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孢蘑菇春季管理技术

 老刻刀 2014-10-25

双孢蘑菇春季管理技术

双孢菇的春季管理,指的是3-5月这段时间。3月中下旬,气温逐步回升,当菇房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就开始进入春菇管理阶段。

秋菇结束经过越冬管理至春天再次出菇即为春菇。蘑菇春菇产量占全年总产量30%,其产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管理。由于经过秋季出菇和冬季低温阶段,培养料大部分养分已被消耗,培养料菌丝又受低温的影响,因此,春菇菌丝的生活力较弱,出菇能力比秋菇明显降低;同时春季气候的温度变化由低到高,环境中的病虫害数逐渐增多,所以,春菇管理要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切实做好菇房中温度、水分和空气三者的调节、病虫害防治等,以挖掘春菇的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一、干越冬春菇管理

所谓干越冬就是越冬期间菌床基本不喷水,覆土层处于偏干状态,直到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时加大喷水量重新调温度的越冬方法。干越冬双孢菇春季管理技术如下:

1松料补土
  当气温回升到10℃,要及时松料和补土。这不但有利于排除培养料中的废气,更有利于促使老菌丝断裂,促进新菌丝长出,形成菌丝强势,为提高春菇产量打下基础。
  松料分大松、中松和小松三种,应根据菌床培养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料内菌丝生长旺盛、土层菌丝板结的菌床,应采用大松:可将细土刮到一边,用竹签斜插入土层底部撬动粗土,捡除干瘪的老菌丝,每平方米撒入0.2千克石灰粉,随后将细土重新铺平。如土层菌丝长势不旺,应采用中松或小松。松料时,不必将细土刮出,连粗细土一起撬,然后用新土将料面凹陷处填平。

2菇房调水

菇床由于秋季大量出菇,水分损失较多,要想获得高产,必须根据菇床失水情况进行补水。春季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就可以开始调节水分,但应结合菌丝的生长情况合理用水。如料内和土层内菌丝白而多,喷水可偏早一些;菌丝生长一般,有粗线状菌丝,宜在温度比较稳定时喷水;而料内和土层内菌丝生长较差,喷水要晚一些,而且用水量要轻。菌丝生长好的可在3月上旬,生长较差的在3月中旬,生长最差的在3月下旬。菌丝生长差的调水宜迟不宜早,使菌丝在比较高的温度下,结合轻喷、追肥,使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不按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必然使菌丝生长差的菇房,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萎缩,以后很难补救。

春菇调水的总原则是:3月稳,4月准,5月狠。

3月份温度变化较大,调水要以稳为主,调水过早过多,会因低温造成菌丝或菇蕾死亡,调水过迟,会影响正常出菇。调水量宜由少到多慢慢达到覆土的湿度要求。 调水可先喷PH值为89的石灰清水34次,增加土层的碱性,喷水不能过急,要轻喷勤喷、忌用重水每天每平方米喷水0.5公斤左右,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渐增加细土的湿度,使细土能捏得扁,搓得碎,土层含水量达18%。结合春菇前期用水喷施葡萄糖、生长剂B9等营养液增加菌丝活力,可增产15-20%,或杀虫杀菌剂防治病虫为害。

4月份气温逐渐回升,气温达15-25℃,是春菇大量发生的时期,因此,管理工作要保证出菇所需的水分,土层含水量应掌握在土层饱和含水量的80%。调水的目的是防止气温高低变化而影响床面出菇。4月份调水要合当地气温情况和子实体所需的水分喷出菇水,般每天每平方米喷水0.230.36公斤,保持细土搓得圆,捏扁有裂口。要掌握土层偏干多用水,菇多多喷水。随着菇体长大,增加喷水次数,并注意保持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左右。此时,气候干燥,要特别注意保湿工作。

5月份的气温常在25℃以上,水分蒸发量大,春菇也即将结束,土层含水量可提至最高限度,每平方米菌床每天喷水量约0.5公斤,使细土稍粘手,促使能结菇的土层菌丝加速结菇,争取时间采到最后一批菇。白天高温不宜喷水,应选择早晚喷水。

