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文物外展:筹备中的赴瑞典“唐代洛阳”展

 jiangjianzheng 2014-10-26

河南文物外展:筹备中的赴瑞典“唐代洛阳”展

2014年10月22日17:24  新浪历史   我有话说(1人参与) 收藏本文     

  2012年,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管理局达成了一个为期五年的合作协议,将联合组织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馆将把唐代的洛阳城搬到瑞典去。让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观众领略到唐代洛阳城的繁华和兴盛。

洛阳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洛阳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

  洛阳地处中原,位居天下之中。历史上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营都建国,历时1500多年。从洛阳偃师到涧河两岸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自东向西依次座落着商都西亳、夏都斟鄩、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东周王城五大都城遗址,号称“五都荟洛”,气象鼎盛,在世界文明史上极其罕见。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洛阳作为帝国的东都,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和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在这里交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会之一。尤其是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居洛执政时期,改洛阳为神都,广修宫苑、凿窟礼佛,对外来文化实行开放包容政策,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当时的神都洛阳,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八方朝贡,万国来使,是东方世界的中心。

  巍巍宫阙

  隋唐洛阳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市区洛河两岸,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扩建完善于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其“前直伊阙,后据邙山,左瀍右涧,洛水贯其中”,城址平面大致呈南宽北窄的梯形,由宫城、皇城、里坊区和郭城组成。占地47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武则天当政期间,改洛阳为“神都”,增筑外郭城,拓建官署,修建了明堂、天堂、上阳宫等一系列大型建筑。这些建筑气势磅礴,特别是明堂和天堂,一改皇宫中轴线主殿为单层的传统,赋予了洛阳宫城殿宇立体的轮廓和雄宏的风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皇城和宫城是封建社会帝国的心脏,同时也是集都城建设之大成的宏伟建筑群落。隋唐洛阳城皇城和宫城位于地势较高的都城西北部,便于防御。皇城环围宫城东、西、南三面,内置中央官署及驻军,另设有太庙、仓储和接宿四方来宾的馆舍。宫城是皇帝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也称紫微城,套居皇城之北,平面近方形,宫城内有乾元殿、紫宸殿、武成殿、集贤殿、明堂、天堂等宫殿群。宫城四面设置10门,正南门为应天门,是当时隋唐洛阳城城市中轴线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

  隋唐洛阳城有一条贯穿宫城的城市中轴线,它南起伊阙,经定鼎门、定鼎门大街、天津桥、天枢、端门、应天门、明堂、天堂、玄武门等重要建筑,直达北邙山上清宫。武则天时期,为强调其君权神授,将伊阙改称天阙;定鼎门大街称天街;洛河称天河,其上桥梁称天津桥;端门外立高大石柱号称天枢;宫城正门应天门号为天门;宫城内建明堂比作天宫;天宫后再建天堂,总称“七天”。这些高大奇伟的建筑透射出女皇以“天”的意识作为洛阳城规划指导思想。

  隋唐洛阳城外郭城形制南宽北窄,洛水从城中穿过,周长27.5公里,四面共10座城门,正南门为定鼎门。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洛水两岸分布着居民区103坊(隋代有126坊),郭城内三分之一的里坊分布于洛河以北,其余分布于洛河以南。里坊之间设市场,共有三处大型工商业区,称“三市”。外郭城规划严整,整体布局好像井然有序的棋盘。

  明堂:明堂建于武则天当政时期,是武周政权接受朝贺、献俘、颁布政令的场所。据记载,明堂处于宫城中心位置,“凡高294尺,东西南北各广300尺”(合今约高91.14米,周长93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下层平面呈正方形,中、上层均为圆形,号“万象神宫”。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明堂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明堂圣殿成为武则天时代的统治中心。明堂遗址在今洛阳市中州路与定鼎路交叉口东北侧,考古发现的残存遗迹主要是明堂台体和巨型柱坑。台体平面呈八边形,东西最长54.7米,南北最宽45.7米。巨型柱坑底部有巨型础石,由四块长方形石拼成,边长4.17米。明堂遗址的发现为确定隋唐洛阳城宫城轴线、深入研究宫城平面布局、搞清盛唐时期建筑风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天堂:天堂是武则天时期洛阳宫城内的礼佛堂。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武后长寿三年,改造明堂,其北造天堂,以贮佛像”。 天堂初造,其规模仅次于明堂,安奉的大佛像小指可容数十人。据专家推算,天堂的实际高度应该在150米以上。天堂与明堂遥相呼应,是隋唐洛阳城中最宏大的建筑。证圣元年(695年),明堂、天堂及佛像同时焚毁,后重建明堂而不复造天堂,于其所建佛光寺。天堂遗址位于洛阳市唐宫路与定鼎北路交叉口东、明堂遗址北侧,现存大型石劵柱坑,遗址地下夯土层的直径有70米之多。

