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提醒】行者老师讲中医第16讲《伤寒脉法三08-14》20110924讲

 inr的收藏室 2014-10-27

行者老师讲中医第十六讲《伤寒脉法三08-14》20110924讲


上节课讲了五条脉法、从第三到第七,五条。大家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疑惑,或者是领会都可以拿出来讨论一下,分享一下。

同学:那个少阴脉应该是指的是具体指那个部位?

行者:应该是太溪脉。

同学:是太溪的话,那我们现在在临床上有没有用到趺阳脉和太溪脉这两部呢?

行者:有。

同学:有,是吗?

行者:危重病人太溪脉不见的话,就代表元气绝、根气绝,这是预后不好。急症病人吧,少阴脉不出代表肾气都瘀滞住了。其他还有什么要问呢?

同学:老师请问一下,趺阳脉可以同理去推右手的关脉候脾胃的地方吗?

行者:有类似之处,不全一样。

同学:那区别在那里啊?

行者:因为足阳明多气多血,它的脉气会比较盛一些,所以和关部不一样。要摸的话一般都比较滑一些,脉形稍微大一些。两处脉象的禀赋不一样,反映问题的机理有类似之处。

同学:如果一样呢,在这边一摸的一刹那就是你感觉到的可以有一样的。

行者:类似的推导一定有的。

同学:我问一点,脉法五讲,“脉迟,尚未可攻”,这个脉迟一定是脏阴难化吗?脉迟一定指的是腑热敌不过脏寒吗?

行者:它这里面的脉迟是有个环境的,只在大环境里讲。一般在外感病传变过程之中,有慢、有数、有迟。数为在腑,迟为在脏,在脏的话就是五脏藏精太过不能起亟,它的用不足了,体变盛了,所以这时候阴寒之气难化,所以脉流羁迟迟缓,这样就出现了迟脉。就是说,所谓的“迟则在脏”就是这个病往深层次走了。它有两个,病发于阳发于阴,发于阴是往里走,发于阳是往表层次发。为什么这么说呢?疾病发病是怎样发的?分从阳化现,从阴化现。六经五脏有一气不使,郁结在那儿以后,它就要传变。怎么传变呢?五行有五行的传变,六经有六经的传变,这个时候它在生克之中还有阴阳的取向。从阳化现这是一般疾病向愈的现象,从阴化现这是往里走,加重的现象。脏腑之间,脏呢藏精,然后神气要发越,腑气呢通行,阳气流行,腑气要收敛、敛降,这是腑气,阳气要敛藏。这是两种现象。病滞在阳,阳气不能收,滞在阴,阴气不得化,这是两种现象。它为什么滞在阳滞在阴呢?这就跟病人平常的体质有关系。平常体质阳气偏盛,阳气容易浮越,容易滞在阳;平常体质阴气盛,或者是气机偏于含藏、内敛,就容易郁滞在里面。但这也是两种力。疾病发于阳发于阴,怎么发?靠元气鼓荡才发的,是这一处元气郁滞在那儿了,郁遏不通,它才找地方去发泄。

同学:像有的小朋友,他一受寒感冒的话又拉肚子同时又有高热。

行者:不是高热,拉肚子了热就不会太高。拉肚子了,这是这样的:内有太阴之寒,外有太阳之热,这是两种现象。古云“协热利”,桂枝人参汤证。这时候是太阳经经气没有陷在少阴,陷在太阴了。因为我们一身太阳经气是靠营卫之气,是靠中焦来支撑的,是不是?中焦之气内陷,不足于支撑了,所以太阳不得开,所以出现太阳病,发热。这个时候,别说桂枝人参汤了,你用上理中汤也会应该会起效果,中气一足它自己就会发出来。

同学:冬天看到小孩发烧感冒后咳嗽,很长时间都不好,这是怎么回事?

行者:这个问题大家谁来解释一下。

同学:那个寒水滞肺。

行者:本来呢,病在六经就是外感发热这些东西,现在出现咳嗽,咳嗽代表邪气内归,深一层次。像很多小孩外感病就怕,西医也说,一发烧了就要注意,有病就赶快治,别烧成肺炎了。其实不是烧成肺炎,是邪气不能外开,然后入于内变成肺炎了。肺气不开的话邪气内归了。

同学:是卫气内陷了。

行者:是。这个时候,你老用寒凉药可能导致所谓的痰气闭在里面。要治疗的话,一出现这症状,常用麻杏石甘汤。它既然陷在里面,既然由经入腑了──营气陷入脏,卫气陷入腑──营入腑的话就要清腑热。营气陷了阴精不化,寒;卫气内陷的话,就会是腑热内迫。不同的高下,高位肺、胃、大肠、膀胱,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现象,而且根据邪热不同的现象。中焦属土,如果是热气盛的话,这个疾病从阳化现也是会入腑,入于阳明。如果下焦肾气不足的话,它就容易入于膀胱入于大肠,如果下焦气足的话,上焦肺气不足它容易往肺。

同学:往肺里跑就算入脏了?

行者:肺胃相关,开始说入气管这些,气道,肺胃有热。其他还有什么问题?

同学:如果是肾寒的话,木气陷于癸水,比如说左尺脉是弦滑数脉,这个数脉正常按刚才脉法五的话它应该在腑,这里面是?

