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溪县: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荃水 2014-10-19

安溪县: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http://www.2014年03月27日 14:56 农博网

  一、安溪县基本县情

  1、面积大。全县面积3057.28平方公里,约占泉州市陆地总面积的1/3,其中山地面积2260多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030平方公里。

  2、人口多。一是本土人口多,全县总人口113万,是福建省第三人口大县,辖24个乡镇、460个村(居);二是旅外乡亲多,现有旅居港澳台侨胞300多万人,其中在台安溪籍同胞有200多万人,约占台湾人口的十分之一;三是在外的能人多,台湾的王永庆,新加坡的唐裕,马来西亚的林梧桐,印尼的李尚大、李陆大等,都是安溪旅外乡亲的杰出代表。

  3、区位独特。安溪地处福建东南部泉州、厦门、漳州中间结合部。距厦门70公里,泉州50公里,居山而近海。随着泉(州)三(明)高速公路的建成和厦门至安溪高速公路的全面开工,安溪“承东启西、通山达海”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4、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拥有矿藏20多种,其中高岭土、石灰石、铁矿、煤矿等储量均居全省前列;全县森林蓄积量235万立方米,覆盖率67%;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7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28万千瓦;旅游资源也相对丰富,清水岩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安溪茶文化之旅被列为全国三大茶文化旅游黄金线之一。

  5、产业特色鲜明。安溪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是我省重要的建材冶炼基地。茶产业、藤铁工艺产业、建材冶炼产业三大特色产业年产值100多亿元,是安溪经济的最主要支撑,也是财政收入、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6、文化积淀深厚。安溪置县已逾千年,素称“龙凤名区”。全县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多处,其中以清水岩、文庙、城隍庙最为著名。

  7、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大。1985年,安溪被评为国家级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400多万安溪人众志成城,奋力拼搏,跨出了贫困脱帽--进入全省十佳--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三大步”跨越,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1996年起,安溪连年进入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前列,2007年首次进入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2002年、2004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2011年连续七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2010、2011年连续六次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2010年首次跻身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2006年起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商标百强县;2010年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名县。

  二、安溪茶产业发展现状

  20多年来,历届安溪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实施“茶业富民”战略作为一号工程,做大做强茶业文章。目前,全县茶叶主要种植品种为铁观音、黄金桂、毛蟹、本山、大叶乌龙和梅占等六个国家级茶树良种,其中,铁观音种植面积占50%以上,是最主要的种植品种,至2011年底,全县茶园面积60万亩,年产量6.5万吨,涉茶行业总产值92亿元,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534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各类茶叶加工企业1000多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占15%;有80多万人口得益于茶产业。茶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包装印刷、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交通物流、餐饮旅馆、茶文化旅游以及房地产的发展。安溪也因此创造了茶园总面积、茶叶年产量、茶业总产值、茶业受益人口、茶业从业人员和茶叶产业化程度等多项产茶县全国前列。

  安溪县历年来的获奖殊荣数不胜数,1995年3月,安溪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2000年9月,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铁观音发源地”;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和“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被确定为“农业部定点市场”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重点茶市”;2002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南亚热带作物(乌龙茶)名优基地”;2003年,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县先进单位”;2005年荣获“中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称号;2005年安溪铁观音成为我国第一枚涉茶驰名商标,并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全球地理标志保护研讨会; 2008年,“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工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由国家文化部推荐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荣获“福建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具影响力、最具贡献力品牌”和“2008年度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品牌500强”;2009年,安溪铁观音入选“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第一位;2011年,安溪铁观音入选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部第二名,茶类第一名;2009年、2010年、2011年安溪连续三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2011年安溪同时通过“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入选“首批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获评“全国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

  三、安溪茶叶发展简史

  安溪产茶始于唐朝(公元618—907年),兴于清朝(公元1368—1911年),盛于当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据记载,唐末五代期间(公元907—959年),安溪人开始开山种茶制茶。到了宋朝(公元960—1279年),安溪茶叶进一步发展,在寺庙或部分农家陆续种茶制茶,并能对茶叶品质作鉴别、评价和比较。清朝(公元1368—1911年),是安溪茶叶较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安溪茶叶接连发生了几件震撼中外茶界的重大事件,如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发明和定型、名茶铁观音的发现、茶树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的发明、乌龙茶制作技术和铁观音茶苗传入台湾等。民国时期(公元1911—1949年),由于连年战乱,安溪茶叶生产曾一度受到严重破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安溪茶叶经历了稳步恢复、快速发展二个阶段,特别是1978年以后,在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的指引下,通过采取“增加总量、提高品质、注入文化、提升名气”等措施,全面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安溪茶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至2011年底,全县茶园面积60万亩,年产茶叶6.5万吨,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名列全国产茶大县首位。

