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氨气检测报警仪技术规范9-26
2014-10-24 | 阅:  转:  |  分享 
  
ICS13.340

G98

备案号:

AQ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Q/T:3044—2013





氨气检测报警仪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ammoniadetectioninstruments



(报批稿)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2013-06-08发布2013-10-01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检测原理概述 2

5性能要求 2

6试验条件 3

7检验项目和方法 4

8检验报告 6

9复检时间间隔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检验记录格式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检测报告(内页)格式 9



图1氨报警器工作程序图 2

图2流量控制器示意图 4



表1技术性能要求 3

表2氨气报警器检验项目一览表 4

表A.1检验记录格式 7

表B.1检测报告(内页)格式 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素霞、肖安山、高少华、丁德武、张贺。





氨气检测报警仪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氨气检测报警仪(以下简称氨气报警器)的性能要求、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便携式、移动式、固定式氨气报警器的质量评价、检验与选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6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传感器sensor

将待测气体的浓度转化为测量信号的器件。

3.2

检测器detectionparts

由采样部分、传感器和前置放大器组成的器件。

3.3

指示器indicatorparts

指示气体浓度测量结果的器件。

3.4

气体检测报警仪gasalarminstrument

用于对被测气体实施检测、指示浓度且达到设定浓度时能发出警报的仪器,由采样、检测、指示、报警四部分组成。

3.5

检测范围detectionrange

气体检测报警仪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够准确测量的被测气体的浓度范围。

3.6

首次检验initialverification

对未曾检过的新进行的一种检。首次检后的任何一种检周期修理后检μmol/mol,部分仪器以ppm形式表示。

4.2氨气报警器的工作程序见图1。









图1氨报警器工作程序图

5性能要求

5.1通用性能要求

5.1.1外观

5.1.1.1外观良好,结构完整,具备防腐性能。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称、出厂日期、编号等应齐全、清楚。防爆性能及等级应符合GB3836的要求。

5.1.1.2安装于生产现场的检测仪器应具有防尘、防水功能或措施。

5.1.1.3附件齐全,并附有制造厂的仪器说明书。

5.1.2通电检查

5.1.2.1仪器连接可靠,各旋钮或按键等应能正常操作和控制。

5.1.2.2仪器通电时,外露的可动部件应能正常工作,显示部分应清晰、正确。

5.1.3绝缘电阻

对于使用交流供电的仪器,相、中连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40MΩ。

5.1.4绝缘强度

仪器电源的相、中连线对地的绝缘强度,应能承受交流电压1500V、50Hz,历时1min的试验,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5.2技术性能要求

技术性能要求见表1。

表1技术性能要求

序号 性能 指标要求 1 示值误差 满量程的±5% 2 重复性 不大于2.5% 3 响应时间 泵吸式不大于60s,扩散式不大于90s 4 零点漂移 不大于示值误差限的1/3 5 量程漂移 不大于示值误差限的1/3 6试验条件

6.1试验环境

环境温度:(0~40)℃;

相对湿度:<85%;

其它:通风良好,无干扰因素。

6.2气体标准及设备

6.2.1气体标准物质

采用的有证气体标准物质为NH3/N2或NH3/Air,其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2%(k=2)。

6.2.2零点气体

不影响仪器指示值的压缩空气、氮气,或者环境清洁空气。

6.2.3气体流量控制器

6.2.3.1流量计量程为(0~1000)mL/min,准确度等级

图2流量控制器示意图

7检验项目和方法

7.1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见表2。

表2氨气报警器检验项目一览表

检验项目 首次检验 后续检验 使用中检验 外观及通电检查 + + + 绝缘电阻及绝缘强度 + - - 示值误差 + + + 重复性 + + - 响应时间 + + + 报警设定值及报警功能的检查 + + - 零点漂移 + - - 量程漂移 + - - 注:“+”为需要检验项目;“-”为不需要检验项目。 7.2检验方法

7.2.1外观及通电检查

按照5.1.1和5.1.2的要求手动、目视操作。

7.2.2绝缘电阻

7.2.2.1仪器不接电源,打开仪器电源开关,将绝缘电阻表的一个接线端子接到仪器电源插头的相、中联线上,另一个接线端子接到仪器的保护接地端子(或机壳)上,施加500V的直流电压,持续5s,测量绝缘电阻值。

7.2.2.2采用低压干电池的仪器,可不做此项。

7.2.3绝缘强度

7.2.3.1仪器不接电源,打开仪器电源开关,将绝缘装置的两根检验导线分别接到仪器电源插头的相、中联线上及仪器的保护接地端子(或机壳)上。试验时采用工频交流试验电压由零平缓升至1500V之后保持1min,然后将电压平缓地降到零。试验过程中不应出现击穿和飞弧现象,且漏电电流不大于5mA。

