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株洲人的幸福名片(上)

 洁洁赢 2014-10-26
株洲近年来因城市管理、医药改革和工业转型等闻名全国。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1948亿,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35.6亿。其在湖南的地位等诸多方面,与芜湖相似。
  记者是第一次来到株洲,与株洲报业同行也是第一次见面。交流过程中,对方在介绍自己城市时的那种幸福感、自豪感,让我们印象深刻。“你们在株洲会发现,走在街头的人们都洋溢着笑意,他们笑得很自信、很从容。”这是一种文学的说法,但它传递了民众对这座城市、家园有着较高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株洲人的幸福感来源于哪些方面,株洲的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呢?
  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多乘公交、多骑公共自行车可拿奖金
  2009年,株洲市启动“电动公交车三年行动计划”,投资6000万元,将城区627辆骨干公交线路公交车全部改成电动汽车。到2011年7月,城区线路全部置换完毕,株洲成为全国首个电动公交之城。市区公交线路自2011年2月起,无论空调车还是非空调车,票价统一下降到1元。由于价格便宜,乘坐舒适,加上株洲建有较完善的交通指挥系统,公交车的运行顺畅,所以,公交车深受市民和来株游客的欢迎。
  2011年5月,株洲市投入1.54亿元,在湖南省率先建设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并投用。市民凭有效证件,缴200元押金、预存100元租金,就可申办一张公共自行车租赁卡。每次使用,3小时内免费。
  2013年起,该市出台新政策,对多骑公共自行车或多乘公交车者进行奖励。政策规定,每月公共自行车卡刷卡次数排在前100位的市民,公共自行车租赁企业给其奖励100元;每月公交乘车卡刷卡次数排在前100位的市民奖励100元。市民谭寓展曾以一个月租赁公共自行车524次位居当月刷卡率榜首,他说,他每个月都能骑进前20名,现在卡里已有奖金近千元。
  目前,株洲市区设有1018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投放自行车2万台,市民办卡逾20万张,每天保持约15万人次的借还车次数,最多的一天达到22万人次。
  城区不到百万人口,每天公交乘客50万人次、骑公共自行车的15万人次,这三个数字说明,株洲的“绿色出行”措施切实有效,深受欢迎;“绿色出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三个数字提示我们,拥堵、混乱、效率低下,并不是现代城市的交通宿命,但前提是措施要得当,城市交通各参与者的利益能得到较好的兼顾。交通出行中的绿色越浓,城市的天空就会越蓝,百姓的心头就会越亮。
  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创立医改之“株洲模式”
  2010年2月,株洲与芜湖一同进入全国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行列。芜湖把医药分开作为改革重点。株洲则以基本医保制度覆盖城乡、基药制度普惠百姓、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基”,作为工作重点,提出要像办义务教育一样完善基层医卫机构,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通过努力,率先在全国实行每个社区建设一个卫生健康服务室,形成“步行15分钟健康服务圈”,被称为医改的“株洲模式”。
  该市按照“一乡(镇)一院、一街道一中心、一村(居委会)一室”的原则,市财政投入4700万元,建设了105个乡镇卫生院、27个城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79个村级卫生室、141个社区居委会卫生室,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阵地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平台建到城乡居民家门口。市区两级财政还投入564万元,打造141个标准化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室,城乡居民“15分钟健康服务圈”框架基本形成。医改之“株洲模式”得到国务院医改办的高度肯定,在全国示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