  四、安溪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培育出奇茗铁观音

  铁观音,乌龙茶之极品,国家级茶树良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据史料考证,铁观音于清朝年间(1725—1736年)在安溪县西坪镇被安溪人所发现。有关她的起源有两个美丽的传说,一是观音菩萨托梦,二是乾隆皇帝赐名。这两个美丽的传说给名茶铁观音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与红茶、绿茶在中国各省份均可种植的特性不同,铁观音要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栽培技术及初制工艺非常独特,其中尤以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要求更为严格。正因为如此,在栽培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铁观音至今仍局限在福建、广东和台湾的个别地方种植,而且产地不同所形成的品质特征有很大的差异。安溪由于土壤、海拔、积温、降水、温度、湿度等条件最适合铁观音形成最佳品质,最具乌龙茶特征,使安溪铁观音具有无与伦比的品质优势:安溪县地处北纬20°50'—25°26′,东经117°36′—118°17′,境内群山环抱,峰峦绵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年平均温度18℃,全年≥10℃有效积温4725—5920℃(一般茶树要在≥10℃才开始萌动),年日照时间1800小时左右,多漫射光、多紫外线光、光照适宜;年降雨量1700—1800mm,生长季节月降雨量均在100mm以上,相对湿度78%以上;山地土质多数酸性红壤和砖红壤,土层厚度基本在1m以上,有机质含量也在2%以上,PH值4.5—5.6;宜茶山地海拔多在200m—1000m之间。所有的这些条件,都非常适宜铁观音茶树生长,构成了安溪铁观音培育、生长的自然优势。

  五、安溪铁观音传统独特的栽培、生产、加工技术造就其独特的品质特征

  自发现铁观音品种以来,勤劳智慧的安溪人民就一直致力于对铁观音茶树品种的研究选育、筛选繁殖等工作。1920年前后,安溪茶农推陈出新,试验“长穗扦插繁殖法”获得成功;1935年,安溪人改“长穗扦插法”为“短穗扦插法”; 1956年,进行大面积短穗扦插育苗实验获得成功,后来,这一技术在中国各产茶区得到广泛推广。

  自从清朝前期安溪茶农发现鲜叶经摇动磨擦可形成自然花香味而发明了乌龙茶制作方法以来,从偶然到必然,从简易到成熟,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安溪铁观音制作加工工艺。安溪铁观音采用的原料茶青是铁观音树种嫩梢的两叶一芽,制作工序选择红茶和绿茶的工艺优点,经“三大阶段、十大工序”精制而成。工艺严谨、技术精湛,而且每道工序都有其严格的技术操作规范和标准。如茶青采摘技术,就要合理把握采摘条件、采摘时间、采摘方法、茶青质量、茶青的运输和贮存等要素。

  制作出来的优质铁观音茶,条索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明显、红点分明、叶表带白霜;汤色金黄明亮,浓艳清澈;叶底肥厚软亮,具绸面光泽;茶汤滋味甘醇,回甘爽口,音韵独特,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誉。

  六、改革开放以来安溪茶产业发展的几大举措

  一是建设基地,扩张总量。积极引导茶农因地制宜,择优发展,利用山地多、坡度小、土壤适宜的优势,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新增茶园面积40多万亩。与此同时,引导茶农加强茶树栽培管理,全面提高茶叶亩产量,全县铁观音平均单产已达110公斤。通过实施“2112”工程和生态茶园建设工程等措施,目前,已建成21万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16万亩茶叶绿色食品基地、20万亩优质铁观音连片生产基地、4万多亩有机茶生产基地和20万亩生态茶园。全县年产茶叶总产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000吨发展到现在的年产6.5万吨。

  二是科学管理,提升品质。采取“改造、淘汰、集中”等措施,提高铁观音优质茶的面积和数量。建立茶叶病虫害防治服务队伍,健全县、乡、村茶树病虫害测报网络,向农民提供病虫害防治信息和技术服务。利用每年春茶、秋茶采制期间,举办乌龙茶初制技术大赛、拼配技术大赛、审评和烘焙技术大赛,推广夏暑茶空调做青技术,持之以恒地开展“茶业万人培训工程”和“茶商培训”工程,提高涉茶人员的综合素质,茶叶品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实施全县农资招投标准入制度,开通全县农资物流和跟踪管理平台,实行农资销售“倒追查”制度等。茶叶价格随着品质的提高不断上浮,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每公斤3元多,上升到现在的每公斤120元;年茶叶总产值从改革开放之初的600多万元上升到现在的92亿元;农民来自茶叶的收入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6元,发展到现在的5343元。

