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精华)

 驾长风破巨浪 2014-10-24

                        2009年5月28日天朗公益报告会讲稿(下)

                               孙长江

三.结尾“媚”点

结尾,也是能够产生亮点的地方

结尾处,适当的用用类比的方法,也还是可以获得理想效果的。三中本届的一个学生,在面对“自我约束与张扬个性”这一话题,在结尾的时候,就用这种方法为自己的作文添加上了一双笑眯眯的大眼睛:

于是,在盈盈月光下,我掬一捧最轻的;在灼灼红叶中,我拾一片最暖的;在萋萋芳草处,我摘一束最灿的,在漫漫人生中,我取一份最重的——个性。走在生命的路上,我愿用一颗不羁的心,采撷足够多的霞光,来造就一个朝晖四射的晨

 

结尾处,若将“引言”、“口号”,“警语”相结合的方法,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笔者的一个学生在写“团队精神”这个话题时,在作文的结尾,就曾用过这样的方法,她这样写道:

有句老话:“砂轮的坚韧是接受了散沙的教训。”我们不能像九头鸟那样,逞个人英雄主义,把力量消耗在散兵游勇中。团结,团结,再团结!

一个学生在写我们应该“安全不应只是口号”一文时,就曾经这样做过,于是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他这样写道:

安全,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倘若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已经成了人们永远的怀恋,那么请在出门时,再检查一遍门窗;倘若车马相安互相揖让已经成了过往的流风遗韵,那么请你在过马路时,多迈几小步,走上安全的过街天桥 ……再也不要总是认为你是天之骄子,危险会远离你;再也不要以为阳光会永远明媚,天上永远不会再出现阴霾!



 

还有一种方法值得考生们留意,那就是“景物衬托式”,比如,在写“利诱与做人”这个话题时,在文章在写了“一个‘正’字活一生”,做人要清白,要刚正,要纯洁,在文章的结尾,就不妨来上点景物,衬托一下。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窗外,紫丁香开了;一场新雨过后,无数的水滴凝聚在那一簇簇素洁的小花上,似乎都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关于清纯的故事

 

2005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位置与价值”。那一年,也正赶上《学子》杂志创刊,编辑向我约稿,而且一下子就要两篇,一篇是我的,一篇是让给一个满分作文写评语。那篇作文,我一看,除了题目还好之外,真没什么可说的,但也还是得写啊。还是地挖掘“亮”点啊。题目叫“难登庙堂,则耕田园”。但他的结尾却是很好的,就一句话:

    落叶无声,你可听见了生命的哲思

 

四.语段“重”点

运用我一直在倡导着的“论证小单元”和,写出来的语段就厚重,就有滋味。

(一)论证小单元

先看下面的图示:

提引语:分析题旨,提引出观点立意中的“关键词”

例1  用语要简洁有力,扣合关键词

排比   例2  句式与上一句要大体一致

例3前两例如果还有几分虚化,此句一定要实实在在

例4            如果“兴犹未尽”,该例的句式有点变化为最佳

结语:借例再发挥几句,为本段文字作一小结

 

论证小单元的形式是很多的,

具象式

一个学生在写“底线”这一话题,单刀直入,揭开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恪守不渝的“底线” 时,围绕着“底线”展开的排比。“底线就是……”注意到了吗,接下去的都是一些非常具体非常亲切的带有着很强的“具象性”的事例?

底线就是在公家的便宜不占百不占时,你的心中还能够记起的“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训诲;就是只要毫不费力地签上你的名字,花花绿绿的钞票就人不知鬼不觉地成了你的私人财富时,你的内心深处还会响亮地发出“不使人间造孽钱”的棒喝;就是在评职称时,评谁都是“评”,票投给谁都是“投”,但事先你却收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诱人”的条件,使你动了心,但你的心里终于苏醒过来的“我必须任人唯贤”的坚定……“宁可饿死,不吃卖国救济粮”,那是文弱的朱自清所恪守的人格底线;“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那是林则徐用一生的信仰所恪守的良心底线;“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那是郑成功用他滚热的心讲述给我们的欲望底线

 

笔者的又一个学生,在写作“舞台”这一话题时,有意识的运用了一下具象式的“论证小单元”,为我们留下的一段近乎精美的文字。读这样的文字,水还能够无动于衷呢?