行者:膀胱热。也看是浮还是沉,滑脉属热,下焦病在血分,可能有血滞有瘀血。然后看是浮还是沉,沉的话可能在血分,就会有蓄血瘀血这类;浮的话可能在气分多一些,可能会小便这些热、小便热利就会多一些,小腹部热痛这些现象。一个在气分一个在血分。这两种需要辨别一下,根据它的浮沉现象。至于说盗泄不盗泄的话,就看脉体了。脉体比较细一些,比较浮,比较簿一下,这就是阴分不足,阴分不足的话可能就会盗泄,这代表肾精不足,肾精不足水不涵木,木气就四处疏泄。这时候就会出现典型的脉浮,浮而无根,浮而根气比较少,这时候下焦亡精失血,然后下肢又汗多,下肢汗多,上面不出汗,等等这些现象。偶尔也会出现浮肿,这种浮肿叫气肿,你摸着看着很肿,一按没坑,一抬手就起来了,一按抬手反而就起来了,这叫气肿。气肿就是木气郁陷在底下了,阴分不足,气有余。形伤肿,气伤痛,形伤了气还在,足着呢。其他还有什么问题吗?行,其他没问题了说一下上节课给大家留的问题。谁重复一下。

同学:上节课的问题是六部脉察陷下,各代表什么意思?

行者:对。想了吗?

同学:想得不多。

行者:要仔细想。很多东西就是因为不懂,想不清楚才要仔细想。那你现在大概讲一些吧。

同学:我理解察色按脉之后,想起上节课的留的问题,营卫内陷,就是说,应当讲的是所谓的区域。

行者:营卫内陷跟这个浮沉可能还不太一样,它反映邪气有时候在表在里,在表可能浮一些,在里不一定沉。

同学:就是说营卫内陷,营气内陷和卫气内陷它体现的不一样。所谓营气内陷就是阳气不能升达起来,卫气内陷就是说阳气外张不能敛降。这是你上次讲的那个营卫内陷问题。然后说那个脉气如果察陷下的话,左右脉的陷下不一样,左部脉的陷下是一种升不起来的陷下,而右部脉陷下是脉气不能潜敛的一种状态。就左脉而言的话,它那个陷下,不论是寸关尺总体的脉气,就是说偏于靠里或是单部脉的陷下,总的来说肯定有这二方面原因,一方面就是说阳气亏虚,另一方面因邪气深重。如果说有单部脉陷下的话,肯定是这两方面的原因。

行者:那一步一步讲吧。

同学:一步一步讲,寸关尺想得不是太细。

行者:行,那其他人呢?

同学:这个我查了一些书,它这里有点像,像伏脉,就是潜伏的那种伏脉。

行者:不是。

同学:不是吗?可能我没理解陷下,应该两种摸法……

行者:陷下是无力,伏脉是潜伏在那儿,实力还都有的,没有大伤。陷下是一部脉气已经不足,不足以支撑了。可以这样说,脉象非常沉弱,部位有点陷下。陷下其实更主要讲的是这种部位。我们两只手伸出来以后,在寸口脉脉息上这地方有很多肌肤皮下脂肪这些的,摸着有一定的柔软丰润的肌肤,这叫尺肤,这个地方陷下代表一个部位它的皮下组织这些都比较薄弱一下,你感觉这个部位就像地一样比较贫瘠,一下摸得陷下了,皮底下就是筋骨了。这叫陷下。

同学:上次不是讲那个陷下就是浮取、中取、沉取都特别弱吗?

行者:是微弱,但是陷下不光是那个脉,还有尺肤的感觉,两方面都有。如果光是脉陷下那就不叫陷下了。那叫一部脉沉弱、沉微,你不会感觉到陷下。这部脉怎么摸得不清楚,你看胖的人,胖的人有可能六部脉摸得不清楚,你不能说六部脉都陷下了。陷就说有个形的感觉。

同学:摸着摸着比较有那个肌肤凹进去的感觉。

行者:对,对有凹进去的感觉。

同学:这是不是代表这部的脉气不足,不足于把这片肌肤支撑起来?

行者:底气不足。你讲一些从那个左手脉,左寸关尺。

同学:如果是左尺的话,就是代表升发的这一块,就是说精气本来就比较弱。

行者:左尺脉,水中升起一点真阳,这地方如果贫瘠的话,这个人一身的本钱就很弱了。很多人有陷下的,很多女性,二十多岁,长期熬夜工作,本来身体底子也不算好,焦急,然后慢慢体质差,到差不多三十岁,你就能摸见左尺脉这种现象,而且脉一般弦细、弦紧或弦急。

同学:陷下跟沉弱有什么区别?

行者:陷下主要讲形,又兼讲脉体。一般陷下的话,几乎脉体也跟着沉弱,有相类似的。它即使弦紧也是偏沉弱的,已经没有形质支持它了。首先讲左手寸部,直接讲算了。左寸部主什么?

同学:心。

行者:主外。人身体最外一层,是什么最外一层?神气的最外一层。当然,右寸部是形质的最外一层,肺为华盖。心主之外,其华在面,所以说左寸脉略沉、陷下的话,代表它心阳偏于不足,阳气不能外张。这时候精神就蔫一些,神气就显得不足。如果陷下还有点沉滞什么的,那可能内在心血还有瘀滞,这就得考虑是不是心脏还有问题,这个问题一般都是心肌炎什么的这些内在的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小。当然,冠心病、心梗,那都是归于右边,都是右路胆胃不降,浊气上涌导致的。左路心气不得开达,你看心肌炎什么,都外感了,外感之气不发,压着的。小孩感冒了,有时候上焦心气不足,抗生素用点,用完以后变心肌炎了,正好邪气内归,然后陷在脏腑。这个时候要治的话还得从左路开达心阳,从哪儿进来还得从哪儿出去。心脉内陷的话,这样的人平常脸色就没有太多的光华。凡是那种脸上光彩照人的,左寸脉肯定不会太弱,而且稍微有点外浮。过去古代脉书中讲,左路左寸脉浮大,对于女士来说这是一种贵相。周学霆的《三指禅》里讲过,名门闺秀大部分左寸脉浮一些、有力,精神头足,到什么场面都一点不慌,精气足。