  三是展示文化,丰富内涵。在中国茶都建立中华茶文化博览馆,系统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和安溪古老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组建安溪茶文化艺术团,先后应邀到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科威特、比利时以及国内各主要大中城市演出,累计表演1400多场次;收集整理近700首从古至今涉茶的诗、词、曲,编撰成册,并镌刻在县城河滨十里诗廊,使悠久的安溪茶文化得到了宣传和弘扬。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安溪茶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建立茶文化研究中心,专门从事茶叶历史、文化的研究、创作和交流;举办茶歌、茶摄影、茶书画大赛,比如,1988年的“铁观音杯”全国征歌大奖赛,2000年的“中华茶韵”全国茶摄影大赛;积极开展茶文化创作,2003年拍摄了电视连续剧《婀娜公主》,2005年出版了《铁观音》书籍,2006年出版了《中国安溪茶叶宝典》、《安溪铁观音与和谐健康》论文集,2007年拍摄反映安溪茶文化的古装电视连续剧《铁观音传奇》和百集室内情景剧《铁爷茶馆》,2009年出版了《一棵伟大植物的前世与今生》、《安溪铁观音王国》及拍摄电视宣传片歌剧《凤山茶歌》,2010年出版了《话说安溪铁观音》。除此之外,安溪还建设了茶叶大观园、铁观音发源地遗址等茶文化旅游景点,推出茶都观光、古迹旅游和茶园生态探幽等茶文化旅游线,有效地推动了茶文化与茶经济的互动共荣。

  四是内外联动,拓展市场。在安溪本土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暨首届铁观音乌龙茶节”、“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中华茶产业国际合作高峰会”、“中华茶文化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高峰论坛”、连续两届“海峡两岸(安溪)茶机具博览会”、“2011安溪铁观音加盟商代表大会”、“中国真茶韵 安溪铁观音”品牌推广行动等重大茶事茶文化宣传推广活动;走出去到乌龙茶铁观音主销地举办“茶王赛”等各类茶事活动,特别是开展了走遍全国东南西北的“安溪铁观音神州行”系列活动、“世博名茶安溪铁观音 让都市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系列茶文化活动、“安溪铁观音 香韵满三晋”太原系列茶文化宣传推广活动,参与香港茶展、韩国茶展、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法国茶酒对话等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安溪铁观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此同时,建设中国茶都、中国特产城、中国茶博汇、海峡茶博园等一批全国性、区域性茶叶专业交易市场,其中,中国茶都是目前国内功能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茶叶批发市场之一,2011年交易量达到1.73万多吨,交易额达到18.2亿元;鼓励引导茶叶加工企业、茶叶经销人员到全国各地开设了5万多家茶店、茶庄、茶行、茶艺馆,目前茶叶营销人员10多万人,形成了福建市场、广东市场、长江流域市场和北方市场四大国内销售区域,产品出口到日本、俄罗斯、东南亚、欧美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1.25万吨,为国家创汇6000多万美元。

  五是规范市场,保护品牌。在实施品牌战略方面,我县通过重点扶持发展茶叶龙头企业,实行政府推荐茶叶品牌制度,举办“安溪铁观音十佳品牌暨十佳企业”、“安溪铁观音质量管理奖”等评选活动,成立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促进企业抱团发展等举措,打造了“凤山”、“八马”、“三和”、 “华祥苑”、“中闽魏氏”、“日春”、“坪山”、“魏荫”、“ 感德龙馨”、“华福”、 “祥华”、“茗山茶”等一批茶叶企业品牌。尤为可喜的是,安溪铁观音先后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全国茶业界首枚中国驰名商标。为保护好、发挥好安溪铁观音的品牌效应,我县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安溪铁观音》,配套出台《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使专用标志的使用管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截止2011年底,已有220家企业获准使用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同时加快国际商标注册步伐,目前已在40多个国家地区注册了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积极做好“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的推广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利用证明商标的法定效力,发挥证明商标在规范市场方面的应有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安溪铁观音两次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分别出席“全球地理标志保护研讨会”和“战略性利用商标促进经济暨农村发展国际研讨会”,并在大会上作了发言。

  七、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安溪茶产业已经进入一个较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安溪县委、县政府将立足新站位、新高度,突破固有思维,创新发展思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茶业富民”发展策略,按照“跳出茶叶做大茶产业、跳出安溪铁观音做大中国茶都”的发展理念,以“打基础、抓建设、促提升”为主线,通过深入开展以学习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为主导的系统工程,牢牢把握“生态、品质、品牌、延伸、文化”五个工作重点,加快打造现代茶业,不断增强茶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安溪茶业永续发展、持续跃升。至2012年,全县茶叶总产值预计达到100亿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保持较高增长;内销市场占有率力争达到7%,年出口创汇力争达到6500万美元;新增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争取有1-2家企业上市;年产值上亿元的茶叶企业力争达到10家;茶叶精深加工、机械制造、包装印刷、茶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而到“十二五”末,全县涉茶总产值将力争突破150亿元。(来源:中华地理标志网,安溪县茶业总公司,北京中郡世纪地理标志研究所)

    (文章来源:中华地理标志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