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与茶的不解情缘

 左手边_阳光fly 2014-10-24
        自古以来,文人与茶关系密切。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苏轼也有诗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诸如此类诗句,不胜枚举,不必多提。

     在近代文人中,林语堂算是个茶道高手,他的“三泡”说,风趣幽默,道尽茶道与人道的奥妙,被广为流传。他说:“严格地论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林语堂果然是个生活幽默大师,令人佩服。他还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真是精辟之极。

     已故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对茶道也很有研究,她说:“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把茶道和人道完全融在一起。

黛玉品茶

      林语堂的“三泡”说和三毛的“三道”说,是否得自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关妙玉“三杯茶”描写的启发,或纯属“英雄所见略同”,也不得而知,但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妙玉品茶之精,超凡脱俗。茶到了妙玉手里,已经不只是解渴之物,还演绎成一种形式,一种消遣,一种讲究,更赋予一种品格和格调。

     难怪妙玉会得出这样的高论:“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更绝的是,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凤姐儿送给林黛玉两瓯茶叶,并打趣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凤辣子真不愧为凤辣子,一句话就把茶和婚姻联系在一起,惹得黛玉娇羞无比。中国传统文化常让老外惊叫原因就在这里。

婚礼上的敬茶礼

      其实,讲到茶和婚姻的关系,早在宋朝就已盛行。那时,聘礼又叫“茶礼”,行聘礼俗叫作“下茶”,女方接受聘礼以后,叫做“吃茶”,回礼一般选用果物,有时也加上茶。至今中国很多地方的农村还把订婚叫做“受茶”,把订婚的礼金叫做“茶金”。如果男女双方都有意,就会约定时间成婚,婚礼往往广邀宾客,大摆宴席,其中茶、酒和奏乐是必不可少的。

     清代,结婚的礼仪演化成系统化的“三茶之礼”,即求婚时的“下茶”、婚礼上的“定茶”以及同房时的“合茶”。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早已深入民间并演绎成一种契约式的婚姻伦理,蔚为大观。

背景的老舍茶馆

     老舍先生更不愧为茶道高手,他还能把茶喝成一门艺术。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的确,老舍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写作边品茶,一日三换茶,泡得浓浓的。以清茶为伴,文思泉涌,难怪能创作出《茶馆》这等不朽名篇。北京的老舍茶馆中外闻名,举凡游客不到老舍茶馆走一趟喝一碗茶必引为憾,尤其是文人墨客。

     鲁迅先生喝茶也颇有讲究,他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要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还有他的兄弟周作人干脆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苦茶庵”,并在经典散文《喝茶》中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两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他还说:“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美的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由此可见,文人与茶自古就有着一种割舍不了的情缘,或称其为气味相投更加合适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