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的美女和才女(总有一位适合你)

 梦泽赤子 2014-10-22

诗经有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言:“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闲来无事,楼主斗胆聊一聊中国古代的美女和才女的故事,权当是茶余饭后的消遣。

妺喜

说到妺(mò)喜,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据说,她是后世红颜祸水的第一例证。她原本是东方小国有施氏的公主,后被献给夏朝的亡国之君桀,因此而成为桀的宠妃。

作为四大妖姬之首的妺喜,其美貌自不必说,有诗为证:““有施妹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因此,当越王勾践差范蠡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的时候,伍子胥进言:“臣闻: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也,王不可受。”至于美女是不是亡国之物,暂且不论,先讲讲妺喜的事迹。

或许不管是暴君昏君还是明君圣君,都有一个开疆扩土、驰骋沙场的梦想。毫无疑问,作为夏朝第十七位君主桀至少在这一点上没有愧对祖宗留下的血统。在桀征讨东方小国有施氏时,有施氏国力衰弱,不敢与夏朝为敌,表示愿意称臣纳贡。这让没有过够战争瘾的桀很不爽,因此死活不接受有施氏的投诚,扬言要血洗有施氏。有施氏一族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打探到桀是一位有名的好色暴君,投其所好,选了举国最美的姑娘妺喜进献,请求国君高抬贵手。因此,客观来说,妺喜从一开始就是牺牲品。柏杨在《中华古籍之皇后之死》中,介绍妺喜一段,就以“一个可怜的女俘”为题,他说:“施妺喜是个可怜的女孩子,她的身份是一个没有人权的俘虏,在她正青春年华的时候,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情郎(假如她有情郎的话),为了宗族的生存,像牛羊一样地被献到敌人之手。”

且不管怎么说,夏桀见妺喜貌美,十分高兴,遂罢兵带妺喜回到王都斟鄩(今河南省偃师二里头),有施氏的目的也算达到了。妺喜见王都宫殿陈旧,很不高兴,桀王为了讨好妺喜,造倾宫,筑瑶台,用玉石建造华贵的琼室外瑶台,以此作为离宫,终日饮宴淫尔,不理政事。

传说妺喜有三个癖好,即:“一是笑看人们在规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里饮酒;二是笑听撕裂绢帛的声音;三是喜欢穿戴男人的官帽。”要讨美人欢心,自然要投其所好,我们的君王桀流连花丛那么久,想必是对这一点很是清楚明白。

于是乎,桀首先下令建造一座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顺便把极力阻拦的忠谏臣子关龙逄拉出去砍了。后又“邀请”三千名饮酒高手在击鼓声中下池畅饮,结果他们中的一些人因酒醉而淹死,这就是成语“酒池肉林”中酒池的由来,不知酒神杜康若是能听说这件事,会作何感想。

对于妺喜的第二个癖好,楼主不免有些难以理解,也许美人若是没一两个特殊的爱好,就难以显出“高人一等”来。记得有句话说:“本无意与众不同,怎奈何品味出众。”就权且当做我们的美人妺喜是品味出众吧。只是也许她自己也没想到就是这么小小地出众了一下,就一不小心抢了历史的镜。因妺喜听到撕扯缯帛的声音就笑,而桀喜欢看见妺喜笑,于是为此下令宫人搬来织造精美的绢子,在她面前一匹一匹的撕开,以博得妺喜的欢心。也许这在现在看来并不是怎么恶劣,但是在农业时代初期,丝绸织造业刚刚兴起,破坏这种稀有昂贵的物品,无异于暴殄天物。放眼整个夏朝,无论是纵观还是横观,敢这么做的,也就只有财大气出的桀一个,当然,你也可以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理解为除了妺喜没有其他人敢有这种级别破坏力的癖好,即使有,也没有几个人养得起这么烧钱的妹纸。

至于喜欢穿戴男人的官帽就不难理解了,说不定每个美人怀中都揣着一个成为男人的梦想呢。男人都可以变成女人,这个世界谁又说得准呢?有了妺喜之后的桀渐渐放下了他开疆扩土的壮志,这个历史上第一位混账君主在放下他仅有的像君主的唯一一个梦想后,彻底变成了一位混账男人。早在夏桀索性大兴土木,为妺喜修建瑶台时,关龙逄(páng)就劝谏他说大王你这样下去是没有好结果的,夏桀说出了历史舞台上很有名的也是唯一一句台词“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尚书》上说:“桀云'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对于君主放出的如此狂妄的话,百姓的回应很简单,八个字“时日曷(hé,当“何时”讲)丧,予汝偕亡”,翻译过来就是愿意和太阳同归于尽。

不过,有人认为,如果把妺喜仅仅认定为“亡国妖姬”,那么历史似乎把这幕剧排的太过单一了些,有些侮辱观众的智商。于是就有人根据《国语?晋语一》中“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一语推断出,妺喜其实是位女间谍。“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的意思是说妺喜和伊尹是密谋将夏朝灭掉的。妺喜很可能做了像西施一样的角色,为有施氏做了间谍。也颇有点象许仲琳编的《封神演义》中女娲给九尾狐的任务。妺喜做得与妲己差不多,教你做做乐,教你喝喝酒,教你变变态,再教你怎么样盖盖房。当然,如果你全都学会了,民心也尽失了,“亡国之君”四个字也站在史书上向你招手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夏朝的灭亡缘于妺喜的失宠报复,也就是说,桀在得到妺喜之后起码还是有段时间又去“驰骋沙场”了,并且在攻打岷山时,岷山氏效法有施氏,也献了美女,一个叫琬,一个叫琰,桀十分宠信二女,虽然她们没有生育,桀仍然用苕玉刻上“琬”,华玉刻上“琰”以示珍爱。说到这,楼主不禁怀疑夏桀抛下美人、征战疆场的初衷了。(想起两件事,一件是屈原做得《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还有一个就是三国时蜀国有个大臣叫蒋琬,字公琰,琬琰都是美玉的意思)妹喜则受到冷落,被安置在洛水一带,妹喜心生怨恨,而此时,强大起来的商国的汤用了苦肉计也派来一位间谍———伊尹。伊尹很快受到夏桀的信任,并与妹喜配合行动。于是妺喜与伊尹秘密来往,泄露夏朝的机密。夏桀只顾眼前的美女,忘了昔日的恋人,所以,妹喜便与伊尹里应外合,夏朝就这样灭亡了。妹喜为商灭亡夏朝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却没有受到赏赐,反而连同夏桀一道被流放到南巢。这可能是妹喜过于妖艳,汤怕自己受不住诱惑而走夏桀老路的原因吧。

