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提高湖南油茶产业比较效益的策略研究
2014-10-19 | 阅:  转:  |  分享 
  
提高湖南油茶产业比较效益的策略研究

周芳检,雷志柱,蒋石红

(湖南科技学院油茶研究所,湖南永州425100)

摘要:在市场拉动、科技推动和政策启动下,湖南油茶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单位面积产量低、劳动力

成本高、产业化链条短、政府配套服务缺失,导致湖南油茶产业比较效益低下,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油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的持续

发展。挖掘油茶产业的巨大潜力,迅速提高湖南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当务之急就是要努力实现“五化”:种苗良种化,经

营集约化,作业机械化,产品多样化,服务贴心化。

关键词:油茶;产业;比较效益

中图分类号:S794.4;F32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2)01-0173-03

Strategyselectionofarisingthecomparativebenefit

ofCamelliaOleiferaindustryinHunan

ZHOUFang-jian,LEIZhi-zhu,JIANGShi-hong

(CamelliaOleiferaResearchInstitute,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Engineering,Yongzhou425100,China)

Abstract:Withthemarketpulling,scienceandtechnologypromotion,Policystarting,theindustrializationofHunanCamellia

Oleiferafacesunprecedentedopportunities.Butatthesametime,itisthelow-outputunitarea,thehigh-costlabor,theshort-chain

industrializationandthedefectionofgovernmentsupportingservicesthatbringdownthecomparativebenefitofCamelliaOleiferaindustry

inHunan,whichalsoprevent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amelliaOleiferaasacharacteristicindustry.Toexploitthepotentialofthe

industrializationofCamelliaOleiferaandarisetheunitareaoutputandtheeconomicbenefitsrapidly,theurgentmatterweshoulddois

torealize“fivechanges”,thatarepropagationofimprovedvarieties,intensificationofmanage,mechanizeofwork,diversificationof

productandintimateservice.

Keywords:CamelliaOleifera;industrialization;comparativebenefit

在市场拉动、科技推动和政策启动下,湖南省油茶产业

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难得的机遇,短短3年就在三湘

大地汇聚成一股强劲的力量,油茶林面积和茶油年产量均

稳居全国首位。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前提下,我们也应该清醒

地看到,正处于新一轮大发展起步阶段的湖南省油茶产业,

仍然面临油茶林品种混杂老化、产量低、效益差的问题,比

较效益低下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湖南农户种植和经营

油茶的积极性,导致油茶产业发展内在源动力不足。

1比较效益低下制约湖南油茶产业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湖南省各地积极

选育良种,营建油茶采穗圃,培育嫁接苗,推广“三保山”

造林垦复技术,油茶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六五”资源

清查时,全省油茶林面积163.8万hm

2

;1984—1989年,联

合国粮农组织援助湖南省常宁、耒阳、永兴3县实施油茶

更新改造示范工程,面积达1.6万hm

2

,其中常规改造0.6

万hm

2

,更新造林1万hm

2

。低改后的油茶林第4年平均每

公顷产油186.6kg,是改造前的3.7倍;采用优良无性系嫁

接苗造的8年生油茶林,每公顷产油300kg以上。但由于

此期茶油与柑桔等其他经济林作物之间的比价严重失

衡,再加之国家大力发展干鲜果品、饮料原料生产基地建

设等政策出台,导致油茶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

[1]



1990年以来,由于人口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食用油消耗量大增,油茶产业重新受到重视。国家农业

综合开发油茶低改项目先后在全省78个县(市、区)实施,

共完成油茶低产林更新与改造面积10万hm

2

,面上辐射

推广面积6.7多万hm

2

。但是,由于大部分地区的油茶品种

没有得到改良,茶油产量低,而当时水果和用材林的价格

上涨,许多农户又将油茶树毁掉改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果

等经济林树种或用材林树种。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3年来,随着大批高产良种筛

育以及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启动,湖南的油茶产业面临前所

未有的发展机遇。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油茶林面积

126万hm

2

,年产茶油12万t多,约占全国茶油总产量的

46.5%,油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

[2]

。但总的来看,

湖南油茶产区还有相当一部分油茶林树龄超过50年,因

为长期疏于管理,粗放经营,全省油茶林年平均每667m

2

产油只有5~6kg,产值仅200元左右,单位产量和效益仍

然很低。况且湖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丘岗山

地多,农林种植产业发达,油茶、杉木、楠竹、柑桔等经济林

树种在全省广泛栽种,因为生态气候环境相近,各类农林

品种对土地的竞争非常剧烈。比较经济效益较低,在很大

程度上抑制了油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

2湖南油茶产业比较效益低下的原因分析

2.1单位面积产量低

据统计,目前湖南省126万hm

2

油茶林中,平均每公

顷年产油75kg以下的有72.9万hm

2

,占57.8%;年平均产

油75~150kg的有34万hm

2

,占26.9%;年平均产油150

kg以上的有18.7万hm

2

,仅占15.3%。油茶单位面积产量

收稿日期:2011-11-09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1ZK2020)