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舞台,那舞台的种类与形式虽不尽相同,但演绎者着都壮美的人生。    

三尺讲台,就是老师们舞台;在这神圣的舞台上,我们亲爱的老师们挥洒着才智、爱心与汗水,铸造着共和国明天的希望;三尺票台,就是李素丽的舞台,在这个小小的甚至都有些低微的舞台上,李素丽绽开的却是人生中最艳丽的笑容;手术台,那就是医生的舞台,在这样的舞台上,他们用自己的精湛娴熟的技艺解除了千百万人的病苦,给无数的家庭送去了温馨……“大漠孤烟直”,万里之外的边塞不就是我们边防战士的舞台吗,在那每天都要与苦涩为伍与寂寞为伴的日子里,正是他们,凭着自己的刚毅与雄健,为共和国擎起了一轮又一轮最圆的“十五”的月亮;“霜毫挥罢倚天寒”,简陋的案头不就是鲁迅先生的舞台吗,在那舞台上,先生锐利的目光刺破了旧世界的寒窗,发出了“救救孩子”炸雷般的呐喊,让千万人在茫茫暗夜看见了“东方的微光”;“莫嫌荦确坡头路”,那洒满凄清月光的“东坡”路,不就是苏轼的舞台吗,在那勉强可以叫作舞台的舞台上,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走在崎岖不平的人生之上,还在自嘲着“自爱铿锵曳杖声”的达观吗

 

概括式

这是一个学生在写与“节约”,与“艰苦朴素”相关的话题时,具体的事例实在“匮乏”,于是,开始“编织”,编织出来的一段几乎接近“精致”了的论证小单元。

要知道我们该做的事还多,我们用“钱”的地方也还多!山区小学里,那供孩子们取暖的炉子还是凉的;那供孩子们读书的教室,屋顶上还能数星星;孩子们的小手中还需要一枝铅笔……灾去的乡民们,还需要一顶帐篷,还需要一床并不华丽的被子,还需要一袋用水泡泡就能不饿的方便面……老区里还有一座小桥需要一根木料,还有一道水渠就差一袋水泥,还有一盏电灯缺少一根电线,还有一位老奶奶需要一副眼镜……高校里还有一位,不,真不知道还有多少位每月只需要200元就能完成学业的才子;还有一位,不,真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位每天只啃三个干馒头嚼几口咸菜,即便是这样也还面临着辍学的才女;还有一位,不,肯定不会只有一位,给遥远的亲人打电话只能讲三句话的才子与才女……

我的另一个学生在写她的《尊重“小人物”》一文中,就通过三个几乎让我们感到简直就是“俯拾即是”的“概况性事例”,“送奶工”、“捡香蕉皮的老人”、“拖地板的阿姨”;还不仅如此,在这些例子的激发下,“借例发挥”,小作者的情感世界里燃烧起了烈焰,一通挥洒,为我们留下了下面一段在音乐中一定会被称为“华彩乐章”的文字: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乏英雄且英雄辈出的时代,有无数的人值得我们敬仰。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这些名字我们熟记在心,可你是否观察过我们身边的人?那个每天清晨准时到达的送奶工,那位在广场上捡起香蕉皮的老人,那位在学校前厅拖地板的阿姨……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叫什么,但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无悔的付出,尊重他们洒下的汗水。也许他们的地位很卑微,也许他们无名,但他们值得我们去尊重。一个人有一颗心,心中有一片花园,播洒下尊重,收获的是真诚与祝福。小人物,就像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虽无大树参天般的挺拔与葱俊,也没有“姚黄魏紫”的姹紫与嫣红,但正是他们用他们那点点绿意装点出人世间一个又一个像模像样的春天

描述式

笔者的一个学生在写“给生命定调”这一话题时,在文章的结尾处,需要一个最亮的“美点”,于是,她采取了描述(在议论文中,进行描述,好危险的事啊!甚至会被“老古板”的老师看作是大忌的。但我们还是激动不已,因为美就是这样,它摇漾着、揉搓着你的心)的手法,为我们(积极备考的考生们)留下的一段美丽的文字:

人生若为海,目标则为岸;不向着彼岸破浪前行的船,只能是海面上飘来荡去的摆设。人生若为山,目标则为颠;不向着峰巅攀登的人,只能是人生大舞台上的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

 

引言式

面对书籍,你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从此,西方文坛上站起了一个巨人,你用毕生的精力铸就一本又一本著作。面对书籍,你曾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此,中国文坛多了一分豪迈,人们耳边多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东坡居士”。面对书籍,你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此,政坛上走出了一个领袖,你用智慧和爱引领亿万人民走向幸福

