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兴烟雨楼及其联语赏析

 咖啡与烟 2014-10-20
 
嘉兴烟雨楼及其联语赏析
 
        烟雨楼是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烟雨楼正楼,楼两层,高约20米,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
        烟雨楼,因唐朝诗人杜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楼名。始于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947年),初位于南湖之滨,吴越王第四子中吴节度史、广陵郡王钱元镣“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为游观登眺之所。后毁。遗址现无存。
        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小岛。第二年仿“烟雨楼”旧貌,建楼于岛上,后经过扩建、重建,逐渐成为具有显著园林特色的江南名楼。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烟雨楼,先后赋诗二十余首,盛赞烟雨楼图。
        嘉兴烟雨楼在湖心小岛。建起后,几经兴废,历史沧桑,直到民国7年(1918)嘉兴知事张昌庆会绅募捐款重建烟雨楼。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园林焕发新貌。才形成现在的格局。
        嘉兴烟雨楼“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为游观登眺之所。登烟雨楼望南湖景色,别有情趣。夏日倚栏远眺,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春天细雨霏霏,湖面上下烟雨朦胧,景色全在烟雾之中。
        嘉兴南湖与杭州西湖、绍兴东湖齐名,同为浙江的三大名湖,南湖尤以中共“一大”会址和江南名园“烟雨楼”而名闻遐迩。烟雨楼始建于五代,为中吴节度使广陵王钱元璙所筑。民国七年(1918年),经嘉兴知事张昌庆重建,遂形成今日所见以烟雨楼为主体、面积达10余亩的古建筑群。
 
        烟雨楼的景观,以烟雨空蒙而显其迷离,以湖波苍莽而见其雄放,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曾招引无数文人雅士,诗人墨客,挥毫泼墨、赋诗作画,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楹联,尤其引人注目。远在民国时期,烟雨楼就有不少品位颇高的对联,分布各处,如在其入口处,就题有一联:
 
        问斯楼几阅沧桑、鸳鸯一梦;
        看今日重开图画、烟雨万家。
 
        南湖一名鸳鸯湖,湖中烟雨楼四面临水,楼前堤柳蔽空,湖光潋滟;登楼远眺、菱田错综、港汊折曲,堪称江南水乡之真景。此联寓情于景,烟雨楼之今昔,跃然纸上。
        原“烟雨楼”匾额,系清嘉兴知府许焕中手笔,有联为其诠释:
 
        濯足临流,烟雨忽收沧海净;
        举头见日,湖光长待翠华来。
 
        此联把南湖所特具的迷蒙烟雨和变幻莫测的景色描绘得入木三分,引人入胜。烟雨楼下方有一横额,曰“楼台烟雨”,其旁为天台山农所撰对联:
 
        胜地重游、问谁矶畔钓鳌、洲前放鹤;
        凭栏一望、恰好风来杨柳、香送荷花。
 
        烟雨楼前有荷花池、钓鳌矶,遥望可见放鹤洲,语意深邃凝炼、词藻华丽飘逸,烟雨楼南面景色尽融于字里行间。南湖之胜、四季皆宜、夏荷秋柳、春烟冬雪,尤妙在轻烟指渚、微雨欲来时。而南湖之船舫,更雅致而富诗意,有联语曰:
 
        如坐天上、有客皆仙,烟雨比南朝,多少楼台归画里;
        宛在水中、方舟最乐,湖波胜西子,无边风月落樽前。
 
        楼前常景,湖上泛舟,其意融融,其乐陶陶,何其舒心闲适。然而,处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乱世岁月,游湖登楼,难免触景生情,感慨万端。眼看祖国大好河山、支离破碎,不禁挥毫抒怀。烟雨楼北之来许亭中有一楹联是:
 
        如此好楼台、宜晴宜雨宜月宜风,与诸君随遇徜徉。非必赏心乐事;
        者般乱世局、或哭或歌或鼓或罢、愿我辈及时支拄。莫教腾笑湖山。
 
        此联读后令人心潮起伏,久久难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珍视烟雨楼这一名胜古迹、革命圣地,四十余年来,作了多次整治修葺,使之得以重放光彩。如今,烟雨楼尚保存解放前楹联两副,一为来许亭内方志远女士所书:
 
        出东郭门半里而遥,春水绿波、处处美人画舫;
        与南堰镇隔湖相望、夕阳芳草、寻寻高士祠堂。
 
        寓意深切,造语清新,发思古之幽情,念湖色之秀美,清雅不同凡俗。另一在烟雨楼西侧之鉴亭内,由青田县名士徐则恂所撰:
 
        斯楼与我括同名、看烟雨空蒙,几把南湖认故土;
        此水接古吴流域、慨风潮冲激,谁为西浙荡余氛。(注:青田县旧属括州)
 