作者简介:周芳检(1975-),男,硕士,讲师,E-mail:leizz123456

@sina.com

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第1期

173

低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老残林比重偏高。湖南约30%的

油茶林解放前就存在,现在属多代萌生林,产量不高或根

本没有产量。当前的油茶林主要是20世纪60~70年代以

自然种实生苗的新造林,将逐步进入老残林的行列,很大

部分要进行更新改造。第二,良种造林比例小。湖南自20

世纪结合低产林改造以来,良种应用面积约18.7万hm2,

仅占总面积的15%,而且良种的推广应用还处于不规范

的自发状态,严重阻碍了油茶良种推广。第三,缺乏科学

的丰产栽培技术,经营管理粗放,不少地方还习惯提前采

收,造成油茶果实出油率降低。

2.2劳动力成本高

油茶产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体现在种植和

抚育阶段,而且反映在茶籽收获阶段。在宁远县调查发现,

以一户承包0.67hm

2

油茶为例,丰产时可采茶籽300kg,

需雇请6人花3d时间采摘,若按每人工资80元/天计

算,单采摘费用就达1440元,再加上前期栽培和抚育的

劳动力成本等费用,劳动力的成本将超过50%以上。

2.3产业化链条短

目前在湖南经营油茶林的主要目的是收获油茶籽,土

地利用率低,效益差。特别表现在油茶幼林期,林地空阔,

杂草滋生,几乎处于仅投入而无产出阶段。而且,油茶加

工产品主要集中在食用上,在高等级的保健茶油开发、化

妆品茶油的炼制深加工、茶枯提取茶皂素、茶壳的综合利

用等技术工艺还刚起步,油茶加工综合利用率不高。

2.4政府相关配套服务缺位

第一,政策扶持力度亟待加强。经权威机构试验测算,

农民新造油茶林从栽植当年到进入稳产期,每667m

2



累计投入1660元左右;如果是企业或社会组织通过租地

造林,算上租地费用和人员工资等,每667m

2

前期投入约

2100元

[3]

。目前,虽然湖南省大部分市、县地方政府对造

林、品改都给予了一定的补助,但各地的补助标准不一,一

般每667m

2

为200元,最高也只有600元。这些补助虽然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或企业造林与品改的积极性,

但较之巨大的前期投入,农民与企业的积极性还是不高。

第二,人才培养滞后。目前,湖南有大大小小的茶油

加工企业2110家,其中年加工茶油1000t以上的企业

17家,大多数企业高级工程师数量少,创新能力弱。随着

油茶发展规划的实施,对油茶高层次工程人才的需求也

将大幅度增加。据调查推算,到2020年,湖南油茶产业人

才总需求将超过6000人。另外,湖南国家级油茶研究开

发中心和省级油茶推广机构的运行,以及每年数万人次

油茶丰产栽培农民技术员的培训,也需要一批高层次人

才支撑。而目前湖南省还没有设立以茶油加工及上下游

工程技术的高级人才为主要培养方向的硕士专业;从事

油茶研究的研究生毕业人数每年仅有5人左右,主攻油脂

方向的也只有10名左右,且大多为学术学位研究生,其知

识结构与素质训练与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

下大力气培养油茶产业高层次人才。

第三,信息传递不流畅。信息是油茶产业中不同产业主

体或要素之间联系的纽带,良好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是降低

油茶产业运转成本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政府缺乏系统和

专业的油茶信息数据化管理,现有的政府门户网站等信息

平台缺少专业的管理维护与更新,权威信息缺位。这种较低

的信息化运用效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获取信

息、分析信息以及进行预测与决策的能力,增加了交易成本。

第四,宣传不到位。湖南省林业厅负责人表示,湖南

油茶创造的奇迹还没有被主流媒体所重视,没有被国家

有关方面所认识,也还远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某种意

义上,产区以外的地方对油茶的认识并不多,特别是长江

以北大部分地区不知油茶是何物,国外知之者更少,在知

名度上还无法向独霸世界的橄榄油叫板。

3提高湖南油茶产业比较效益的对策

油茶是一种长寿树种,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

点,稳定收获期可长达80年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据

专家测算,与油料农作物相比,每公顷油茶的产值约为4.2

hm

2

油菜或1.34hm

2

花生的产值;与杉木相比,每667m

2

优质油茶林进入稳产期后的年收益要比杉木林高1倍左



[4]

