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龙泉特点

 傅氏藏书 2014-10-24

清代龙泉青瓷胎骨厚重,胎色灰白釉色绿中泛黄或泛灰,釉层薄而不匀,浮光较强。除炉类器物外,多有纹饰,以花鸟虫鱼、八卦、云龙等为多见,构图繁缛,几乎遍布器身、装饰方法有刻、划、印等,以刻花为主,器形高大笨拙,多为陈设器。瓶类器物上大下小,头重脚轻,有不稳之感。其中以凤尾瓶最多风,大小规格俱有,小者高10多厘米,大者高70多厘米。盘类器物内底遍布纹饰,似非日用器,而供陈设之用。器物足底无釉,胎色酱红,为烧前着色,与传统“朱砂底”有别。

故宫博物院藏有6件清代带年款的龙泉瓷器,分别为:“大清顺治八年”(1651年)、“康熙壬辰岁”(1712年)、“乾隆庚寅年”(1770年)、“同治四年”(1865年)、“光绪癸未”(1883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这类带款的龙泉瓷极为罕见,且其年代贯穿清初到清末,可见有清一代,龙泉瓷一直生产不断。窑址考古调查也主宰了这一点。过去认为龙泉青瓷停烧于清代中叶,与实际情况不符。而长期以来古玩界把有此清代龙泉瓷称为“乍浦龙泉”,认为是浙江平湖乍浦所仿造,却一无实据;20世纪80年代,在龙泉查田镇孙坑村发现了这类器物的窑址,旧说论传得以澄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