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救市还是货币发行机制的改革

 绿色的原野ldq 2014-10-19

    对于昨天市场传闻的央行向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入2000亿资金,大家的解读均为央行为了拯救房地产,为了拉低融资成本,结果其实跟降低存准率没有区别,更进一步加大了去杠杆的难度,过剩企业和僵尸企业债务更加膨胀,不利于经济进一步出清。

    不过在四维宏观金融智库(FHT)看来,央行最近一系列向商业银行注资的举动,更加应该理解为货币发行机制的转换,而且这个意义更加重大,当然与救市不矛盾,但是央行是否有意救市很难讲,有意转变基础货币投放方式,这一点几乎是肯定的,这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大变革,是中国货币政策的根本进化,值得市场人士高度关注。

    央行为什么要改革货币发行机制呢,因为此前以美元为发行担保抵押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已经不能继续。自从1994年中国的货币开始盯住美元以来,中国货币的发行,从以前纯粹由物资担保的货币发行方式,逐渐转变为以美元为抵押的方式,尤其是2005年汇改前后,一直延续到现在。中国外贸的双顺差,带来了大量的美元,但是这些美元又不能在中国境内使用,中国又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外贸企业得到的外汇必须向商业银行结汇,商业银行按照央行公布的外汇牌价把人民币给企业或者个人,而商业银行拿这些外汇又卖个央行,央行按照这些美元的数量,印刷人民币投放给商业银行,这就是人民币作为货币的投放方式。当然,央行发行的是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再以基础货币通过信贷创造货币,这是最近几十年来的货币发行方式,这种方式也导致了中国M2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重要原因。

    不过,这种货币投放方式到了2012年开始出现挑战,这一年持续的双顺差局面有时候被打断,资本和金融项目下出现逆差,2013年又恢复双顺差,但是到了今年第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逆差又出现了。而更有与后半年美元开始大幅攀升,人们预期开始分化,一些企业和个人选择持有外汇,或者把资金调往国外投资,而不是去结汇,这导致央行外汇占款减少,或者负增长,外汇储备在今年三季度竟然负增长一千亿美元,至此,中国此前奉行的以美元为锚的货币发行机制遭到重创。

    如果持续关注本智库研究文章会知道,本智库密切关注货币发行领域的一丝一毫的变化。关于国际收支、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的变化,笔者再简单回顾一下。

    从国际收支看,经常项目的顺差已经开始下降,上半年顺差805亿美元,同比下降18%,与GDP之比为1.8%,较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尽管资本和金融项目保持净流入,但第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转为逆差162亿美元。其中,非直接投资形式的资本流动由上季顺差402亿美元转为逆差549亿美元,是导致第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净流出的主要原因。第三季度国际收支数据尚未发表,我们预期不乐观。

     影响资本和金融项目的主要是是其他投资项,该项目资本流入和流出分别占资本和金融项下流入和流出的70%和80%以上。上半年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出51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入146亿美元。其中,货币和存款及其他项分别净流出736亿美元和8亿美元,贷款和贸易信贷项下分别净流入203亿美元和24亿美元。 

     从外汇储备来看,今年以来,外汇储备增幅是不断减缓的,一季度增长1258亿美元,二季度仅增约400亿美元。最近的上一次外汇储备出现季度减少发生在20122季度,当时外汇储备数据出现了650亿美元的季度减少。今年第三季度中,9月份当月外储减少811亿美元,8月份当月外储增加25亿美元,7月份当月外储减少269亿美元。

从外汇占款看,今年5月以来,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也开始出现正负波动。6月环比出现10个月以来第一次负增长,7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出现短暂回升,但8月再次出现负增长,环比减少311亿元,不过9月份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又大增了1264亿元。10月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幅有大幅下滑,净增加了只有216亿元

而在10月,在美元大涨的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大涨了0.76%。

对于以上国际收支领域的变化,官方权威解释,主要是人民币双向波动,改变了境内商业银行和个人的预期,他们结汇亿元减弱,有些银行把资金运作到国外,进行投资或这做同业存放。

不论如何,这样做的后果是,流入境内金融系统的美元减少,外汇占款减少,则流动性收紧,央行手里没有可以作为发行抵押的美元,怎么办呢?央行已经想处了办法,那就是所谓的PSL。

所以,笔者同意这次2000亿的注资是PSL,不同于SLF的是,必须以票据或者债券作为抵押,并且有期限,可能仍然是三个月。

今年6月份市场传言,央行向过开行发行10000亿PSL,不过央行一直没有承认,此后又有传言央行向四大行发行5000亿SLF,加上目前的2000亿元,已经发行了17000亿基础货币。

如果按照6.2的汇率计算,相当于半年用了大约27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当然相比较以前的发行量,这个量还是相当大的。