  天枢:天枢全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是武周延载元年(694年)用铜铁铸造的柱状建筑,高九十尺,径一丈二尺,立于端门外。据《新唐书》、《旧唐书》等文献记载,天枢是在洛阳居住的少数民族首领捐钱修建的,其造型受阿育王石柱和图拉真圆柱等西域纪念性建筑文化的影响,底座铸成铁山状,铜龙、狮子、麒麟围绕,柱顶设云盖,置四条蛟龙捧火珠,珠高一丈,围三丈,金光闪闪。天枢是周边少数民族对女皇武则天歌功颂德的纪念性建筑,是武周太平盛世,万国来朝的真实写照。

  白居易故居履道坊:里坊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一种规划体制,城市由棋盘式的街道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方格,分为居住区的“坊”与商业区的“市”,坊市分离,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并设专人管理。履道坊位于隋唐洛阳城外郭城东南部,今洛阳市安乐镇狮子桥村。白居易故居位于履道坊的西北隅,已发掘出宅院遗迹、灰坑、渠道和里坊道路等,出土了大量文物,盛唐一代诗人的故居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皇室遗珍

  唐代的东都洛阳,居住着大批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他们生前尽享人间荣华,死后多厚葬于洛阳,这其中就有皇室成员,他们的陵墓规模宏大,随葬品丰富而精美,尽显皇室哀荣。

  恭陵是武则天长子李宏的陵墓,位于洛阳偃师缑氏乡滹沱村西南景山白云峰之巅。李宏(652年—675年),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显庆元年(656年)立为太子。上元二年(675年)李宏与高宗、武后赴东都洛阳合璧宫,暴卒。高宗谥为“孝敬皇帝”,并亲书《孝敬皇帝睿德记》碑。

  唐恭陵陪葬品规格高雅,出土了制作精致的单色釉陶器,造型美观,胎质细腻,釉色纯正,尤其是蓝釉器的大量出现,弥足珍贵。恭陵是河南省现存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唐代帝王陵。其神道两侧石刻气势宏伟,雕造精美,形象生动,是盛唐雕塑艺术的经典之作。

  唐睿宗李旦是高宗和武则天的小儿子,一生两度登基做皇帝,又两让天下,先让位于其母武则天,再让位于其子唐玄宗李隆基。豆卢氏是睿宗的贵妃,生于公元661年,卒于740年,享年79岁,玄宗感念其抚育之恩,将其厚葬于洛阳。

  豆卢氏墓于1992年在洛阳龙门镇花园村南被发现。地面残存封土高6.5米,南北长22.3米,东西宽约22米。墓葬由墓道、过洞、甬道和墓室组成,甬道和墓室用小砖砌筑而成,全长36.2米。由于多次被盗,墓内出土文物不多,墓道、甬道、墓室保存有精美的壁画。

  安国相王是唐睿宗李旦在公元705年至710年期间的封号。公元690年,李旦让位于其母武则天,被封为“相王”。705年,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复辟,李旦因功晋封“安国相王”并于710年再次登基做皇帝。

  安国相王孺人(夫人)墓共发现两座,均位于洛阳新区翠云路附近,东西相距150米,东为唐氏墓,西为崔氏墓。两座墓形制相似,均为长斜坡单室砖砌壁画墓,坐北朝南,由斜坡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两墓均已被盗,唐氏墓残存器物240件,崔氏墓残存器物154件。两座墓保存有壁画近100平方米,是研究唐代绘画艺术和社会制度的珍贵资料。

  盛世和晏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国家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开放的社会风气,便利的水陆交通,发达的商业贸易,使得东都洛阳成为财富聚积之地,古都洛阳进入了她的黄金时代。《元河南志》记载当时“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贩贸易,车马填塞”。在东都洛阳城内,人们过着衣食无忧,富足而祥和的生活。繁缛富丽的金银器皿,精巧别致的铜镜,变幻莫测的三彩艺术,独树一帜的彩绘陶塑以及用途各异的陶瓷器皿都是这一时期唐人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

