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失去的时光

 百城主人 2014-10-20

  □文/何况

  法国“新寓言”派骁将、201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与中国有缘。2005年,他在《夜半撞车》中译本出版时告诉中国读者,当他得知自己的作品被译成中文时,他“觉得很幸福”,因为还在孩提时代,他就对中国方块字很着迷,“而且,想必我把这种痴迷传给了我女儿,她为了学习中文,曾在北京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莫迪亚诺的话就像他的作品一样让我感到亲切。他的作品篇幅都不大,我读的第一部莫迪亚诺的小说《夜半撞车》仅有6万字,按照我们的习惯只能归类为中篇。因此,有人开玩笑说,莫迪亚诺的书,上午读一本,下午读一本,晚上还能再读一本。尽管如此,他作品的分量一点都不比那些“大部头”轻。他因此成为法国获奖最多的作家,其中包括著名的龚古尔文学奖,他的《夜半撞车》2003年还获得了一项中国文学奖——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及各语种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

  《夜半撞车》不是莫迪亚诺最有名的中译本。他的名作《暗店街》早在1984年就被译成中文发表,迄今30年间已有了4个中译本,他的作品被翻译过来的还有《青春狂想曲》、《往事如烟》、《凄凉别墅》、《八月的周日·缓刑》、《青春咖啡馆》、《地平线》、《缓刑》等。据媒体透露,上海译文社已经购买了莫迪亚诺9部作品的中文版权,近期将陆续推出新译本。

  莫迪亚诺在中国有不少崇拜者,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小波和王朔。王小波在小说《万寿寺》中不仅引用了莫迪亚诺《暗店街》开头第一句“我的过去,一片朦胧……”,而且直接借用了其作品的主题及结构。王朔也曾明确表达过莫迪亚诺对他的影响,他在自述《我看王朔》中甚至说:他的《玩的就是心跳》即是源自莫迪亚诺的《暗店街》,只是他学了个皮毛,只学会了把水搅浑,却无能力再次澄清,因而到后来不能自圆其说。“二王”如此坦诚实属不易,由此足可见出莫迪亚诺作品的魅力。

  我读莫迪亚诺的作品,很自然地想起普鲁斯特的巨著《追忆似水年华》。“寻找”、“记忆”、“身份”是莫迪亚诺全部作品最重要的关键词。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演绎“寻找自我”的悲剧,他的后期作品侧重通过追寻失去的时光,阐释人的存在的悲怆性和渺小性。获得1987年龚古尔文学奖的《暗店街》,其主人公在偷越边境时遭遇劫难,受到刺激后丧失了记忆。主人公开始用探案技术在茫茫人海中调查自己的身世和来历。他搜集了大量片断,试图拼凑出自己的人生。小说的最后一句恰如其分地呼应了开头:“我们的生命不也正是像这孩子的这种忧伤一样,会很快在暮色中消失吗?”《地平线》的故事在一位作家的回忆中徐徐展开,主人公对40年前的一场偶遇不能忘怀,在失去的时间里不停寻找,最终动身去了柏林,他通过网络查出,当年偶遇的姑娘在柏林开了一间书店。小说在这里戛然而止,留下悬念。在《青春狂想曲》中,莫迪亚诺再一次发掘了记忆的主题,他让年近中年、生活安乐的主人公回到占领时期的巴黎,召回阴郁悲哀的青春时光。《夜半撞车》同样是年近花甲的叙述者对自己成年前几个月发生的往事的追溯。所有这些作品,揭示的母题几乎都是相同的:寻找!

  这或许与作家的成长经历有关。他出生于1945年,父亲是商人,母亲是演员,两人常年在外忙碌,对孩子少有关爱。因此,莫迪亚诺的童年和少年是在孤寂和郁闷中度过的。这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有人据此认为,对莫迪亚诺来说,写作就好像是一种驱魔行为,在将心声吐露到纸上的同时,将心魔也囚禁在了书页之间,从此不必再害怕它会在午夜出现,伸出魔爪向你索要本金和利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