34月间,气温尚不太高、菌丝正在萌发生长阶段,细土宜干一些,捏得扁,搓得碎,含水量应调整在16%左右。一般每天或隔天喷水一次,每平方米0.5公斤,34天将水补足。如果气温增高,利用早晚每天喷水2次。45月份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时,要经常进行空中喷雾,将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95%之间为宜。

对菇房是层架种植方式的用1%的石灰澄清液进行喷洒,每平方米补水1.5至2.5公斤。直到调整到土壤含水量达到20%左右。对采用大棚地面直接种植的,应在走道间进行浇灌,连续3至5天。并采用喷头朝上对床面进行喷雾补水,连续多次,直至覆土层含水量达到20%左右为宜。

菌床可喷0.5%—1%食盐水,不但能使菇体增白,而且能加速菌丝扭结。温度达到22℃以上时,菌床便不再出菇,水分管理即可停止。
    3控制温度

春季气候变化很大,气温忽高忽低,要特别加强管理工作,若管理不当,容易造成菌丝萎缩、死菇和黄霉病发生。3月上中旬温度低时达到零度,高时能达到20度以上,四月份有时还会出2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4月中旬以前,早春阶段棚内温度低,外界温度不稳定,此时应以增温保温为主未出菇或刚刚出菇时白天可间隔揭开草帘等覆盖物利用阳光增温、通风宜在中午进行,日光大棚应盖好草苫以提高棚内温度。4月中旬以后,气温稳定上升,有时气温高过30度以上,此时,大棚上要加盖麦秸或玉米秸,菇房顶部也应加盖麦秸、玉米秸等覆盖物,并覆盖物上喷水降温、要充分利用早晚通风,防止白天棚内温度过高。整个春季管理中无论增温还是降温,都应注意降低棚内昼夜温差,防止因温差过大引起死菇。

4、通风换气

3月份气温较低,菇房应适当减少通气,一般可在中午适当开窗。4月份气温适宜出菇,应适当加大通气,菇房通气时间应安排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5月份气温偏高,菇房应加大通气量,通气应尽可能放在早晚或夜间进行,风大时应开避风窗。4月和5月,要防止干燥的西南风吹进菇房,以免引起菇蕾死亡和菌丝萎缩。

气温低时,要选择无风好天气的中午前后通风换气。若天气晴暖,气温在18℃左右,可打开全部通风口门窗通风12小时。如果有低温来时,减少通风,注意菇房保温。当气温在23℃以上时,早上开窗降温并通风,使土面偏干一点,防止菌丝徒长,床面停止喷水,空中不再喷雾,门窗全开,加强通风。高温持续数天,会有部分死菇,应及时清除,气温降低后,仍能继续出菇。当温度低于22℃时,要在早、晚和夜间通风,可适当喷水降温争取再出一潮菇。

5追肥补营养

由于秋季大量出菇,使料内的养分大大减少,要想提高产量,必须补充养分。春菇管理阶段,结合调水进行追肥,在调水的同时加适量营养液。常用的施肥方法有:

①发酵料浸汁。把晒干的发酵料切碎,加入干重10倍的开水,浸泡一夜后取其滤汁,再加1倍清水,像床面喷施。
  ②菇根
汤。将采菇削下的带泥菇根,加水煮沸15分钟,取其汤汁加10倍清水作床面追施,具有取材方便、能提早出菇和延长出菇高峰期的效果(菇根加20倍水煮沸滤液后+0.2%糖水+0.1%磷酸二氢钾)
  ③尿素水。取尿素50克、葡萄糖10克加水配成0.10.2%
0.20.3%尿素水作追肥,能促进菇体肥厚,可明显提高中后期产量,且菇质较白嫩。
  ④蘑菇健壮素。1号健壮素可起到复壮菌丝、加快菌丝生长的作用,2号健壮素可促进子实体形成和加速肥大的作用。使用时,每100克加清水4050千克,每平方米喷施0.30.4千克。
  ⑤人畜尿稀释液。取新鲜尿水煮开至泡沫消失,加入10倍清水,再出菇前分34次,每平方米用0.51千克喷于菇面,喷完后再用清水喷1次。此外,再出菇前追肥时还应喷1次。此外,在出菇前追肥时还应喷122%的石灰水,调整土层的PH值在7.88.5之间。

