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段传奇相声 ——《侯宝林相声》读书报告 老区13级刘鑫凯

 刻骨铭心295 2014-10-27


阅读书籍:

《侯宝林相声》、《中国名胜古迹对联》、《燃烧的太阳》

前言:

提起相声,大家都会想到这种雅俗共赏且独具魅力的表演带给人们的无限欢乐,会想到郭德纲、姜昆、师胜杰和侯耀文等人,会羡慕他们能凭借一张口吃饭,羡慕他们把语言能说得这么有意思,羡慕他们能上春晚、能开演唱会,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切和一个人离不开——侯宝林。

在他那个年代,众所周知,相声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演员的社会地位也低下与乞丐无异,并被认为是滑舌贫嘴、荤腥满口的,然而这些成见在侯宝林那一代人的努力之下获得了突破,他们除了净化语言、雕琢内容外,对于如何透过相声揭示观点、突出主题更是卓有成就,由于他们的努力使得相声终于成为一项“艺术”,让艺术界的朋友们刮目相看。

时代的烙印:

侯老出身贫寒,自幼被舅舅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饱尝了城市贫苦人民的艰辛生活,自十一岁时开始拜阎泽甫为师学习京戏,可那时候学戏可不光只学戏,他得整天打杂、烧水、做饭、看孩子。只有趁空时,每天到天坛溜嗓子,练“云手”、“起霸”等京剧表演程式。

勤奋的练习为他打下表演的基础,同时这期间他接触了相声,看到相声如此的深入贫困人们生活,从人们的生活小事入手加以渲染,让人倍感亲切,备受鼓励,让他甚是喜爱。于是十二岁时他毅然放弃京戏,先后拜常葆臣、朱阔泉为师,更加刻苦的学习,并曾在北京天桥、鼓楼一带“摆地”演出,说单口相声,与许许多多旧社会的民间艺人一样,以此挣钱谋生,养家糊口。

相声界的创新:

侯老一改当时相声粗俗的风气,以高雅的情趣与格调的质朴、正派的台风赢得了广泛赞誉。新中国成立后,百花齐放的政策下,更焕发了艺术青春,很快就成为妇孺皆知、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此后,他立志相声改革,一面对一些传统相声进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如《婚姻与迷信》、《一贯道》等。他的带动下,6080年代,大陆的相声全面净化学建理论、创作如雨后春笋演员风起云雨。

一剂良药:

侯老的相声取之于民间,用之于民间,摈弃那种光靠想象的虚谈和对政治的冷嘲热讽,真正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入手,以幽默诙谐的手法把人物给表现出来,使之具有充沛的生命力与感染力,不仅仅是对下层人民贫苦生活的揭露与同情,更是对人们的心态的一种激励,是唤醒人们以积极、乐观、幽默的方式面对人生的一剂良药。我们的三农不也是有这方面的目标吗?我们想通过我们的下乡表现我们的整体风貌,为农村注入新鲜活力,更加具有生机。

传承与延续:

还好侯老的子女们够争气,也有继承父业从事相声工作的,他们更是把侯老一生的相声编辑整理成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一笔财富。一路走来,如今的相声工作者有学历愈来愈高的趋向、学演相声则有年纪愈来愈轻的现象;而知识分子投入,增加了原创力,创作与表演者皆有能力更自觉地使用艺术技巧来传递看法和提高品质,而“听相声”则逐渐从娱乐活动转变为一项高尚的文化活动、艺术活动、甚至思想活动。归根结底,如果没有“侯宝林”,相声发展恐怕也不是今天的局面。

引发的思考:

有时候我就在想,将来要是没了相声会怎么样?少了一种艺术,丢了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减少了就业岗位。还有呢?人们没有它就不能活了吗,有了它人们就可以活得更好了嘛?不会,虽说存在即有价值,相声从萌芽到高峰再到现在也在艺术领域发挥很大作用,但也仅仅如此罢了,它始终只是一种表演,不是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大众不可能在生活中去做它,最起码忙着生计的大众不可能做它。

为什么相声不能像音乐、美术那样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一,相声演员不需要,他们只需在国内就吃喝不愁了,有钱人,懂艺术的人不会让他们饿着的。二,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不需要,他们有他们那边的脱口秀。

但为什么侯老等人能坚持不懈的从事相声表演,并同时注重整理,更是历经一代代而仍旧人才辈出,我想是因为在相声上付出的情感与精力,更是源于一种专注后的使命感,一种深入后的感动。

围绕相声展开的想法:

以相声类推,其他事物不也一样吗?我之前曾迷惑三农到底该是个怎样的社团?我们是该通过她来引导一条路,从而走得更深,还是全心全意的在两年内完成在三农内需做的事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付出这么多时间精力,去练文艺,去下乡,去春游,去学习三农理论文章,去讨论新闻,去筹建项目组、、、、、、我会了好多文艺,即使回家也可以给家人展示;我更加知道乡亲们的亲切了,知道更主动的在村里打招呼了;学会了怎么筹建一个项目小组,怎么协商、、、、、、可让我自己说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旁人却一直感到我们三农是个很耗时又很很优秀的社团:我们的学习氛围浓厚,更有家文化,有老会员和老师们的背后支持,这是其他社团无法比的。

我们三农有那么多优良条件,但我们这一届在资源的利用上确实差劲太多了,一些保留下来的材料可不仅仅作为记忆啊,都是经验啊,需要我们经常去翻阅啊。这话说出口我又感觉是如此苍白无力,我自己都做不到,为什么呢?我对三农不在乎吗?我不想多了解点三农知识吗?我不想积累经验通过下乡去实践吗?我的时间紧得连一周留出中午两个小时去办公室的时间都没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侯老用他的努力与成果真实的向我们阐述他的决心,我想我知道自己该在三农做什么了,又或者我知道该怎么做好自己了。我们三农应时代而生,必将随时代而发展。我们那么多人说三农需创新,那我就期待我们这一届能在继承好优良传统的前提下,团结一心地做好事业,在文艺、理论学习、实践活动、三农内部交流上进行创新,创造一段传奇吧!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用脚来好好说话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