这种说法虽然与前一种看似大相径庭,实则殊途同归。

也许“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曾经是夏桀的梦寐以求的境界,可是他终究低估了爱情,高估了自己,于悠悠历史中留下一声悠长的叹息。

事实上,关于妺喜的最早记载是《国语?晋语一》,上面也是很少的一段文字,即是楼主上文提到过的:“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并没有关于妺喜放荡、惑君、裂帛、裸游等等恶行。只是到了汉代以后,才有了纵情声色、恣意享受、酒池肉林、裸身嬉戏种种说法。显然,这都是后人的演义,是封建御用文人的说辞,并不是史实。

可以说,妺喜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背负最大“黑锅”的滕地女子。大概是由于争议颇多,秉笔直书的老书迂们,即使了解有关的史实,不敢也不愿将妺喜纪入滕县的地方志,关于这一点,楼主也许可以作证,因为楼主也是滕州人,在家乡确实没有关于妺喜的任何传说,所以至今关于她的故里,仍然是一个谜。我们今天所能知道的,就是:她的故里在今日的滕州市境内,她是出身于有施氏的一个美女,是夏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后”。这也许是对一代美人妺喜最客观的评价。

褒姒

说到褒姒,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可是应该少有人了解关于美人褒姒的故事。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人生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则各有各的不幸。”其实这句话如果反过来说的话,楼主觉得就是作为“四大妖姬”的真实写照。

关于褒姒的身世,史书上一本正经地记载着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还是夏朝末年的时候,有两条神龙降落在夏帝的王庭上,说,我们是褒国的先君。仅仅如此的话或许会被天子当做天降吉兆欢天喜地的高高供奉起来。结果据说这两条神龙在青天白日下净做些少儿不宜的事,夏王怕祖国的花朵惨遭精神上的蹂躏,因此十分恐慌。

夏王这个天子也不是白当的,立刻招来神明(占卜)询问上天究竟是怎么个意思。估计神只是故作高深莫测地拈花一笑曰:“天机,不可泄露。”夏王说既然不可说,那寡人干脆把那两条混账龙砍了,一了百了。挑了个黄道吉日,又占了一卜,结果神说还砍了它们,你就是赶跑它们都是违法的,不吉利。无计可施的夏王急中生智又想了一招,那能不能把龙漦(注:“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收藏呢?来到了我的地盘上,总得给我留下点好处吧。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告曰:“吉”。 于是夏王拿来上好玉帛,用简策给神灵打个报告。二龙显完灵后,立马消失了,只剩下一摊黏糊糊的龙漦。夏王命人把这“宝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之。这件宝物一直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禁不住好奇,便打开观看,可一不小心,把龙漦洒流于王庭,还无法清除。可见好奇心还是能害死猫的,周厉王很是慌张,便决定用巫术除之,他让宫女裸着身子大声喧哗,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个六七岁正在换牙的小姑娘碰上。周宣王年间,这个小姑娘在“及笄”之年(15岁)竟然 “不夫而育”,不久之后生下一个女婴。没有丈夫就生下孩子,她非常害怕,就把那个婴孩扔掉了。

当时在民间乡野流传着这样一个童谣:“山桑弓,箕木袋,灭亡周国的祸害。”有一对夫妻正好卖山桑弓和箕木制的箭袋,周宣王知道后就命人去杀掉他们,夫妻二人在逃亡的路上,碰到了先前被扔掉的女婴,见她在深更半夜啼哭得可怜,就收留了她。而宣王不知道,正是他的所作所为,明违神旨,却暗合“天道”,终埋下祸根。赫赫宗周,终灭在“檿弧箕服”养女的笑声里。后来,夫妻俩逃到了褒国,那女婴长大后“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引自《东周列国志》)“。

到褒国的人得罪了周朝,就想把这倾世美人献给周厉王,以求赎罪,因是由褒国献出,为她取名褒姒。

关于褒姒的身世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前面的故事大致相同,只是厉王不是由于好奇而打开的匣子(其实也是,好歹是一国之君,哪来那么大好奇心)。话说有一天,手下忽然来报说内库里那盛有龙涎的匣子散出毫光。厉王命宫女打开,一条小虫钻出,忽尔不见,宫女当时十二岁,从此以后,肚子日大,历王怪其无夫而孕,将其关在禁宫,又过了四十年,宣王继承历王登位,想不到那宫女竟才产下女婴。

周宣王连呼怪事,认为宫女妖言惑众,是国难的征象,命人将宫女斩于清水河边,女婴扔入河中。

岂料那女婴被草席包着,并不下沉,顺水漂流,飞来百鸟,上下舞动,用羽翼为婴儿遮住太阳,啁啭啾啾,用口叼着草席拖到岸边,正好一买桑男子经过,抱了女婴,逃到了褒国,她就是后来的褒姒。

宣王即死,幽王即位,此时褒姒已经出落得秀发如漠漠春云,明眸似盈盈秋水,一天到门外河边汲水,被幽王手下洪德带了去,献给幽王。

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及其宠爱,坐则叠股,立则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一连十日不朝。在宫斗小说中,如果皇帝偶得新宠而冷落了皇后,那么十有皇后会坐不住。显然周幽王的这位王后申后的定力并不怎么样,没过多久就派自己的儿子太子宜臼到乡下杀了褒姒的养父。

怎奈,很多时候帝王的宠爱就是那么虚无的东西,就像是握在手里的沙子,你越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握紧,它就流失的越快。没让申后等的太久,褒姒就为幽王生下了儿子伯服,于是幽王就干脆利落的让旧爱申后靠边站了,而且很彻底地让褒姒母子取代了申后母子。对此,周朝的太史伯阳只能幽然叹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然而,褒姒似乎并不喜欢王宫的生活,再加上生母养父均被王室所杀,心怀仇恨,虽有幽王万般宠爱 ,锦衣玉食,享尽了人间繁华,但入宫十年,像是得了抑郁症,从未一笑。

《琱玉集》说褒姒性不喜笑,但“其一笑有百二十种媚”。因此,幽王为了博得她一笑,曾以“千金”之财征集能让美人欢笑的“金点子”(这便是“千金难买一笑”典故的由来),但耗去许多钱财,试了很多办法,或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或命宫人歌舞进临,或命司库每日进彩绢百匹、撕帛以取悦褒姒,当然可能每天也有专人来讲笑话逗乐子,可她就是不笑。后来,朝中有个“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大奸臣虢(guó)石父,出了个馊主意,这便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听后,觉得有戏,而且为了美人一笑自己都整出那么多幺蛾子了,也不差这一次不是?万一美人笑了呢?于是,幽王同志选好黄道吉日,沐浴更衣,美美的携褒姒凳上城墙,晴空万里,有鸟啁鸣,婉转如诉。幽王令士兵点燃皇场面周围的烽火,一时之间,战鼓齐鸣,狼烟四起,四方诸侯见了狼烟,听得擂鼓,以为京城有敌兵偷袭,一个个点兵遣将,连夜赶到京师,却不见一个敌兵身影,褒姒凭栏远眺,见城下人声嚷嚷,有如蚁群,你推我挤。众诸侯忙来忙去,并无一事,忍不住笑了出来。