。挖掘油茶产业的巨大潜力,迅速提高湖南省油茶单

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当务之急是

要努力实现“五化”,即种苗良种化、经营集约化、作业机械

化、产品多样化、服务贴心化,良种化是基础,集约化是关

键,机械化是手段,多样化是条件,贴心化是保障。

3.1种苗良种化

一是继续抓好油茶采穗圃建设和管理。逐步淘汰管

理水平低和品种优良度不高的采穗圃,加速提质改造,以

满足油茶产业发展需要。二是种苗生产管理。油茶种苗要

严格按照“四定三清楚”和质量终身负责制要求组织生产,

减少油茶育苗点,扩大每个点的育苗规模。在衡阳、永州、

郴州、株洲、怀化等油茶生产重点地区建设油茶育苗大型

骨干苗圃,以提高油茶育苗质量,平抑油茶苗木价格。认

真贯彻落实湘林种[2011]8号文件要求,每667m

2

育苗要

控制在5万株以下,切实加强2年生苗木的培育,抓好除

萌、除杂和水肥管理,以确保苗木的纯度和质量

[5]



3.2经营集约化

一方面,油茶生产要坚持新造与低改相结合的原则。

对新造的油茶林必须采用优良无性系和集约经营。对立

地条件好、现有林相整齐、经营集约程度较高、平均每公顷

产油75kg以上的一类油茶林,以及立地条件较好、经营

水平一般、平均每公顷产油45~75kg的二类油茶林,主要

采取林地清理和密林疏伐、垦复、修剪、挖竹节沟、合理施

肥、防治病虫害等综合技术措施加以改造,提高产量和质

量;对立地条件一般、林分老化、衰败、长期处于荒芜、平均

每公顷产油30~45kg的三类油茶林,实施良种更新;对立

地条件差、处于自然生长状态或长期与其他树种混生的

林分,平均每公顷产油30kg以下的四类油茶林,可考虑

按分类经营的要求转为生态林或其他林种

[6]



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促进油茶生产集约化经营。

坚持“谁造谁有”的林业政策,保护油茶生产经营者的权益,

积极推动油茶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油茶经营效益;积

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依法、有偿、自愿”

