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水乡景如画

 梓博书馆 2014-10-21
(汕晚2014年9月8日 星期)
□ 谢志诚
苏州杨湾

  说江南水乡,苏州是范儿:拥有出产大闸蟹的阳澄湖和太湖75%的水域面积,沉积了二千五百多年的水乡文化……

  人们初识苏州,大抵从《枫桥夜泊》这首诗开始,再从《范蠡献西施》的故事情节,知道吴王夫差给西施留下一处居所“馆娃宫”(灵岩寺)于今尚存,然后又从“三笑”的传奇中知道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栖居的桃花庵,仿佛条形码,深深烙在苏州的文化标签之中……历史的碎片拼出永恒的景观,姑苏城外灵秀的水乡更令人向往——

  风车的故乡

  莲花岛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二十公里处的阳澄湖中心,四面环水,濒湖岸滩荷菱满荡,岛上居民以湖为生,以蟹为业,保持原生态的农耕方式和古老的渔猎技术……我在美人腿半岛乘摇橹的木船从月亮湾码头登岛,见岛上提水灌溉的工具依然沿袭传统的木页水车,人力手推脚踩的水车我都见过,畜力和风力传动的水车确实罕见,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散落在湖边田野的船帆式风车,风帆翼展很长,目测起码有十多米,据史书记载:“用风帆六幅,俟风转车,风息则止。”的风车,一千多年前在中国、巴比伦、波斯广泛应用,十二世纪传入欧洲,得到快速发展,用于提水、发电……元朝诗人耶律楚材有“冲风磨旧麦,悬碓杵新粳”的描述。导游钱先生告诉我:这种古老的风车还在正常工作,而不是摆设,全世界就只有莲花岛了。秋风阵阵,风车“吱呀吱呀”转动,阳澄湖渔歌有“风车转,绿了庄稼白了粮米”的唱词。

  梦里水乡

  杨湾古村落,地处苏州市东山镇,背靠青葱郁翠的莫厘山,白墙乌瓦的民居掩映在清一色的银杏树之间,村前的杨湾河流向广褒无边的太湖,有“梦里水乡”的美称。

  来到杨湾,导游李先生带我们参观了村庙“轩辕宫”,然后乘船沿杨湾河进入太湖……机船卷着轻浪徐徐行进,有水鸟伴舷低飞,小桥横渡,堤岸长满青翠欲滴的茶树,我问同行天驰帝豪的刘先生这茶是否能喝?刘先生认为山上的茶才能喝,堤上的茶树只是绿化景观而已,李先生闻言对大家说:这是著名的碧螺春茶,杨湾“三宝”之一。现在不是采摘的时节,每年只采春天的头三茬新芽。船至一个河汊,拐进一片荷花荡,李先生给每人摘一朵莲蓬尝鲜,我剥了几个莲子生吃,李先生问我什么感觉?我说一股袅袅的荷香直沁心脾,他说这就对了,甜心莲又是一宝!他东张西望,终于看到不远处一只小船在红花绿叶间穿梭,他高喊:“阿娇……!有收获吗?”小船轻捷划到机船的舷边,她将一只竹篮递给李先生,说不好意思,就十几颗咧。我不知是何物,外形很好看,像同心结,长有两对对称的犄角。他告诉我们:这就是太湖野生红菱哦,杨湾最难寻的一宝!我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标致的菱角,问李先生要一颗留念,他没有答应,看一眼阿娇的脸色,阿娇笑着对我说:“送你?!我又不跟你走!”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此时,我才记起许杰在《平湖秋月的红菱》文中说到“红菱是宝物,是爱神的赏赐。”

  别了阿娇,机船驶向太湖深处……我回头望了一眼杨湾,阿娇的背影依稀淡入山水间,我仿佛就在梦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