下面继续讲左关脉。左关脉是人的本命脉,木气是一个人的生机,在六气里面代表着自己。这部脉陷下了,代表陷下的身体生机不足,气运也不足,各种外来运气都是一塌糊涂,不论家里的、事业上、单位上都不行,而且很可能还受到了,就是讲,暂时出现这脉象的人肯定短期内受到了精神打击了,不是被撒职了,就是可能失恋了。这时候中医两种说法,一种叫脱营,叫作“常贵今贱,谓之脱营”,就是以前很风光,现在突然没人理了,非常灰心丧气,这叫脱营。“常富今贫,谓之失精”,现在没有了,过去只要你一穷下来,你没饭吃,粮食都吃不饱,别说肉了,一下精气就没来源了。以前挺富的,每天大吃大喝,吸收能力都差,现在突然吃这么差的,更吸收不好。这两种病汤药治起来都挺麻烦,现在没有第二种了,第二种病就说要吃好的才能恢复,要不没用。第一种病就得做心理开导,以前当官,大伙都捧着,现在没人理了,人见人烦,是不是?常贵今贱是脱营。脱营是什么?左部脉肝脾要生长,主的是营血,营血一下就懈下来了,懈怠下来了,不支持它了。不光是脉气,这一脉的部位都会陷下。

同学:也有可能是元阳不足吧。

行者:不是元阳不足,是它的生机不足。我们这个人体,这一口元气可以化阴可以化阳,你用附子,用完附子它就热,你用完芩连它就寒。不是说附子芩连能给它精气,给不了的,你不过改变了它的这个生化转化的方式,它的精气多寡还在,即使这样用了也不会影响他的元寿。只是你打破它的规律,老叫它收不叫它升发,时间长了,元精元气就消伐了,人的寿命也在消伐。

我们这人体,元阳盈缩,它是个立体的,是在内的,不是像六部简单的表面的六经循环,那是外在的。它是脏腑之精气,内在由奇经八脉来沟通十二经络,支持肾精,支持五脏六腑的精气,内在有个总的系统来支持它。这个系统如果微弱的话,整个精气系统都会衰弱。不要把它想成很简单的一个体系。但是又是很简单,简单到最后就是元阳盈缩,我们就一口精气,这一口精气它是以盈缩为主的,我们用药只是调整它的生长收藏不同的现象。你调整顺了就跟一家公司一样,你领导做各种决策,做完以后一顺了就感觉元气恢复了。其实元气还没有恢复,这钱还没有收回来呢,只是感觉这个工作各方工作已经上路数了。人体也是这样。在这个情况下,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它才会恢复。所以有时候用药刚调好,刚调好马上会犯,底子还没打好呢。

同学:一般受打击左关会弦滑,这是什么情况?

行者:滑脉代表什么?代表血多气少,代表他的血分还比较旺盛,这个时候证明他肝血平常还足着呢,现在虽然生气发火,说明平常心态还挺安宁,储备还挺足。长时间老焦虑,老发火的话,肝脾就会受伤,就会导致弦紧、弦硬、弦细、弦涩这都出来了。为什么会硬呢?说明血少了,流通不畅,血多了,流通畅了就会软和。阴分不足了以后,慢慢就会欠于流动,就是阻滞住,这是以前讲的例子。营血都是温发的。

同学:有的血分很足的人,突然受到大的打击,一下子也会变得沉弱。

行者:这有的时候不太会吧。他一般受了打击会比较生气,所遇不遂,顶多气得脑溢血,一口气喷不出来了。受打击时本来气就不足。

同学:刚才说的左关沉弱,一般是失恋或被撤职了。

行者:那种就看他平常修养怎么样。平常修养挺好的,撤职就撤职呗,撤职我再升上去,是吧?撤职以后心里肯定特郁闷,心想:这帮王八蛋,我非得报复他,(众笑)对吧?他是气本来就不足,在位是被气运托上去的,现在气运一没了,他就一下子就跌下来了。

同学:那气运是什么?

行者:气运就是外在的天时地利、外在的六气。天有天气,地有地气,还有我们人生下来的禀气,随着日月的变化,我们内在的禀气跟天地的日月之气有时候有消伐,有时候又产生共鸣,共鸣的时候气运就来了,这各种好事都跟着来。如果是严重的对抗的话,就别干事了,一干事肯定都是毛病。

同学:那么气运感应于人体,对应到人体的哪些器官,比如说……

行者:感应到人体,就是说你气运来了以后,你身上有的小毛病全没了,气血旺盛了。

同学:作用在中气上吗?

行者:不是中气上。它是个外在的感应,感应得强一些。这个时候你要多耗呢,身体该损伤还会损伤,它不会说是增强的。就好像这个国家还是以前那么多实力,但是外边突然多了几个强大的盟友来声援你、呼应你,感觉就不一样了,内在的东西还是没有变化。所以气血一年中有消长,一月中也有消长,一日中也有消长,随着我们从出生那一刻,然后也有自身的这个流年的运气消长,这里面有不同的变化。但这个变化是外在的,我们学医的人呢,主要是把握住内在的、现实的,根据脏腑精气的寒热虚实,然后来推断他现在到底是怎么回事。在这方面不是太精通的话,也足以看病,如果精通的话会预测,会预测他这个病的走向、变化,什么时候该好,什么时候好到什么程度。

下面讲右寸脉。右寸脉主什么?如果是左为营的话,就右为卫。卫气不能顾护的话,卫气是国家的军队啊,军队都撤回来了,边防肯定不利。这个时候右寸脉陷下,这不用说了,气虚,这个人平常肺气就弱,气质就差点。左寸脉看的是神采,右寸脉看的是气质;它们两个是一收一发。右寸脉陷下不足的话,那肯定平常容易感冒,先天生下来就体弱多病,怕寒,容易感冒。一阵风吹过来,大多数人没事,他首先病倒了。或者是他没病倒,首先打喷嚏,流清鼻涕,他先出现症状,也容易怕冷。但这种人也不容易很坏感冒,因为一年三百六十天不停地都在这小感冒之中,(众笑)所以就不会出现发烧啊什么比较大的问题。每一部都有它内在的支撑,但是高下又不一样。