的原则,通过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途径,鼓励和支持

174

油茶林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流转。

同时,建议各级政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项目优先支持、表

彰奖励等形式,鼓励油茶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3.3作业机械化

油茶果采摘季节性用工量大,克服大规模种植油茶在

盛产期出现的所需劳动力不足和成本不断加大等问题,研

究和推广机械化势在必行。油茶产业专用机械,如油茶果

实采摘机械、油茶芽苗砧嫁接自动化机械、油茶大型修剪

机械、油茶果实脱壳和干燥自动化机械。建议将这些作业

机械的研制纳入国家油茶产业化发展计划,设立专项资

金,聘请研究人员对油茶采摘、晾晒、剥壳和加工等机械开

展研究,对生产、销售此类机械的公司予以适当财政补贴。

3.4产品多样化

针对油茶产业发展中产业链较短的情况,湖南大自然

茶油有限公司与湖南科技学院油茶研究所在油茶研究和

开发中积极构建油茶科技产业生态链,建立种植—加工—

深加工—贸易—文化—旅游的产业链:(1)纵向供应链,如

高产油茶种苗培育—油茶籽原料—精炼油茶籽油—人类

食用;(2)横向协作链,如精炼油茶籽油—精制茶油—化妆

品、医用品、医药—美容保健等;(3)网络循环链,如油茶林

种植—茶油生产—废渣饲料—畜禽养殖—粪肥—沼气—

沼水、沼泥-油茶林种植;(4)衍生产业链,油茶林套种药材、

大豆、蔬菜、花生等。并首次提出了“五结合”立体式经营模

式,即在油茶种植中实行林药、林菜、林养、林草、林旅结合,

在油茶林中套种药材、蔬菜、养殖鸡、鸭、鹅,在山坡上种草

养牛、羊、鹅、兔,同时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通过以上措施,

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并存,一品为主、多品共融”的格局,推

动油茶科技产业的发展,提高油茶企业的效益。

3.5服务贴心化

第一,拓宽政策与资金扶持新思路。为解决资金投入不

足、农民与企业种植油茶积极性不高,油茶产业发展缺乏后

劲的问题,建议: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进一步

提高对油茶新造林的补贴标准,并安排低产林抚育专项资

金,落实油茶良种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省、县两级财政的支

持力度,不断扩大专项资金规模,力争使中央和地方各级政

府的资金投入占到50%左右;二是设立油茶专项信贷资金,

支持油茶基地建设,对于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加工原料收

购等的贷款,按所贷贷款利息额度给予30%~50%的贴息支

持;三是借鉴欧盟推广橄榄油的支持模式(每生产1kg橄榄

油补助1欧元),给予油茶加工龙头企业适度的支持。

第二,构建人才培养新机制。油茶产业的迅速发展,需

要一大批中高级油茶技术人员,政府需要总结和推广在油

茶人才培养方面出现的新经验与做法。湖南科技学院依托

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培养油茶专业人才,在人才培过程

中实施了“八共”和“八双”措施,“八共”即共定培养方案、

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共用科技人才、共建师资队伍、共同科学

研究、共同成果推广、共建科技示范园、共同培养人才,“八

双”即双纲导教、双师执教、双堂施教、双向考核、双证就业、

双方育人、双边合作、双赢互利。在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机

制上,建立了“八个机制”,即领导负责机制、基地建设机制、

多方合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联合育人机制、协同创新机

制、互利共赢机制、评价奖惩机制。通过以上措施,学校为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学得好、下得去、留得住、

用得上、干得好,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

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正积极筹备申报油茶方向硕士点

[7]



第三,打造政府信息传递新平台。政府需要加强网站等

信息渠道的建设,加大信息化的资源投入,组织专业人员进

行维护,及时更新市场与行业相关信息资源。尤其是对处在

山区的农户和企业,要建立健全油茶市场信息网络,准确及

时完整地向企业和林农提供生产资料、技术应用、加工储藏、

运输销售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

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使林农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真正

得到实惠。同时,政府还应该通过一些实际运作手段把单

个企业与各机构及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为油茶产业链

中各主体建立长效沟通机制与交流平台。例如,可以通过

举办联谊会、座谈交流会等形式,促成风险投资公司、银

行、民间信贷机构等为企业提供资金服务;通过举办产品

展销会与商贸会等,扩大产品的对外影响力与知名度;通

过举办行业企业家论坛促进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举办产业公共知识培训等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

第四,创新宣传工作新方式。一是出版一系列油茶通

俗读物,通俗易懂地向广大油茶植户介绍油茶从育苗、种

植、抚育、采摘、深加工及副产品利用等基本知识;二是拍

一部油茶科教片,争取在湖南教育电视台乃至中国教育

电视台或农业军事频道不定期播放,宣传茶油的营养价

值和保健功能,向社会大众推广普及营养保健知识,倡导

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引导人们的消费心理,培养固定的

消费群体,为油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三是拍一部

油茶主题电视剧,宣传党和政府的油茶政策,提高农民群

众对油茶的认识,使群众树立“油茶山当田耕,油茶树当菜

种”、“种油茶也能致富”的观念,引导全社会参与油茶产业

发展;四是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采取走出去办展销

会、订货会,请进来办“油茶节”、“茶花节”等途径,扩大湖

南油茶的影响力,增加消费群体;五是开好每年的油茶现

场会议,让种植大户、明星加工企业现身说法,传授油茶经

营与开发的宝贵经验,带动和帮助群众走上油茶发展致

富之路。在全省范围内选择长势好、品质佳、挂果多的油

茶片,打造成为集选种育苗、病虫防治、示范试验、科学栽

培、早产多产为一体的生产示范亮点。

参考文献:

[1]罗攀柱,岳臻,江芬.高产油茶培育产业发展调查研究——以浏阳

市为例[J].林业经济,2010(10):106.

[2]张向阳,余立新.开发荒山造“油海”——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大

力支持油茶产业发展侧记[N].中国财经报,2011-6-4(2).

[3]张荫芳.关注农民工就业,推进油茶产业发展[J].财经界,2009(4):71.

[4]贾治邦.解决突出问题,把住关键环节,积极稳妥地推进油茶产

业又好又快发展[J].湖南林业,2008(10):7-8.

[5]唐苗生.造管并举,推动油茶产业科学发展——在全省油茶生产

现场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hnforestry.gov.cn,2011-06-03.

[6]陈永忠.油茶丰产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51-52.

[7]王飞宇,洪剑明,靖德兵,等.吉林西部土壤微量元素与葵花籽品

质灰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12):5641-5643,5689.

175

献花(0)
+1
(本文系文山书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