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很多姓氏,看起来都是常见的字,一写就会,可是一读,就不是那个样子了,往往读错,让人啼笑皆非,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就拿“仇”来说,姓氏上,它就不是仇恨的“仇”字读音了,应该读“求”。如果你把历史名人仇览、仇博的“仇”都读成仇恨的“仇”,还不让人笑掉大牙。 还有黑暗的“黑”,姓氏上有时读“贺”,清代任象山协副将的黑鸣凤,还有曾任山西大同守备的黑永德,这里的“黑”都读“贺”。 佛教的“佛”在姓氏上有时读“弼”。在古代,“佛”和“弼”互相通假,均有“辅助”之意。 常见的姓氏容易读错的还有“朴”字。“瓢”为朴姓的祖姓,在韩国,相传朴祖是坐南瓜做成的“瓢”从海上漂来的,故得“瓢”姓,后改“朴”。韩文中的南瓜与“朴”的发音至今相同,就是这个道理。《三国志魏志》上说:“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举巴夷来附。”文中的“朴”只能读“瓢”,不能读朴素的“朴”。 “盖”姓,有时应读“葛”,不读覆盖的盖。《词源》云:“战国齐盖邑,汉置盖县,属泰山郡。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盖姓还有一个来源为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魏书》之《官氏志》云:“卢水胡有盖氏、盖楼氏改为盖氏。” (摘自《中国老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