右关脉是什么?中土脾气。脾气下陷,这个问题比较大。这如果是虚证的话,这个人就很有问题了;如果是实证、暂时的脾胃之气遏住了,太阴脉不出……为什么叫太阴脉呢?浮为阳,沉为阴。我不能讲阳明脉不出,讲阳明脉你就要讲趺阳脉不出。右关部位沉的地方本来就是属阴的,属于太阴的部位。浮为阳,如果浮取的话它本来就是阳气的彰显。食物中毒,中焦湿气遏阻的话,脉气会陷下,但是部位不会陷下;脉气部位陷下,长期的腹泻,又加上中土脾胃很弱,有一些慢性萎缩性胃炎,长时间的有个别的病人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这个脉啊,有时候你摸着就像一个管一样,他这个管中间突然陷了一下,陷下去了,这是比较明显的,有的人的这个脉象啊摸不出来明显的脉管,是不是?这时候本来就混混沌沌,感觉不到陷下,所以每个人不一样。

右尺脉。右尺脉脉气微弱、陷下的,也有,总归就是肾阳虚衰,精、气俱不足。有些女性做过子宫切除手术的,时间长了右尺脉也会陷下。右尺脉为封藏之本,又称命门脉,元气,这个门要关在里面,元气要守在里面,守在里面的这个元气一定是沉滑有力的,稍微有点力量,重按不绝。你们回去可以自己体会,这才叫元气的根本。你别按一会它弱了,按一会它没了,那就不是右尺脉应该有的现象。右尺脉很多病人会弦,弦就是盗泄不收,本来收藏的地儿它非来点生发之像。但是你得看,他如果是弦郁、弦滞呢,他是腹中有寒;或弦紧,它同时又候腹中之气,你上去一摸,一问病人,昨天又没少吃水果,这右尺脉偏于弦紧。左尺脉呢偏于外感,外感受寒,然后是腰背受凉,左尺脉弦了。回去吃了点凉东西,吃了点冰棍,你看,下焦肾气肾阳本来就不足,右尺脉就会弦紧,弦滞,有时候,紧就不用问了,紧肯定就呲牙咧嘴的疼。有时候弦,而且脉不流畅,滞。浮为腹满,紧为绞痛。行,我只是给大家提个头随便讲一下,大家主要领会脉气下陷。

同学:左尺脉陷下刚才有没有讲。

行者:讲了,第一个讲的就是左尺脉。左尺脉是根本,精血的根本,由阴出阳,阴中一点升阳。当然,它是我们阴气的大本营,其实它也不是大本营,只是外在五脏六腑之气表现的这么一个根本。

同学:上次提到还有一种陷下,六部脉不收。

行者:那个,我不说了么,让你们自己考虑。有陷下就有六脉都不收,左脉右脉它不收的现象又不一样。左脉不收是本脏精气可能不足,右脉不收可能是它的这个本气,本脏用的不足。肺胃还有肾全都是收敛的,肺脾肾,这右路一路全部是气要敛潜的,气要敛潜不足就会浮越在外,浮而不收;浮而不收就会出现各种现象,上鱼,尤其是右寸脉上鱼,从寸口上鱼际。右寸脉上鱼,这就是内经里说的“上之上,耳鼻咽喉中是”。

行,我们继续往下讲。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气,奔气促迫,上于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这种病在现在临床之中比较少,我们先看黄元御先生的解释:“少阴肾脉不至,则肾气微弱,而少精血。肾中阴气逆奔,促逼清道,上于胸膈。胸中宗气,为肾阴所迫,反聚而不散,气聚则血凝,故血结心下”。这用词,你看,胸中阴气微,阴浊所迫就行了,还肾阴所迫,听着不舒服。全身就一股气,到哪个地儿就应该换名字,换番号了。“血结而遏气清阳,不得上奉,故阳气退下。肝气不达,郁而生热,归于阴股,与下之阴气两相郁动,令身不仁。身之所以灵觉者,以清阳之生发也,今结血迷心,清阳沦陷,故身无知觉,而不仁也,此为尸厥。当刺厥阴之期门,任脉之巨阙,下泻阴股之郁热,上通心下之结血,令其清阳上达,神气通畅,则明白如初矣。最后这句没用。行,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就行了。他就讲了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是吧?这个少阴脉不至呢,并不是说肾气已经匮乏到极点,精气匮乏了。

同学:不是左尺脉沉弱?

行者:不是,是左尺脉就没有,被郁遏住了。有限的精气即使再亏少,如果被郁遏住了也会显示有余之相,左路阳气就不升发了,右路阳气就会浮于上,就会不能潜敛,出脉之气也会上逆,整个气机就会上逆。就看这个人平常阳气足不足了,从阳化现那就一派狂躁之象,从阴化现走内的话那就是浊阴干于清道。为什么呢?我们肺胃这一路,痰、湿、水、饮俱为阴邪,就靠三阳之气潜敛把它们带下去,三阳之气不得潜敛的话,马上就出来了:喘、喘满、嗔胀、是不是?“浊阴在上则生嗔胀”,现在不是清阳在上,清阳已经不升,都闭住了,那边浊阴就往上跑,叫“奔气促迫,上于胸膈”,就像很多那个哮喘的,是不是?“宗气反聚,结于心下”,当然这又有不同了。他这个底下有少阴脉不出这个现象,少阴脉不出了,一方面是少阴肾还有一方面少阴心,少阴之气内结的话心脉也会堵塞,“血结心下”。不像喘,喘是什么? 喘直接是少阴脉微弱,肾气就收不住,收不住这些,收敛不住这些,就是阴不足,不能吸,精气不足了,肺肾都敛不下来,肺胃之气。

