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故事:席慕容 浅浅海峡负担的乡愁

 百城主人 2014-10-26

“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席慕容,这是个与多少人的青春记忆无法切割的名字。

    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 意为浩荡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 《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隔着那道浅浅的海峡,这位台湾女诗人的文字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无声地吹拂了过来,就像她在那个海岛上每年都能敏感地嗅到来自故乡——内蒙古高原上的风一样。1981年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首次在内陆出版。

当年一边在小本子上摘抄她的诗句,一边就曾琢磨,这个写出这么柔美诗句的女人是否也长着一张柔美的脸?是否有着像她名字一样的曼妙的身材?不同于有玉照刊出的三毛与琼瑶,她,更像个躲在花丛后的神秘人,只肯用一枝笔魔法般地“蛊惑”着众多少年的心。

6月13日,在世纪坛举办的有关蒙古文物展活动中令人瞩目的一项赫然写着《席慕容讲座——草原文化的美》。

■她的脸与诗无关

那天是个周日,中华世纪坛大屏幕厅早早就座无虚席。一袭黑色衣裙的她出场了,挺拔的身材,略高的颧骨,有些细长的眼睛,原来她有着一张蒙古族人的脸,那是一张与她的诗无关的脸!

“席慕容其实是蒙古族名字,因为要在中原生活,我的祖先为了方便一点,用了‘席’做自己的姓。‘慕容’就是大的江河的意思,我签名的时候也许该签个‘席大江’,那样笔划少一点。”她一上来就很懂得渲染幽默气氛。

凭着这张蒙古族人的脸,1991年,她到蒙古国一个叫慕容的城市去,买机票时按当地规定,如果是观光客要付20美元,如果是当地人只需付两美元。“我的护照一拿出来对方就说20美元,旁边一个人说你抬头看看她像不像蒙古族人,对方问我要去哪里,我说我叫席慕容,我要去慕容市,结果大家全部笑开了,席慕容花两美元买到了去慕容市的机票。”

如果谁想从讲座中来听席慕容谈她的诗,一定会大失所望的,她眉飞色舞或痛心疾首于她心中的圣地——内蒙古高原,可诗人毕竟是诗人,比如她指着一张照片说,“这张可能大家看起来比较奇怪,只是一个蝴蝶飞到花上。后边是红山的石头,红山祭坛的石头,花是今年长出来的花,飞来刚好是那天飞过来的蝴蝶,我觉得诗就是这样,诗就是我在缓慢的行进之间忽然碰到一闪而过的什么东西,好像我跟我的生命狭路相逢的感觉。”

我是1989年那一年第一次踏上内蒙古高原,那年我46岁。我是46岁那一年真正踏上了我自己的故乡——内蒙古高原。”这次讲座她整整讲了三个小时,为的是把她眼中心中血液中的内蒙古草原痛快淋漓地表达给世人,直到声音嘶哑,其间大厅内回荡过数不清多少次的笑声,更有三次,她与台下的人相对拭泪,良久无语。

■她的歌与声音无关

为什么要等到46岁才回乡?席慕容作了回答:“我是在台湾的新竹师范学院教油画,由于是公立学校,开始不准回内陆来,一直到1989年8月1日解禁,我8月20日就过来了。”

当天的讲座还是一场视觉盛宴——80张幻灯图片都是从席慕容历时15年所拍的数千张图片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自1989年,我每年大概回来一次到四次,就算平均一次我拍25卷,我不晓得我拍了多少,但是这次我只能选80张来跟各位慢慢讲,这是所谓的草原文化之美的表面的画面。”席慕容到内蒙古草原会带三个相机,一个是装普通负片的,一个用来拍幻灯片,还有一个是“拍立得”。

没有能够生在内蒙古高原的席慕容说自己是在一个传统的蒙古族家庭长大的,父亲出生于锡林郭勒盟,母亲来自昭乌达盟,外祖母则是成吉思汗家族的贵人,因此虽然出生在四川,五岁前的她是会讲蒙古语的。

1949年随家人到了香港并一呆就是五年的她学会了广东话,大学时在比利时学绘画,又过了英语关,等她到台湾时学会了闽南语,“到最后才发现我把我的蒙古话给忘了!”当有人问她最大的遗憾时,她毫不犹豫地说是自己不会讲蒙古语,但庆幸的是也有弥补的办法——她会唱蒙古族歌。

“我在台湾的时候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老师,我认为喝酒是罪恶,但是自从我回到内蒙古高原的时候才知道喝酒喝到醉才是最好的,因为那个时候嗓子就开了。我姐姐是台湾声乐学会理事长,专修德国歌曲的声乐系教授。有时候趁她不在家我就在家里唱歌,她听见了就走来走去不进屋子,她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不进屋子吗,我要告诉别人:现在在屋子里唱歌的不是我。我的女儿遗传了她爸爸的绝对乐感,现在是钢琴博士,在她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家里唱歌,她说等一下我有朋友来,请你不要再唱……可是在内蒙古高原的这个湖边,喝点酒后放松了再唱,我觉得没有比我的歌声更美的了。”谈到她已学会的蒙古族歌,她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自豪,像个等着得到表扬的小孩。

