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文章

 云1258 2014-10-22



亲爱的读者:

你收到这封信,缘起于你不满足于一本书的标准版本,而选择了一个有些冒险,不知道成不成,听上去还有点不靠谱的众筹项目。

因为你的欣然参与,我想你一定也是个对各种可能有些好奇的人。是这些好奇心,这些不满足,引导你我在这里见面,让我写这篇文字给你。


“我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在我20岁那年,每当我面对那些能让我生命变得渺小的东西,比如星空,比如大海,比如经文,比如一本经年隔世的书,比如一棵穿过了500年站立的树——他们让我感觉到自己生命的脆弱、珍贵又短暂——一个问题都会从心里升起来:“我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我问自己:“你,狂野而宝贵的一生,准备用来做什么?”


我清晰地知道,如果我不回答,这个世界早就写好了所有的答案:你要生在一个善良的父母家里,要牙牙学语、蹒跚走路让他们乐出泪来,要读一个好的幼儿园,然后去一个好小学,做一个好学生,有几个好朋友,也许还有你暗恋的男孩女孩;然后是好初中好高中。你会在高考累几年,这样你能读个好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尽快买个房子,找个好的男子或女子。再然后呢?生个好宝宝,他牙牙学语、蹒跚走路让你乐出泪来……


如果你满足于这个答案,你其实不应该打开这本书,因为这本书里充满了胡言乱语,怪力乱神,“循循善诱”你离开自己上述的安稳人生。这本书也并不励志。实话说,我讨厌自己的书被归入励志书。我觉得励志书如荔枝树,甜甜腻腻,入口爽滑,但是吃多了无疑会上火。


这本书写给那些不满足标准答案的人,饱受讽刺与嘲笑,明知更加冒险,却愿意一试的人。标准答案很好,却不是你想要的东西。


但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在哪里?

如果我问你,“可能”二字中间,最重要的一个字是什么?

很多人会回答“能”!

只有能想到,能做到,能坚持,最后才能获得,这个很重要。

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其实是“可”。

可以的可、许可的可,认可的可,可能的可。

只有你许可、认可了自己可以、可能这样生活,你才有真正上路的可能。


我有一个朋友过得很糟糕,因为父母为他安排了一条他自己并不乐意走的路,他过得不开心,又不敢违背天命,带着几分孝顺忍着。一不小心就三十了。

生日晚上喝酒哭诉,我问他:“你觉得你父母过得幸福吗?”

一定不会太幸福。幸福的父母亲很少会要求他们的子女该如何幸福。

果然。我又问他,“你父母自己按照这个活了60多年都不幸福,你为什么觉得他们比你更懂幸福?”

他愣了,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他从来没有允许自己按照那个稚嫩、也许犯错,但是却值得一试的幸福方向试试看。他不是不能,而是不可。

我告诉他我另一个朋友的故事——她的父亲是国企高管,一个无比苛责的人。对自己挑剔,对独生女更挑剔,虽然母亲无数次的事后敷伤口——你爸爸也是为你好。但是她实在受不了。

有一天,她安静收拾好自己所有东西,对爸爸说:“爸爸,我很爱你,但是我受不了现在的你,我要离开一段。你们不要找我,我很好,会每周回家吃饭。”

她搬了出来,住在了城市的另一个地方,每周定期回家。一直到3年以后,她觉得自己可以在父亲的挑剔下安然成长,她搬了回去。

她改变了她的家庭。

他同样震惊!还可以这样!

为什么不可以?


我们给自己设计了太多“不可以”“不可能”。就如名企HR第一次听到有人居然要GAPYEAR一年而放弃现在这份工作的惊奇。就如我妈听我说我不准备买房子的震惊。就如其他创业者第一次听我说,我觉得创业很好玩的愤怒——你是在创业,你为什么要觉得这么好玩?


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都先把自己困在了“不可能”之中。工作要是固定的,房子是要买的,创业是苦逼的,人生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不是不能,是不可。


你不允许自己找,不允许自己错,甚至不允许自己快乐。你越害怕自己走偏,自己就会越来越龟缩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模式中,无法脱离。


这才是我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的理由——在每一章,我都认真的列举一个个例子,希望你能——放自己一条生路。

从“一定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中放自己一条生路。兴趣不是找到的,而是养成的。

从“规划人生三十年”中放自己一条生路,大牛们都是三五年定一次自己的人生目标,如鱼雷般前进。

从“完美人生”中放自己一条生路,既然谁都不可能过得完美,还是选择自己过得值得的道路吧。

从“梦想丰满,现实骨感”两者的冲突中放自己一条生路,允许自己成为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从“一定要克服掉这个缺点”这个想法中放自己一条生路,允许自己先把优势发挥到极致。

从“我要走直线”中放自己一条生路,既然人生无直线,还不如让自己成为一个弯路超车手。

从“人生真理”“标准答案”中放自己一条生路,谁都是慢慢走出自己的人生。


当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发明“Education-教育”这个词语时,他的意思是Leadingout(引导(duce)出(ex)来)。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引导出来,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今天,我们所寻找的任何真正的教育,都应该让我们的生命更宽广而非更狭窄;让我们的心灵更宽容而非更狭隘,让我们的幸福更内修而非更外求。让我们的生命更多可能,而不是更少可能。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告诉你必须以某种方式,在某些地方做某件事的“教育”,并且不这么做就万劫不复的教育,并不是真正的教育。这些教育让人们开始评判、害怕陌生、无安全感、为元气淋漓的人生设立了太多禁忌和信条。


如果人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允许自己一直在路上,探索更多可能的人生。

去探索、去发现、去到达。

你,宝贵而狂野的一生,

一起上路吧。

愿你过上我从未看见和理解的人生。

古典

2014年9月1日于北京



古典: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导师,著有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译著《唤醒沉睡的天才》《适合比成功更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