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国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描述11《念奴娇·赤壁怀古》

 王语雷悦读馆 2014-10-27

一、学生齐背《虞美人》、《雨霖铃》。

二、板书课题。

解题:念奴娇,词牌,双调,100字。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赤壁怀古:词题,怀古之作,所怀之古为:赤壁大战。

二、学生自读注释。

教师提示背景:北宋元丰二年十二月(公元1080年初),苏轼因“乌台诗案”受挫,被贬至黄州任协团练副使。

三、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朗读,并提示感情。

四、教师范读。师生齐读。

五、鉴赏全词。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提问一生:从这几句诗里,你看到什么?

答:滚滚江水向东流去。

还有?眼前又出现了“千古风流人物”。

还有?

明确:作者站在长江边上,也同我们一样,眼前首先是实景:大江东去,但由“东去”的大江进而联想到历史长河,联想到创造历史的“风流人物”(杰出人物)。三句话,将辽阔的空间与悠久的时间沟通起来,创造了深远的意境。但是,紧接着,“千古风流人物”又不见了,被“淘尽”了。淘:冲洗的意思。所以,在这雄阔的画面背后还有着“风流不在”的悲凉,这又是这几句诗的深沉之处。好吧,大家一起品读一下。

师生齐读。

教师:这几句算是起兴,营造氛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是交代,“故垒西边”应为“西边故垒”,西边的旧战场。人道是:据说是,可见作者意不在考证而在怀古,在于借古抒怀。“三国周郎赤壁”,三个名词,非常凝练,但却点明了朝代、人物、事件(或地点)。按说应该接着写周瑜。但作者宕开一笔,用十三个字为我们绘出了一幅“长江胜景图”→“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教师朗读,提问:这几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学生回答:比喻。

教师:比喻的哪一种?

学生:借喻。

教师:以雪喻浪花好在哪里?

学生:配合“卷”字写出了浪花的形状、厚度、色彩、亮度等,形象、生动。

教师:还有什么?

学生:拟人。

教师:哪几个字?

学生:拍。

教师:说“拍”为拟人有些牵强,实际上“拍”这个动词,主要突出其力度。大家注意“惊涛”的“”, “”为心理感受。至少为动物所有,用来形容“”,应为比拟。(提问一位同学):看过受惊吓的马?

明确:受惊吓的马的特征:狂躁不安,狂放不羁,仰天长啸。作者在这里用“”状“”,实际上也是突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奔涌不羁。

教师:还有什么?

学生:夸张。“穿空”。同时这个“穿”字还化静为动。

教师:再来研究“乱”字。嶙峋的怪石参差错落,一个“乱”字,既通俗又凝练,极富表现力。

归纳:作者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营造了惊心动魄、气势恢弘、波澜壮阔的艺术画面。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过之后,心灵上也将受到深深的震撼。这为后文写周郎起到什么作用?

衬托作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该句在全词中的作用如何?

学生: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

教师提问:他的眼前会出现哪些英雄人物呢?三国时期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横槊(长矛)赋诗的曹操,苏轼《赤壁赋》里有“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驰马射虎的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单骑救主”的赵子龙;“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等等。但是,主要笔力放在周瑜(yǘ)的身上。这是为什么呢?先看他都写了些什么?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想到周公瑾先想到“刚娶小乔”的目的何在呢?事实上,小乔嫁过去已有十年了。作者将这两件事拉在一起,这是艺术创造了,意在突出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美人衬英雄,写出了周瑜的年少得意,这实际上也是绘画上的“刷色”的技巧。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看注释突出了周瑜的什么特点?

学生:从容闲雅,指挥若定。

请一生朗读这几句。并提问:仰慕吗?

学生回答:仰慕。

追问:你认为苏轼仰慕吗?

学生回答:作者津津乐道,肯定仰慕。

追问:仰慕什么?

学生回答:年少风流,功成名就。

问:有作者自己的感慨吗?

学生回答:有。作者当时已年近半百,但功业未成,且被贬黄州。

教师:所以,作者接着很自然地写道:“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应是“神游故国”。故国:旧地。与“山围故国”、“故国不堪回首”不同。“神游”:精神往游。透露出“神往”之情。“多情应笑我”,应是“应笑我多情”。此处的“笑”为何意?

学生回答:嘲笑。

教师:那就是自嘲了。

再问:“我多情”,我多什么情?

明确:报国之情。那么,自嘲自己对国多情,是否超脱了,旷达了。

明确:这是辛酸的自嘲。实际上作者根本放不下。→联系《六国论》谈北宋的形势。体会作者的多情。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即“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有感于人生短暂。那么,“一樽还酹江月”,有何感慨?

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这个动作,可能的话请表演一下。

设想:身边一几案,一书童,几案上放着一架古筝。书童坐望江对岸。苏轼着老蓝布衫,修身而立,先吟诵自己的《赤壁赋》,然后举起酒杯,祭奠江月,缓缓倒下,猛然一抖,将酒洒向江心。——一股英雄豪气自胸中升起。

同时,“江月”这个意象,它的核心内涵是“天地的永恒”,将“江月”与“如梦”人生相对举,也融进了作者深沉的感慨。

齐读全诗。

教师板书总结。

 

即景抒怀

                  壮阔恢弘 豪迈之气

写人咏史

 

师生齐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