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手工皂行业标准及行会联盟制皂等级说明

 aiyi02 2014-10-25
对于普通肥皂来讲,长久以来所执行的标准是企业推行标准(QB/T 2485-2008)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标准出台,这也是由于肥皂的本身特点决定其中的一些指标难以量化,但是这个标准在实践当中不断地被完善,已经被所有的肥皂生产企业所认同,把它当做一个行业的标准来执行,其效力等同于国家标准,在指导生产和质量的把关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标准当中,对于肥皂划分了两种类型,分别是皂基型(Ⅰ型)和复合型(Ⅱ型);Ⅰ型指:仅含脂肪酸钠、助剂的产品;Ⅱ型含脂肪酸钠和/或其他表面活性剂、功能性添加剂、助剂的产品。从这个分类上我们能够知道,由于手工皂添加了不同的功能性添加剂,并且没有脱除皂化反应所产生出来的甘油,所以他应该是属于复合型(Ⅱ型)的。所以我们就可以用着个现成的标准来对我们的手工皂进行衡量。
但是对于手工皂来说,在这个标准当中存在一个遗憾,就是没有甘油含量的要求,因为制定此标准是针对工业制皂,一般工业制皂往往要通过盐析把甘油脱出,所以标准当中不存在甘油含量的指标。而我在从事肥皂检测的实际工作当中,发现随着市场对肥皂的滋润度的需要,人们越来越关心肥皂当中甘油的含量,对于手工皂来说,其的特点就是保存了甘油,增加了滋润度和保湿度,如果没有衡量甘油的指标,那对于手工皂的检测就少了一条腿。所以我们就引入了AOCS的检测方法来对甘油成分进行检测,至于AOCS在这里不加详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那么从指标上来讲,如何判断手工皂的好坏呢?根据国家标准的实验方法,再结合我的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我认为衡量手工皂的主要指标有以下6点:
1. 总有效物:我们知道,肥皂是脂肪酸钠,总有效物含量可以说明皂化物的含量。有效物含量越高,自然肥皂的质量就越好。
2. 游离碱(NaOH):我们知道,做肥皂的配方当中含有氢氧化钠过多,就会造成强氧化钠不能完全被皂化,还剩下许多氢氧化钠没有被反应,这些剩下的氢氧化钠就是所说的游离碱,所以这种肥皂洗起来皮肤会感觉非常刺激,甚至出现红肿、脱皮的现象,这是于氢氧化钠的强碱性对皮肤造成的伤害,
3. 水分和挥发物:含水多的肥皂,容易发生收缩变形,硬度偏低,洗涤时不耐擦。因此,水分和挥发物是肥皂的重要理化指标。
4. 氯化物(NaCl):这个指标主要是针对工业制皂来讲的,工业制皂经过盐析以后还要脱盐,盐分太多,肥皂成形困难,皂体容易开裂。而对于手工皂来说,氯化物的主要来源和添加物有关系,有一部分松糕事件就和氯化物含量超高有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氯化物超标,对皮肤也会存在刺激。
5. 甘油含量:皂体中含有丰富的甘油是手工皂的一大突出特点,可以说甘油含量过低就不能称之为是手工皂了,而甘油含量过高,除了肥皂容易变软,不容易保存,主要成分的比例也会减少。
6. 感官:包括包装、皂体外观等。手工皂作为商品,包装一定要做到位,这样可以给顾客一个良好的感觉,提高对产品的信赖度;同时也为自己的产品提高了形象价值。对于皂体外观来说,不能有污浊物粘附在表面,没有划痕,没有磕碰的痕迹。

综合以上6项来说,手工皂好、坏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外观形态,很多制皂者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的皂从里到外,装饰的非常漂亮,比如用皂章、模具和用不同颜色进行渲染等,在包装上,如真空袋、热缩膜、保鲜膜、油纸、牛皮纸等等。这些方法,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美观程度,对于肥皂的销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就是肥皂本身的性质,很多皂友在追求肥皂的功能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一部分人在油脂上下功夫,不惜成本,添加大量的高营养的软油,认为强强联手肥皂会呈现更好的结果,但是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另外一部分人在添加物上做文章,添加许多功能性物质,比如中草药、美白、保湿、抗氧化剂等等。当然这些添加物不能说她没有效果,但是大多往往效果不大,由于添加物是肥皂的助剂,虽然能够提升肥皂的功能性,甚至是洗感,但是并不是肥皂的主要方面,在理化检测上,助剂往往不被作为衡量的标准,因此,在制皂过程中,各位皂友千万不要舍本逐末。建议大家选择几种比较常用而有效的添加物即可,不要过度追求功能。
下面介绍一下关于肥皂检测的具体指标:
一、感官指标
1. 包装外观:包装整洁、端正、不歪斜、包装物的商标、图案、自己清晰。
2. 皂体外观:皂体图案、字迹清晰,色泽均匀、无油斑、无明显杂质和污迹、表面光滑细腻;特殊外观要求的产品除外(如渲染皂、彩色皂粒皂等)
3. 气味:有稳定的香气或者正常的添加物的气味,不能出现酸败等异常气味。
二、理化指标
最低标准(C级)
1. 总有效物:53%-59%
2. 游离碱:≤0.1%
3. 水分和挥发物:26%-30%
4. 氯化物:≤1.0
5. 甘油含量:10%-20%

中等标准(B级)
1. 总有效物:60%-69%
2. 游离碱:≤0.1%
3. 水分和挥发物:26%-35%
4. 氯化物:≤1.0
5. 甘油含量:21%-24%

较好标准(A级)
1. 总有效物:≥70%
2. 游离碱:≤0.1%
3. 水分和挥发物:20%-25%
4. 氯化物:≤1.0
5. 甘油含量:25%-35%

在理化指标层面上看,C级的一般只能算是勉强合格,但是氯化物以及游离碱是两个硬性指标,这两种物质超标,证明肥皂的品质将会受到极大地影响。

我做测试过的手工皂多数指标在以下范围:
1. 总有效物: 65%-70%
2. 游离碱:≤0.1%
3. 水分和挥发物:20%-25%
4. 氯化物:≤1.0
5. 甘油含量:21%-24%
在这个理化值范围的手工皂使用效果还是可以令大多数人感到满意。

所以通过我对手工皂的化验得出以下结论:
1:手工皂本质还是肥皂,我们首先要追求的就是肥皂本身要好用。
2: 手工皂一定要尽量皂化的完全,要耐心。
3: 选择手工皂的添加物要谨慎,不要随意添加。
4: 不是好油凑到一起就一定能做出好肥皂,油脂配比要合理。
以上博文供大家参考,欢迎朋友们共同交流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