幽王见美人竟然笑了,瞬间感觉自己整个世界都亮了。机会不容错过,幽王就像买彩票中了几百万似的,兴致勃勃地如法炮制了几次。诸侯们忙活了几次发现都被领导耍了,敢情领导利用他们哄老婆开心呢。一气之下都回家哄老婆孩子去了,任凭幽王千呼万唤也不陪他玩了。

再说废太子宜臼逃回申国,申后的父亲在申国听到女儿被废后的消息,怕幽王加害,联合邻国犬戎,率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杀到镐京,把京师围了个水泄不通。

幽王吓得手足无措,士兵放烟鸣鼓,幽王“狼来了“玩多了,诸侯们受了戏弄气还没消呢,再也无人发兵,城破,幽王死,褒姒被擒,不甘受辱,对众士兵说:“我仇即报,虽死何惜!”逐自杀而死。

写到这,楼主不禁为褒姒深深叹息,一直以来,脑海中对褒姒根深蒂固的形象就是“祸国妖姬“四个大字,仔细想想却发现褒姒的“罪大恶极”却仅仅在于她是一个不喜欢笑的冷美人。

在《史记》中,关于褒姒的身世扯得很远,很玄。而扯那么玄乎的目的是想证明,褒姒其实不是人,而是妖精。她是龙的唾沫化作玄鼋附着在一个宫女身上,制造出的一个妖孽。而这个妖孽的出现注定了周的灭亡。

只是可叹,泱泱大国的倾覆竟是要小小弱女子来买单。

妲己

今天来讲一讲妲己的故事。

中国历代的“红颜祸水”里,最恶毒的恐怕莫过殷商时代纣王的宠妃妲己了。当然,作为反面教材的典型,妲己时常出现在各种古书典籍中被前辈们拿来教育后辈。例如,小说《封神演义》中就是这样说的,某一天午睡醒来的女娲娘娘忽然间记起天下姓殷太久了,也该改改姓了,于是妲己就来了。来干嘛?当然是给殷商改姓了。

如果要看一本书写得好不好,就要看它塑造的人物形象能不能深入人心,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甚至不管它是不是人。毫无疑问,《封神演义》是本好书,所以妲己是狐狸精的“事实”妇孺皆知。再比方说,《三国演义》也是经典,所以,曹操一直是个大奸雄。

说妲己,自然离不开要说说纣王,事实上,“纣王”并不是正是的帝号,“纣”是后人硬加给他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就像再胖的人也不会给自己取个绰号叫“肥猪”一样,纣王即使再莫名其妙,也不会给自己想这么损的一个帝号的。他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国王子辛,也叫“帝辛”。作为一位正常的帝王,他也曾血气方刚,想当年赤手空拳打过野兽,金戈铁马上过疆场,舌灿莲花辩过群臣……他也曾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把殷商的大旗插到喜马拉雅山脉以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确是相当骨感,原本根正苗红的皇二代子辛摇身一变成为皇一代帝辛后,就越长越歪了。

这一年,商王帝辛正计划着把帝国的旗子通过非法途径插到有苏氏的领土上,也许他成功了,因为妲己就是他这次带回来的战利品。说到这里,楼主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古代,美女的附带作用就是平息战争。妲己,褒姒,妺喜似乎最初登上历史的舞台都肩负着这样的使命,也许,从人类文明史上来讲,这一作用功德无量。只是不知道她们的接受者们会不会给个好评。

至少,帝辛是满意的。据说,他沉迷于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荒理朝政,对她言听计从,甚至到了“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孤家寡人”帝辛终于找到了“道合者”,他发现她的喜恶竟是与他惊人的相似,两个人犯起混来,简直是“夫唱妇随”。帝辛开始像个孩子献宝似得迫切地想讨妲己欢心。

根据正史上所说,他不仅投妲己所好,作“新淫之声、北鄙之舞、靡靡之乐”,还搜括百姓钱财,修建起高大宏丽的鹿台,里面置满奇珍宝物。同时,还储酒为池,悬肉为林,命令男男女女裸体在其间相互追逐,彻夜长饮。咦,这不是剽窃人家妺喜的创意么?不知道妺喜有没有找他们讨要“版权”。

据说,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就会像听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于是,纣王就想出来一个狠招,发明了一种“炮烙”之刑。就是把一根粗大的铜柱横放,下面架起炭火炙烤,然后命“有罪者行其上”,没走几步,就纷纷掉进火红的炭火里,活活烧死。每次看到犯人在炭火里挣扎惨加,妲己 “乃笑”。至于妲己是大笑,冷笑还是别的什么笑就不得而知了。

对于帝辛这种冷酷又变态的做法他的叔叔比干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向他进谏说:“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这话戳到纣王的痛处,非常生气,觉得他这是“妖言”惑众,给他难堪。这时,妲己又在一旁添油加醋,樱桃小口一开,吐出一句血淋淋的话来:“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纣王一听,爱妃有如此求知之心,那就打开看看吧。于是,“剖心而观之”。只是, 不知道比干的心是不是真的七窍玲珑。

也许看到这里,你就觉得这不是人做的事吧?哪有因为人家劝谏几句就把人心挖出来看的?何况还是自己的亲叔叔,这趣味未免有点忒独特了吧?如果你觉得这就是纣王大人的极限了,那么你还真小瞧了纣王夫妇的恶心程度。

当时还不是周文王的姬昌(他还在逍遥自在的当自己的西伯侯)的长子伯邑前往朝歌朝觐时,见到了的当时也是帝辛宠妃的妲己,竟然一见钟情,这就是所谓的一眼万年吧?望着高高在上的美人,他不禁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可能也是潜意识里就想忽略掉,对妲己展开热烈的追求行动。还无疑问,他的这种行为很轻易地就把一把手帝辛给惹火了。帝辛显然不会忘了被伯邑掩耳盗铃忽略掉的身份,正常点的男人面对一个妄图给自己戴绿帽子的下属都会恨不得把他给剁了。显然,在这一点上,帝辛比任何一个男人都正常,他把伯邑给剁了,还很好心的做成了肉饼,赐食给姬昌。并把姬昌囚禁在安里两年,由于周部族的臣子们多方营救,并向帝辛纳贿,才获得释放,种下了深仇大恨。