        词中既赞颂了似烟似雨、淡荡迷离的湖光水色,亦流露出作者对当时政局的焦虑不安,情景交融,思绪万千。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发展,烟雨楼的容姿也焕然一新,许多具有一定政治意义、赋予浓烈时代色彩的新楹联相继出现。门厅清辉堂的大门两侧,悬挂着现代书法家沙孟海所书的对联:
 
        激光近日动,
        浩气与云浮。
 
        运笔遒劲洒脱,词意精深蕴蓄。烟雨楼正楼横额下的一副骈联为书坛名人商向前所撰,文曰:
 
        建国宏业,溯源不忘南湖舫;
        革命长途,发轫咸称烟雨楼。
 
        词句精炼,浩气横溢,将中共“一大”在党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建党中的突出贡献,勾勒得淋漓尽致,读后深受教益。烟雨楼楼下正厅,首先映入游人服帘的是革命元老董必武同志1963年所书对联: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
        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望联生思,中国波澜壮阔的无产阶级革命,原来就以此“星星之火”,燃遍整个神州大地。
        南湖烟雨楼的楹联,其词语的自我成分和抒情气氛均甚浓重,有意境,富神韵、玲珑精巧,充满诗情画意。在联词中不难窥见历史的轨迹,感受时代的脉搏,它是一束优美的诗,一幅淡雅的画,一部历史的回亿录,也是一本时代的教科书,耐人寻味,令人追思。
 
        烟雨楼长联
 
        湖山点缀,量来玉尺如何?漫品题,几回搁笔,曾记碧崖绝顶,看波澜壮阔,太湖无边,停桡渐北斗斜横,趁凉月从三万六千顷苍茫湖水摇归,生憎鸟难渡,为饶游兴,白打宁抛,还思暮暮朝朝,向断桥问柳寻花能再,最是撩人西子,偏画眉深浅入时,早匡庐失真面,恨铅华误了倾国,强自宽,也悔浓抹非宜,天然惟羡鸳鸯,湖畔喜留香梦稳。
        楼阁玲珑,卷起朱帘最好!破功夫,半日凭栏,管甚沧海成田,尽想象涳漾,层楼更上,远树迷南朝兴发,任晓风把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吹散,愁煞燕双飞,知否昨宵,绿章轻奏,要乞丝丝缕缕,将孤馆离情别绪系牢,却怪作态东皇,竟故意阴晴错注,寓高处不胜寒,罔蓑笠载得扁舟,欲坐待,又怕黄昏有约,到此未逢烟雨,楼头闲话夕阳残。
 
        长联作者
 
        顾鏊(1659—1716)字隽生,晚号恒惺,又号白楼,江苏无锡人。清代学者,创立锡山学派。顾鏊的生平事迹记载很少,较为有名的,是他与其族兄顾培共同主持“共学山居”。
        清代书法名家顾鏊撰写的这幅对联,共260字,原挂在浙江南湖烟雨楼。1936年,嘉兴秀州中学毕业的荘毓璋去南湖烟雨楼游览时抄录。随后抗日战争爆发,此对联下落不明。而荘毓璋带着抄录对联逃难在外,几经碾转去台湾,最近这幅对联终于回到故乡嘉兴。
        此对联称“龙凤联”,上下联各为130字,共260字,比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孙髯翁先生写的180字长联多80字,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望江楼212字的长联还长,真可称得上中国自古以来最长的一幅对联,为中华民族长联之最。此联含意深奥,造诣精巧,层层铺叙,情景交融,诗词韵味深蓄,气魄宏伟壮观,可读性强,感人至深。上联写“湖”,在三个“湖”字中嵌入“鸳鸯”,紧接着又一个“湖”字,溯源南湖前称“鸳鸯湖”。下联写“楼”,三个“楼”字间嵌入“烟雨”两字,接着又一个“楼”字结束全联。以此贯通妙句成“鸳鸯湖”中“烟雨楼”,实属不易。
        庄先生对长联作了分析,他说长联“上联凡四‘湖’字,下联对四‘楼’字,并上嵌‘鸳鸯’,下嵌‘烟雨’,层层铺叙,情景兼融,切地自然,吐属不凡。全联二百六十字,远超大观楼长联八十字之多,允称中国长联之最,也是嘉兴之光”。当然,所谓“远超”也只不过是字数而已。有人评论:“烟雨楼长联与昆明大观楼长联相比,虽烟雨楼联长了八十多字,但从联义看,两联相差甚远?大观楼联气势雄浑,用典精当,对仗工整,比兴恰切,确已达到“思与境谐”的高度?该联问世以来,赞慕者不绝于史?而烟雨楼联,虽同属长联,对仗亦算工整,用典也颇费功夫,但读来总觉得有些过于缠绵婉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