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治汽车售后是个细致工程 |金融|经济|财经

 文野 2014-10-23

  耿慧丽

  近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微博]家发改委、公安部、环境保护部等10个国家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汽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意见》旨在破除汽车售后领域的弊端,而罕有的十部委联合发文的力度,亦体现出交通部等主管部门整治汽车售后领域的决心。《意见》规定汽车维修信息公开,4S店以外的个人与汽车维修机构均能有偿获得汽车维修信息;并指出鼓励汽车配件自由流通,鼓励发展“同质配件”,建立汽车配件追溯体系。

  从目前汽车行业售后领域的现状看,《意见》开出的汽车维修信息公开与打破配件渠道垄断这两大“药方”,直指汽车售后“病灶”。自2005年开始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强化了整车企业在汽车销售与售后领域的主导地位。

  长期以来,整车企业通过严格把控原厂配件与汽车维修信息,牢牢掌控汽车售后服务领域的主导权,导致4S店配件、维修服务的价格居高不下。社会上一些独立的汽车维修机构,由于无法获得原厂配件和车辆维修信息,难以和4S店公平竞争,使得汽车售后领域缺乏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消费者屡屡掉进黑洞。

  从这个意义上讲,《意见》确实是针对汽车售后垄断黑洞的一记“重拳”。但从现实看,《意见》的落地实施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考验政府部门监管能力的长期工程。

  首先一个问题是,汽车维修信息的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样的方式公开?《意见》公布后在汽车行业人士中引发这样的疑问。由于维修信息公开涉及整车企业的知识产权,并撬动整车企业与经销商长期以来的“既得利益”,可以想见,他们不会积极主动地推进汽车维修信息公开,人为设置一些障碍倒是更有可能。

  其次,建立汽车配件追溯体系难度很高,既需要建立公开统一的零部件编码体系,又需要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对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进行归类编码,费时费力。

  不同于国外成熟汽车市场成熟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与强大的零部件供应商,我国本土零部件行业长期处于混乱无序的发展状态,目前市场上同一种配件名称在不同整车厂家与零部件供应商中都不尽相同,甚至流通着大量无身份编码的配件。要做到产品标准化、统一编码并非易事,既需要零部件企业的规范生产,更需要质检部门的有效监管。

  中国市场上品牌与车型众多,居全球之冠,又使得零部件编码的工作更为复杂。比如两套制动系统在表面上完全一致,但内部的刹车片可能并不相同,或者即使今年的刹车片相同,前一年的刹车片也不一定相同。

  在统一编码的过程中,需要整车企业、一级配件供应商以及二级配件供应商等多方面的协同,对不同年代、不同车型的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进行分析,最后再归集到一起进行分类、编码。

  显然,这是一项考验中国汽车行业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耐心与耐力的事情,也是考验政府监管水平的事情,但一旦做好,将极大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零部件配套、售后维修等领域规范发展、企业公平竞争,也将使汽车消费环境更加公开透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