后来,还有两个不长眼的叫做九侯﹑鄂侯的臣子也得罪了帝辛,于是,他把他们分别醢之、脯之,就是一个剁着肉酱,另一个做成肉干;至此,有点头脑的大臣,装疯的装疯,卖傻的卖傻,投敌的投敌,流放的流放,这样一来,自然民心向背,商王朝这艘大船离翻船也不远了。

公元前1056年,周文王姬昌驾崩,由他的次子姬发继位,他的第四个儿子姬旦(周公)有贤德,多才艺,对于政略的掌握和战略的运用都十分娴熟,争取马国、离间商朝君臣、争取民心与鼓舞士气,简直就是天生的政客。想到自己大哥的惨死,爹爹活着时所受的屈辱,是谁说的来着,“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于是忍无可忍,决定不忍,自封其二哥姬发为周武王,贬抑帝辛为商纣王,并宣布帝辛的十大罪状,联合天下诸侯,以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军商朝的新都朝歌。

历来改朝换代的战争无非都是这样,不管有理没理,都得没理找理,至少让天下万民相信你有理。面对咄咄逼人的征讨大军,帝辛的哥哥微子衍率领一批东南灵人组成的军队,把周武王的联军拒于朝歌以外四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汲县),周人看见商军整齐的阵容和精良的装备,瞬间觉得自己弱爆了,再想想貌似自己自己再有理都是以下犯上啊!于是为之胆怯不已,但是想不到这些夷人组成的军队,忽然一夜之间哗变,周人居然不费吹灰之力,长驱直入,兵临朝歌城下。

帝辛不愿投降受辱,便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戴上最好的宝物,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了。其实在这一点上,帝辛做的还是很有帝王的尊严的。而他的美人妲己 ,结果更惨,被反绑、砍了头不算,还被挂在小白旗上,给天下人看,说要让天下的女子都引以为鉴。

其实,在春秋以前的史书上,纣王和妲己并没有我们所知道那么暴虐,顶多算是昏庸,性格再暴躁些罢了。只是在后人出于某种目的,把史书写得越来越狰狞。

唉,又是一个为帝国的倾覆承担骂名的可怜人。史书记载每个王朝的灭亡,几乎都与一个女人有关,上古的夏、商、周三代也不例外。夏桀时的妺喜、商纣王时的妲己,周幽王时的褒姒。或许,我们应该反思,祸国的到底是不是红颜?

至于夏姬,楚庄王见她颜容妍丽,对答委婉,不觉为之怦然心动,这时大夫申公巫臣劝谏说:“王上啊,不能这样,君王号召诸侯,是为了讨伐有罪,现在收纳了夏姬,表明是贪图她的美色。贪色叫做淫,淫是要受到重大刑罚的。《周书》说:'宣扬道德,谨慎刑罚。’周文王因此能创立周朝。宣扬道德,是说要力图提倡道德;谨慎刑罚,是说要力图避免刑罚。如果兴诸侯之师去得到重大的刑罚,就是不谨慎。请君考虑我的意见!”一番冠冕堂皇的大帽子扣下来,砸的楚庄王是晕头转向,于是楚庄王打消了要纳夏姬的想法。可是有个叫子反的想娶夏姬,他想自己又不是君王,不用担心什么劳什子“大刑罚”,谁知巫臣又说了:“这是一个不吉祥的女人啊!她使子蛮早死,使御叔被害,灵公被弑,儿子夏子南(徴舒)被戮,孔宁、仪行父逃亡,陈国灭亡,哪有像她这样不吉祥的?人生在世实在不容易,你娶了她,岂不是不得好死么?天下美貌女人很多,何必非要娶这个女人?”得,照巫臣这么一说夏姬这简直就是一扫把星外加丧门星呀!子反寻思自己还没活够,暂时还没有死的打算,于是子反也打消了娶夏姬的想法。

后来楚庄王把夏姬给了连尹襄老。连尹襄也没享几天艳福就战死沙场,目测就是巫臣那几句话咒的,襄老死在邲城之战,没有找到他的尸体,真是死的连渣渣都没剩,老子尸骨未寒,儿子黑就要与后娘夏姬私通。眼看就要得手,巫臣派人示意夏姬,说:“你回郑国去,我娶你为妻。”又派人从郑国召她,说:“襄老的尸体可以得到,但一定要亲自来迎接。”夏姬把这事报告楚庄王,庄王询问巫臣的意见巫臣回答说:“这话可信。智罃的父亲,是晋成公的宠臣,又是苟林父的弟弟,新近辅佐中军,而与郑皇戌交好,他很喜欢这个儿子。他一定会通过郑国归还王子和襄老的尸体而要求交换智罃。郑国人害怕邲城战役得罪了晋国而想要讨好晋国,他们一定会答应。”于是楚庄王又被这混乱的关系砸的晕头转向,只好打发夏姬回郑国。将要出发时,夏姬对送行的人说:“得不到襄老的尸体,我就不回来了。”巫臣立刻向郑国求亲,郑襄公同意了。到了楚共王即位,准备发动阳桥战役,派遣巫臣到齐国去聘问,并报告出兵日期。巫臣带上全家及所有财产前往。申叔跪和父亲一起要到郢都去,碰上巫臣,说:“奇怪啊!这个人有肩负军事命令的戒惧之心,却又有与人私情密约的喜悦神态,大概他要带着妻子逃跑吧。”

巫臣出使走到郑国,夏姬假托迎丧之名依然都留在郑国,在驿站馆舍中与夏姬幽会,结下秦晋之好。欢乐过后,夏姬在枕头旁问屈巫:“这事曾经禀告楚王吗?”屈巫也算一个情种,说道:“今日得谐鱼水之欢,大遂平生之愿。其他在所不计!”第二天就上了一道表章向楚王通报:“蒙郑君以夏姬为臣妻室,臣不肖,遂不能推辞。恐君王见罪,暂时去了晋国,出使齐国的事,望君王另遣良臣,死罪!死罪!”然后带夏姬投奔晋国。当时楚庄王派公子婴齐率兵抄没了屈巫的家族。这个女人年过四旬,居然让一个外交大臣放弃整个家族与之私奔,可见其能量之大,古往今来独此一人而已。

屈巫知道自己全家死后,来到吴国,劝说吴王攻打楚国。后来屈巫用尽计谋,把楚国打得几乎灭亡。到后来楚国把伍子胥逼到吴国后,楚国又险些灭亡。这两下子把楚国完全变成了二流国家。

不过,夏姬也算是找到了自己的良人,和巫臣携手走到了最后。

夏姬被后世称为最为美丽妖娆的“性感女神”。她的名气不在中国四大美人之下。按照历史的记载和后人的演绎,夏姬曾与三个国君有染,故被称为“三代王后”;她引发了三场规模宏大的战争,令一个国家灭亡,另一个国家因她而崛起。她因先后嫁了七次,被称为“七为夫人”;而“九为寡妇”则是据说有九个男人死于她的采补术下。

