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弹一星”亲历者:穿白大褂钻“蘑菇云”取样|两弹一星|亲历者

 松边醉客 2014-10-2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取样对于时间的要求非常严格,氢弹刚爆炸时是一团火球,冲击波能量未充分释放,进入势必机毁人亡,如果进入过晚,蘑菇云散开就收集不到足够的剂量。蘑菇云大概在8000米海拔,他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爬到指定高度,但这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机组反复论证,根据氢弹爆炸时间和效果确定飞机的速度。

展自强老人 资料图

作者:陈婧,原题为:《“两弹一星”亲历者:只穿白大褂钻“蘑菇云”惊险取样

1964年10月16日,整整50年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50年后,徐州市云龙山上,有一位老人每天会准时出现,安静地晨练。一头白发的他身板挺直、肌肉显见,在简易的木质单杠和吊环上轻巧地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总会引来一圈围观者的惊叹。

围观者当然不知,眼前的老人,竟是半个世纪前中国研制首颗原子弹的空运飞行员。更让人惊讶的,氢弹爆炸后他钻蘑菇云取样,还参与了首颗人造卫星材料的空运。

他叫展自强,今年81岁了。在展老所在的社区档案馆中,泛黄的纸张隐秘地记载了他参与“两弹一星”的岁月。展老几十年守着“看在眼里,带进坟墓里”的要求,两年前家人才偶然撞见这个大秘密。

1

“小学生”死记硬背成飞行高手

展自强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成县一个村子的普通农家,1949年建国后,16岁的他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1952年,突然有人到部队选空军飞行员。他记得当时的说法是,为了缓解朝鲜战场上地面作战的压力,要培养一批飞行员。19岁的展自强还没太弄清情况,就成功入选,而且是全团唯一一个。1953年初夏,几十个人被送往石家庄第四航空学校,开始3年的飞行学习。

但他只上过一年多的学,连字都不太认识。在航空学校,却要学飞机构造、飞行原理,如同天书一般的气象、通讯、无线电等各种学科。“就相当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要学大学课程”,展老说。他只能多吃苦,理论课逐字抄下,不识字就死背。“N、S极在转,感应一级线圈,产生低压电……”如今展老还记得这些口诀,像个小学生一样朗朗背诵。

但在飞机驾驶上,展自强就显示出了他的天赋。别人飞行遇到云朵,迷失方向一惊慌就可能跳伞,而他说就喜欢钻云,觉得像在棉花团里。到1956年5月,展自强已经能驾驶当时最先进的歼-5战斗机。别人只能简单地起飞、降落,而他却可以驾驭高难度的大盘旋、几次上升等动作。

[责任编辑:安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