由此,看在房地产泡沫破裂,PPI和CPI双双低位的情况下,央行没有直接调低准备金,而是以有期限的资金注入为主,说明央行还是相当谨慎操作的。

由此,央行改革货币发行机制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救市的意义

    对于昨天市场传闻的央行向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入2000亿资金,大家的解读均为央行为了拯救房地产,为了拉低融资成本,结果其实跟降低存准率没有区别,更进一步加大了去杠杆的难度,过剩企业和僵尸企业债务更加膨胀,不利于经济进一步出清。

    不过在四维宏观金融智库(FHT)看来,央行最近一系列向商业银行注资的举动,更加应该理解为货币发行机制的转换,而且这个意义更加重大,当然与救市不矛盾,但是央行是否有意救市很难讲,有意转变基础货币投放方式,这一点几乎是肯定的,这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大变革,是中国货币政策的根本进化,值得市场人士高度关注。

    央行为什么要改革货币发行机制呢,因为此前以美元为发行担保抵押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已经不能继续。自从1994年中国的货币开始盯住美元以来,中国货币的发行,从以前纯粹由物资担保的货币发行方式,逐渐转变为以美元为抵押的方式,尤其是2005年汇改前后,一直延续到现在。中国外贸的双顺差,带来了大量的美元,但是这些美元又不能在中国境内使用,中国又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外贸企业得到的外汇必须向商业银行结汇,商业银行按照央行公布的外汇牌价把人民币给企业或者个人,而商业银行拿这些外汇又卖个央行,央行按照这些美元的数量,印刷人民币投放给商业银行,这就是人民币作为货币的投放方式。当然,央行发行的是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再以基础货币通过信贷创造货币,这是最近几十年来的货币发行方式,这种方式也导致了中国M2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重要原因。

    不过,这种货币投放方式到了2012年开始出现挑战,这一年持续的双顺差局面有时候被打断,资本和金融项目下出现逆差,2013年又恢复双顺差,但是到了今年第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逆差又出现了。而更有与后半年美元开始大幅攀升,人们预期开始分化,一些企业和个人选择持有外汇,或者把资金调往国外投资,而不是去结汇,这导致央行外汇占款减少,或者负增长,外汇储备在今年三季度竟然负增长一千亿美元,至此,中国此前奉行的以美元为锚的货币发行机制遭到重创。

    如果持续关注本智库研究文章会知道,本智库密切关注货币发行领域的一丝一毫的变化。关于国际收支、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的变化,笔者再简单回顾一下。

    从国际收支看,经常项目的顺差已经开始下降,上半年顺差805亿美元,同比下降18%,与GDP之比为1.8%,较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尽管资本和金融项目保持净流入,但第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转为逆差162亿美元。其中,非直接投资形式的资本流动由上季顺差402亿美元转为逆差549亿美元,是导致第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净流出的主要原因。第三季度国际收支数据尚未发表,我们预期不乐观。

     影响资本和金融项目的主要是是其他投资项,该项目资本流入和流出分别占资本和金融项下流入和流出的70%和80%以上。上半年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出51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入146亿美元。其中,货币和存款及其他项分别净流出736亿美元和8亿美元,贷款和贸易信贷项下分别净流入203亿美元和24亿美元。 

     从外汇储备来看,今年以来,外汇储备增幅是不断减缓的,一季度增长1258亿美元,二季度仅增约400亿美元。最近的上一次外汇储备出现季度减少发生在20122季度,当时外汇储备数据出现了650亿美元的季度减少。今年第三季度中,9月份当月外储减少811亿美元,8月份当月外储增加25亿美元,7月份当月外储减少269亿美元。

从外汇占款看,今年5月以来,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也开始出现正负波动。6月环比出现10个月以来第一次负增长,7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出现短暂回升,但8月再次出现负增长,环比减少311亿元,不过9月份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又大增了1264亿元。10月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幅有大幅下滑,净增加了只有216亿元

而在10月,在美元大涨的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大涨了0.76%。

对于以上国际收支领域的变化,官方权威解释,主要是人民币双向波动,改变了境内商业银行和个人的预期,他们结汇亿元减弱,有些银行把资金运作到国外,进行投资或这做同业存放。

不论如何,这样做的后果是,流入境内金融系统的美元减少,外汇占款减少,则流动性收紧,央行手里没有可以作为发行抵押的美元,怎么办呢?央行已经想处了办法,那就是所谓的PSL。

所以,笔者同意这次2000亿的注资是PSL,不同于SLF的是,必须以票据或者债券作为抵押,并且有期限,可能仍然是三个月。

今年6月份市场传言,央行向过开行发行10000亿PSL,不过央行一直没有承认,此后又有传言央行向四大行发行5000亿SLF,加上目前的2000亿元,已经发行了17000亿基础货币。

如果按照6.2的汇率计算,相当于半年用了大约27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当然相比较以前的发行量,这个量还是相当大的。

