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师德“红七条” 还需制度配套

 窗前有树905 2014-10-21

高校师德“红七条” 还需制度配套

2014-10-16 09:47 来源:衢州日报  我有话说
2014-10-16 09:47:47来源:衢州日报作者:责任编辑:

张玉胜

教育部9日公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画出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与年初公布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相比,涉及教学科研、兼职兼薪、招考推优、生活作风等方面内容的师德禁行“红七条”,确是对高校教德建设很有针对性。不过,“红七条”能否真正发挥令行禁止的“紧箍咒”效应,尚有待观察。而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机制建设。

既然把“红七条”解读为“红线”和“禁令”,其首要功能自然是“警示”效应。而要有效发挥其震慑与约束效力,就必须首先树立高校教师群体对“红七条”的理性认知与充分敬畏。这就需要高校部门围绕“红七条”开展有针对性的政治引导和师德教育,辨明是非荣辱,戒除烦躁之风,澄清模糊认知,树立良好的师德导向和规则意识。尤其要处理好维护国家利益与崇尚学术自由、教书与育人、学问之师与品行之范的辩证关系。只有营造高校公平正义、风清气正的正能量环境,“红七条”才有可能入心入脑。

现实生活中不乏种类繁多的“红线”与“禁令”,但真正达到“令行禁止”境界的并不多见,倒是“有禁不止”甚至“屡禁不止”的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关键当在于制度“稻草人”和“高压线”不带电。实现“令行禁止”重在求真务实、“动真格儿”。因此需完善预警、监督、发现和惩处等长效机制及相关的配套制度,比如师德考核、经费管理、招生公开透明、监督举报、违规追责等,方为师德“红七条”的前提与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