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均线黏合与发散叠加鱼跃龙门因子

 愚人培油 2014-10-24

20141014 星期二均线黏合与发散叠加鱼跃龙门因子 

《冯矿伟双龙战法高级网络培训课程 15:30-16:10 2014-10-14视频回顾时间段第400:18:48-00:21:52


 《冯矿伟双龙战法高级网络培训课程 15:30-16:10 2014-10-14视频回顾时间段第500:21:52-00:26:54

 
 图解

    ①、位置A鱼跃龙门因子发出信号位置,三根均线是向上发散多头排列状态(自上而下MA5MA10MA30),这是位置A发出信号对于三根均线要求---自上而下MA5MA10MA30。位置A的发散是刚刚发散还是发散很久?非常重要!如果发散很久意味着不在底部低位或者不在平台位,那么它的发散不一定好。

②、位置A之前是粘合周期(三根均线粘合),如何量化黏合?±0.05!三根均线完全相等是不可能,但可以无限小。黏合时候是三根均线纠缠在一起不分上下,振幅越小越好,黏合之后发散,这个发散一定要出现上面MA5,中间MA10,下面MA30,而且三条均线发散必须向上(比前一天高);

③、有了黏合和发散,鱼跃龙门因子的强度和有效性提高很多倍,三条均线作保驾护航!

 

 

《冯矿伟双龙战法高级网络培训课程 15:30-16:10 2014-10-14视频回顾时间段第600:26:54-00:34:24 

 图解

①、位置A死叉,回归0轴线,位置BDIF回归0轴线位置,位置C0轴线附近产生的金叉,是鱼跃龙门非常标准形态。

②、位置C鱼跃龙门非常标准形态。为什么股价下跌了?第一,位置C鱼跃龙门因子弹出位置正好是下行结构线附近,跌势涨看空位置。第二,位置C三根均线自上而下排列是MA30MA5MA10,并且MA30向下走,严格的说,位置C在黏合期(黏合期均线不分上下),还不是发散期,这个时候鱼跃龙门因子是无效因子,或者说有效性不大。

③、今天给大家MA5MA10MA30,大家可以调整,比如MA5MA10MA20。或者MA5MA10MA30MA60MA90,或者MA5MA10MA60MA90MA120,黏合与发散比较多,比较好的分类MA5MA10MA30,为什么不是MA5MA10MA20。因为MA30MA20更加稳健!

小结

黏合和发散,配合鱼跃龙门因子它的作用非常大,为什么?如果单一黏合和发散,成功率三年在48%左右,如果把鱼跃龙门因子叠加进去,那么这个成功率提高很多。为什么?黏合发散本身应该涨,如果配合三浪反弹信号,MACD0轴线附近的金叉,它的有效性自然更加强!所以今天所讲黏合发散与鱼跃龙门组合也是非常重要。

 

 

读书笔记

①、黏合和发散对均线要求:黏合与发散分类比较多,比较好的分类是MA5MA10MA30,它比MA5MA10MA20更加稳健!也可以是MA5MA10MA30MA60MA90,或者是MA5MA10MA60MA90MA120

②、鱼跃龙门因子发出信号位置,对三根均线的要求是向上发散多头排列状态(自上而下MA5MA10MA30),并且是刚刚发散!如果发散很久意味着不在底部低位或者不在平台位,那么它的效果不一定好。

③、鱼跃龙门因子发出信号位置之前是粘合周期(三根均线粘合),黏合量化标准是±0.05!三根均线完全相等是不可能,但可以无限小。黏合时候是三根均线纠缠在一起不分上下,振幅越小越好,黏合之后发散,这个发散一定要出现上面MA5,中间MA10,下面MA30,而且三条均线发散必须向上(比前一天高);

④、有了黏合和发散,鱼跃龙门因子的强度和有效性提高很多倍,三条均线作保驾护航!

⑤、黏合和发散,配合鱼跃龙门因子它的作用非常大,为什么?如果单一黏合和发散,成功率三年在48%左右,如果把鱼跃龙门因子叠加进去,那么这个成功率提高很多。为什么?黏合发散本身应该涨,如果配合三浪反弹信号,MACD0轴线附近的金叉,它的有效性自然更加强!所以今天所讲黏合发散与鱼跃龙门组合也是非常重要。

 

公式名称:因子叠加粘发(选股公式)

公式描述::鱼跃龙门因子叠加MA5MA10MA30均线粘合和均线发散。

DIF:=EMA(CLOSE,12)-EMA(CLOSE,26);

DEA:=EMA(DIF,9);

MACD:=(DIF-DEA)*2;

因子:=CROSS(DIF,DEA) AND DEA>0 AND DIF<0.25;

 

{5,10,303线粘合}

X1:=ABS(MA(C,5)/MA(C,10)-1)<0.01;

X2:=ABS(MA(C,5)/MA(C,30)-1)<0.01;

AA:=MA(C,5)>REF(MA(C,5),1);

BB:=MA(C,10)>REF(MA(C,10),1);

CC:=MA(C,5)>MA(C,10);{均线勾头向上}

粘合:=MA(C,5)>REF(MA(C,5),1)  AND X1  AND X2

AND AA AND BB AND CC;

 

A1:=MA(CLOSE,5);

A2:=MA(CLOSE,10);

A3:=MA(CLOSE,30);

发散:=CLOSE>A1 AND A1>A2 AND A2>A3  AND CLOSE>OPEN;

 

因子叠加粘发:因子 AND EXIST(粘合,4) AND 发散;{29.61% 53/17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