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1938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心

 红豆居士 2014-10-26


武汉,1938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心

2014-10-25 05:41武汉晚报

  记者金文兵

  10月25日是武汉沦陷纪念日。

  1938年的今天,武汉失守。

  单从那一天看,无疑是个悲伤的极点,国破山河在;

  但由此上溯4个月回看,那一天无疑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保卫战中悲壮的顶点;

  由此下溯7年,那一天无疑是一场血与火战争中史诗般的转折点;

  由此再下溯76年,那一天又无疑是一个城市浴火复兴的起点—

  1938年7月7日晚,武汉举行抗日周年纪念的盛大活动,十多万群众分乘几百条木船,举着火把汇聚在长江之上。这时候,不知是谁领头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歌曲,立即引起大家的呼应,十几万人的歌声掀起了巨大的声浪,汇成了血泪凝聚的交响。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此前的6月24日,日本五相会议决定“集中国力解决中国事变”。他们的目标:武汉。在他们看来,“攻占汉口作战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因为“从历史上看,只要攻战汉口、广东,就能支配中国……”为此,日本拨款军费32.5亿日元,集结40万大军,只有一个目标:占领武汉。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役。此刻,中国军队在大别山、鄱阳湖一带正殊死抵抗着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中国集结100万军队,也只有一个目标:保卫大武汉。

  “保卫大武汉!我们要坚决地保卫着她,像西班牙人民保卫马德里。”—这也是一场世界瞩目的战役。共产国际主席团两个月后高度评价中日之战,“是对于一切法西斯侵略者的掠夺计划之严重打击”,它“不仅是为保卫自己国土,保卫自己的自由与独立,而且也是保卫全人类的自由与和平的事业”。1938年的武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心。

  战争脉络,在更早之前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占领中国北方。1938年3-5月,华北日军打通津浦线攻占徐州,与占领上海、南京一带的中支派遣军会合,并截断中国的长江以北的经济命脉。为了速战速决,他们将下一个目标定在武汉,打下武汉,彻底打掉中国的抗日意志。

  之所以选择武汉,日本从战略上考虑,占领武汉,“对于国民政府来说,就意味着丧失了湖南、湖北的粮仓地带和中国内陆唯一的大经济中心,不但会造成该政府经济自给的困难,并且会减弱现在唯一的大量武器的输入通道—粤汉路的军事、经济价值。这样一来,即使该政府逃到了四川或云南,以保持余命,但在这种山岳地带,也无法发挥比一个地方政权更大的作用了。”

  而日大本营决定“准备以初秋为期,攻占汉口”,从战术上考虑,即能更多地掠夺当地粮食,实现“以战养战”,又能利用长江涨水期,便于海军配合行动和水上运输补给。

  热血之城

  握有实力优势的日本低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抗战决心,也低估了武汉和武汉周边四省砥柱中流、挽狂澜于既倒的作用。

  1938年的武汉是中心之城、英雄之城,也是青春热血之城。

  此刻,中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均在武汉。

  此刻,《抗战建国纲领》制定,国民参政会召开。一时间,武汉地区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热情空前高涨。从东北、华北、华东及平、津、沪宁等地的大批爱国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云集武汉,先后组织了武汉青年救国团等几十个抗战的群众团体。震撼人心的献金运动在短短的五天内,筹资达百万之巨。抗战开始时的阴霾沉闷的政治空气一扫而空。

  “保卫大武汉”成为全国共识。

  一场波澜壮阔的保卫战

  1938年7月,华中派遣军兵分五路向武汉发动总攻。在四个半月的会战中,著名战役几十次,每一具体战役,又往往由数次战斗组成,大小战斗几百次,中国军队步步为营,节节抵抗,中国军人每一山水间,都碧血长虹,慷慨悲歌。

  后来史家公认,武汉保卫战是抗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地域最广、时间最长、投入兵力最多、牺牲最重的一次战役。

  日本也损失惨重。据统计,日军死伤约二十万,内含将校级军官698人。其所用的十二个师团兵员补充达五六次之多,海空军被击毁击伤舰船达百余艘,飞机百余架。

  更重要的是,日本并未达到结束中国战争的目的,相反,由于日军在战争中的大量消耗,占地过广,战线太长,可用于前线作战的机动兵力大大减少。中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相持。

  “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中日战至10月,因为南北战线的失利,武汉陷入东南北三面包围,已失去坚守的意义。中国军队开始主动撤退。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

  但留给敌人的是一座空城。中国军民在撤退前完成了一次关乎国运的大搬迁、大转移。

  据统计,经过武汉起运的内迁厂矿共304家,物资51000多吨,技术员工达万人,城市人口疏散转移一半以上。大致完成了民族工业内迁的任务,奠定了中国长期抗战的经济基础,充实了战时经济力量,树立了后方工业的主干。

  难怪英国历史学家拉纳·米特在《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中写道:“中国敦刻尔克大撤退,紧张程度与英国在敦刻尔克的撤退并没有两样,或者还要艰苦些。”

  1938年,纪录电影的先驱尤里斯·伊文思,在中国完成了纪录片《四万万人民》的拍摄,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且他真实记录的不仅是一个政府、一支军队的抗战,而是四万万人民的抗战。

  抗战不死,一个民族的浴火重生开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