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真实之名:我看韩国电影

 真友书屋 2014-10-26

作者系石琳琳。


以真实之名: 我看韩国电影


石琳琳


一个衣冠端正的大学老师会这样讲:“电影,是一门光与影的艺术。”


好莱坞的电影在拼命向这句话靠拢。画面之绚烂、特技之高超,让人无暇顾及其他,从头到尾,上天入地,穿古越今,各种奇幻瑰丽炫目、诡谲神秘惊悚,刺激着观众的视神经细胞,让所有血液都流向大脑的视觉版块,然后沸腾,产生强烈的兴奋感。


好莱坞生产的这种精神兴奋剂,席卷了全球,赚的盆钵满溢。在全世界都为之着迷的同时,少数清醒的人看清了它的本质,称它毒害了整个电影界。


这么说虽然有些狠辣,但好莱坞确实引领了浮夸、享乐、个人英雄主义的风潮,这对整个电影界没有什么积极的推进作用。电影早就发展到了能够超越时代精神的水平,它应该往深往广发展,而不是越来越肤浅。


在好莱坞大潮扫遍全球之际,永远高贵冷艳的欧洲电影坚守阵地、孤芳自赏,而韩国——这个在电影界名不见经传的国家,以令人称奇的速度崛起。


因为审查制度,韩国电影在国内上映的很少,而他们最擅长最钟爱的犯罪和政治系列,基本没有能上的,所以我很晚才与之结识。但一经结识,便成了心头最爱,从《辩护人》开始,每一部口碑佳作都带给我从未体验过的震撼。


没有练过神功、一人能打一个连的英雄,没有热血沸腾的车战枪战大爆炸,没有环环相连、最后正好穿成条项链的推理,没有能化解一切危机的CIA和FBI,也没有外星人大怪兽机器人蝙蝠侠。韩国的电影,就像隔壁邻居家的老王,没有距离,近在身边。


而韩国电影带来的震撼,却是美国大片望尘莫及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故事,二是态度。


先说故事。我一直不明白韩国那片土地是怎么养出那些个性极强的导演的,在全球物质化、浮夸当道的大环境下,他们不但不跟风,反而更有原则。无论是享誉全球的金基德、朴赞郁、奉俊浩,还是没有名气的新人,都偏爱脚踏实地的题材。故事一定要有深度,要反映些问题。最重要的,故事一定要真实。


韩国很多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编写的,而且非常尊重原貌,除了《辩护人》,《杀人回忆》也是有名的代表。完全真实的破案过程,一个土气、粗鄙、性格冲动的警察,专业知识不够,全靠直觉,用了所有能想到的不靠谱办法,包括刑讯逼供,最后什么也没查到,抓到手的嫌疑犯只能不甘心地放走,一个连环杀人案就这样成了悬案。


没有一丝修饰和美化,地方普通警察的真实水平和办案过程被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这在其他国家是很难做到的,韩国却有这个胆量:我们的警察那时候就是这样办案的,就应该这样拍。


在韩国电影界,一切形象都是平等的,都不受保护和修饰,没有特例。你做过什么,就拍成什么,不会因为你是谁就有所改变。再普通的平民做过好事也不会被抹杀,再位高权重的人做过恶也不会被掩盖。


另外一些没有真实来源、由编剧原创的故事,也闪现着浓浓的、近乎可怕的真实性。不会有圆满的结局,看韩国电影请记住一点:不要期待一个美好的结尾,无论这个故事多么黑暗。现实是什么样,他们的电影就什么样。


《恐怖直播》是最好的例子,民工过了一辈子最底层的生活,在修建一座桥时不慎落水,救护队因为没能及时营救,所有人身亡,而政府没有给他们任何悼念和关心,连抚恤金都没有发。其中一位民工的儿子长大后通过炸掉大桥吸引媒体的视线,要求总统道歉。他真的不是恐怖分子,只是想为父亲和他的同伴们讨得一句道歉,电台主播一直在帮他和政府通话。但总统最终也没出来道歉。这个蓬头垢面、衣着破旧的年轻面孔,抬头绝望地问:“一句道歉,就那么难吗?”几秒钟后,他被反恐队击毙,从高楼坠下。那个场面,让人心塞不已。


这么揪心的结局也许只有韩国能拍出来,可仔细想想,这却是最现实的结局。这样的新闻我们很熟悉:**又出现一名恐怖分子,在**大队带领下,已将其击毙。


所以有时候,我感觉韩国电影里渗透的真实性近乎可怕,它好像从不在乎现实有多残酷,或者它觉得,就因为现实这样残酷,电影才应该百分之百的呈现出来,人们应该看到最真实的。


再说态度。还能找到比《熔炉》更有立场和态度的电影吗?我相信导演拍《熔炉》不是为了票房,不是为了评奖,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它简直就是一篇控诉和一声正义的怒吼。很多人都说不能从电影的角度去评价《熔炉》,因为它不只是艺术,它超出了艺术的范围,它有目标和使命。


《熔炉》一出,惊煞世人。性侵儿童——这个世界之罪,被拍的血肉模糊,一点呼吸的空间都没有。罪恶得让人拍桌子的故事、丑陋得让人想揍屏幕的嘴脸,从头贯穿到尾。故事的主人公一直在努力,控告那些犯罪人,保护那些可怜的孩子。他从未放弃,牺牲了很多,但最终,正义还是没有得到伸张,罪人逍遥法外,被侵犯的孩子们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补偿。留给观众的,除了愤怒,还是愤怒;除了激动,还是激动。


当观众们知道它是根据真实事件拍摄的,那种感情,怎么用语言去形容呢?正义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人民的反响惊动了政府。一件被多次质疑的儿童性侵案被重新审判,相关法律实行修改。撼动政府、改变法律的奇迹,《熔炉》做到了。


有人对此感慨:真的不要忽视电影的力量。确实,电影的力量是无法估测的,但它的力量来自于什么?态度,是最重要的。同一个故事,不同的态度拍出来的效果千差万别。《熔炉》如果不是充满单纯又浓烈的正义之气,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综观韩国其他电影,包括前面提到的两部,都带有明确的态度。大体上是为小人物说话,控诉腐败、潜规则、司法黑幕、滥用职权等不公平的态度。人们通过电影惩恶扬善,看上去好像有些不可理喻,但它取得的成绩就摆在那,和它本身一样特立独行:你们爱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不会因此改变。


韩国电影很特别,它不会受所有人待见,但它从不在乎。做自己,做到最好,就够了。自由是它的土壤,良知是它的阳光,不向任何强权低头,也不傲视任何弱势群体,以真实之名,堂堂正正的生长。


作者简介:

石琳琳,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学历。在校时专注于研究犯罪行为分析(前沿侦查技术,属刑事司法心理学范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热爱自己的出身专业-心理学,关注法律、政治。喜欢艺术,热爱电影、文学、音乐,写作是生命的一部分,喜欢写评述性文章、电影剧本、MV设计等,最擅长创作诗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