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章 李白

 ldjsld 2014-10-21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是这个富于创造性的、解放的时代最杰出的代表。他那追求理想的坚定执著、英雄失志的愤激不平、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爱好自由的叛逆个性,体现了整个时代的宏放气魄和雄伟力量。他的诗所表现出的春风得意的蓬勃朝气,热情奔放的青春旋律,以及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气势浩瀚、变幻莫测,又兴象玲珑、自然天成的意境,充满了美不胜收的无穷魅力,成为后人追摹难及的典范。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李白(
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属甘肃)。先世罪迁中亚碎叶,后随父迁居四川绵州隆昌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因号青莲居士。李白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蜀中时期(705724



   


这是李白读书习剑、学道和漫游的时期。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曾游历青城、峨眉山等地,也曾隐居岷山。



二、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和一入长安时期(725——742



   

开元十三年(
725),为了实现“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李白离开四川,漫游洞庭、江浙一带。后娶故相许圉师的孙女,定居湖北安陆。开元十八年(730)前后,初入长安,隐居终南山。李白不愿意走应试入仕之路,而是希望通过扩大自己的声名以一鸣惊人。这一时期,他四处漫游,广泛结交著名文人和道士,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名动京师,上达天子。



三、长安供奉翰林时期(742——744



   

天宝元年(
742)李白被玄宗征召入京,虽优宠有加,供奉翰林,但不过是被当作宫廷侍臣,根本无权过问朝廷政事,抱负无由施用。加上亲眼看到统治集团的黑暗腐朽,愤懑不平,于是纵酒狂歌,桀骜不驯.后受谗毁,请求放还,于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这是李白生活和创作的重要转折时期。



四、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44——755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漫游汴梁、齐鲁、江浙、燕赵。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后与杜甫、高适畅游梁宋一带。又到齐鲁,金陵,还到过幽蓟等地。这一时期的创作集中抒发了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忧虑时局所产生的强烈的悲愤孤傲之情。



五、安史之乱时期(755762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于庐山。至德元年(
756)应聘参加永王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含冤下狱,后长流夜郎,中途遇赦放还。宝应元年(762)到安徽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上元二年(761)秋,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途中因病折回,次年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



   


李白集入世、隐逸、求仙、任侠于一身,世界观十分复杂,但主要受儒道思想影响。他受儒家影响,积极入仕,喜言王霸之道,以功成身退为最高理想;受道教影响,求仙访道;受庄子影响,蔑视功名富贵,追求个性解放;受纵横家的影响,任侠仗义。但又摒弃了庄子的空想虚无,佛家的守旧,道教的享乐腐化。而且不同时期又有变化。他的人生观中也有消极因素,如及时行乐等。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内容



   

李白是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诗主要反映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具体表现为既歌唱理想,同时也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代表作有《古风》(其十)、《侠客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如《行路难》通过一系列丰富多采、瞬息万变的形象,生动揭示了世路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遭遇波折的悲愤苦闷以及追求人生理想的执着和自信。《将进酒》借饮酒狂歌抒发了作者有才不得施展的苦闷,也表现了愤世嫉俗的傲岸和乐观自信、豪放不羁的精神.



   


二、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歌颂了边塞将士守护疆防扬威绝域的英雄主义;《永王东巡歌》抒写了诗人平叛靖难的雄心和爱国热情;《古风》(其十九)描写了被安史叛军占领的洛阳豺狼当道、生灵涂炭的悲惨现实,表达了作者无比沉痛的忧国忧民之情;《丁都护歌》反映了民工从云阳拖船运送盘石至上游的惨重劳役,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悲惨处境的深切同情。



   


三、赞美自然山川。代表作有《蜀道难》、《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在山水诗中表现最突出。他笔下的山水往往呈现出两种境界,一是壮美,借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表现他渴望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热切心情和壮伟不凡的襟怀;二是优美,以安谧纯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境界,抚慰他在现实中屡遭碰壁的悲愤和不平的心灵。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飘逸的风格。诗中多选择大鹏、天马、高山、瀑布、长江、黄河等雄伟阔大的意象,如他笔下的黄河便具有奔腾磅礴的气势:“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白的诗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的描绘,而是捕捉了许多表面看来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深入揭示感情的激荡,造成诗歌结构的大开大合。虽没有明显的脉络可寻,但感情的实质变化可感。他抒情的方式也往往不是含蓄收敛的,而是有如山洪暴发,喷涌而出,一气直下,如《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等。



   


他的诗常常充满大胆惊人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还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梦境和幻觉构成瑰丽神奇的境界,如《蜀道难》一开始就借用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烘托出蜀道奇险的气氛,并通过想象和夸张描绘了一幅幅奇山险水令人惊心动魄的图画,表现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梦游天姥吟留别》驰骋丰富的想象,将梦境描写得色彩奇幻,令人目眩神迷;将仙境描绘得五彩缤纷,辉煌神奇。以此反衬现实社会的污浊和令人憎恶,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称赞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指出他诗中的语言清新俊逸。如《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宣城见杜鹃花》、《山中与幽人对酌》、《横江词》、《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早发白帝城》等,都用极单纯自然而又豪放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极深厚的感情,达到他自己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夏韦太守》)的理想境界。李白还注意学习民歌语言和当时的口语,使诗歌自然流畅,饶有民歌风味,如《长干行》等。



   

在诗体的运用上,李白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是七言歌行、七绝,都达到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而较少写作律诗。



   


李白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继往开来,在屈原之后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高峰,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浪漫主义传统;他继承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以自己的理论特别是创作实践,扫清了六朝的绮靡诗风,为唐诗的繁荣和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他善于学习民歌,同时批判地继承前代优秀诗人的艺术传统,形成独特的风格。从而开创了以他和杜甫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