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定境遇的变迁

 達方主人 2014-10-21

正定境域的变迁

 

                                                                          燕  

       历史上,正定一直是郡、国、路、府、县所在地,所以正定的境域,应该从两个角度来表述。先介绍历史上正定作为郡、国、路、府的境域。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高祖刘邦率大军征讨平定了东垣的叛将赵利,取真正安定之意,将东垣县改名为真定县。

       自“真定”这个名称确定以后,以真定为名曾经存在过“真定国”、“真定路”、“真定府”、“真定县”等。

       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从常山郡(郡治当时在元氏)分出“真定国”(治所当时在东古城),辖境相当于今正定、藁城等地。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又归回常山郡。

       北魏皇始三年(公元398年),移常山郡治于今正定;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在今正定建石城,置恒州;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真定县治所由滹沱河南东古城移至今正定现址。

       五代时期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改镇州(治所在今正定)为“真定府”。

       宋朝的真定府(治所在今正定)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井陉、元氏、栾城、藁城、新乐、阜平之间地。宋庆历八年(1048年),置“真定府路”,为河北四安抚使路之一(治所在今正定现址),辖境相当于今河北阜平、藁城、新河、丘县、肥乡、临漳以西地区和河南安阳、林县、汤阴等地。

       元朝的真定路与宋朝时的境域大致相同。

       明朝仍为真定府,是北直隶省会,今定州、深州、南宫等地均属真定府,“领五州二十七县”。

       清初省会自真定移至保定,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帝名胤祯之讳,“真定府”改名“正定府”,清朝中期以前,正定府(治所为今正定)辖境相当今河北无极、晋州以西,新乐、行唐、阜平以南地区。

       下面介绍正定县境域的变化。

       唐朝初年,撤销了新市县(原治所在今正定新城铺村)和九门县,将两县的部分村镇划归了真定县。从此,真定县的境域基本稳定,一直到清朝中期没有很大的改变。

       明代前期,真定县置十八社,天顺六年(1462年)裁并了四个社。清初承袭明制,全县仍置十四社,共计二百一十二个村庄。

       清朝中期,正定县境东西宽30公里(60里),南北长35公里(70里),县域面积1050平方公里(4200平方里)。

       清代后期,正定县境域开始出现变化,县境西南部的赵陵铺、吴家庄、谭马村、言通、孟通、花园、党家庄、田家庄等八个村划归了获鹿县(今鹿泉市),东部的小峰村划归了藁城县。

       光绪元年(1875年),正定县行政区的建制是,城内置三十二个“地方”(相当于现在的街道);乡村置十二“社”(相当于现在的乡镇),共二百一十四个村。

       城内三十二个“地方”是:东门里、汪家角、大寺前、北仓口、梁家角、卫前街、小十字街、四牌坊、南门里、石牌坊、鼓楼前、官驿角、新街、南仓西、小红庙、马军营、巷子口、西门里、庙后街、井楼坊、驿西街、宣化坊、太仆寺街、府前街、北门里、焦家角、三圣庙、龙王堂、府墙东、府学西、观前街、纯孝坊。

       乡村十二个社是:北牛社、邵同社、许香社、东原社、新城社、大河社、五女社、杜同社、辛庄社、复增社、复安社、南关厢社、东关厢社。共214村。

      “东关厢社”领十七村:东关厢、三里屯、罗家庄、朱河村、诸福屯、盘桃村、南圣板、中圣板、北圣板、北永固、南永固、南牛屯、东贾村、吴家庄、树路、东邢家庄、侯家庄;

       “东原社”领十六村:东原村、大丰屯、北中奉、侯丈、小屯、东塔子口、西塔子口、东兆通、西兆通、东庄、西庄、西庄屯、店上、凌透、石家庄、十里铺;

       “五女社”领十三村:南五女、北五女、东五女、大西丈、小西丈、吴家营、杜家庄、赫家小营、赵村、南村、北庄、东董家庄、南杨家庄;

       “辛庄社”领十四村:周通、小岗、白伏、东养凌、西养凌、辛庄、杜贤庄、二十里铺、刘村、八方、韩同、宋营、南豆村、北豆村;

       “南关厢社”领十四村:南关厢、小杨家庄、木厂、斜街、顺城关、小林济、丁家庄、南高家营、北高家营、东古城、西古城、李家庄、太平庄、大林济;

       “复增社”领二十二村:西关厢、斜角头、塔元庄、东柏棠、西柏棠、野头、王古寺、刁桥、战村、大孙村、小孙村、安仁谷、平安村、东曲阳、南曲阳、西辛庄、周家庄、胡村、里宅、西汉、邵同、白店;

      “复安社”领二十村:三角村、邢家庄、贾村、南岗、上水屯、下水屯、丰隆疃、西叩村、东叩村、东房头、西房头、小客、厢同、丰家庄、南早现、北早现、北孙村、七吉、南楼、石家庄;

       “许香社”领二十三村:丁旺村、北楼、巧女、韩家庄、东吉、西良下、东宿村、西宿村、西里双、东里双、里双店、完民庄、正民庄、陈家疃、傅家村、许香、孔村、前塔底、后塔底、高平、韩家楼、上曲阳、曲阳桥;

