖14000多种药品、1500家药店以及128家有药品经销许可的企业。药品可以全程追溯,老百姓也可以进行公共查询。  健康物联网已经通过和生命的“共振”,保证了生命的安全。去年起,闵行、浦东、长宁等部分试点社区的独居老人家中安装了一个新鲜玩意,这个大小、厚薄都和手机相仿的装置被垫在床脚之下,能感应床上的振动。市计算技术研究所旗下的申腾公司副总经理闵新力是这款“智能垫片”的主要开发者之一。他说,这款振动感应器的服务人群就是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和社区管理系统联网后,它能随时报告老人的异常状况。  上海在健康物联网创新中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在徐汇区,一种特殊的可穿戴设备已让大量中风病人在家就能接受远程的专业康复治疗,目前已积累了600多个病例。中风病人通常会带来肢体的残疾甚至瘫痪,康复过程很长,需要每天不间断康复训练。但是瘫痪病人出门却很不方便,家庭医生力量配置不足现状也导致送医上门无法全面实现。因此,2011年起,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就和几家医疗器械和IT企业联手,开发了一套中风康复可穿戴设备和网络系统——一名医生在办公室就能同时监控指导多位病人的康复训练。 



记者 马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