“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这里讲的阳气退下,黄元御先生解释:“血结则遏其清阳,不得上奉,故阳气退下”,他这个讲的是左路,他这个血结讲的是肝经,心血阻遏了以后,还要考虑心血与肝血它俩部位还不一样。在临床之中,左路上去了这是清阳,右路降下来这是三阴,是浊阴,三阳要潜降。至于说右路要逆上去了,导致这个心血瘀阻了,大家也经常见,像冠心病、心梗等,滞留全身逆上,这类的逆上结于心下绝对跟肝血瘀阻搞不到一块去。我觉得这一条应该归于下句,“血结心下”,然后“阳气退下,热归阴股”,这两条的意思并在一块。冠心病,心慌、心悸动,心主什么的?心主血脉,往下走的。肝脾肾三阴都往上走,心肺呢?心肺居于高位,它就得往下敛潜,敛潜为用,就是离中生一点真阴,这是心。所以我们平常说要虚心,要把心沉下来,越沉下来就顺心,这运气也会顺一点,所以慢慢身体会好一点。每天气机都狂妄着,外张着,这都不好,都会不顺。所以水火要既济,心气要下济,然后心肾相交。心不交了,心气不能下敛的话,就会生烦。心火,火不能生土了,火本来是生土的,火怎么生土的?什么叫生?

同学:这有两种说法,一个是说……

行者:你说就行了。以后不要搞两种说法,就讲你体会应该是什么。

同学:就是心阳下泄,移热小肠。

行者:移热小肠?小肠不属土。火生土是讲的脾土。

同学:它也是属于脾土、中焦的。

行者:你不要搞那么细。它这个土是整个土。大小肠,小肠还属火,直接下来了,那你这段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要黄赤的,是不是?心火没升上去,泄下来了。它这个不是这样的。小肠气干什么的?小肠气是升的,心火怎么移给它的?移给它的肯定是心火,在上面郁结了升不动,所以它也升不了了,所以它协热往下走,所以小便黄。这叫心热移于小肠。生是什么?就是你说的,给,像河流一样流过去。母亲生完孩子以后,元气会弱一点,她的一部分精血气运也会传递下去,是这样的。当然,我们人有横向有纵向的,自己本身生生世世也还有个气运,这个是为主的。五行生克,这个生就好像流转一样。火是外延,木头烧成火了,火呢?化成光明散开以后,它要归于土。归于土叫什么?这一气要收敛了,就是壤内藏火。为什么就是四逆汤,用四逆汤来温阳呢?就是把火气拉回中焦,壤内藏火,壤内藏火这火气才持久。

所以,火气这是离中一点真阴,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阴,也可以把它理解成阳。这就是我们一身的元气,有升有降,这一点元气不能归于中土了,你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这就表明这个人,脾藏意啊,心想事儿以后,脾就收着,心动了想法,然后脾就瞎琢磨。琢磨也要有限度有规矩,该琢磨琢磨,不该琢磨就该休息,琢磨时间太多的话,分辨、患得患失多了以后,想得太多,这个脾意浮躁,心的精气就不得收敛。这个时候呢,元气,也就是阳气,它虽然藏在脾土中,但是它带着一身的精气,我们每天吃下去的饭,喝下去的水,这是阴气,可以通调水道、下疏膀胱,三焦决渎这些东西,阴精,这些东西全要靠肺胃一路敛潜,全要靠心经的火气内归来温养它。你看,很多人一个劲儿地附子干姜在底下温着,越温越寒,火不归土,壤内无火,你越温,哎呀,我肚子怎么这么凉,还是怕吃凉的。其实就是你把火温上去,它下不来,没收回去。没收回去,这中焦还是浊阴,这浊阴还往上犯。所以,你看看那些冠心病,其实都好治,左边把厥阴升达升达,右边肺胃阳明一路往下降,首先把少阳气遏制了,用点白芍,把少阳气压制,然后二陈汤把阳明气压制住;少阳阳明二气压制以后,然后症状就好多了。然后,左路再把厥阴疏达,桂枝再用点,一般绝大部分冠心病稍微这样调调就好了。如果还不放心的话,你说心经血脉有闷滞,你加点茜草、红花、丹参,你觉得还不够,就是中气不足,不足以振奋,上焦阳气不通,心主营卫,营卫之气不能流行,你给他黄芪加上去,一般就这个,基本也都治了,木气升就好治。在这里面还有一些问题,有些人他长期就劳心,就操心,就紧张。用完药好一点,回去他又投入那个环境之中,所以你只能是应付应付他。吃下药就好,不吃药就差,长时间吃药好好坏坏,整体来看也好不了哪儿去。所以就说,治病、养生都关键。

“阳气退下,归于阴股”,这个阳气退下代表什么?哪儿来的阳气啊?它这里讲的是肝气不达,郁而生热,别肝气不达,少阴脉都不至了,是不是?阴中一点升阳都没有,就直接郁在下焦,往上没处去它就往下走。所以,往下这儿看,它这里还有一点,阳气要退下归于阴股的话,它就不会“奔气促迫”。它就跟一个崩紧的小皮球一样,你在下面扎个眼,它上面就不会漏气;你在上面扎个眼,上面放气,底下不会放,它有一头出气就行了。它这里讲的就是往上、至下这是两种趋势,不往上作奔促了,然后导致“热归阴股”。

