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州皮革鞋料市场交付使用 温商回归项目渐显标杆作用

 萧然一族 2014-10-22

温州皮革鞋料市场交付使用 温商回归项目渐显标杆作用

作者:记者 胡文瑾 时间:2014年09月12日 信息来源:

    

    温州皮革鞋料市场举行商铺交易仪式。

    近日,温商回归项目温州皮革鞋料市场正式向商户交付使用。50多位来自老城区河通桥的皮革鞋料经营户,在交接仪式现场参观了市场整体布局后,表示要抱团入驻市场。作为回应,温州皮革鞋料市场也表示愿意留出市场车库一楼的铺面,整体供给河通桥市场老经营户。

    皮革鞋料经营户期盼新市场

    市场交付使用,61岁的温州市皮革鞋料商会党支部书记林志远特别开心。林志远在温州的皮革鞋料市场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是温州皮革鞋料市场起步发展与变迁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今年以来,林志远几乎每天都要去一趟位于瓯海区的温州市皮革鞋料市场,为建设中的市场出谋划策,期盼着这个温州唯一的五星级市场早日开门营业。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温州皮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着敏锐商业嗅觉的林志远与许多同行一样,在河通桥开了一间皮革鞋料门店,生意很是红火。很快,河通桥也聚集成温州当时规模最大、配套产品最齐全的皮革鞋料专业市场。但由于市场位于老城区,店小路窄,每天车水马龙的交易场面,也很快让河通桥市场周围变得拥挤不堪。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事业不断做大,林志远和同行们开始将皮革业务移到了黄龙商贸城,那边很快又聚集成温州最大的皮革交易市场。然而,随着温州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地处城市核心区的河通桥市场和黄龙商贸城,逐渐成为拆迁和改造的对象,皮革鞋料商户们又开始寻找新的事业发展地。

    林志远说,河通桥市场全是小店面,他的店面60平方米,是那里最大的门店了,在黄龙商贸城租有600平方米的铺面,虽然地方大起来,但交通不畅、物流不便等不利因素制约着经营户的发展。许多经营户都期盼着一个上档次的稳定的现代化新市场。

    温州市皮革鞋料市场开建时,林志远就预订了400平方米的铺面。随着黄龙商贸城一期拆建改造临近,林志远的铺面租期也已到期,市场搬迁已经迫在眉睫,林志远说,自己与房主做了协商,被允许延期3个月,现在新市场建成了,可以放心做生意了。

    十名会长回乡投资造新市场

    始于2009年的金融风波,给温州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为了温州声誉,由北京、四川、广州、金华、邯郸、深圳、南京、石家庄、迪拜等9个在外温州商会会长和石家庄浙江商会会长共同投资成立的温州温商联合投资中心,将回乡的第一个项目投向了“信泰”。对“信泰”原有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的厂房,通过彻底改造提升,打造一个五星级的温州市皮革鞋料市场,以整合提升温州原低、小、乱的皮革鞋料市场,从而形成现代市场带动温州实体经济复苏。

    温商联投中心、温州市皮革鞋料市场项目负责人吕卫国告说,10个商会会长抱团回乡投资,把挽救高危中的“信泰”作为第一个投资项目,这是一次高风险的探索,希望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政府分忧,寻找一条温州高危企业的重生之路,从而带动更多的在外温商回乡投资,整合资源,以全面、快速地促进温州经济的复苏,为温州经济的赶超发展作贡献。

    这场“救市”行动进行得并不容易,一年多来,温州市皮革鞋料市场历经众多困难,终于完成了14.3万平方米的商业区改造,建成了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立体停车场,物流、仓储中心等,形成了一座商业交易、物流、仓储、电子商务、超市、员工食堂、工商、税务、银行办事大厅等一应俱全的现代化专业市场航母。被国家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合成革(国际)交易中心”称号。

    在谈及市场建设感受时,吕卫国说,温州市皮革鞋料市场项目的谈判落地比较容易,建设过程很难,建成后示范标杆作用很大,意义深远。毕竟这是一个温商回归、挽救危局、促进温州经济赶超发展的探索性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