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溺水千万不要倒背应争分夺秒做心肺复苏

 清风123abc 2014-10-26

 新快报讯 记者黎秋玲 通讯员周密报道 暑假即将到来,又是儿童溺水意外高发季节。最近网上还流传一个帖子称民间救人方法:“攥着孩子双脚,倒背着孩子跑步,几分钟后,孩子吐出几口水来,从死神手中被拉扯回来。”然而,急救专家提醒,网上流传甚广的这种把溺水孩子反扛在背上倒水急救的做法,实际上是大错特错。专家强调,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溺水者,正确的做法是:争分夺秒现场开始心肺复苏,同时打120等救护车将孩子送医院。

  

  儿童意外伤亡过半因溺水

  市妇儿医疗中心健康教育科胡艳医生介绍,在中国,意外伤害是14岁以下儿童的首要死因。而意外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14岁以下儿童中,就有近6个是因为溺水身亡的。

  而在广州,该院统计的数字是:2009年-2013年间发生的7岁以下儿童致死性伤害中,溺水一直是死因的头两名,在1岁-6岁的儿童里,溺水更是占据绝对多数。

  “其实80%的孩子溺水发生时,都是有家长在场的,而且并非都发生在河里、湖里游泳,甚至狗碗里的水都能让幼儿溺水。”该院急诊科欧茜医生介绍。仅仅是父母一瞬间的疏忽就可能发生溺水,比如当幼儿在浴缸或浴盆中时,家长离开做其他家务、与来客谈话、接听电话、开门、拿毛巾等等,或者孩子在沙滩的浅水处摔倒了而家长没有发现。

  胡艳还提醒,游泳池里的排水管道所产生的巨大吸力,也是不少家长常常忽略的导致的溺水原因。

  

  倒水急救是大错特错

  儿童溺水时,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身体便遭受不可逆反的伤害,因此家长一旦识别孩子溺水后,应该尽早对其心肺复苏进行抢救。

  “家长们千万要注意,一些新闻报道中救人者把溺水孩子倒过来拍背倒水,图片流传甚广,但这么做其实是错误的!”欧茜解释,溺水分为湿性溺水和干性溺水,湿性溺水指有水通过口鼻进入下气道,肺脏像海绵一样十分吸水,水一旦进入肺很快就吸收到全身,此时倒也倒不出来;而干性溺水是指当刚刚有水进入口鼻时,遇溺者屏气时发生喉头痉挛,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这种情况体内更没有水可倒。

  “如果发生心跳骤停了,10秒内就应该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此时最应该的是争分夺秒,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倒水上,另外溺水时人肌肉松弛容易发生呕吐,一倒过来呕吐物就容易阻塞气道。”

  急救指南

  ◎拍遇溺者肩膀、对其大声喊话,假如遇溺者没有出现咳嗽、眨眼、移动身体或其他任何反应,可以判断为心脏骤停。

  

  ◎由于溺水的致死原因是缺氧,所以紧急心肺复苏的重点是缓解缺氧,心肺复苏的步骤是打开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方法是让遇溺者仰卧在坚硬的地面上,让其仰头,用手往上提下颌帮助打开其气道,然后一手捏鼻子,一手把其嘴巴打开,嘴包住嘴向内平缓吹气一秒,假如胸廓有起伏则证明吹气有效。每吹气2次接30次胸外按压。胸外按压的深度大约为5厘米,至少达到100次/分钟的频率。重复吹气及按压的循环,有可能的话与旁人轮换施救,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