现在看来,上述说法并不可全信。但夏姬是一个颠倒众生的人间尤物确是众口一词,毋庸置疑。她具有骊姬、息妫的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的狐媚。至于说她曾得异人临床指点,学会了一套“吸精导气”之方与“采阳补阴”之术,因此一直到四十多岁,容颜的娇嫩,皮肤的细腻,仍然保持着青春少女的模样,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编造。

李建勋先生十分清楚夏姬,这个让世人称为淫荡的女人对品牌形象的不利。

不过他认为:

在那个乱世的年代,男权的社会。一个成年男性对命运的安排尚且无能为力,(比如陈国大臣泄治)更何况是一个柔弱而又拥有绝色容貌的女子,夏姬她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力。

唯一她能做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儿子,亲人,和爱自己的人坚持努力地活下去。

首先,夏姬她是美丽的,但并不是人尽可夫,淫荡。因为她忠于自已的爱情,在她嫁给夏御叔的时候,并没有听过她与其它男人苟且的事情。而往后也是如此。

一个女人,拿到现在来讲,如果她与前任老公的婚姻不存在了,那么她和其它男人发生关系,这没有什么问题的。食色,性也。。人有这个需要也是正常的。

但不管怎样,自从嫁给了巫臣以后,史书中再没有关于夏姬的绯闻了。

夏姬绝色诱人,一直是各国君臣追逐的对象。在群雄林立的春秋乱世,身处于列强夹缝中的小国公主,夏姬的一生注定要辗转各国,饱经沧桑。在乱世之中求生,靠出卖青春美色苟延残喘,也真是非常可怜的,但是至今还是有脏水不断泼在这个弱女子身上。说什么中国最早的职业妓女,什么最杰出的妓女,实在是荒谬之极。

红颜薄命,令人唏嘘!

息伪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名见经传的大约就有一百七十多个,这些诸侯国各自为政,互相兼并攻伐。自从晋国与楚国“城濮之战”以后,形成南北两大壁垒,其余小国不是依晋,就是附楚,端赖强国的保护而生存,稍有不同之处,随时都有玉石俱焚的灾祸降临,正所谓“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为了生存,列国之间经常句心斗角,彼此离离合合,全凭自己的利害为出发点,有些甚至为了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能反目成仇,拼得你死我活,蔡侯与息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中间无辜被害,作出巨大牺牲的就是桃花夫人息妫。

现在就讲一讲桃花夫人的故事。

息夫人又被后人称为桃花夫人,是春秋时期陈国国君的女儿,也算是一国公主,后又因为嫁给息国国君为妻又被称为息伪,妫为陈国姓氏。

那时候息夫人的姐姐嫁给了蔡国的国君蔡侯,息夫人回陈国探亲时路过蔡国,估计是想看望一下自己的姐姐吧,就在蔡国停留了几日。息夫人在蔡国收到了姐姐蔡夫人和姐夫蔡侯的热情款待,本来故事进行到这顶多就是个家庭喜剧。可是,上天总喜欢不按常理出牌,男人骨子里都是喜欢美人的,一来二去,蔡侯竟然看上了自己的小姨子。

若是息夫人还待嫁闺中,也不是什么难办的事,说不定有成就了一段娥皇女英的佳话;就算息夫人也为他人妇,若夫君是个小门小户,也可去抢了来,蔡国虽不是什么大国,可一国之君也不是平民百姓招惹的起的。可问题出就出在息夫人不仅嫁了人,还嫁给了和自己权势地位相差无几的息国之君。

如若那蔡侯有几分自知之明和为人国君的责任感,那么故事也就到这里结束了。可偏偏有句话叫“色胆包天“,本着娶不到也要调戏调戏的原则,蔡侯出手了。只是一国之君的夫人岂是那么好调戏的?果不其然,息侯闻之大怒,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何况这也不是能忍的事。息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晚上,来回踱步:想那蔡国与自己国力相当,若是派兵攻打,两败俱伤都是好的,搞不好自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或让别国渔翁得利。忽然,息侯一拍大腿,计上心来。试问打不过别人又咽不下这口气的时候怎么办?当然是请打手了。

息侯立刻派使者前往楚国,怂恿楚文王派兵佯攻息国,息国自然不敌,故而向蔡国求救,诱其出兵,到时候灭了蔡国不在话下。息侯真是越想越美,觉得自己的计划怎么可以那么完美呢?哼着小曲就去准备了……

9月,楚兵于莘地(今汝南县境)战胜蔡国,俘虏蔡侯。蔡侯真是越想越郁闷,自己不是好心来救人的么?怎么就稀里糊涂的亡了国了?等蔡侯屡清楚来龙去脉后,真是恨不得一口老血喷死息侯啊!这家伙实在是太阴险了,此仇不报非君子。”现在自己是亡国之君,阶下之囚,该怎么报呢?“蔡侯咬牙切齿地想,忽然眼前一亮。

蔡侯觐见楚王时称赞息伪容貌极美,简直是天仙下凡啊!楚王一听,好奇的不得了,事实就是如此,好奇害死猫,猫却乐此不疲。楚王假以巡方为名来至息国。

息侯一看打手加恩人来了,设宴款待一番,当然楚王也得见息伪,感叹道果然是天上徒闻,人间罕见,因而夜不能寐,琢磨着怎么才能把息伪弄到自己后宫。次日,楚王设宴答谢息侯,乘机以武力俘虏了他,息伪闻变欲投井而死。被斗丹抢前一步牵住衣裙曰:夫人不欲存息侯之命乎?何为夫妇俱死?息妫黯然。

息妫入楚宫3年,生了两个儿子,即堵敖和成王。但不愿说话。楚王问她是什么缘故,她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掉,又有什么话可说的?”楚王道:“这都是蔡侯的过错,我当为夫人报仇。”于是兴兵又虐了一番蔡国。

文王死后,楚国王室陷于储位之争,息夫人长子熊囏被立为王,称楚王堵敖。堵敖三年(《史记》作五年),堵敖想杀死自己的弟弟熊恽。熊恽便逃到随国,然后联合随国将堵敖杀死,自立为君,即位为楚成王。成王年幼,军国大权落入文王弟弟子元手中。

子元以王叔自居,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当时的楚国,论势力,最强大的除子元之外还有若敖氏。若敖氏乃楚国国内一大世族,其先祖是两周交替时楚君若敖的直系后裔,是楚王室的分枝。此家以先君之号为氏,故称若敖氏;又因其被封在斗这个地方,所以其后人以斗为姓。若敖氏一族在东周初年可谓人才倍出,比如楚武王手下的一文一武两位名臣:斗伯比和斗廉。此家族为武、文两代楚国的崛起做出了无可争议的巨大贡献,家族势力也日渐炙热,是楚国内一股不可乎视的力量。

子元贪恋嫂嫂文王息夫人息妫的美色,《左传》记载,子元竟在王母宫室旁边建馆舍,振铃铎,跳《万》舞,惑以淫乱。岂料文夫人一听此曲,就伤心地哭泣。她说:“先夫当初奏此乐舞,是用来操练军事的呀。如今令尹不把它用来对付仇敌,却在我这个寡妇面前演奏,岂不让人奇怪吗?”

