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天宇:留俄手记之二十九——寻访智者雅罗斯拉夫之城

 济宁二中谭天宇 2014-10-23


这一期《留俄手记》的开头,笔者先为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古罗斯王公、基辅大公雅罗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罗维奇,他有一个称号为“智者”(约978-1054年,1016-1054年在位)。他是弗拉基米尔一世最小的儿子,先被封为罗斯托夫的王公,后又被封为诺夫哥罗德的王公。

1010年时,雅罗斯拉夫带着他的随从和亲兵队乘船沿着伏尔加河航行,想在河边建立一个贸易据点。当他的船队来到伏尔加河与科托罗尔河的交汇处时,当地居民献上一只熊来迎接他。他拿过亲兵的斧头来,用它杀了熊,并开始在此地建设城镇、派兵驻防。此地便很快崛起了一座新的城市,这座城市以智者雅罗斯拉夫的名字来命名,称“雅罗斯拉夫尔”。而它的徽记,便是一只扛着斧头的熊。

这个故事起源于多神教时期,那时伏尔加河流域的人们信奉林神。在欧洲东部森林地带东北地区很多部落的原始信仰中,熊被认为是他们的始祖。雅罗斯拉夫尔的建城传说,其实所反映的就是这一崇拜。现在,扛着斧头的熊作为吉祥物被竖立在通往雅罗斯拉夫尔的主要路口欢迎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我和室友来到雅罗斯拉夫尔旅行,刚从火车上下来就见到了这个徽记。我们到达这里的时间是201484日,上午1126,这班从圣彼得堡开往雅罗斯拉夫尔的列车准点到站了。下车后我们先前往提前在网上预定的宾馆,这座宾馆距雅罗斯拉夫尔市区有一段距离,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位置。也正因为如此,它的价格算是相当便宜的了,两人间一晚才2000卢布。宾馆的的名字叫“科罗温村镇”(Коровинцкая слобода),它的建筑挺有特色:里面的的三栋建筑均为木质,而且是模仿古罗斯建筑的造型。我们进了房间之后却发现里面的设施都很新,有平板电视和无线网络。除了距市区较远这点以外,这家宾馆的其他方面我们还是相当满意的。

把行李往房间里一放,简单地冲了个澡,之后我们便开始了这一天在雅罗斯拉夫尔的参观。我们乘坐公共汽车从宾馆前往了市中心,这里的公交车票价比起圣彼得堡来便宜很多:在圣彼得堡乘一次公交车要25卢布,而这里只需要18卢布。

 

 拿着1000卢布的纸币在智者雅罗斯拉夫塑像下面拍的照片

到了市中心,吃过午饭后我们便前往此行的第一站——市中心的智者雅罗斯拉夫塑像。相信来过俄罗斯的朋友对于面值第二大的1000卢布纸币都不会陌生,它正面中央的图案便是雅罗斯拉夫尔市中心的这尊塑像。这尊塑像位于市中心的几条主干道中央,用青铜铸成。塑像上的智者雅罗斯拉夫一手托着他所规划的城市建筑模型,另一只手中则握着一把宝剑。他的目光直视前方,脑海中仿佛已经展现出了城市的蓝图。也许智者雅罗斯拉夫在当时不会想到,日后他下令建筑的这座城市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这座塑像周围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实在是热闹得很。我和室友分别拿着1000卢布的纸币在这尊塑像下面拍了一张照片,我把这张照片的名字命为“卢布大法好”。

接下来我们沿着顺时针方向参观市中心广场周边的古迹,我们第二站进入的是耶稣显灵教堂(Церковь Богоявления)。这座红砖建造的教堂是十七世纪的经典建筑,约在1684-1693年之间建成,当时由雅罗斯拉夫尔的一位富商出资,邀集建筑师及工匠进行建造。建筑师们充分发挥了他们在莫斯科学到的技术,在设计上应用墙壁支撑屋顶,以减少室内柱子数量的方法来增加空间,这在当时算是高难度的技术。

除此之外,以大量釉彩瓷砖装饰外墙也是耶稣显灵教堂的一大特色。这种装饰手法在十七和十八世纪的俄罗斯非常流行,只可惜保存到今天的并不算多,雅罗斯拉夫尔的耶稣显灵教堂便是其中难得一见的杰作。这座教堂不但在屋檐下及柱子周围有拼贴呈带状的瓷砖装饰,还有独立的方形釉彩瓷砖点缀,样式各不相同,显得华丽十足。教堂的洋葱形圆顶原本都覆盖着一层瓷砖,但后来在雅罗斯拉夫尔的全城教堂屋顶重新翻修之后,已被金属瓦取代,成了今天的样貌。这座教堂节状柱子的造型的装饰及重复的半圆形都是古典俄罗斯建筑的基本元素。相比之下,这座教堂的内部就显得相当朴素了,墙壁上只是涂了一层白灰,挂着几幅在其他东正教堂里能经常见得到的圣像画,但气氛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随后我们进入了在雅罗斯拉夫尔旅行的第三站——雅罗斯拉夫尔的克里姆林宫。这里需要买门票,但是价格相当之便宜,只需要15卢布。这个价格对于一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来说确实够低的。占地广阔的雅罗斯拉夫尔市克里姆林宫保存得非常完整,高耸的白色围墙内散布着教堂、修道院和钟楼,现在已被规划为国家历史建筑博物馆。

 