由此,看在房地产泡沫破裂,PPI和CPI双双低位的情况下,央行没有直接调低准备金,而是以有期限的资金注入为主,说明央行还是相当谨慎操作的。

由此,央行改革货币发行机制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救市的意义

    对于昨天市场传闻的央行向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入2000亿资金,大家的解读均为央行为了拯救房地产,为了拉低融资成本,结果其实跟降低存准率没有区别,更进一步加大了去杠杆的难度,过剩企业和僵尸企业债务更加膨胀,不利于经济进一步出清。

    不过在四维宏观金融智库(FHT)看来,央行最近一系列向商业银行注资的举动,更加应该理解为货币发行机制的转换,而且这个意义更加重大,当然与救市不矛盾,但是央行是否有意救市很难讲,有意转变基础货币投放方式,这一点几乎是肯定的,这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大变革,是中国货币政策的根本进化,值得市场人士高度关注。

    央行为什么要改革货币发行机制呢,因为此前以美元为发行担保抵押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已经不能继续。自从1994年中国的货币开始盯住美元以来,中国货币的发行,从以前纯粹由物资担保的货币发行方式,逐渐转变为以美元为抵押的方式,尤其是2005年汇改前后,一直延续到现在。中国外贸的双顺差,带来了大量的美元,但是这些美元又不能在中国境内使用,中国又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外贸企业得到的外汇必须向商业银行结汇,商业银行按照央行公布的外汇牌价把人民币给企业或者个人,而商业银行拿这些外汇又卖个央行,央行按照这些美元的数量,印刷人民币投放给商业银行,这就是人民币作为货币的投放方式。当然,央行发行的是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再以基础货币通过信贷创造货币,这是最近几十年来的货币发行方式,这种方式也导致了中国M2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重要原因。

    不过,这种货币投放方式到了2012年开始出现挑战,这一年持续的双顺差局面有时候被打断,资本和金融项目下出现逆差,2013年又恢复双顺差,但是到了今年第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逆差又出现了。而更有与后半年美元开始大幅攀升,人们预期开始分化,一些企业和个人选择持有外汇,或者把资金调往国外投资,而不是去结汇,这导致央行外汇占款减少,或者负增长,外汇储备在今年三季度竟然负增长一千亿美元,至此,中国此前奉行的以美元为锚的货币发行机制遭到重创。

    如果持续关注本智库研究文章会知道,本智库密切关注货币发行领域的一丝一毫的变化。关于国际收支、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的变化,笔者再简单回顾一下。

    从国际收支看,经常项目的顺差已经开始下降,上半年顺差805亿美元,同比下降18%,与GDP之比为1.8%,较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尽管资本和金融项目保持净流入,但第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转为逆差162亿美元。其中,非直接投资形式的资本流动由上季顺差402亿美元转为逆差549亿美元,是导致第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净流出的主要原因。第三季度国际收支数据尚未发表,我们预期不乐观。

     影响资本和金融项目的主要是是其他投资项,该项目资本流入和流出分别占资本和金融项下流入和流出的70%和80%以上。上半年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出51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入146亿美元。其中,货币和存款及其他项分别净流出736亿美元和8亿美元,贷款和贸易信贷项下分别净流入203亿美元和24亿美元。 

     从外汇储备来看,今年以来,外汇储备增幅是不断减缓的,一季度增长1258亿美元,二季度仅增约400亿美元。最近的上一次外汇储备出现季度减少发生在20122季度,当时外汇储备数据出现了650亿美元的季度减少。今年第三季度中,9月份当月外储减少811亿美元,8月份当月外储增加25亿美元,7月份当月外储减少269亿美元。

从外汇占款看,今年5月以来,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也开始出现正负波动。6月环比出现10个月以来第一次负增长,7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出现短暂回升,但8月再次出现负增长,环比减少311亿元,不过9月份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又大增了1264亿元。10月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幅有大幅下滑,净增加了只有216亿元

而在10月,在美元大涨的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大涨了0.76%。

对于以上国际收支领域的变化,官方权威解释,主要是人民币双向波动,改变了境内商业银行和个人的预期,他们结汇亿元减弱,有些银行把资金运作到国外,进行投资或这做同业存放。

不论如何,这样做的后果是,流入境内金融系统的美元减少,外汇占款减少,则流动性收紧,央行手里没有可以作为发行抵押的美元,怎么办呢?央行已经想处了办法,那就是所谓的PSL。

所以,笔者同意这次2000亿的注资是PSL,不同于SLF的是,必须以票据或者债券作为抵押,并且有期限,可能仍然是三个月。

今年6月份市场传言,央行向过开行发行10000亿PSL,不过央行一直没有承认,此后又有传言央行向四大行发行5000亿SLF,加上目前的2000亿元,已经发行了17000亿基础货币。

如果按照6.2的汇率计算,相当于半年用了大约27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当然相比较以前的发行量,这个量还是相当大的。

由此,看在房地产泡沫破裂,PPI和CPI双双低位的情况下,央行没有直接调低准备金,而是以有期限的资金注入为主,说明央行还是相当谨慎操作的。

由此,央行改革货币发行机制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救市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