《万舞》是当时的武舞,用于演习军事。

《春秋公羊传》中说:《万舞》即“干舞”,是手持干、戚、扬、弓、矢一类武器起舞的,以表示威仪。子元表演《万舞》,其本意是想讨得嫂子的欢心。然而却引起文夫人对其夫深切的思念,弄巧成拙,自讨没趣。但没过多久,子元变本加厉,公然住进王宫,企图挑逗文夫人。若敖氏的斗射师找到子元,痛斥他的无道,结果反被子元囚禁。若敖一族本就对子元的嚣张跋扈隐忍太久,子元又做出此等有辱尊卑伦常之事,还囚禁谏阻的斗射师,更是怒不可遏。事已至此,若敖氏当机立断,时任申公的斗班率众闯宫,怒杀子元,平息了持续八年的子元之乱。

从此息夫人隐居深宫,不问政事,关于息夫人的结局也有多种不同版本。

就给大家讲一讲楼主比较喜欢的吧。

息国亡国后,息侯被俘后成了楚国都城的守门小吏,息夫人在楚宫中备受宠爱,三年的时光一晃就过去了,息夫人为楚文王生下了两个儿子,但却始终不发一言,楚文王十分纳闷,一定要息夫人说出道理来,息夫人万般无奈,才泪流满面地说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不能守节而死,又有何面目向人言语呢!”

转瞬秋风送爽,桂子飘香,楚文王兴高采烈地出城打猎,预计两三天后才能回宫。息夫人趁此机会,悄悄地跑到城门处私会自己的丈夫,两人见面,恍同隔世,息夫人边哭边说:“妾在楚宫,忍辱偷生,初则为了保全大王性命,继则为了想见大王一面,如今心愿已了,死也瞑目。”

息侯心碎肠断,安慰息夫人:“苍天见怜,必有重聚之日,我甘任守城小吏,还不是等待团圆的机会么!”

息夫人认为与其痛苦地偷生苟活,不如慷慨地一了百了,于是奋力朝城墙撞去,息侯阻拦不及,眼看自己的妻子香消玉殒。息侯大恸,顿时万念俱灰,为报答息夫人的深情,也撞死在城下。

楚文王打猎回来,听说了这件事,黯然神伤,有感于二人的纯情,竟也以诸侯之礼将息侯与息夫人合葬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

因此息夫人又被称为桃花夫人。

骊姬

之前写妺喜、妲己、褒姒是说她们是“四大妖姬”,有细心的朋友就说,这“四大妖姬”得是四个人啊,楼主怎么就写了三个。今天就说说四大妖姬中的最后一个——骊姬。

作为“四大妖姬”之一,与其他三位的出场方式大同小异,骊姬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晋献公十五年(公元前663年)灭了骊戎之君,将他的女儿骊姬作为俘虏带回国内。

自然而然地,骊姬的美丽,令献公想入非非,不顾臣子的劝阻坚持将其纳为己有。渐渐地,献公觉得自己的美人骊姬值得拥有更好的东西,for example,夫人之位。

那时候,还是和夏商周时一样,国君决定什么大事情都是要占卜测吉凶的。可是,占卜人用龟甲来占卜,结果不吉利;献公哪里甘心,说,你给寡人再换个方法。然后用蓍草占卜,结果吉利。晋献公说:“照占筮的结果办。” 卜人说:“占筮不灵验,龟卜很灵,不如照灵验的办。再说卜筮的兆辞说:'专宠过分会生变乱,会夺去您的所爱。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过了十年还会有臭味。’一定不能这么做。”晋献公此时一心要讨美人的欢心,哪里肯听,于是把骊姬立为夫人。

骊姬以美色取得了晋献公的专宠,奸狡诡诈,献媚取怜,逐步博得晋献公的信任,参与朝政。(也许是为了报亡国之仇,步步为营,谁又说得准呢?)。只是,后宫之事,向来就是“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索性天不负人愿,现在自己当上了第一夫人,也生了儿子叫奚齐。再把儿子扶上太子的宝座,才能保证荣耀而尊贵的身份能够长久。至此,骊姬开始为自己母子的未来权位未雨绸缪,蠢蠢欲动,绞尽脑汁,可她毕竟是女流之辈,头发长见识短。她先找贴心人优施商量办法。

优施是献公的戏子。因经常在宫中鬼混,便与骊姬眉来眼去,勾勾搭搭,两个人就弄到一块去了。有一天,骊姬问优施,说:“我想废嫡立庶,怎奈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不好对付,如何是好?”优施献计说;“太子申生是夺权的最大障碍,先拿他开刀,想法把他搞臭,再把重耳、夷吾支走,离国都远远的,这不就结了。”看到没,小人不可怕,就怕了解你又有野心的小人。

优施教骊姬在深更半夜睡得正热乎的时候,假装摸眼泪,向献公吹枕头风。先给申生戴高帽,说他如何贤明能干,如何宽厚爱民;然后话锋一转,来个绵里藏针,软中带硬,透露出申生将要威胁君位的消息;再不行就以哀动人,宁可让献公杀了自己,以保住国家的和平与安定。这一招还真灵。献公哪里架住骊姬娇嘀嘀让人心碎的哭诉,早被一顿迷魂汤灌得摸不着东西南北了,赶忙安慰骊姬说:“夫人不必为此忧虑,我会想办法解决的。”

下一步,骊姬送厚礼贿赂献公两个宠爱的大夫梁五和东关五,人称“二五”的,叫他们对晋献公说:“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这个地方,是晋国祖庙所在,最好派太子申生去镇守,蒲城(今山西省吕梁县)和南北屈(今山西省石楼县东南),是边防要塞,最好派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防守,”献公估计花前月下多了,脑子有点短路,再加上骊姬身边风一吹,果断中计,只留下奚齐与卓子二人在身边,以伺机废立,史称“二五害晋”。小施教骊姬半夜三更在献公面前哭诉说:“我听说,申生很会收买人心,恐怕要对您行凶,夺取王位,”献公说:“哪会爱他的百姓,却不爱他自己的父亲呢?好歹我是他亲爹吧?”经过这一次,骊姬看出来献公仍然信任太子,不是简简单单的几次枕边风就能解决问题的。于是再出狠招,一日骊姬劝晋献公昭回太子。太子见过晋献公后去拜见骊姬。骊姬请太子吃饭,言谈甚欢。第二天,太子入宫谢恩,骊姬又请他吃饭。当晚骊姬向晋献公哭诉,说太子调戏她,还说了“我父亲现在已经老了”这样的话,又说如果献公不信她可以和太子一起去皇家动物园郊游,让献公在台上观察。