7.2.3.2采用低压干电池的仪器,可不做此项。

7.2.4示值误差

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对仪器进行预热稳定以及零点和量程的检查,若说明书未对量程检测做出明确规定,则使用满量程的80%的浓度的气体进行示值检查。然后,在规定的流量下,分别通入量程的20%、50%、80%附近的3个浓度点的标准气体,逐点进行检验,记录各检测点的稳定示值。重复三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浓度的仪器指示值。按公式(1)进行示值误差的计算。

………………(1)

式中:

——仪器i次测量的示值平均值,μmol/mol;

——标准气体的标准值,μmol/mol;

——被检仪器的满量程。

取各检测点中绝对值最大的值作为仪器的示值误差检验结果。

7.2.5重复性

在规定的流量下,通入浓度为满量程的50%左右的气体,待示值稳定后记录读数,重复试验6次,按(2)式计算单次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用作为该仪器的重复性指标。

………………(2)

式中:

——仪器第i次测量的示值,μmol/mol;

——仪器示值的平均值,μmol/mol;

——测量次数。

7.2.6响应时间

以零点气体校正仪器的零点之后,在规定的流量下,通入浓度为满量程50%左右的标准气体,用秒表记录从通入气体开始到仪器示值变化至被测气体稳定值90%所需的时间,重复测定三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仪器的响应时间。

7.2.7报警设定值及报警功能的检查

仪器开机稳定后,通入浓度约为1.5倍仪器报警下限设定值的标准气体,记录仪器的报警下限设定值并观察仪器声或光报警是否正常。

7.2.8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在仪器正常工作条件下,通入零点气体,记录稳定指示值Az0,再通入满量程80%左右浓度的气体,记录稳定指示值As0。对电池供电的仪器,每隔15min重复上述步骤一次,连续检测1h;对于外接电源供电的仪器,每隔1h重复上述步骤一次,连续4h,分别记录仪器的稳定指示值Azi、Asi。

按公式(3)计算零点漂移:

………………(3)

式中:

Azi——零点第i次指示值,μmol/mol;

i——为检验点的序号;

Az0——零点初次指示值,μmol/mol;

R——被检仪器的满量程,μmol/mol。

按公式(4)计算量程漂移:

………………(4)

式中:

Asi——通入标准气体第i次指示值,μmol/mol;

i——为检验点的序号;

As0——通入标准气体初次指示值,μmol/mol;

R——被检仪器的满量程,μmol/mol。

取各次中绝对值最大的、分别作为仪器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的检验结果。

8检验报告

8.1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被检仪器的名称、型号、编号、制造厂家;

——送检单位;

——检验的环境条件及日期;

——所用主要设备的名称、型号;

——所用标准气体的名称、编号、浓度及不确定度;

——检验项目及其结果;

——结论及建议复检时间。

8.2检验原始记录格式参见附录A;检验报告格式参见附录B。

9复检时间间隔

仪器的检验周期建议不超过1年。若对仪器的检验数据有怀疑,或仪器更换了传感器等主要部件及修理后应进行重新检验。若在极端或严酷环境下使用,应缩短检验周期。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检验记录格式



表A.1检验记录格式

仪器名称 型号规格 出厂编号

/设备编号 制造厂 仪器量程 送检单位 检验依据 检验日期 检验员 核验员 报告编号 一、实验条件 温度 ℃ 大气压 kPa 相对湿度 % 标准气体 浓度单位 标准气体号 浓度 钢瓶号 二、其它主要实验设备: 名称 型号 编号 备注 三、外观及通电检查 四、绝缘电阻的测定 五、绝缘强度的测定 六、示值误差 测试浓度

(单位:) 仪器指示值(单位:) 误差 1 2 3 平均值 七、重复性 标准气体

浓度 指示值 平均值 1 2 3 4 5 6 八、响应时间 标准气体浓度 响应时间(s) 平均值(s) 1 2 3 九、报警设定值及报警功能的检查 标准气浓度 报警设定值 报警指示值 报警指示最大值 报警误差 十、零点漂移 指示值 零点漂移 0h

(0min) 1h

(15min) 2h

(30min) 3h

(45min) 4h

(60min) 十一、量程漂移 指示值 量程漂移 0h

(0min) 1h

(15min) 2h

(30min) 3h

(45min) 4h

(60min) 十二、结论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检测报告(内页)格式



表B.1检测报告(内页)格式

检验项目 性能要求 检验结果 外观及通电检查 绝缘电阻 绝缘强度 示值误差 重复性 响应时间 报警设定值及报警功能的检查 零点漂移 量程漂移





















AQ/T3044—2013



AQ/T3044—2013



II





I









I





AQ/T3044—2013





被测气体



取样系统



氨传感器



信号采集

及放大



报警设定及

显示仪表

测定浓度



标准气体



流量计



旁通流量计



被检仪器



流量控制器入口



流量控制器出口



放空



流量控制器







献花(0)
+1
(本文系安全法规文...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