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怎样的地图就有怎样的世界观”

 陈农 2014-10-22

“有怎样的地图就有怎样的世界观”

来源:东方早报     记者 罗昕   发表于2014-10-22

       新版世界地图主编郝晓光介绍说,首版中文世界地图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在广东肇庆绘制,那时的世界地图就是按“经向投影”。

  新版世界地图主编郝晓光谈以纬线分割法重绘世界地图

2009年10月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的路线在亚太版世界地图(上)上呈现“8”字形,但到了南半球版世界地图(下)上就成了漂亮的环线。

 

  地图学如何实现与哲学的跨界?日前,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新编世界地图的主编郝晓光做客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从全球通用至少400年以上的以经线分割的两版世界地图(“亚太版”和“美洲版”)讲到他以纬线分割的新版世界地图(“南半球版”和“北半球版”)。而他重绘世界地图的源头与“动力”,竟是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原则中的“对立统一”。

 

双经双纬与对立统一

  郝晓光介绍说,首版中文世界地图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在广东肇庆绘制,那时的世界地图就是按“经向投影”。从那之后,全球通用的世界地图格局要么以180度经线,要么以西经30度为分割线。

  “400年来,少有人想到,传统经向世界地图只适用于描述东、西半球与世界的地理关系,不适用于描述南、北半球与世界的地理关系。”郝晓光举例,南极洲本像“孔雀”,面积为澳大利亚的1.8倍,但在经向世界地图上却成了“长城”,是澳大利亚的3.8倍。“要想表达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就得有纬向世界地图。”

  于是,郝晓光新编的世界地图就有四版,分别是东、南、西、北半球版,投影方法为“双经双纬”。所谓“双经”,就是东半球版和西半球版地图按“经向投影”;“双纬”则是南半球版和北半球版地图按“纬向投影”。在纬向地图中,分割纬线同经向地图中的分割经线一样,尽量不切割到陆地,同时是15的倍数。《中国国家地理》主编单之蔷曾评价这样的地图绘制打破了人们过去只有一个角度看世界的惯性思维模式,这“不只是地图的革命,更是认识的革命,思维的革命”。

  说白了,地球就是被“横着切”了。郝晓光告诉早报记者,地图学中的经向和纬向,就像数学中的Y轴和X轴,都是“正交”的。“我们重绘的世界地图,采用了两种相互垂直的视角来观察和描述世界。在绘制的具体过程中,哲学的作用是‘经’与‘纬’的对立统一。”他具体解释说,“说它对立,是因为‘经向’和‘纬向’相互‘垂直’,是两个‘对立’的视角;说它统一,是因为只有‘经向’或只有‘纬向’都是不全面的。当‘双经双纬’在一起,世界地图才是完整的,看地图的人才能有完整的‘世界观’。”

  而这四版世界地图对于读者观察世界也各有作用。郝晓光介绍,西半球版(美洲版)适用于时区研究,东半球版(亚太版)适用于航海,南半球版适用于南极科考,北半球版适用于航空。

 

地图和哲学有关?

  郝晓光相信,有什么样的世界地图,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代利刚看来,从经向地图想到纬向地图,这转变看似平凡,体现的却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地图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人的存在方式。”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ICA理论地图学专业委员会主席杜清运则表示“地图和哲学的关系毋庸置疑”。他认为,地图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又包含制图人对世界的认识,“最早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也源于哲学。”

  “一张地图中可以包含很多哲学理念,比如对立统一、整体与部分、发展观等。”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期刊中心主任、研究员,《测绘科学》执行主编牛汝辰告诉早报记者,重绘世界地图最大的哲学意义在于换一种角度去看世界。不过,人们似乎依旧很难将哲学和实用技术性极强的地图联系起来。

  这在牛汝辰看来,缘于中国教育长期强调的“文理分家”。理工科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就是“纯技术”的专业,这样的看法在教授和学生中都不罕见,“有的理工学生连写篇文章都很痛苦。但真正的大家是文理兼顾的。”牛汝辰说,中国地图有五千年多年的历史沉淀,比如地图使用习惯、审美品味位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现在研究地图文化的只有零星几篇,地图文化尚未有系统的阐述。”

  “我们现在有物理哲学、数学哲学,但没有地图哲学。”牛汝辰希望,等学科成熟,能有一套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导地图学的发展。

 

 

录入编辑:王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