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叫歌走红,为什么我们会爱上神曲?

 昵称6973840 2014-10-25

鸡叫歌走红,为什么我们会爱上神曲?

2014-10-25 新民网茶馆


日前,一首名为《小鸡小鸡》MV在网络曝光,引发网友热议。网友纷纷表示“太雷人了”“被咕咕咕咕洗脑了”。其实,“咕咕咕咕洗脑法”已经流行多年,意大利神曲《ElPollitoPio》走红,靠的就是这招,今年台湾女生萧小M(lulu)翻唱的《小鸡哔哔》同样用这招雷倒网络众生,成为新神曲。

这些年我们听过的神曲

2003年《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网络迅速走红,“翠花,上酸菜”也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

2004年,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风靡,同一首歌同一时期最高点击率达1亿人次。

2009年,《爱情买卖》迅速从网络走向街头小店,一时间满街都是“想买就能卖”。

2010年,《忐忑》从音乐厅走上网络,连王菲都成了这首歌的粉丝。

2011年底,《最炫民族风》走出国门,成为美国zumba集会上数千人的集体舞。

2012年,《江南style》在全球网络创下3.2亿点击量,全球普跳骑马舞。

2013年,《狐狸叫》在YouTube上传,32天访问量突破一亿人次,突破《江南style》的52天记录。

2014年,《小苹果》上线,横扫QQ、网易、酷狗、360等各大音乐网站排行榜。也迅速成为广场舞大妈新宠。

这些神曲,你有没有“被记忆

“爱”上神曲,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忘掉各类音乐排行榜吧,网络时代,只有神曲榜才是王道。不过神曲能不能红却依然是网络之谜,即使是曾经的神曲作者也很难推出第二支成功的神曲,更别说各类模仿者了。

神曲成神,第一步就是其音乐的独特性。比如神曲《忐忑》把西方器乐曲的编曲手法用到歌曲上,并运用戏曲锣鼓经作为唱词,融合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音色,在极其快速的节奏中变化无穷,夸张变形,独具新意。

而江南style作者鸟叔早年就读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其曲风既有韩国K-POP的流行乐要素,还糅合了美国主流音乐界的电子乐

辛辛那提大学市场学教授詹姆斯·凯拉瑞斯给洗脑神曲的音乐总结了一条规律,就是音乐的主题周而复始地持续出现,这种周期性的节奏让旋律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就像没有尽头一样而让音乐不由分说地印入一个人的脑子中。

而心理学家也解释了,听到雷人歌词普通人会觉得唱歌人特别傻、何弃疗,从而产生“优越感”,提升自尊。

社会学家们则指出,神曲为人群提供了社交话题,从众心理下,也会有更多人参与传播神曲。

这些解释告诉了我们,不同的人群为何会纷纷汇入神曲“爱好者”的行列,却还没讲清神曲为何会“修炼成神”?

什么是神曲关键的最后一步?

一支歌曲要真正练成神曲,最重要的条件其实是它必须达到对多个阶层人群同时具备吸引力。

这样它才能从一支歌曲摇身变为“小魔仙”,瞬间抹去阶层社会人们平时必戴的“身份面具”,让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另类”,享受没有标准、无法评价的自由生活。所以神曲能不能成功,还得看它会不会出现在公司年会上,成为上到老板、下到临时工都愿意表演的曲目。

好吧,是时候想想年底上台是演“小鲜肉”还是“咕咕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