第二天,骊姬叫太子和她一起郊游。骊姬先在头发上涂了蜂蜜,使蜜蜂都聚集在她的头发旁边。骊姬说:“太子您可不可以帮我赶走它们呢?”太子从她的身后用袖子赶走蜜蜂蝴蝶。晋献公看见了,以为调戏的事情是真的。心中非常生气,那真是恨不得能立刻手刃孽子。骊姬跪下来恳求说:“我叫太子回来,他却被杀,是我害了他。而且皇宫里的这些事,外人不知道,就忍忍吧。”晋献公就把太子赶回曲沃去了,但是就下令手下暗中收集太子犯的罪行,伺机废掉他。这就是骊姬夜哭”的典故由来,后指无中生有,搬弄是非。

骊姬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她对太子申生说:“国君梦见了你母亲齐姜,你一定要赶快去祭祀她。”申生是个孝子,听说此事,二话没说,立即去曲沃祭奠亡母齐姜,回来后将祭肉献公,让父亲分享。这时正赶上献公外出打猎去了,人不在,申生只好将祭肉暂放在宫中。骊姬趁没有人往祭肉里下毒。过了两天,献公打猎归来,宰人把祭肉献给献公,献公拿起来就要吃。骊姬从旁劝止,说:“祭肉是从远道来的,说不上变质了,先试试再吃。”于是,献公用它来祭地,地皮马上鼓起包来;拿它给狗吃,狗立刻口吐白沫,倒地而死。给身边的小臣吃,小臣也马上蹬腿完了。骊姬见状。顿时哭天抢地嚎啕大哭:“太子何其毒也!他父亲他都想杀了取而代之,别的人更不在话下啦。而且国君已垂垂老矣,一个行将入墓之人,这么几天都等不了,而毒死自己的亲生父亲抢班夺权,太有点那个了!”五马长枪地闹了一通,又转而对献公说:“太子所以要毒死国君,不过是因为妾和奚齐的缘故。妾情愿我们娘俩个躲避到他国去,若早自杀的话,我们母子也不致于落到太子手里任人宰割。想当初国君打算废掉太子,妾犹怀恨他;不曾想到今天,只能自个儿恨自个儿啦。”估计当时献公就黑着脸大叫:“老子要杀了这畜牲!”太子一听事情闹大了,异常恐惧,就逃跑到新城去了。献公闻知大怒,没处发泄,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

唉,城门失火,池鱼遭殃。

有人就看不过去了,这明显就是诬陷嘛!看过宫斗戏的人都知道,哪有人傻到在自己进献的东西里下毒啊?就给太子出主意说:“毒药分明是骊姬下的,太子为何不自己申辩明白,背这个黑锅呢?”太子无可奈何地说:“我君父年事已高,一天也离不开骊姬。没有骊姬在侧,他觉睡不甜,饭吃不香。如果我立即去为自己辩解,君父会火冒三丈的。这样做绝对不可以。”还有人献计说:“可以逃到外国去呀,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太子说:“我身被弑君恶名逃走,有谁会接纳我呢?我只有自杀这条路了。”十二月二十七日,进退维谷的太子申生在新城上吊自尽。其实,楼主觉得,说白了太子申生有些愚孝,要不怎么说古人很多都单纯得可爱。

不管怎么说,太子申生算是除去了,骊姬狠狠的地松了一口气。

申生自杀后,公子重耳、夷吾来国都朝见父王。这时,有人给骊姬通风报信说;“二公子怨恨骊姬诬陷太子而使之自杀。”骊姬做贼心虚,怕老底被揭穿,内心十分恐慌,便死猪不怕开水烫,一不做二不休,反咬一口说:“申生往祭肉里下毒,二公子知道,他们是同谋。”二公子闻知,这还了得?!三十六计走为上,重耳逃往蒲,夷吾逃往屈,加强防备,严阵以待。

当初,献公派大夫士芳为二公子修筑蒲、屈二城,不小心,在城墙里放进了柴草。夷吾把这件事告诉了献公。晋献公反人责备了士芬。士芬叩头回答说:“臣下听说,没有丧事而悲伤,忧愁必定变为仇怨。没有战事而筑城,仇敌必定来占领。既然仇敌会来占领,又何必那么谨慎呢?在官位而不接受君命,这是不敬,加固仇敌的城池,这是不忠。失去了恭敬和忠诚,拿什么来事奉国君呢?《诗》说:'心怀德行就是安宁,同宗子弟就是坚城。’ 国君如果能修德行并巩国宗子的地位,有什么城池比得上呢?三年之后就要用兵,哪里用得着那么谨慎?”士芬退朝后,自己作歌道:“狐狸毛的皮衣乱哄哄,一个国家三个公,弄得我无所适从!后来总算把城修完了。只是讽刺的是,申生死后,这两座城还真派上了用场。

献公听说二公子不辞而别,气不打一处来,果然他们与太子有预谋,便发兵攻打蒲城。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于是他通告众人说:“违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敌。”重耳翻墙逃走,寺人披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于是逃亡到了狄国。.献公还派人讨伐屈城,屈城严加防守,没能攻下。

后来,献公死了。大夫里克、邳郑发动三公子的党羽作乱,先后杀掉奚齐和卓子、夷吾回国即了君位,是为晋惠公。骊姬掀起的这场轩然大波,才宣告平息。

齐姜

岁月远逝,多少红颜尽去,唯有兰馨芳名存。曾有一名女子,极至的爱,以一死成就一代霸主。她就是齐桓公之女,被称为齐姜。

说骊姬时,楼主曾讲过晋献公总共有五个儿子,申生、重耳、夷吾最贤,骊姬生的儿子叫奚齐,她随嫁妹妹生的儿子叫卓子,卓子尚幼。当时申生已被立为太子,骊姬眼看自己所生的儿子奚齐将来的发展必然大受限制,于是施展狐媚手段,通过晋献公把申生、重耳、夷吾分别派到边塞要地坐镇,其后又不失时机地捏造事实,使得太子被迫自杀,重耳与夷吾被迫出奔他国,终于把奚齐扶上太子宝座,达到夺嫡阴谋。