“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这是什么呢?其实这种病也比较重了,本来少阴脉不至的话,少阴主骨,厥阴主筋,然后少阴是血脉,这个营血血脉都不得温煦了,这个时候呢,热气迫于下,“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按他这个尸厥吧,就是过去古代讲的,尸厥应该是昏倒不知,不光是不仁。不仁是什么?不仁是麻木,浑身麻了,诶,这身体不是自己的了,但该拿起来还是能拿起来,该用还能用,这叫不仁。在金匮里讲了黄芪五物汤这个方证。营虚不仁,就是营血不能到达的地方你就感觉手足麻木;卫虚则不用,卫气不能收敛,不能整个温煦的话,手就感觉到凉,然后感到活动就会差,这是营卫。“与阴相动”,就代表把阴气的疏达整个遏制住了,整个迫于下了,不能疏贯于一身,这个时候阴精血脉之气不能疏布,代表“令身不仁”。这点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例子来理解它。黄帝内经讲,“人寐则血归于肝”,寐呢,就是睡着了,人寤就是醒来了,“目受血则能视,足受血则能步,掌受血则能握”,是不是,然后一系列的。它这个就是把阴血郁遏在内了,导致血气四肢不禀,所以产生了“令身不仁”。我是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它。

“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这个是足厥阴肝经的募穴,首先是泻肝经之郁热、邪气。少阴经不至了,不能升,然后郁于下,它这个还是典型的泻气有余,没有说是这个病原在哪儿,病原若是不能疏通,光刺激期门、巨阙的话,这不管用,只能说暂时叫他手脚灵活一些。百万大军过独木桥,先别过了,先只留下一小分队,小分队就过去了。虽然过去了,但是这个病症还在,病症的根本还在,只是暂时的危机解除了。

同学:刚才讲这个奔气促迫,我听您讲的意思不是那个奔豚是吧?

行者:不是。

同学:你讲的是浊阴不降导致的。

行者:对,这是两种。奔气促迫,它这里面是奔豚呢,还是光是浊阴上干清道的喘促呢,这个不好说。

同学:那这个浊气上冲和吴茱萸汤证的那个浊气上冲,这两个是一样吗?

行者:这不一样。吴茱萸汤证是三阳之气整个都虚弱,阳明虚寒,镇不住浊阴了,然后浊阴上犯,它冲犯的力量很有限。左边厥阴肝木之气没有明显的郁滞。

同学:这儿的浊阴应该是肺胃不降的浊阴,像吴茱萸汤证那个浊阴从哪儿来的呢?

行者:中焦。

同学:也是中焦?

行者:也是中焦。至于说上干胸膈呢,代表上焦肺胃之气也敛不好。吴茱萸汤那个顶多是呕利,是不是?他没有发展到喘促,证明他肺金之气还能敛住,所以用的是吴茱、生姜、人参、大枣,全都是冲着阳明胃来的。

同学:老师,少阴脉不至,这时候肝气不达,然后血结心下,那左部关和寸也会出现相应的哪些变化?

行者:按它这个上面讲,少阴脉不至了,厥阴脉肯定也不至,也会沉郁,或者是沉濡。

同学:那右部的少阴脉也应该不至?

行者:右部不是,右部是叫命门,右部也还会有,左右不一样。右部如果没有的话这问题比较大,这一身的元阳马上全闭住了,两尺脉全不出,全部闭住,那就受到外在很大的阴寒了,马上先得破阴寒,看看是不是麻黄附子细辛汤什么呢,还是其他什么证。

同学:我现在这样理解的,左脉不出,就说它出不来,感觉右脉又落不下来,左脉不出是不是根本就没有,才出不来,还是因为它里面有压力?

行者:展现不出来,脉气展现不出来,精气被压制在里面了。我们人体的脉呢,五脏六腑之脉,必因于胃气而至手太阴,所以中焦胃气是个根本。至于说它这里说的少阴脉,少阴脉也得因于胃气,因为五脏六腑是个根本。但是,两手的寸脉受胃气的鼓荡更明显一些,因为足部更靠近足少阴一些,它更能反应出来肾气的存亡,比尺部脉会更加明显一些。我们现在独取寸口,只是因为每个病人来了都摸脚什么的,不方便。过去那些名医看病少,平常都闲呆着,往往到一村里一看看几个,看几个也是到这家,然后到那家,很多时间都会浪费在路上。

“跌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抟,则为短气。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下面黄元御讲了,“跌阳脉微而紧,紧则为胃气之寒,微则为胃气之虚,微紧相合,虚而且寒,浊阴凝涩,清气不升,则为短气。胃气虚寒,肾气必败。少阴脉弱而涩,弱则血虚而微烦,涩则血寒而厥逆”。给大家串一下。

首先,“跌阳脉微而紧”,紧是什么现象?收束。胃阳是鼓动,是多气多血之腑,它应该是滑脉,它不应该浮大,因为胃以通降为和,用为降。它虽然不应该浮大,它也不应该沉紧,紧往往代表外部有寒,收束住它了。紧则为寒,胃中有寒邪,这时候呢,我们过去不是讲吗,在受寒过程中,中阳留经,中阴留腑,身体背部四肢受寒的话,它会以经络流传;如果是胸腹部受寒的话,它会入于腑。腹部受寒,就会表现为关尺部相应的紧,这个时候入哪儿了?入胃、大肠、腹中。“跌阳脉微而紧”,跌阳脉本体的脉象,整个的调子就处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本体本来就比较弱。脉象强的呢,它受到压制也会比较有力,它浮散开会比较大而充实,这是代表阳明气本体就弱。

“微紧相抟,则为短气”,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同学:胃气它本来就没有下路,会导致肺也就受影响,短气应该是肾收敛不足。

行者:脾胃中焦是一个气机枢转的中枢,中焦气不足的话,大家会有这个现象,如果脾胃气虚话,你看有的人,晚上睡觉喜欢趴着,喜欢趴的人中土气虚,他护着,胃疼的人都喜欢捂着。中焦虚寒的人,有时候胃痛上不来气,这个就是还有虚证。这里面的人有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就是因为胃疼胃虚导致气短的?没有?气短,我们每看一个词都要想,就说短气,分两种,一种是心里憋着着呼不出去,也会短气;然后是那种肺病病人,气短,感觉没气儿,到处没氧,总喜欢将窗户打开,一进电梯或者一进人多的小房间里,他感觉就立刻胸闷。为什么?环境小比较闷,他的肺气肃降就不行了,一到外面或者到空调房里一吹,凉快,然后肺金就凉降,潜降了,他就舒服一点。他那个时候也会气短,气短是气呼不出来。