 雅罗斯拉夫尔克里姆林宫内的钟楼

在这里我们首先前往的是克里姆林宫里面最高的建筑——钟楼。早在来之前就听说过,在雅罗斯拉夫尔旅行,最有意思的是登上这座钟楼眺望全市景观。这座钟楼有五六层楼高,我和室友一进去便发现其实它是相当难以攀爬的:里面的楼梯又陡又窄,只能一个人走,两个人并排完全走不开;楼梯两侧几乎完全没有窗户,这使得里面显得极为阴暗,一不小心很容易跌倒。我们小心翼翼地摸索了足有十多分钟,总算是登上了楼顶。登上了楼顶才发现,刚才我们的辛苦都算是没有白费,整个雅罗斯拉夫尔的市容尽收眼底。往南方和东方望去是波光粼粼的伏尔加河与科托罗斯尔河,跨河大桥上人来人往,相当繁忙。往北方望去可以看得到不少颇有古典特色的建筑,这些建筑一部分兴建于十七世纪中叶,当时雅罗斯拉夫尔市工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大批教堂陆续兴建;此外还有十九世纪上半叶兴建的、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商店街区和住宅等。而往西方望去则可见到不少比较现代化的建筑,这篇城区大多建筑兴建于苏联时期,还能看得到不少斯大林风格建筑特有的尖塔与红星。伏尔加河怀抱中的这座古城真是显得宁静而美丽。

雅罗斯拉夫尔的这座克里姆林宫又有一个名字为主易圣容修道院,它在历史上除了发挥城防工事的作用外,还曾经是一座相当著名的修道院。在这座修道院里除了教堂和钟楼之外,还有很多修道士的宿舍。现在这些宿舍都已被改建成博物馆,每间博物馆收藏的主题各不相同,有俄罗斯古代艺术、圣像画、民俗工艺品、纺织雕刻等,另外还有关于雅罗斯拉夫尔的孜然、人文、民俗的展览。我们都一间间展室地进行了参观。在雅罗斯拉夫尔市克里姆林宫里,最值得的称道的是这里的藏书。从十三世纪起,就有许多贵族捐赠书籍到这里。因此克里姆林宫内保存了数千册珍贵的古书、手稿、书信等。其中甚至有古希腊语原文的手抄书籍,这些在希腊都已失传的宝藏居然在这座俄罗斯城市的修道院里被发现,这令许多学者兴奋不已。

雅罗斯拉夫尔克里姆林宫建筑的美轮美奂早在十六世纪便已声名远播,当时的俄国沙皇伊凡四世便曾造访这里。后来在“混乱时期”率俄罗斯人民义勇军击退波兰侵略军、光复莫斯科的著名统帅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也曾访问此地。现在的雅罗斯拉夫尔克里姆林宫内便有一幅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的大型马赛克镶嵌画。这幅镶嵌在石碑上的画足有三米多高,画的正中央便是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他全身戎装,正在喀山圣母像的旗帜下宣誓要赶走波兰侵略者、保卫俄罗斯祖国。他身后的千军万马都凝视着他,仿佛从他身上汲取到了无穷的热情和勇气。在当时波兰侵略军占领莫斯科的情况下,雅罗斯拉夫尔曾一度作为俄罗斯的临时首都。这幅马赛克镶嵌画便是当时雅罗斯拉夫尔历史场景的真实再现。这座克里姆林宫建筑的核心是主易圣容大教堂。这座教堂始建于十三世纪,现在看到的建筑是1501年火灾之后重新建造的。教堂三个大小相同的金色圆顶在雅罗斯拉夫尔是独一无二的设计,而正面新古典主义式的廊柱及三角山墙则是后来增建的。可惜我们来时这座教堂正处于维修之中,外面被一层脚手架所包围,不对外开放。

我们结束了对于雅罗斯拉夫尔克里姆林的参观,走出克里姆林宫大门后不久,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第四站——雅罗斯拉夫尔的市集回廊。在俄罗斯的每个城市里几乎都会有作为市集的回廊建筑,作为当地居民进行商品交易的中心。

 

 雅罗斯拉夫尔市的市集回廊

雅罗斯拉夫尔的市集回廊建于十七世纪,采用了新古典主义的造型。它有许多成排的廊柱,在当时是极为时髦的建筑之一,与附近的雅罗斯拉夫尔饭店、渥柯夫剧院共同构成十七世纪雅罗斯拉夫尔的标志性建筑。

位于伏尔加河畔的雅罗斯拉夫尔地处莫斯科与其他城市贸易往来的运输线上,许多货物都在这里进行集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贸易相当发达。贸易的发达也促进了当地的手工业发展。十七世纪时,雅罗斯拉夫尔周边村落的木雕品和染织品远近闻名,是这座市集回廊下主要的贸易商品。而现在的这座市集回廊下主要是一些旅游纪念品摊位,今日在这里占主导地位的商品仍是各式各样的当地手工木雕。由于雅罗斯拉夫尔日的城徽是扛着斧头的熊,在很多手工艺制品上都有这一图案。

逛过了几个摊位之后,我看上了一尊智者雅罗斯拉夫的铜像。这尊铜像与我们在雅罗斯拉夫尔市中心广场上所见到的那尊外形一模一样,只不过是它的微缩版而已。售价还算公道,仅仅是350卢布,我便将它买了下来留作纪念。

 
 
 雅罗斯拉夫尔的城楼

在市集回廊附近、北侧靠近街心花园处有一座城楼,这是我们在雅罗斯拉夫尔旅行的第五站,也是在这里游览第一天的最后一站。这座城楼修建于1660-1662年,是当时雅罗斯拉夫尔市城墙建筑的一部分。当时的城墙建筑规模浩大,以土石及木头建造的城楼有20座,但如今唯有这一座留存下来。这座城楼有十多米高,全部粉刷成白色,与广场周边的现代化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楼下的通道聚集了许多鲜花、水果摊贩,城楼周围还有几处座椅,确实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走到这里我们都已经相当劳累,于是乘公交车回到了旅馆,第二天会对雅罗斯拉夫尔继续进行参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