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柳树上的神秘集会 雨后的公园里,空气中弥漫着枯叶 淡淡的腐败气息,游人三三两两,无心 在湿漉漉的林间小径上停留。不过,我 是个例外。眼前的大柳树简直让我着了迷,然而 让我着迷的不是它碧绿的枝叶,也不是它 柔曲的线条,嗨,此刻我才顾不上这些呢,瞧呀,柳树上开起了神秘派对,皱巴巴的 树皮上挤满了奇奇怪怪的小生灵。 树皮被雨水浸过,湿润而“光滑”,没错,尽管在我的眼里树皮还是粗糙得如鳄 鱼皮一般,可是对蜗牛和蛞蝓(kue yu)来 说,却已经像打了蜡的高速公路,趁着这难得的好路况,它们在树皮上“疾速飞奔”。 圆形的、锥形的、大大小小的蜗牛在树皮 上爬得到处都是,甚至在某个凹陷处出现了“交通堵塞”。哎呀,用得着这 样着急吗?!因为有了雨水作润滑 剂,蛞蝓就用不着分泌黏糊糊、鼻 涕一样的液体来帮助爬行了,所以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会忘记它 那个听起来让人不怎么舒服的名 字——“鼻涕虫”。 披着一件灰色软壳外套的球潮虫,也趁着雨后的好天气在树干 上四处溜达。“球潮虫”这个名字 听起来有些生僻,如果叫它“西瓜 虫”,你就一定不会陌生了。说实话,平时我也只在潮湿的石缝中、落叶下见过这些害 羞的小家伙,在树干上我还是 第一次见到。应该是雨后的潮湿空气让它们变得呼吸顺畅,于是也敢到平时不去的 地方探险了。西瓜虫可是唯一完全适应了陆地生活的 甲壳动物,不过,因为它们依旧要像虾和蟹一样靠鳃来呼吸,所以西瓜虫终生只能 生活在空气中富含水分的潮湿 处。 蜈蚣和蚂蚁是绝对的投机分子,虽然暂时我还没有看到这些机会主义者的 “恶劣行径”,但也猜到了七八分。瞧瞧蜈蚣那个凶 狠的样子,树皮上的软体动物可要当心了,否则一不留神,哪只蜗牛或蛞蝓就要 成为它的“盘中餐”。蚂蚁 在树皮上四处跑动,这位侦察员一定是在寻找最容易得手的目标,一旦目标确 定,它可就要回去搬援军了。看来,软体动物们还得 再加快点步伐才行呢!当……然,蜗牛和蛞蝓急急忙忙地赶路也绝不只是为了 逃命,鲜嫩的树叶和小草,还有树 洞里刚冒出头来的小蘑菇正等着它们去大快朵颐呢。如果在地上看见一条蠕动的“长虫”,我是根本 用不着怀疑它的身份的,可是 现在我却犯了愁,难道蚯蚓也会上树?粗糙的柳树皮下分明夹着一条扭动身躯的 褐色蚯蚓,难道它长了脚自己爬上来的吗?一开始我简 直一头雾水,但是,站在树下静静观察了一会儿之后,我渐渐有了头绪。大柳 树下有一个小池塘,池岸裸露 的地面是乌鸫(dong)经常光顾的餐桌,而那张餐桌上,乌鸫的食谱基本上只有…… P3-4自然笔记》这本书用自然笔记的形式,记录大 自然的呈现、成长、变化,内容涉及大自然中的昆虫 、鸟类、植物等,从办公室窗前到小区门口,从大学 校园风景到雨后公园的奇迹,从偏僻山野到喧嚣都市 ,自然在作者眼前都有各个不同的表现形式,常常使 其在都市生活的忙碌中停驻脚步,收获心性的愉悦。 《自然笔记》是基于作者芮东莉结合个体经验 和具体方法的自然观察实践之作。该书内容的平实性 和丰富性,讲述的故事性和趣味性,都能让我们在感 受自然的细腻与神奇之外,莞尔不禁,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芮东莉,语言学博士,上海教育出版j吐编辑。工作之余,致力于环境保护和自然教育。国内“自然笔记”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在《好儿童画报·芝言开门》、《少年科学·动物大揭秘》等杂志开辟相关专栏,并为上海市多所中小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在新浪网开有“自然笔记”博客。 2013年4月,上海市教委聘请其为上海市“科普校园行”百校大巡讲专家讲师团成员。活动详情
华东区第一次自然阅读活动开始了!!这次我们请到了芮东莉老师带我们到闸北公园去品读她的新书《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方便大家看到书里面的很多植物和动物,同时,芮东莉现场还会教大家怎么做自然笔记,参加活动的成员要交一篇自己的自然笔记,后面会整理到记录中去,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了。
http://uban.c 【注意事项】:1.穿着。请穿耐脏、防蚊虫叮咬的 长衣裤,戴遮阳帽。有蚊不叮的最好带上。 2.请自备充足的饮用水。 3.需带做自然笔记的工具:硬板上夹的A4纸,或硬皮白纸本(比如速写本);中性水笔;有彩铅的请带上,没有的,我会提供一些供大家公用;直尺;有放大镜、望远镜的也可以带上;小容器,供收集自然物做细致观察。 交通:地铁1号线延长路站2号口出来 集合地点:闸北公园大门口(共和新路1555号) 联系人:沙夜 人数:25, 如遇下雨,就到志愿者活动中心去举行 ? 收起 |
|
来自: 昵称14979747 > 《科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