写这段文字的小作者面对的话题材料与话题分别是:

俄国作家契诃夫有这样一个比喻:“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读书中得到的一个头脑,从生活在得到的一个头脑。”

请以“三个头脑与做一个完整的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写作中,写到“从读书中得到一个头脑”时,小作者偏不简单地说“莎士比亚”、“苏轼”、“周恩来”如何读书,如何在读书中获得了第二个头脑,而是将他们那与读书有关的名言与他们的业绩“组装”“焊接”在了一起,构成了一组排比句,一种撼人心魄的气势立刻就喷涌而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退得洒脱,退得自如;“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退得狂放,退得豁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退得高傲,退得激情……面对功名,他们选择了退;面对污浊,他们选择了退

这是一个学生在写作《进与退》这一话题时,也是有意识地运用了一下,就一下,老师的心就这样被“俘虏”了,被折服了!

 

类比式

笔者的又一个学生,在写“最坏的礼物与最好的礼物”这样一个话题时,他要写的是“爱是一把双刃剑”,不正当的爱就是世上“最坏的礼物”。文章一开篇,就来上了一段排比,先写“篝火”和“江河湖海”都有着两面性,让它们作为“类体”,然后再引出“父母的爱”也同样具有两面性……真的,用不着再去“煽情”,读完这个开头,老师的心就已经有点“微醉”了。

一堆篝火可以为夜晚的游人带来光明和温暖,也可以化作冷酷无情的火魔,将森林和美丽化为灰烬;江河湖海可以灌溉农田,哺育生命,也可以化作肆虐咆哮的洪魔,将房屋和村庄毁成废墟;父母对子女的爱可以令其茁壮成长,成就一番事业,也可以化作一剂毒药,侵蚀着那一方心灵的净士,使本该长成参天大树的幼苗不幸夭折

 

譬喻式

下面是笔者的一个学生,在写“善小也为之”这一话题时,为我们留下的一个排比段。“黑夜”与“蜡烛”,“寒冷的荒原”与“怀里的火种”,简直不成比例,但小作者告诉我们,“请献出……”因为它至少可以“照亮一方天”,可以“融化一块冰”;如果所有的人都献出了,就能“化作一双巨手”……读这样的文字,谁还会打“瞌睡”呢?美,就是这样,能让人在一瞬间心花怒放!

漆黑的午夜,黑暗似乎就像恶魔一样强大,然而不要嫌你自己蜡烛的光太暗,请献出你的一分光,它至少可以照亮一方天;积雪的荒原,寒冷似乎是无法战胜的敌人,可是不要嫌你怀里的火种太渺小,请献出你的一分热,它至少可以融化一块冰;祖国、民族的事业同样困难重重,它需要每一个都献出自己的一分力,化作一双巨手,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

 

警语式

笔者早年的一个学生在写作“空谈与实干”这样的一个话题时,凭借着她的睿哲和这文字本身的精警,如“刻”一般留在了笔者的记忆中的。笔者是一个很少有意去背点什么的人,但许多话却让笔者终生难忘,因为精警精美精致的文字就是这样,过目不忘,是它永恒的魅力!

成功,是一枚果实,只议论它如何甘甜是无济于事的,成功是一种证明,它一次又一次的证明着一个浅显而深刻的真理,在哪里洒下过汗水,在哪里就会迎来一个金色的收获;成功更是一种奖励,它永远属于那些在身后留下了深深足迹的跋涉者

 

对照式

笔者一直认为,对比,是一种永不“褪色”的手法!在“大雅久不作”(李白语)了今天,很传统也很尊敬传统的笔者在课堂上如絮叨一般的宣讲着它,目的就是为了“扫清”也不知打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人大讲特讲的所谓的“另类语言”在纯真的孩子们头上罩下的“阴霾”!笔者也一直认为,写文章是一定要走正道的,任何的投机取巧都是要不得的!读这样纯正的文字,有谁还会说“太古板”、“太没有灵气”、“太缺少现代气息”了呢!

