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层领导要提升四种正能量

 小脚丫6565 2014-10-25


                               引子:身处重重矛盾的中层群体

    “教而优则仕”,学校的中层领导绝大多数都是在本校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他们是教育教学的能手,是优秀教师中的精英,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由于他们“土生土长”的出身和“承上启下”的管理岗位,也使他们成为学校中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身处重重矛盾之中。

    向上,他们要面对校长。这些中层领导既是管理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在协助校长制定管理政策时,一方面,他们要考虑学校的整体利益,从学校的既定目标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激励教师为学校的辉煌未来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他们还要考虑教师的个人情况,步子不能迈得太大,这些政策在实现学校目标的过程中,还要有利于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团队建设,换句话说,政策的执行不能引起“民愤”。

    中间,要面对平级“同僚”。一方面,大家同是学校中层,每个人又都有各自分管的工作,于是,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之间或有意、或无意的就会产生竞争;另一方面,学校的很多工作往往是一个部门主要负责,其他几个部门配合才能完成,所以,这些中层领导要想圆满完成其本职工作,又必须彼此间加强合作。

    向下,要面对全体教师。一方面,作为中层领导,他们的身份是管理者,要规范教师的教学常规,并做到奖惩分明;另一方面,学校不同于行政部门,作为中层领导,不能与教师距离很大,关系不能太僵,否则就会让老师们觉得你“架子太大“,工作上不支持,生活上疏远你,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

    那么,处在重重矛盾中的中层领导们,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游刃有余、优秀出色呢?笔者认为,除了要具备相关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技能外,还要提升四种正能量:

正能量一:苦干实干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哑巴在街头卖刀,他将几根铁丝置于案板上,举起菜刀,一刀砍下,铁丝被齐刷刷砍断,哑巴继而向路人亮出菜刀,刀口丝毫无损。哑巴一句话都不会说,但是,不一会儿,他的刀就卖完了。因为,哑巴在用事实说话。

    工作是干出来的,虚假的东西永远长不了。作为学校的中层领导,要为下属和全体教师做出表率,用行动告诉大家,工作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与实干相对应的是狡辩与浮夸。有的领导能说会道,巧言善辩:出现问题,就找客观狡辩,所有的错误都与自己无关;取得一点成绩,就大肆渲染浮夸,一米的成绩展现出十米的灿烂。能言善辩的领导往往产生两种后果:

    第一种后果,上行下效,自食恶果。一方面,你的下属也会向你学习,报喜不报忧,浮夸的风气从上到下;另一面,不踏踏实实的干工作,业绩上不去,巧言善变只能遮盖一时,问题终有一天会全面暴露;到那时,面对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你的下属可能也会和你一样找借口、狡辩,让你有苦难言。

    第二种后果,实干者怨,殃及团队。中层领导在工作上要做教师的表率。孔子在《论语》中就告诫为官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中层领导,老师们在听我们说什么,但更在看我们做什么。如果一名中层领导因浮夸与狡辩,在学校得到了便宜或逃过了批评,那么实干的领导、教师就会心灰意冷,他们虽然有口难辨(或懒惰辩解),但是人再傻,心里也知道不公平,于是这些教师就会产生“会干的不如会说的”抱怨,大大降低工作的热情——如果真的出现这种结果,就是对学校工作彻底的失望;那我们的学校也就危险了。

正能量二:规范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团队更是如此。每个中层领导因分管工作都会形成自己的工作团队。团队是讲究“和谐”,但“和谐”不是做没有原则的“和事老”,这里的“和谐”必须是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之上。抓好部门工作的关键是规范,笔者认为规范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要懂得说话做事的规矩。首先是说话要讲规矩。正因为中层领导身处重重矛盾之中,且工作繁杂、劳累,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很难方方面面全都想到;所以,稍不注意,就会被人误解。这时,说话就要特别注意,要讲政治、讲团结,不臆断、不偏激,不讲不利于工作、不利于团结的话。再有,就是做事要讲规矩。上下级之间,要知道谁大谁小,要能做到令行禁止,增强工作中的执行力;同级之间,要相互尊重,工作上互相配合,出现问题要相互补台,不做不利于工作、不利于团结的事。

    第二,要认真落实常规的工作。每位中层领导对于所负责的工作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何时、何地做什么,怎么做,安排谁去做,怎样检查、反馈,怎样评价等等,这些工作在经历一两年的循环后,就应当驾轻就熟。但是,这些看似简单、份内的常规工作,如果每一件都能实实在在的落实好,却并不容易。这就需要中层领导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

    与“规范”相对应的是“散漫”。正像上面所言,中层领导每日操劳的大多都是常规工作。圆满出色完成的完成了这些工作,也不一定就能凸显其完成者的业绩,甚至就像日升日落一样平常。比如:教导处每学期安排的期末诊测,从选题出卷、安排学生考场,到安排教师监场、阅卷,再到考后学科诊测分析、学生表彰等等一些列工作下来,教导处的几个人都会忙得焦头烂额。但是,这些就是教导处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完成好了,是分内之事,也不会有什么嘉奖。其他处室的工作也是如此。于是,有的中层领导工作热情减退,工作开始散漫,能应付就应付。

    散漫产生的恶劣后果,不只是影响其本人工作。如果一个中层的散漫不及时制止,这种散漫就会像瘟疫一样,快速在管理团队内部传开,不但会严重影响以前大家努力取得的成果,而且对以后的工作也会产生深远、消极的影响。