关于重耳名字的来历很有意思,据说重耳双目重瞳,和舜帝一样,双目重瞳是帝王之相,据楼主所知,西楚霸王项羽、南唐后主李煜都是双目重瞳,至于他为什么不叫重目而叫重耳,就不得而知了。

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带着贤士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及其他数十人逃到狄国。不久,晋献公死去,晋国发生宫廷政变,奚齐被杀,夷吾拣了个现成便宜当上国王。这些楼主之前都说过了。重耳在狄国感受到来自国内的压力日益加重,于是再度开始流亡,饱受颠沛之苦,一国王子的人生之路尽是坎坷,最后来到强大的齐国,受到了齐桓公的厚礼相待,为他准备了华丽的馆邸,拨给骏马二十匹,并把自己宗室的年轻女子嫁给他做妻子,这位女子自然就是晋文公的夫人。当时晋文公罗帐春暖,玉楼宴罢,温柔乡里,乐不思“晋”了。

重耳出亡时是四十二岁,十二年后来到齐国已经是五十五岁,已是年过知命的人了,获得一个安适的生活环境,又有如花似玉的齐国宗室女子为妻,人生苦短,国事如麻,但求安乐,哪里还记得别的事情呢!当年的雄心壮志犹如青烟一般消逝得无影无踪。

重耳的生活虽然悠然自得,但是随他出亡的众人眼看一转眼十几年光阴过去了,十分焦急。毕竟他们是同一个利益集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晋惠公夷吾死后,他的儿子继位为晋怀公,晋怀公残杀异己,造成了不安定的状况,他又遗弃了他的妻子,即秦穆公的女儿,引起秦国的愤恨。大家都认为重耳归国的大好形势已经到来。可是重耳却死活不同意,众人苦劝无果。

于是赵衰与咎犯等人日夜聚议,一天午后在桑荫深处秘密设计,准备挟持重耳逃走,以便相机返回晋国。不料这番话被一位采桑女子听到了,连忙赶去告诉了重耳的妻子,齐姜思量着。假使把这件事传了出去。对于重耳是大大的不利,甚至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于是把饲蚕的女子杀了。这位倒霉的采桑女子不但没有得到预期的重赏和嘉勉,反而被重耳的妻子不明不白地秘密处死了。重耳的妻子并不象一般女子那样希望丈夫守着她,而是要丈夫放弃眼前的舒适,为事业奋斗。重耳的妻子义正辞严的对丈夫说,“子贵为一国公子,势急来此,而不速谋返国靖难,却沉醉于安乐,窃为子羞之。”可任凭妻子好言相劝或反唇相讥,重耳始终无动于衷,也许还在想自己留下来陪着齐姜白头偕老不是很好么?唉,美女江山向来是雄韬伟略者难以抉择的问题。齐姜又读了一章 周 诗比喻给他听。那章诗里说。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夙夜征行,犹恐不及。这四句诗。就是叫他快点走的意思。可是重耳是铁了心的要美人不要江山。重耳的妻子忍无可忍,只好把事情的真相讲了出来:“子之随从人员在桑园密谋,妻恐怕泄露秘密,已将听到消息的女子处死,天若不亡晋国,则舍了其谁?怎么忍心辜负天意,将来一定会后悔莫及!”公子重耳依旧不肯听。齐姜觉得劝解是没有功效的了。于是与赵衰等人商议,用酒把重耳灌醉了。然后用车子载了他离开齐国。等到离开了齐都临淄,大概有一百多里路时重耳才清醒过来,随从人等向他报告了原委。重耳怒气冲冲地手持长茅恶狠狠地环视左右,说道:“如果事情成了,那就算了;如果不成,我就要杀了你们,还要剥皮抽筋,饮血啖肉,方泄我心头之恨!”

到了后来,秦穆公用了兵力,把公子重耳送到晋国去。重耳面南背北,是为文公了,此时重耳已经62岁了,从他出逃晋国,到登基称王,在外流亡了19年。

原先,重耳的妻子也曾以齐国宗室之女的身份,多方为丈夫凝聚协助的力量,甚至请求齐桓公派遣大军护送丈夫返国,无奈齐桓公当时已垂老矣,不愿再涉不测之险,所以始终未能获得具体的答案。在处处碰壁的情况下,才演出了挟持重耳离开齐国的一幕。丈夫离开了她,除了饱受相思之苦和漫长的孤寂生活之外,还得想尽办法替丈夫掩饰、解释,以免齐国为了重耳的不告而别而心存芥蒂,也真难为了她。

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得以归国重掌政权,饮水恩源,都是那位识大体,明大义、有远见、更有魄力的齐国妻子,不以儿女私情为重,甘愿忍受独守空帏的孤寂,才使得自己如愿以偿成为国君,于是迫不及待派人到齐迎她到晋,封她为夫人。秦国虽然也派三千人为卫队,护送宗室五女抵晋,却只能屈居夫人之下。由于夫人的大肚能容,虚怀若谷,待秦国五女如姊妹,相处和睦,才使得晋文公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地专心国事。

至此不得不说是一个结局完美的爱情故事,至少像安徒生童话里写的那样,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可是根据《左传》、《国语》及《史记》等古籍的记载都可以看出,重耳与齐姜彼此深爱着对方,重耳因此而丧失归国图君位的大志。按理说,重耳离开齐国也是因为齐姜灌醉之而随从载之出城,自己是根本不愿意的。所以重耳在离开齐国应该是对齐姜念念不忘,归晋后就一定会派专使到齐国迎接齐姜来晋,并立为夫人。即使重耳不这样做,齐国也一定会派专使送齐姜来晋,以成齐晋之好,这也是齐孝公立志恢复桓公霸业的外交需要。但根据《左传》的记载,晋公子重耳归晋后,唯见迎娶秦嬴,以及狄人送来重耳在狄部落所娶的狄女季隗,却未言齐姜之事。作为春秋历史最可靠的典籍《左传》在重耳离齐后再未载齐姜之事,而若齐姜真的到晋国了,一个大国之女且又与重耳关系非常密切之女来到另一个大国而且被立为夫人,如此重大之事一定会见载于《左传》的。但《左传》未载,可见齐姜当时可能不在人世了。以齐姜果断杀蚕妾而重大义之性格,为了公子重耳能一心图伯,而不为儿女之情所误,齐姜必能慷慨自尽,以绝公子贪恋美色而丧失大志之心。

重耳永远不会忘记齐姜,虽然归晋后美女如云,但真正值得他爱的,只有远方齐国之女——齐姜。以后的岁月,齐晋多争战,然而,战争的阴霾,却始终湮灭不了情长的记忆。痛苦的美丽只能定格在回忆里。

也许,之所以念念不忘是因为自知此生再也拥有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