还有第二种就是气不能纳,吸气。 我们这里面讲的是第二种:气不能纳。黄元御先生讲的是第一种,浊阴凝涩,清气不升。清气不升,浊阴凝涩,肯定是气涌在上。但是,我为什么说是第二种,因为我以前在打坐时候有体会,我长期脾胃弱,打坐到一定时候,那时候胃气有动静了,一下感觉中焦就好像特别空,中气就支撑不住了,人就必须得趴下,感觉没有一点气了,就是中气支撑不住没气的感觉,那时候就气短。中气支撑不住之后,就感觉吸不进来气,没气可吸,上面都没有气可以支撑了,这是气短,我认为他这个气短应该是这样的。这个时候呢,他的脉微而紧,能谈的上微而紧的脉,肯定是在沉部,不会是浮的,偏于沉,他的阳气就不能振奋,是处在一种相对收敛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的阳分就偏于不足,上焦的气,由精化气这个过程就偏于不足。一个人本来中气就不足,由精化气就弱一些,他再压抑,肺脾一路脉肯定都很弱了。

同学:是肾不纳气吗?

行者:这个应该跟肾不纳气还不是一种。他中气不能枢转,这个时候是既不能呼也不能吸,呼吸都没有力量。中气推动宗气,宗气是什么?宗气是支持呼吸的,贯心脉,行气道,宗气也需要脾胃中气来支撑,中气弱的时候宗气马上也会下陷,这个时候就产生了这种气短。这种气短如果以我以前的经验,就是既不能吸也不能呼,就没有频率,感觉呼吸都是非常勉强,非常困难,就是胸中没气儿的感觉。这个就是说,有一些相应体质的人,他会体会得稍微明显一些。所以,过去很多医家以前自己都是病人,慢慢治好病,体会就深刻,从自己各种反应,各种症状就一一地对症,来条分理析地去理解。

“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少阴脉弱,弱是什么现象?脉分强跟弱,你要是有时候想不清楚一个脉象的时候,就拿它相对应的脉象,相反的脉象,来提醒一下,这样的话,它的象建立起来就会稍微明显一些。脉柔,想不起来就想刚,刚想得起来再想柔,然后两个对立地想,然后就对立地建立起来这些概念。有很多概念本来就不存在,必须在对比、对立中才能产生,都不是孤立的。

弱呢,就跟强来区别,强就是壮大的感觉,弱呢,就是脉的整个形气、整个元气都非常弱小,不足以振动,这个时候是阳气不足的一种现象,没有说脉体。强弱都是一种气势,都是一种势。脉弱呢,肾中阳气不能鼓荡,这时候是什么?这时候是真正的阳气微弱了,水中一点元阳非常微弱,更别提木气升发了,木气没得可升发,本来就过去了一个人。这个时候,手脚冰凉肯定是很正常了。

“弱者微烦”,烦是什么,是心气不得下敛,首先肾水不能上济,它直接就弱者微烦,直接推导到心火不能下潜,这个还不好说,我就不理解。它是不是跟前边“趺阴脉微而紧”连贯起来了的,少阴脉弱,微而紧连贯起来,中焦不得枢转的话,中焦虚寒,下边阳气不收,上边心火不得潜降,会出现这种“微烦”。

“涩者厥逆”,涩是什么现象?不流畅,滑涩。我建议以后大家读经的时候,滑涩就按黄帝内经来理解:涩为气多血少,滑为血多气少,按这个角度去理解,不要考虑到什么形质上的这个滑涩;那里边等你临床经验很丰富,看多书以后你再具体的一一甄别,咱们现在先精简,把这个大象分类。涩为气多血少,涩就是不流畅,精少气多,精血亏少,这个时候水不涵木,会出现水不涵木。然后呢,精血亏少以后,不足的话它就会流动不畅,但是气又比较多的话,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瘀塞不行,就会有瘀滞。左路升达不上去了以后,就会呼应少阳相火上逆,而本身的这个现象呢,是虚寒体质,不支持它从阳化现。上焦有很多火,心烦啊躁扰啊,就会支持它浊阴上犯。这都是什么证,应该用什么方子?

同学:当归四逆汤。

行者: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气短,厥逆,上微烦,大青龙汤。这里中焦虚寒是本,下焦也有寒,浊阴上犯。这个病主要病在中气不得枢转,中气枢转以后,水中阳气也会升上来,然后心气也容易潜敛。黄元御先生直接解释,“涩则血寒而厥逆”,他直接一笔带过。肝气升不上去,郁结在下肯定会化热,左路阳气不升,三阴气、三阴经不升,郁在本经就会化热。为什么会化热?它与三阳经经气相互有传递,第一个传到大肠经,痔疮,发热了;传到膀胱经,入腑了,入脏的话都传热,小肠经,心移热于小肠,肺移热于大肠,胆移热于膀胱。按黄元御先生说的,走膀胱这条路多一些,为什么呢?首先,肝脾下陷,土气下陷以后首先克水,水就不收了,膀胱就产生湿热。木气不升首先克土,土气再下陷,导致了传于膀胱。