       “新城社”领二十村:新城铺、小韩村、小吴村、西安丰、东安丰、大宅、王家庄、东平乐、西平乐、东杜村、西杜村、南化、东慈亭、西慈亭、东权城、西权城、秦家庄、北白伏、柳树科、永安;

       “北牛社”领二十三村:北辛庄、朱家庄、东咬村、西咬村、东杨家庄、西杨家庄、大白家庄、小白家庄、塔儿屯、辛安、曹村、木庄、吴兴、牛家庄、岸下、十里铺、北关厢、东洋、西洋、东上宅、西上宅;

       “杜同社”领二十村:庄窠、陈章、小沿村、桃园、义棠、八家庄、萧家营、柳林铺、柳辛庄、西董家庄、谈固、北宋、大马村、南翟营、北翟营、杜同、南落凌、前落凌、后落凌、纸房头;

       “大河社”领十二村:大河、小河、上京、高家庄、东邵营、贾村、杜北、南高吉、北高吉、前太堡庄、后太堡庄、陈村。

       光绪元年至民国初,县境基本没有变化,境内村庄发生了一些分立、增建,也有个别撤消或兼并的现象。

       1911年以后,正定县的境域发生了多次较大的变化,划走了很大一部分土地和村庄。

       民国初年,县境西南部的东邵营划归了获鹿县。

       日寇盘踞期间,1941年划出的有:

       1、 将县境南部的北宋村划归获鹿县。

       2、将县境南部的西古城、东古城、柳辛庄、义棠、桃园、庄窠、八家庄、小沿村、小谈村、陈章、西董家庄等11村划归石门市。

       3、 县境东南部的小任庄划归栾城县。

       石家庄解放以后,1947年11月划出的有:

       1、将县境南部的柳林铺划归石门市。

       2、将县境西南部的南高吉、北高吉、前太堡庄、后太堡庄、萧家营、杜北、陈村、上京、杜通、南落凌、北落凌、中落凌、纸房头、大河、小河、西贾村、高家庄等17村划归获鹿县。

       建国以后,1957年9月,将县境南部的十里铺、石家庄、南翟营、北翟营、土贤庄、南高家营、北高家营、南白伏、白伏口、三教堂、大马村、二十里铺、谈固村、南辛庄、笨笃庄等15村划归石家庄市。

       1958年9月,将县境东南部的留村、郝家营、周通、小岗上、凌透、店上、西庄屯、西庄、东庄、豆村庄、西兆通、东兆通、东杜庄、赵村、董家庄、杨家庄、西塔子口、南村、吴家营、东五女、北五女、南五女、小西丈、大西丈、西两岭、中两岭、东两岭、韩通、八方、南豆村、北豆村、北庄、南庄、宋营、东塔子口、侯丈、大丰屯、北中奉、南中奉、小屯等40村划归石家庄市。

       1965年1月,石家庄市东郊区的南村、西兆通、留村、宋营、二十里铺等五个公社(乡镇),共辖48个生产大队(村)划回了正定县。

       改革开放以来,省会石家庄迅速发展,1993年7月,留村乡首先划归了石家庄市,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2001年3月,滹沱河以南其他四个乡镇又全部划归了石家庄市。

       计算下来,正定县向石家庄市划出的村庄共计68个,向获鹿县划出的村庄共计27个。就是正定县向获鹿县划出的村庄中,现在也已经有绝大部分从获鹿县划归了石家庄市。

       人们都埋怨石家庄没有历史底蕴,没有文化积淀。一百年前,石家庄只是正定府获鹿县辖下的一个几户人家的小自然村。由于正太铁路(正定至太原)的修建,才形成了石家庄市的开埠和兴起。正太铁路于1903年4月开始勘测,东端的起点,就是京汉铁路上的大站正定府。为了节省开支,减少施工工程,避免在滹沱河上架很多桥,原计划将分岔处改在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铺村,最后将分岔处定在了获鹿县的石家庄村。铁路名称是正太铁路,于1907年通车,火车从正定府发车。在石家庄村这个铁路的分岔处设立火车站,才是石家庄一带工商业出现,商贾聚集的起点。而“正太铁路”这一名称,一直延续到解放后才将名称改成了“石太铁路”。

       正定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如赵佗(?~前137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南越国王,是割据一方立国为王的明君,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南下干部第一人”,原属正定的“赵陵铺”的“赵陵”即是赵佗先人的墓地。又如赵云(?~229年),常山真定人,三国名将,常胜将军,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如今,正定的赵云庙建筑恢弘,刘、关、张、赵的后裔数次到正定祭祖。再如历史上在全国名声赫赫的北宋初年大将高怀德、重臣李至(曾任宋真宗的老师,真宗见,必先拜)、名医李杲、元曲作家白朴等等。

       常言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人们都期待着象邢台在火车站站台上树立 “郭守敬故里”石碑,汤阴火车站站台上树立“岳飞故里”石碑那样,堂而皇之地将“赵佗故里”、“赵子龙故里”、“古常山郡”、“古真定国”等等古代的信息刻成石碑,树立于各种显要位置,从而延续省会的文化底蕴,来增强省会的历史积淀,来提升省会的历史跨度,来实现省会的高度知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