正能量三:敢于担当

    “敢于担当”包括两层含义:首先,要有大局观,树立“我的学校”意识。只有把学校看成自己的,遇事才能担当,才能从学校全局考虑工作,而没有遗落,没有侧重。

笔者一同学在某初中任教导主任,他和德育主任分别承包一个年级,年级组的工作业绩与两位主任的绩效工资挂钩。试想,如果两位主任都从自己年级小集团的利益考虑问题,德育主任把管理水平最高的班主任都安排在自己年级,教导主任把教学能力最强的学科教师也都安排在她的年级,那后果难以想象!令人称道的是,这两位主任都能从学校全局考虑问题,他们清楚三个年级的班级管理都是学校德育工作;每个年级的学科教学,都是总体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遇到人事变动问题,他们总能一起商量,都能从全校的角度思考工作,而忽略了涉及自己绩效的小集团利益。

    顾全大局的主人翁精神是中层领导担当任何一项任务的基础;所以,在《孙子兵法》中,孙子也这样告诫将帅“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敢于担当”的第二层含义就是“在其职,谋其政”,无论分管什么工作,都能独当一面。

    与“敢于担当”相对应的是“敷衍推脱”。工作出现“敷衍推脱”的内在原因是中层领导“我的学校”意识不强;其外在表现是工作中的“躲、推、拉”现象。什么是“躲”?工作来了,远远躲在一边,爱谁管谁管;没人干,耽误了也不要紧,只要别和我有关系!什么是“推”?工作来了,确实属于自己工作范畴,实在躲不掉,就找出种种理由就向外推,能全部推出去,就全部推出去,能推一部分,就推出一部分;还有,只要是推出去了,就与我无关,不再过问,分得清清楚楚!什么是“拉”?就是工作来了,躲又躲不了,推又推不出,怎么办?看看周围还有谁,哪个部门和此任务沾边儿,于是拉过来和我一起扛!

正能量四:包容感恩

    中层领导都处在学校这个大团队中,同时,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又处于不同的小团队,但不管在哪一个团队里,和谐团结都是团队战斗力的保证。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团结和谐,心情舒畅。今天你看我别扭,明天我看他别扭,别说工作,上班都烦。其次,团结才有力量。就像前面所说,学校工作因其特殊性,很多工作必须与其他部门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上的配合关键是“心”的配合,否则就会出现面和心不合,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几个部门不但没有形成合力,反而出现了工作的内耗,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怎样才能和谐团结?首先要包容,要常怀感恩之心。A君、B君都是笔者中层中的好友。一日A君怒气冲冲的找到我抱怨:“B君太可恨了,再也不搭理他了!你说不都是学校的工作吗?至于吗?总给我拆台!!”笔者听了笑着说:“算了,B君就是有点“犟”,好人一个!再说,他又有腰椎病。”“诶!你什么意思啊,这腰椎病和怎么办事有关系吗?”A君越说越气。我静静地看着A君说:“腰椎病和怎么办事有没有关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上次你喝多了,是‘腰椎病’把你背上六楼的······”A君听了长叹一声,不再言语,自己倒了杯水,转了两圈,找B君去了。

    这就是包容,与他人产生不快,要多想想对方的优点和其对自己的帮助,要立体的看人,人无完人,我们在接受其优点的同时,也要包容其缺点;就像画素描,要关注素描几何体“受光的明部”,也要画好其“背光的暗部”。另外,要做到和谐团结,还要多沟通,多交流,其实有很多事儿,一说开就没事了。

    与“和谐包容”相对应的是“纠结计较”。有的中层领导大事计较,小事纠结。如果纠结计较惯了,就会出现“邻人偷斧”的心理,事事都觉得不公平,每日生活在纠结郁闷之中,这样生活太痛苦,也太累了。其实,我们放眼五年、十年之后,在我们的记忆中,这些事也许不会留下一丝痕迹!记得一位牧师曾经说过,在开追悼会时,人的悼词一般不会超过20分钟,人的一生中所纠结计较的事儿,能够进入这20分钟的又有多少?

尾声:莫为九斤姜,失去三年香

    行文至此,笔者忽然想起一个小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富人,家私丰厚,总想做神仙。于是,一心修道,为“三清”塑金身,修庙宇,并在家中设坛,每日必跪于坛前祈祷数次,坛内香火未绝,且燃的都是九文一支的“马蹄香”。转眼三年过去了,万贯家财所剩无几。仙翁被其诚心感动,便欲点化其成仙,于是化作一卖姜老者在其门前等候。那人欲买一斤姜。老者搓一盘问:“一斤否?”那人见是在三斤上,又觉老者不识秤,于是曰:“一斤。”见有如此便宜之事,便又买两盘,九斤姜却只付三斤姜钱。那人欣喜欲走,老者却化为仙翁痛心说道:“仅仅九斤姜,抵去三年马蹄香。”那人闻言抱头痛哭,悔之晚矣。

    老子劝导人们要抱朴归真,勿弄机巧;庄子更是借“圃者”之口警告世人:有投机恰巧的事,就会产生投机取巧的心,人纯净的素质就不全了,就会心神不安。教师都是文化人、聪明人;能成为教师中的领导,肯定是聪明人中的精英。聪明、智慧是人生的一大资本,但笔者认为,作为中层领导,其聪明与智慧要发挥到实实在在的工作上。诚然,在工作之外动心思,弄机巧,可能会得到一时的实惠与轻松,但乌云再浓不会长久遮住太阳,积雪再厚不能永远覆盖大地,待到天晴雪化之时,你才会发现,得到的短暂轻松与实惠只是“九斤姜”,而你所失去的却不止是“三年的时光”与“万贯家财”——你多年的辛勤付出和取得的工作业绩,还有你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为中层者,鉴之!

 【备注:感谢网络好友 河北省涿州市双语学校副校长   季海峰  已经将此文发表于《当代校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