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一介的4万册藏书 书界新闻

 汪应泽 2014-10-21
《汤一介传》由国学大师汤一介生前口述并提供资料,李娟娟进行文字整理。该书原拟名《汤一介自传》付印之前,汤先生认为自己评价自己太不谦虚,建议把书名《汤一介自传》中的“自”字去掉,就叫《汤一介传》。全书回顾了一生学术历程和师友交往。4万册藏书是汤一介和乐黛云的最爱,它们不仅印证了夫妻走过的坎坷之路,更凝聚了他们几十年的心血。
  在学者汤一介和乐黛云4万册的藏书里,有一部分是汤家家传的书,那是汤用彤老先生当年省吃俭用,花费了很多精力才得来的。还有乐黛云的父亲留给他们的书,其中有一本明版的《牡丹亭》,是在汤一介和乐黛云结婚时,乐森玮先生送给他的女儿和女婿的结婚礼物。虽历经劫难,这本宝贵的明版《牡丹亭》竟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汤一介曾经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购得一批书,那应该是他第一次为汤家的藏书“添砖加瓦”。那个时候,正是国民党节节败退,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隆隆的大炮声中,很多书似乎就成了“廉价品”,一向爱读书的大学生汤一介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时机,他一气买下了一大批。这些既便宜又很珍贵的书籍立刻使汤一介家的藏书队伍“壮大”了许多。
  汤家在“文革”中历经无数次劫难,而那些藏书的损失却说不上惨重。除了汤用彤先生一辈子珍藏的许多成套佛经每函被红卫兵小将抽一本拿走外,再没有拿走别的书籍。只可叹汤用彤先生珍藏了一辈子的宝贵佛经成了残品。
  汤家的大部分藏书能够得以保存,应该说全得于当年汤一介的“明智”之举。当时具体的情形,2010年汤一介的儿子、已在美国定居的汤双博士曾在我国《万象》杂志上撰文作了如下回忆:
  “……由于我们家除了书之外真正值钱的东西并不多,所以在破‘四旧’的浪潮里,尽管家里被搞得乱七八糟,真正的损失倒不算很大。最可惜的是有几部珍贵的线装书在抄家的头几天被搞残了。为了保住这些书,爸爸找了哲学系的红卫兵,请他们出面把那些书给查封起来。幸好北大的红卫兵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红卫兵,对书还是有些‘恻隐之心’,真的把我们家的书查封了,让这些书逃过了一劫。……”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汤一介和乐黛云恢复了工作被评上教授后,他们曾多次出国讲学,他们买了很多外版书,几乎把讲学得到的酬劳全部花光。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又陆陆续续把国内出版的各种书籍买回家。
  汤一介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可以说是一本破书也舍不得扔。而且汤一介总是认为,他们家中的哪一本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成为“世界唯一”的珍品。因此,乐黛云总也忘不了当年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不得已卖掉了汤用彤先生留下的一套书籍时,汤一介是那样的满脸悲哀与痛惜。乐黛云后来曾这样撰文回忆当年的情景:
  “……我们在最穷的时候(穷到四个人吃一枚鸡蛋),卖掉了一套武英殿版的《全唐文》。记得卖了600元人民币,很救了燃眉之急。老汤对此念念不忘,总说这是老先生省吃俭用,好不容易买来的;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呆呆地看着那一格空荡荡的书架时满脸的凄惶。后来,他一直想把这套书重新买回来,但几十倍的价钱也买不回来了,只好买了一部铅印本……”
  他们的藏书是如此之多,他们对书的感情又是如此之深!书更是他们心目中最宝贵的财富。然而岁月终究在无情地逝去,他们的年龄正在一天天地变老,对于这些,他们都很看得开,就像乐黛云戏谑地称之为“交响乐的结尾”。2010年从美国归来后,汤一介和乐黛云作出决定,他们最后将4万册的宝贵藏书无偿捐献给北京外国语大学。汤一介和乐黛云的这一决定,不仅让很多人为之动容,更让人看到了他们豁达的胸怀和令人仰慕的大家风范。

分享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