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墨迹

 昵称14979747 2014-10-23

 记得我是从六岁起就开始和师傅学习国画的,小孩子嘛,当然不会主动去学,还不全是父母逼的。可能那时候也比较听话吧,对父母的决定不敢反驳什么,虽然说不上很刻苦努力,就这样坚持下来了。到了初三年级因为高考的压力才停了下来。不过那时候,国画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本能吧,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一个组成部分。想忘也忘不掉了。

这是高考之后重新拾起笔来画的第一张画,还好,手法还没有忘,但明显能看出有些生疏,滞涩的感觉。

墨 <wbr>迹

这两张后来好像是卖给了一个美国的朋友,他们都是东北大学的交流生,假期的时候正好没事,因为同学的家人在那当老师,就顺便把我叫过去了,说是想看看中国画,呵呵。
墨 <wbr>迹

墨 <wbr>迹

这幅画的主题取自李白的一首诗,忘记具体是哪一个了,不过里面我还是习惯性的加进去了自己的一点想法,并没有完全按照原画去临摹。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颜色完全是自己选的绿色,原画应该是赭石的色调,可能当时我觉得绿色更能表现整幅画的气息吧,就给改了。
墨 <wbr>迹

这幅画相对来说是好评比较高的一个,原画是王忠年画的。这张因为喜欢,所以也画了好几遍,尤其是在树叶的处理上更加倾向于水分的笔触,忽略了国画上对用水的推崇。后来大一的时候也画了一张拿去参加学校的比赛了,评委老师倒是特意地评价了一番,只是最后的名次不高,前几名都是艺术生。
墨 <wbr>迹

这是偶然间在杂志上看到的一个日本人画的乔丹,挺喜欢的,尤其是在笔法和水的运用上比较出神入化,也就随手照着画下来了。比较随意,当时用的宣纸的质量也不太好,所以效果一般。
墨 <wbr>迹

这张应该是再学校画的,笔法比较零碎,缺少了一些整体感。其实在学校画的东西普遍这样,因为心总是静不下来,心不静,笔下出来的东西自然就不会好到哪里去。即便形似,但在气质与神韵上与静下心来画的东西是不可比拟的
墨 <wbr>迹

这张是在学校和家里都画过的为数不多的画,而且我还特地把它拿给了我的国画选修课老师看看,无奈那个老师是画花鸟的,说的也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别的实质性的指点
墨 <wbr>迹

这张还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一张,和下面有两张一样入选了《第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年鉴》中。虽然说幅面并不是很大,也没有特别的色彩渲染,就连创作的时候也比较随性而为。可也许就是这样随意之中才能显出本性来吧,这张画好像把我自己的当时的那种很轻松惬意的心情表现出来了。画由心生,笔过之处便是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感。忘记了技巧和板式的拘束,完全是凭着一种本能,甚至是一种情绪去画。这样画的东西,才是属于自己的。

很怀念那种感觉,一是自己有很张时间没动笔了,二是现在的我,是否还能找回那种逝去的心境呢?不得而知,希望我下次再拿起笔来的时候,还能找回来。
墨 <wbr>迹

这张是临摹的于志学老师的冰雪山水。一直很喜欢于老师的冰雪画,因为他用这种特殊的技法把大兴安岭的这种白雪皑皑的感觉表现的很真实,很动人。虽然努力了很久,但是依然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是啊,大师的绝学怎是吾辈能轻易参透的?只是拿出来一张画,就算是对冰雪山水的致敬吧。
墨 <wbr>迹

下面两张同样是入围《年鉴》的两张。都是条幅,风格都差不多,因为临摹的同一个人的画。我给这两幅画取的名字都是《雾气潇潇》。因为那种烟雨朦胧的氤氲气息,很清纯,很平淡,喜欢这样的景色。
墨 <wbr>迹
墨 <wbr>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