2%的葡萄糖液。

⑦豆浆水,用1公斤黄豆磨成豆浆,再对水40至50公斤配成豆浆水,可喷150至200平方米,3至5天喷一次。

⑧食用菌专业营养素,配制成150倍液对菇床进行喷洒,一包150克可喷十平方米。

6、调节PH

培养料经过秋季出菇及越冬的消耗,会引起PH值下降,因此春季管理中应时刻注意料料内及覆土层中的酸碱度的变化,要常用精密试纸测量,保持培养料和覆土层PH值在7-8之间。如果pH值低于7,应用1%(5)水进行调整。可结合调水时喷PH8-9的石灰水上清液。

7、防治病虫害

春菇后期因气温升高、病虫害也易随之发生,生产中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

①首先要及时通风补足氧气,降低棚内水分和二氧化碳浓度。

②搞好棚内外卫生,清扫一切污染源。

③通风口钉纱窗防止飞虫进入棚内。

药剂预防,可结合调水每平方米用1—1.550%施保功或50%多菌灵2—3克,药剂用量要严格控制切不可过量,否则可能造成减产。

⑤结合调节湿度,出菇前用5%甲醛喷培养料至床面,防止双孢菇病毒病的发生。出菇前用1150的波尔多液(即硫酸铜:生石灰:水=1150)喷菇床,后期可用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胶悬剂400600倍液喷菇床,防治双孢菇褐斑病。

⑥结合调水,用80%敌敌畏1000倍液或克螨特2000倍液喷洒菇床的两面、架料、菇房墙壁,防止螨害的发生,同时捡除菇床上的死菇幼菇。

菇床无菇时:采用800—1000倍的马拉硫磷,或用80%的敌敌畏800—1000倍,或20%三氯杀螨醇500倍等药剂进行防

3月份发现菌床表面有少量菇蚊、菇蝇活动时,结合春菇调水每万平方菌床用40%辛硫磷30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喷细雾。辛磷硫对螨类、线虫有较好的兼治效果。

⑨床面结合喷水,喷一次0.5%浓度的敌敌畏,或挂敌敌畏棉球,挂在菇房的门、窗或床面(每隔1米左右插1)。并在菇房内粉刷一次浓石灰水(15%-20%石灰浆),床面结合喷水,经常喷施1%的石灰澄清液。

8整茬结束春菇生产

5月下旬以后,一方面料内营养所剩无几,另一方面气温已高,不适宜继续出菇,此时适宜收获最后一茬较整齐的菇而结束生产。具体方法是:重喷一次结束水,达到土粒发粘的程度,部分水分渗入料内也无妨,之后晚上通大风,白天密闭扣棚,从而收获最后一茬春菇,结束春菇管理。

9、菇棚处理

春菇生产结束后,应用杀菌、杀虫剂对菇房(棚)熏蒸1次,再将废料及时运到远离菇房的地方沤制肥料,以减少废料中的污染源重复传播。然后把能拆下的床架捆扎后沉入河塘、水库中,15天后捞出晒干。不能拆除的床架,在清扫菇房后3%烧碱水或波尔多液多次涂刷。地面泥土要铲去35厘米厚的老土层,平整后撒上一层生石灰粉彻底消毒。老菇房经认真处理后,接着可以安排夏季蘑菇或高温类蘑菇栽培,以提高菇棚的综合利用价值。

 

二、湿越冬春菇管理

所谓湿越冬就是越冬期间每隔一周左右喷水一次每平方米0.250.5升,使覆土不发白,捏得扁,搓得碎,呈半干半湿状态,含水量在15%左右的越冬方法。湿越冬双孢菇春季管理技术如下:

不宜采用加大喷水量的方法,调水时间要比干越冬的迟510天,只能用轻喷勤喷办法逐步调节土层水分,待菌床菌丝重新萌发且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转入正常调水,保持细土松软,粗土疏松,空气温度以80%—85%为宜,防止菌丝受低温和大量喷水的影响而萎缩死亡。其它措施同干越冬的双孢菇春管措施相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