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在”,单向街的文青们做了个Buzzfeed,已获挚信资本A轮投资 | 36氪

 看见就非常 2014-10-24

刚试用“微在”的时候,我在我氪新产品Next上 Po 了这么一个句话简介,“单向街出品,没看错的话应该是中国版 Buzzfeed”。虽然 Buzzfeed 早在 2006 年就成立了,但成为行业津津乐道的话题还是近两年的事儿,且前不久还拿到了 5000 万美金的融资,估值 8.5 亿。

“微在”在隔了这么多年之后由一群来自主流传统媒体的资深传媒人创办是件有意思的事,于威、许知远和张一帆在这个项目之前都是有其它职务的。这次他们全职来做这件事足可见重视程度。

之所以选择了 Buzzfeed 这样的东西不奇怪,“人们都在讨论 Buzzfeed”,其主编张一帆这样说,“因为它代表了下一代媒体的形态,是一个社交媒体的媒体,其创始兼 CEO 于威告诉36氪。它的热点来自社交网络,同时又通过分享回到社交网络”。

“媒介即信息”,跟 Buzzfeed 一样,“微在”也以 List、Quiz、Gif 这样的格式加工处理内容,这算是对 mobile-first 的理解啦,用张一帆的话说,“1 分钟要能读完吧,适合分享”。从内容上看,它除了关注像苹果 9 月 9 号开发布会、王自如 & 罗永浩这种热点外,它关心的很多是关乎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需要的各种趣味。

这样的产品要把内容做到 Viral 都是需要一个强大的编辑部做后盾的,因为要很好地把握人性,用户要什么,除了机器的算法之外,编辑们要讨论选题。现在,“微在”每天更新的文章数量还比较有限,大概 10-15 篇。下一步他们会引入第三方内容提供者,以及考虑挖掘 UGC 的力量—这也是 Buzzfeed 很牛 B 的地方。

除了是个中国版 Buzzfeed 外,我还觉得“微在”是一个高 B 格的“节操精选”,如果说这两个东西都是在帮人们杀无聊时间的话,真正的区别在哪里呢?一帆给了一个答案是,“看一年‘微在’跟看一年‘节操’相比,应该是不一样的趣味。”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Chlo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