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联网】车联网+保险:跨业创新真来了!

 高山仙人掌 2014-10-24

【导读】车联网之所以站到了风口上,通过OBD+UBI跟保险联姻是最重要的因素。当风投和OBD厂商们还在各自酝酿、暗通款曲时,已有大佬们耐不住寂寞,歃血结盟、杀出江湖……本文作者宋玄壁为安联财险COO,任中国车联网联盟IOVA保险公会秘书长。



2014年5月23日,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IOVA)在深圳正式成立了其专署的保险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最大的车联网协会组织,成立于2011年的IOVA,已经有近80家企业会员,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微软、爱立信、华为、东风日产、比亚迪、国机汽车、高德、四维图新、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等,几乎囊括了车联网相关各个行业的龙头。联想到6月初,中国车险费率自由化重启在即,此时IOVA成立保险专业委员会的目的已经不言自明。



车联网的十年奋进与保险的十年轮回


在过去的十年里,车联网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汽车主机厂到移动运营商,从地图提供商到配件供应商,从苹果、谷歌到百度和腾讯,几乎每一个与车相关的行业都在积极地了解车联网,融入车联网,但是,中国的保险业,作为一个与车密切相关的行业却一直缺席这场盛宴。虽然在世界范围内,UBI,这个保险与车联网的结合的优秀典范已经创造出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如:美国的Progressive,意大利的Allianz,但是在中国,成功却难觅其踪。


也是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车险行业一直不停地在波峰与波谷之间徘徊,虽然整个行业保费收入增长迅速,但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却不容乐观。2013年,全国49家经营车险的保险公司有46家亏损,保险公司的乱战使得保险行业的利润不断被其他行业盘剥,车险正在进入一个下行通道。很多业内专家把根本的症结归结于高度同质化的产品和价格体系。在传统的4P理论中,车险的3个P (产品、价格、渠道)几乎完全一致的,保险公司只能拼Promotion。2001年,中国保监会曾经在广东试点费率自由化,但几年之后又重新回归统一;2014年,令市场期待已久的车险费率自由化改革又将重启。十年轮回,这次保险行业准备好了么?



车联网群雄环伺车险费率自由化改革


今天车险费率自由化改革面临的格局已经和十年前完全不同。互联网改变着世界,也深刻地改变或即将改变整个保险业。借助车联网的各种技术,车联网的巨头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着分食保险这块万亿级的市场。


在这次IOVA保险专委会上,深圳成为,江苏迪纳和元征科技悉数到场,这三家公司几乎可以代表中国Telematics最顶级水平,中国保T行业前所未有地期待着UBI的早日到来,期待着中国的Telematics可以借着车险费率自由化的东风青云直上。与此同时,在深圳城市的另外一边,腾讯也已经推出了“路宝盒子”,正式跨入到车联网的战争之中。


但是,中国的UBI真的这么快就要来了么?笔者认为UBI仍然很遥远,大量的保险公司仍然没有准备好,保监会处于稳定的考虑也不会一下子打开新产品。但是,短时间没有UBI的市场仍然暗潮涌动,现在的平静将会是行业大整合之前最后的一缕余晖。车联网的巨头们已经站在门口,等待着敲开车险大门的那个时刻。



寡头垄断前的抱团取暧?


做Telematics的人都知道,每辆车只有一个后装Telematics接口,谁通过这个接口掌握了客户的数据,谁就更好的了解了客户的风险情况,进而可以通过UBI产品来近乎永久性地锁定好的客户。马太效应将让中小公司越来越艰难。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在意大利、英国等UBI的领先市场中出现。在中国,考虑到中国局部车险市场渠道佣金高达30%以上,只要保监会放行,通过UBI产品进一步降价几乎一定会出现。如果UBI产品能便宜30%时,它势必会成为市场的新宠,加速市场的整合。人保、平安、太平洋老三家早已凭借雄厚的资金和网络布局Telematics。PICC是腾讯路宝盒子的合作伙伴,而平安早就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四个城市推出了自己的Telematics产品。再加上,人保、平安、太平洋长期占据着三分之二的车险市场,所以,只要UBI产品出现,中国的中小公司必将在新一轮车联网的冲击下更加困难。车险行业将进一步走向寡头垄断,也许是人保、平安通吃整个UBI产业链,也许是腾讯垄断了中国的客户车险UBI数据,通吃整个保险市场。


中国的Telematics公司已经开始抱团前行了,从这次IOVA保险分会的成立大会上,我们已经感觉到了这一点。但是,中小保险公司似乎还远没有意识到未来的险恶,犹在梦中,大家应该早点看清楚这一点,早做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