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国全高中语文经典篇目课堂描述14《赤壁赋》

 王语雷悦读馆 2014-10-27

《赤壁赋》第一课时

 

一、学生背诵《祭十二郎文》中的两段。

二、听写名句:一在天之涯,                                       

      ,其又何尤?

三、讲解《赤壁赋》。

1.苏轼的黄州时期:最不得意而又写出许多最得意作品的时期,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石钟山记》等。

元丰三年(1080年)到1085年,苏轼在黄州团练副使任上度过了近五年的困苦和压抑的贬斥的生活。这个时期他一面像一头暂时战败的雄狮,一边舔着伤口,一边还在憧憬着建功立业的辉煌;一面又飘飘欲仙超迈放旷起来。

2.黄州: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3.时间;节令: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4.讲解全诗。

秋月夜。

泛舟:“随意飘荡,任意东西”,荡着小舟。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慢慢地。不兴:不兴起。清新的风缓缓吹来,江面上一片平静。

举酒属客:酒。`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此章为“思慕月下美人”。

美酒,美景,美辞。

少焉:不一会儿。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横:充溢,白茫茫的水气在江面弥漫着,笼罩在江面上。(联想《荷塘月色》:“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水光,波光,与月光连成一片:水光接天。

这是一幅“清新浩阔的秋月大江泛舟图”。

是画境,也是心境。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如:往。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一苇,借喻。万顷,借代。

还有引用,对偶:“赋”的文采。

纵:放旷。一苇、万顷,渺小和巨大的对比,空阔无边中一点生命的灵动。

凭舟泛波,在蒙胧的月色中,仿佛凌空而起,乘风飘举,“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好像超越了尘世,脱离了人间,生双翅而成了神仙中人。

注意:浩浩,旷达。止:留。遗世:脱离尘世。

还有:羽化,道教文化。

苏轼“外儒内道”,“以儒为用”,但绝不排斥道家的哲学智慧。

“于是饮酒乐甚”。“乐”总结此时的心情。眼前的江山明月,让作者“乐甚”,高兴极了。

“扣舷而歌之”。洒脱,随意,放旷,于是“歌之”。“歌曰”:歌词说。

歌词为楚辞的形式(多用“兮”; 桂、兰、美人等意象)。

同时也是情感上的过渡与转折。

“桂棹”、“兰桨”、“空明”、“流光”,合眼前景,而“望美人兮天一方”,让作者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此处的“美人”,有人认为指理想的君主,有人说指“理想中建功立业的风云人物”。

顺便介绍“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

此时的苏轼可能更多是关于英雄的联想,(这与课文注释不符)。这种内心的矛盾外化为主客。“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比喻。

“舞”、“泣”,不及物动词使动。夸张,侧面烘托。

五、布置作业。

1.作文:小议自信。

要求:①议论文;②条理清楚;③正反事例各一个;④不少于600字;⑤联系实际;⑥抄写认真。

2.背诵本文(周六、周末)。

 

《赤壁赋》第二课时

 

    一、《赤壁赋》。

    二、继续学习。

    1.联想《红楼梦》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2.鉴赏三、四段:主客问答。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正:整理;危:端正。

   “主客问答”的形式是“赋”的传统形式。

   “月明星稀……”,由眼前景联想到曹操的名诗。

   “西望夏口……”,由名诗联想到古战场。

   “方其破荆州……固一世之雄也”,由古战场联想到英雄豪杰。

    下:攻占。顺流而东(东进)

   “而今安在哉”,时间的巨手无情地抹去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况:递进。渔樵:名动。“于……”:介词结构后置。侣:友,名意动。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生苦短,人生渺小。

    哀:哀叹。羡——长江无穷无尽(永恒)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一种理想,但不可“骤得”(多得),只能“托遗响于悲风”——回答苏子的话。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以“水与月”作比,取眼前景。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变化是相对的。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角度不同,结论不同。

    问:“我”怎么也“无尽”呢?

    明确:   

“大我”:人类

“我”   “小我”:精神永存,精神不朽,建功立业。

 

    “何羡”,照应上文“羡长江之无穷”。

    “且夫”:再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是对非分之物的态度。这里重点是从包括生活际遇、社会地位、仕途穷通、政治作为等社会形态来指称的。相当达观。

    “惟江上之清风,……之所共适。”精神贵族、富翁。“返归自然”,在天人合一中摆脱精神羁绊。——乐观通达。

    一个“喜”字,表明由“乐”——“悲”——“喜”的一个心路历程有了一个自得的结论。“洗盏更酌”,“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不知东方之既白”——放旷起来。

    四、学生背诵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