  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枢,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网络发达而完备。唐代洛阳的运河两岸分布着包括含嘉仓在内的众多大型粮仓。20世纪70年代洛阳含嘉仓遗址曾发现许多刻有“天授”、“长寿”、“万岁通天”、“圣历”等武周年号的刻铭砖,并在160号粮窖中发现了已经碳化的五十万斤谷子,印证了女皇时代洛阳城经济的富庶。

  服饰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女皇时代的服饰雍容大度,包容并蓄,无论是织染技术还是服装款式、色彩、图案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唐气象。官服典雅肃穆,等级森严;常服绚丽多姿,生动活泼。丝路的繁荣、社会的开放引领着人们的生活潮流,朝野上下胡风弥漫,胡服胡妆、女扮男装风行一时,女性胡妆骑马成为风尚。

  铜镜是中国古人的居家必备之物,从史前到清代均有铸造。唐代铜镜制作在铜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色泽洁白如银,既美观又适用。在造型上,除了继续沿用前代的圆形、方形之外,又新创造了菱花、葵花、荷花式。唐镜的表现内容有珍禽异兽、奇花异草、月宫仙人、山水人物等,并出现了题材新颖,纹饰华美,精工细致的金银平脱镜、

  武则天执政时期,国力鼎盛,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气象。蹴鞠、打马球等运动是上层贵族喜好的体育项目,多有女性参与其中。盛唐乐舞更是空前发达,是中国古典乐舞的巅峰,气派宏大的《秦王破阵舞》、轻柔婉转的《霓裳羽衣曲》、欢快的《胡旋舞》在宫廷和市井之间流传。

  武则天除罪金简:武则天登基后,多次下令平反酷吏制造的冤假错案,并认为自己有罪,于久视元年(700年)七月七日派道士胡超至嵩山峻极峰投放除罪金简一枚,“乞三官九府(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官,九府谓各方的神仙洞府)除武曌罪名”。这枚金简是武则天虔诚信奉道教的实物见证,是唐代道教举行投龙仪式的法器。

  辐辏万邦

  隋唐时期,中国国力鼎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东都洛阳是享誉海内外的国际大都会,作为南北大运河的中枢、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是全国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客商云集,其中不乏来自欧洲、西亚的胡商。中外风俗习惯、服用器物相互渗透,胡乐、胡舞在中原风行一时,伊期兰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并在洛阳城建立寺院。产自中国的丝绸、茶叶、漆器等经由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西方,日本、新罗等国更是派遣使团长期在长安、洛阳系统学习汉文化。

  1981年,唐安菩夫妇墓发现于洛阳城南的龙门东山北麓,据墓中所出墓志可知,为唐定远将军安菩与其妻何氏的合葬墓,是洛阳地区经过科学考古发掘为数不多的有确切纪年和墓主人姓名的墓葬。安菩是西域安国(今乌孜别克斯坦境内)人,幼年随父来唐,为唐立下赫赫战功,664年死于长安并葬于京郊龙首原。709年其子安金藏将其与其妻合葬于龙门东山,魂归大唐。其墓中出土了精美的三彩器和经由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金银货币。

  升仙太子碑拓片:升仙太子碑是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于洛阳偃师缑山升仙太子庙所撰写。碑文表面记述了周灵王太子晋升仙的故事,实则歌颂武周盛世。这方武则天撰文书写的巨碑,彰显着女皇的雄才大略,饱含着书法神韵,历经1300余年风雨沧桑,至今仍矗立于缑山之巅,被视为唐代书法艺术的珍品。

  2012年,瑞典与河南省的文化交流翻开了新的篇章。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管理局达成了一个为期五年的合作协议,将联合组织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这个协议带来的第一个展览就是2013年在远东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国王与诸侯”青铜器展,展出的青铜器体现了河南省悠久灿烂的青铜文明。瑞典国王和王后主持了该展的开幕仪式。“国王与诸侯”青铜器展在瑞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作为合作的第二步,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馆将把唐代的洛阳城搬到瑞典去。在中瑞同行的通力协作下,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馆将要筹办一个令人惊叹的展览,让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观众领略到唐代洛阳城的繁华和兴盛。希望瑞典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观众了解到,作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洛阳在艺术和文化领域取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并且,当时的洛阳城还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有关洛阳的传说和故事甚至在维京时代的斯德哥尔摩就有流传。在斯德哥尔摩的维京时代遗迹中就曾发现过一个小的佛像,这就是通过贸易方式从远东流传到瑞典的。


(责编:hunan)

文章关键词: 洛阳 河南 文物 展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