当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还觉得无聊乏味时,阿富汗的弥漫硝烟会让我们感到幸福;当我们衣食无忧还在抱怨生活枯燥时,非洲难民营里的那个男孩羡慕中还藏着深深痛苦的眼神会我们感到自己的幸福;当我们面对着生活中暂时的不如意而埋怨老天不公就要退缩时,病榻上那些正在与疾病做着抗争的人会让你感到你正生活在幸福中。想想吧,家里有着一拧即开的自来水,能算得上是幸福吗?撒哈拉沙漠会让你点头的——啊,我拥有着绝对是幸福。抬起头就可以看到的缕缕阳光,能算得上是幸福吗?海伦·凯勒早已用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你过——珍惜你所拥有的幸福吧。聆听那秋日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的簌簌落叶声,能算得上是幸福吗?贝多芬也早已用他的双耳失聪还在“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不幸告诉过你——你正在被幸福裹笼着呢

 

倒装式

我们是何等的幸福,当想到父母给了我们自由的身躯,赋予我们纯洁的思想与心灵;我们是何等的幸福,当想到我们有高昂的志气,狂奔与人生的跑道上;我们是何等的幸福,当想到拥有着平淡的真切、波折的充实;我们是何等的幸福,当想到我们接受着世界的爱,同时放射着自己的光和热。也许我们还觉得不够吧,往往不禁盯住别人手中那枝娇艳欲滴的玫瑰,可是如果我们对它一无所知,就算得到,也只会被它茎上的刺刺破皮肤,流下鲜血,同时也失去了原本手中那枝庄重、典雅的郁金香

句子经过倒装之后,就由常式句变为变式句了;“怎么了,你?”(孙犁的《荷花淀》)它的表达效果就远比“你怎么了”要生动,更生活。“放下吧,祥林嫂!”(鲁迅的《祝福》)也远比“祥林嫂,你放下吧”更能刺痛已经捐了“门槛”认为自己已经是“干净”了祥林嫂的心的!课上老讲,于是学生们的心就“有戚戚焉”。笔者的一个学生,在写以“认识幸福”这一话题时,为了告诉读者真正的幸福,并不都是功成名就后在鲜花和掌声的簇拥下的荣光,也并非每日里都能享用着的荣华富贵,它,就在我们身边,就是那我们甚至都习以为常了的“点点滴滴”。她满可以这样说:“当……我们是何等幸福”,可是她不,她非要先说“我们是何等的幸福”,这样一倒装,效果就不一样了!一种自豪,一种对幸福的认同感,一种很鼓舞人的力量,就这样悄然地输入到了读者的心中。

 

一字逗式

    我的一个学生在写“得与失”这个话题时,运用着的就笔者常常在课堂上总在“絮叨”着的“一字逗式”写出的一段精美的文字:

看,他慢吟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徜徉在桃源之间,纵使他失去了高官厚禄又怎样,他得到了自己内心向往的安然与恬淡;听,他高呼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怒视元军,纵使他失去了宝贵是生命又怎样,他了却了自己心中的无悔;瞧,他吟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转身离去,纵使他失去了“御用文人”的名号与乌纱又怎样,他得到的是心中无限的自由与豪迈。陶渊明、文天祥、李太白,他们都失去了在常人的眼里求之不得的优越,却换来了心中的一片海阔天空

 

悬想示现式

悬想示现就是凭借想象,把实际上不在眼前的事物,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让读者感觉就像能看见听见一样,以增强语言生动性的一种修辞方法。

我的一个学生在写“铅笔的原则”中的第二个原则:“即“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时,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为我们勾勒出了三个很有“立体感”的小“镜头”:

那是一个学子吧?可为什么满手都是汗呢?啊,他正在参加决定着自己一生命运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终场铃声就要响起,于是,他从容而坚定的抓起了我,他要填涂答题卡了……此时,我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于是我乖乖地听从着他的调遣在A、B、C、D间忙活着。

啊,那是达·芬奇吗?脸上的神情为何那般凝重?啊,他正在构思着他的《最后的晚餐》。他仿佛做出最重要的决定,匆匆地抓起了我,在画布上勾勒起犹大的奸诈与虚伪……我深知自己肩头上的责任是怎样的重大,于是,我顺从地听从着他的指挥,按照他的意愿完成着每一个线条。

那是鲁迅吗?一袭长衫,倒剪着手,两道犀利的目光分明已刺破寒窗。一个转身,他随手将我抓到了手里,在纸上写道:“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我更深知自己责任的神圣与重大,我知道,此刻,我就是这位被人们尊称为“大先生”的真正斗士手中的投枪与匕首……于是我乖顺地听从着他的调遣与指挥,感受着在他那喷火的胸膛中激荡着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