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绝对不好的性格

 一朵宝贝 2014-10-24

    每天清晨,时间总是在催促声中度过。已经快迟到了,鲁鲁还是慢悠悠的,我不得不冲他暴吼:“快点!快点!别慢悠悠的!”他却冲我一笑:“嘿嘿,俺就是慢悠悠之神!”

    好个慢悠悠之神,真是万事不着急,就是天塌下来,他也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我一度很焦虑,想要把他扭转过来。办法采取了不少,奖过、惩过,掐着表督促过……效果也不是没有,在我火烧眉毛般的催促声中,他确实快了不少,但只要我的声音一消失,他又恢复了一贯的慢悠悠。

    细想一下,可能这就是基因的力量。我自己就是个慢性子,不仅慢,还胆小、内向。直到现在,我也还是个慢性子。不管你喜不喜欢,不管它好不好,性格就是性格,它是你终身的烙印,很难改变,甚至是不可改变的。

    既然如此,与其恶斗,不如悦纳。慢性子虽然让我少了些风风火火,却也多了些温文尔雅;虽然少做了些具体事情,却多了些思考的时间。我们很难说哪一种状态更好。慢性子并不是身体机能的问题,而是精神状态所决定。据说,奥运会的百米之王刘易斯就是个慢性子,而且比较内向。连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都是慢性子,我又有什么可着急的呢?这让我增添了不少信心。

    许多事情用不着刻意去改变它。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未必真正懂。现实中我们就常常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好恶强加到孩子身上,将一些原本中性的词染上褒贬色彩。比如“活泼”就是好的,“内向”就不好。既然社会是个外向的社会,“内向”之人当然也就处于劣势。这是一般人的逻辑。

    各种各样的励志书、成功学也在强化这种观点。专家们似乎都在教导人如何提高表达能力,如何让自己看上去阳光灿烂,否则,面试要搞砸,谈判要搞崩,推销的产品也卖不出去了。“外向”之重要,可想而知。

    曾经有个家长问我,他的孩子性格内向,适不适合去美国留学?因为感觉美国人更喜欢开朗自信的孩子。我觉得很奇怪,难道内向的人就不自信、不开朗吗?外向的孩子就等于成功吗?

    很多人总是以外向和内向来评价一个人的意志品质,这其实是误解。性格不等于意志品质,一些看上去很粗犷的人,内心其实脆弱;而一些看上去文弱的人,内在却很坚韧,不能以他是不是爱说话来衡量他内在力量的强弱。这些误区的形成,是因为人们先就假定了,一个人不说话,一定是他害怕说话,却没有想到,不说话的原因很可能还有不想说话、慎于说话、不屑于说话等等,有时候“不说话”反而恰恰是内在强大的表现。

    实事求是地说,一个人如果内向到完全不能交际了,那确实是影响生存能力的。但一般的少言寡语,也未见得就是坏事。很多学者、艺术家、科学家恰恰是内向性格,因为他们需要思考,深入的思考就必须沉静。内向的人往往有更多的内省,这是他获得智慧的重要途径,也是内向者能得到人更多尊重和信任的原因。

    任何性格都有正反两面,只要不是极端到影响正常生活,每种性格都是应该包容的,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更何况,一个人的性格,无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环境因素促成的,一旦形成就很难扭转,你只能接受它。

    孩子并不是面团,我们想揉成什么样子就能揉成什么样子。真若是那样,对世界来说,将不是美景而是灾难。假若世界充满着千篇一律的“好性格”,它的勃勃生机、它的丰富多彩也就不复存在了。任何性格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没有绝对不好的性格。不要简单地给孩子的性格下定论,我们要做的只能是把性格好的方面发挥出来,坏的方面加以回避和遏制,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就足够了。

    (鲁稚,作家、亲子教育专家,著有《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与孩子一起炼爱》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