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抢抓黄金水道的“黄金机遇”

 大雅之堂308 2014-10-20

    抢抓黄金水道的“黄金机遇”

 

日前,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布。我省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 本报记者 郑莉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沿江五个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定位,其中明确了皖江示范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成为长三角区域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合芜蚌试验区将在自主创新中起示范作用,而合肥将与杭州、南京并列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我省有关专家认为,安徽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土地面积占长江经济带6.7%,人口占近12%,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入长”机遇难得,高规格战略带来利好

今年前8个月,皖江示范区在建1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3820个,占全省65.9%。以合肥、芜湖为龙头的皖江示范区,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长三角等地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

长江经济带发展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如此“高规格”将给安徽带来什么利好?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地带。从区位条件、港口航道、流域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国家区域战略等方面看,我省拥有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极大优势。因此,应把融入长江经济带作为全省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战略举措。 ”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经济师李红梅认为。

“加入长三角城市群,对安徽来说是一个很难得的机遇。 ”省社科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吕连生认为,意见把安徽正式纳入长三角城市群中,合肥的地位提高到与杭州、南京比肩,将给我省特别是合肥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缩小与苏浙沪地区的差距。

安徽融入长江经济带,也有着自身优势可挖掘。从港口实力来看,我省拥有芜湖港、安庆港等较为重要的长江水系港口,且港口软硬实力不断提升,尤其芜申运河、江淮运河的畅通,将为港口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宽空间。从水运航道网来看,我省处于长江下游,其航道发展对长江水运能力提升和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横向差距待弥补,完善沿江软硬件设施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自2010年12月开港以来,年吞吐量逐年攀升。截至9月3日,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1372标箱,较去年同期增长53%。快速增长的货物吞吐量对改善物流环境、促进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不过,与沿江其他省市相比,我省尚存一些差距。 ”李红梅表示,拿港口发展水平来说,我省沿江港口及合肥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合计不足50万标箱,远远落后于苏浙等地。作为黄金水道的运营主体,我省港口企业发展多依赖政府支持,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服务滞后于发展需求,航道及配套设施亟待改善提升。

2013年我省人均GDP首次突破5000美元大关,但仍处于全国靠后位置。 “横向比,我省的经济水平与长三角核心地区还有一定差距,发展基础薄弱,产业层次较低。从硬件来看,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从软件来看,发展理念相对保守,制度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才集聚、开放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吕连生认为。

根据意见,到2022年长江经济带将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其中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率先建成。无疑,长江经济带建设在推动沿江城市产业梯度转移同时,还将带动沿江公路、铁路、水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无论纵向还是横向比较,我省沿江区域的软硬件设施都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当务之急是完善沿江软硬件设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李红梅认为,应完善沿江基础设施,极力配合对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与长三角交流合作,实现沿江跨区域间一体化高标准建设。

超前谋划立项目,整合要素错位发展

据测算,当前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率超过75%,皖江示范区无论是内部还是与沿江其他区域间的主导产业大致相同,同质化竞争激烈。

“表面上看,产业重复、趋同现象严重,苏浙沪也存在此类问题,但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吕连生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省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以往粗放型发展模式逐渐不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要求,抢占长江经济带发展先机,亟需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迫切需要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相结合,考虑资源要素、产业特征、区位条件等方面,走集约型发展之路,培育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提高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水平,打造长江经济带示范区先行区。

“关键还是得提高产业层次,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李红梅说,我省煤炭、钢铁、化工、水泥等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仍较大,新兴产业虽蓬勃发展,但尚未取得压倒性优势地位。要突破产业同构束缚,就得确定在更高层次上转型升级的理念,将创新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需要在产业承接中转型升级,实现与上海等长三角发达地区的无缝对接,承接较为高端的产业。此外,我省拥有实现跨产业升级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未来应拓展思路,围绕重点行业和产业集群,通过打造一系列跨产业升级创新示范点,带动其他产业和企业的升级。

“目前是‘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的关键阶段,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积极谋划阶段。我省应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以皖江示范区为主要区域,抢先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和工程,积极争取更多国家层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李红梅建议。

  “引江济淮”暨江淮运河

   工程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

          2013年09月05日

记者9月4日从安徽省地方海事局获悉,“引江济淮”暨江淮运河工程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安徽已经成立该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办公室,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计划在今年底完成。整个工程争取“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十三五”期间完工。

省地方海事局副局长王恩国介绍,建设“引江济淮”暨江淮运河工程已被列入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淮河流域综合规划等三项重大规划之中。

江淮运河建成后,将结束安徽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水运分割的历史。目前,我省境内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之间的航运要经淮河绕行江苏洪泽湖、京杭运河到江苏镇江再溯流而上至我省境内,沿淮区域的粮食、煤炭等重要物资南下以及沿江地区的冶金、水泥、化肥等工业品北上都极为不便,如果通过“江淮运河”运距将可减少500公里以上。

江淮运河还将打破我省现有的航道网格局,使沙颍河、淮河、江淮运河、长江、芜申运河纵向沟通,成为继京杭大运河之后的我国第二条南北向水运大通道。据测算,若要形成同样的运输能力,公路、铁路、水路的基础建设投资比为7∶3∶1,完成同样货运量,公路、铁路、水路的运输成本比为5∶3∶1,能源消耗比为9∶3∶1,水运的碳排放量更是只有公路运输的1/15。江淮运河建成后,将成为连接西北华北与华东地区的物流主通道,而省会合肥也将因此成为通江达海的内河港口城市和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对推动合肥经济圈建设,加快皖北振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芜申运河是一条老运河,芜申运河从安徽省马鞍山出发,经芜湖、宣城至江苏的溧阳、宜兴,然后入太湖,穿太湖经太浦口在吴江市进入上海,全长271公里。

    该运河因历史原因未整治开发,航道等级低,水位变化大,航道深浅不一,且碍航桥梁多,大多为6至7级和等外航道标准,只能通行60吨级至100吨级船舶甚至更小的船舶。因此,长期以来,芜申运河一直未得到充分利用。近年来,随着苏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航行在苏南运河的船舶越来越多,航道通而不畅的矛盾日渐突出。为从根本上缓解苏南运河的航行压力,有关专家建议,对现有的芜申运河按三级航道标准进行整治,可起到缓解苏南运河航行压力的效果,同时也减轻了长江的航运压力。芜申运河改造完成后,可通航500吨级驳船,不仅减轻苏南运河航运压力,航程也比从长江上通行缩短了100多公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