■她的喜怒与他人无关

台湾省有400多个蒙古族人,而如席慕容般魂牵梦绕要回到故乡的并非所有人,比如她的好友张晓风就曾戏谑道:做席慕容的朋友好倒霉,她成天和你念叨的都是内蒙古草原,你实在不愿忍受时还不如享受她的草原。

其实这也与她的诗人气质有关。“我有一天和父亲在德国他任教的校园外散步,刚好有割草机在割草,父亲慢悠悠说了句:这是我老家的草香!当时我有一个感觉是父母的乡愁是子女无法分担的,但是我没跟他讲。那个时候我还在欧洲读书,后来我结了婚回到台湾,我写了一句话:那只有长城青山外的清香。”

事实上,1989年第一次踏上故土的席慕容是“一个伤心的蒙古族人”,“你们看到照片上这片细细的白桦林也已长了好几十年了,我到处跟人说给我一片原始林,却没有看到一片,都是再生林。那古诗里写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呢,更让我失望,那草稀疏矮小得连我的脚踝都盖不住……那个时候我是一个偏执的人,开始我说我是一个伤心的蒙古族人。”

同时她又认为自己是个很幸运的蒙古族人,“1949年开始很多蒙古族人远离乡关,一辈子没有回来过,如我父母那样是硬生生被切断的。我自己到了内蒙古高原才知道像内蒙古高原这样的苍穹,像内蒙古高原这样的旷野,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替代它,而我的父母是在这样的乡愁中过了他们的后半辈子。”席慕容的父母养育了五个孩子,身为老三的她一直以为父母不爱她,而作为第一个踏上故土的孩子,她才发现父母其实非常爱她,正是他们鼓励她一定要回到他们只能在梦中重游的故乡。

随着一张张由远及近的幻灯片的演示,她说她又变成了兴高采烈的蒙古族人,“现在我要告诉各位,我为什么是一个一点都不绝望的蒙古族人、是一个兴高采烈的蒙古族人呢。这个地方是我母亲的家乡——赤峰市敖汉旗,这里的人用30年的时间只种草和种树!这是2002年我过去时拍的,已经绿化了!他们说不管换什么领导,大家齐心合力只做一件事,种草种树。在这里你会发现草都长了,树都长了,水汽都出来了,你会觉得只要人肯认错,大自然其实是非常宽厚的,我现在变成兴高采烈的蒙古族人了。现在我看到人工林我就想跪下来,人工林是一样的,再给它200年它也会变成原始林。”2002年,赤峰市敖汉旗和深圳市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保护500佳”荣誉称号。

■她的草原与财富无关

身为蒙古族人,席慕容因为看透了其生活背后的文化本质,她对自己的根脉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草原文化真正的内涵在哪里呢?她认为很明确,那便是和谐、朴素。

“和谐不是驯服,而依然有野性。比如放养的蒙古马,我曾问过蒙古族朋友布赫鄂尔顿先生,我说500匹马养在外面你不担心吗?他说你放心,生人是靠不近马群的,只有主人才能进来。它们每天回来喝两次水,如果在冬天雪水够多的时候要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有一年冬天,电视台的人问他在做什么,他说我要找找我的马群,我还不知道它们在哪儿呢。相信什么东西都有灵魂,我不是独大的,在这个草原里面我要生活,植物也要生活,动物也要生活,对着这个天地战战兢兢地、互相想办法和谐相处地过日子,这就是和谐。”

席慕容认为朴素的意思就是在最简单的范围里面制造出最合用的东西,其实就是我们不贪求,我们要跟这个世界共存,让我们在生活中尽量不要做一个侵略者。“很好玩,有一次我在讲我们蒙古族人对牛、马、羊的了解跟温柔的对待,但是有人就说当初蒙古帝国对其他人的对待呢,我说那是两回事,那是打仗,所以对不起,我有一点点的太兴奋,我要收敛一下。”

席慕容在初中时曾拒绝和她本来喜爱的一位女地理老师讲话,理由是讲到蒙古族那一章时那位老师讲了很多道听途说来的蒙古族生活习俗,“和我在家听来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我也不知道我应该怎么跟她解释,惟一的办法就是从此不跟她讲话。为此教务组还把我的父亲找到学校说你的女儿有问题,不跟任教老师沟通。我到现在觉得挺对不起这位老师的。”几十年后的席慕容仍是爱憎分明,“我最讨厌别人说一句话,说蒙古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我心想岂止能歌善舞呢,其中还有内在的精神特质。”这种性格是由于她的蒙古族血统还是受西式教育所致,让人只能揣测。

    ——以上内容来自《北京娱乐信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