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回忆之五十六:共用一个水、电表的日子

 一个好老头 2014-10-24

北京现在的电表不但是一户一表,且大多数已改成智能表了,而以前是一个大院或一个楼门共用一个电表(包括水表)。

我住在大杂院时就是10多户用一个电表。每月查表员查完电表后将单子放在电表箱子里,由院里住户自己到银行缴费。由于10多户用一个表,电费就需要各家分担。分担就要计算各家应摊的份额,这件工作由各户就轮流担任。一开始,各家除去点灯照明几乎没有家用电器,因此主要是按灯头个数及灯泡瓦数分摊电费。后来各家各户逐渐添置了一些电视、音响等电器,再计算用电量就是件麻烦的事,于是有的就安装了自家分表。安分表的就按分表数出电费,余额再由没安分表的各户分摊。由于总表与分表总会有些差额,没安分表的就觉得吃亏,于是就慢慢地都装了分表。都装了分表后差额肯定仍然存在,于是只好以提高单价来弥补所差的数额。有的月份差额过大,单价提高就会多一些,大家就怀疑有人偷电、作假。

和电表类似的还有水表。那时全院就一个水表且一个龙头,所以水费也得统缴分摊。水费分摊的办法是按人头计算,即:家里有几口常住人口就摊几个人的水费。院里人多嘴杂,有时就为平时不在家,周末回家住的人是否算常住人口发生分歧,严重时还闹些小意见。再一个易闹矛盾的因素是全院只有一个水龙头。全院10多户,好几十口人,一到做饭时间和周末大洗的日子,水龙头前就成了“集市”,那场景您就琢磨去吧。到了冬天,每天晚上还得回水,关总闸,以防水龙头冻住。一旦没回好,水龙头冻住,第二天早上就得做一壶开水浇水龙头,浇不开还得用火烧,麻烦之极。后来有的人家开始将水管子接入自家的厨房,以图方便。一家示范,各家效仿,慢慢地都将水管接入自家,公共龙头就失去了效能,撤销了。

后来我搬入了楼房,水表是一家一表,而电表是一个单元一总表,仍需按户计算、分摊。楼房最大问题是找不见人,收一次电费需要跑两次(抄表、收费),如果去时没人还得楼上楼下往返多次,因此没人愿意干这劳神的事。再次搬家是新建楼房,水、电全都是一户一表,终于摆脱了共表的日子。

水、电共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也就是在物质生活水平不太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存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我们那代人的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