脉法十,“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硬”。

这就没啥讲的了。太阴行气于三阴经,阳明行气于三阳,趺阳脉不出了,胃为水谷之海,脾靠胃给它枢转精气呢,胃不动那脾更动不了了,三阴三阳就无以秉气。他这个时候还是单讲,只讲一部胃脉,趺阳脉不出,胃气内陷于下,这个时候,有些食物中毒的病人,口吐白沫、手脚冰凉、厥逆。然后为什么身硬呢?一身胃中的水谷啊、浊阴之气全都给瘀塞在那儿,所以皮肤很硬。你看临床之上,有人的肌肤摸着肉比较松,有人比较紧一些,这就是虚实。还有有的胖人,很实,捏着有点硬,中间脾胃痰湿阻滞,就是长期喝酒,脾胃又差的病人,他就感觉身上肌肉都板滞,不舒服。经常锻炼的人,脾胃禀赋强的人,他的身体有肌肉的地方就比较结实,这是另外一种现象。当然结实你摸着荣润,感觉是活的,不是那种滞塞的。我们看这个脉,我给大家讲的都是怎么理解它的内涵意义,因为讲的都是趺阳脉,你们在临床上不可能大量去把趺阳脉,你这个意义通了以后,然后得心应手,用在六部脉之中,学的还是一种取类比象。

脉法十一。“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胃气之实,紧者脾气强,持实击强,痛还自伤,以手把刃,坐作疮也。”。

大家来看,“趺阳脉滑而紧”,首先看“滑”,阳明胃多气多血之腑,产生滑脉也是应该的,过于滑呢,在临床上都是什么?就关部脉,大多数来说是食积、宿食,气血抟积在内,不得疏散。“滑者胃气实,紧者脾气强”,一般来说紧脉就是阴象,寒束之脉。紧跟弦是什么区别呢?弦脉,代表着升阳要动,但是外面有阴气束缚;紧脉呢,是外在有寒邪内束。这两个脉的角度不一样,紧脉是邪胜,阴寒胜,内在阳气也不弱,升阳也还升达,所以有些紧脉把外寒一祛,外寒散得差不多,慢慢就变弦,就是说不绷了,不那么太绷。像弓弦一样,你摸着如按琴弦,这叫弦脉;你要把它拉得很紧,然后一摸,弹手的内在劲道很大,这就变成紧脉了,它们两个可以说是非常类似。吃完凉东西,腹中弦紧,疼起来就紧,绞着疼,有劲在那儿蹩着呢,感觉紧;疼劲儿过去了,又变弦了。

不要记,听着,脑子里领会就行了,记都记在字上了。就听着,放在脑子里,放在心里,不断地去揣摩。就像你有个什么事儿,想个什么事儿,诶,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儿呢?这个时候,你要揣摩一件事儿或是揣摩一个人的时候,他到底是个什么人呢,你把他的形象想在眼前,这样揣摩;不要光去想,哎呀,他做这件事儿……做那件事儿……,你越想越糊涂,你想不清楚;而且你根据很多事儿来推断的话,就是越推断越越糊涂,因为很多事儿……。我们人啊,其实很复杂的,有很多动机,也有很多想法,有很多心情,很多状况,干很多事情,你要把一件事儿一件事儿,不抓主线,来回推测的话,你会发现很多事儿推导出来的状况结果不一样,尤其是女性,容易随着思想走,随着感情走,事就更不能推测了。所以就是抓主线,主线是什么?你感觉他这个人的状态,事儿可以万变,他人的状态不变,人是受到外界环境激发慢慢产生各种变化的。所以说要用脑子去思维的话,是越想越乱;但你把这个人体会出来以后,你再去推断事儿也不一定准,因为每件事可能受到外界不同的因素产生变化;但是你知道它的主线。这个病也是一样,每个脉象,我一搭病人的脉象,我突然体会了,哎呀,有这种脉象应该是一种什么心情,还有这种状态呢?你这一体会,肾脉都这样了,身体会有什么状态?你去体会,去感受;感受到了以后,这个象就清晰了。

然后你用药,你用药也是为了感应那个象,你用的是药象。药有寒热温凉,你的主方也有前后进退,升降浮沉,也是为了改变他这个现象。你真正注意其象的时候,你中医就入门了,然后你就觉得越学越有意思,好像跟做游戏一样,然后慢慢体会,打开一片天地,这叫“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才打开一片天地了。你自己的内心世界打开了,你看病的话就会与别人不一样,这个时候所有的经典知识就不是经典了,它就是你的注解;我感受到这个现象了,诶,跟经文说的类似,那个经文拿过来是作为我这个感受的注脚,不是我这个感受去给它注脚,因为你的感受是真实的。文字总是为了描述,是为了现象来服务的。

“紧者脾气强”,我们在临床之中经常讲,胃为阳,脾为阴。脾呢,脾精,应该是什么?藏而内敛,怎么会强呢?脾精滞而不化,这叫脾气强。他这是用不同的词儿来反应不同的状态,他说脾气虚寒就是另外一个状态,脾气强也是一种状态,阴气滞而不化。脾主什么?升清。这边现在脾气不能升清,因为什么?胃气实,胃要降浊,胃气实不能降浊;脾气强,脾气应该藏精,藏精以后,精气内含内藏,然后疏达回去;现在脾气强,强是什么意思?强是“亢”的意思,脾气不可能亢的,阴平阳秘,阴精应该是收藏、平缓,它要强的话,就不能收。阴气亢盛,所以才导致这个紧,“紧者脾气强”。我有时候理解是这样的,他这个紧是为了约束前一个“脉滑而紧”,就是说,这个“趺阳脉滑而紧”是与后面一体的,不是说滑而紧就直接推导出来后面脾气强,它这个紧与受外寒的那种紧是不一样的,是滑而弦,然后脉气张,弦滞而张。

“以实击强,痛还自伤;以手把刃,坐作疮也”。这个时候大家来看一下,脾升清,脾不能升了,脾不能升代表什么?肝也不能升,肝不能升的话,脏气不能外发外济,则会内伐,这就是“痛还自伤”。在临床之中我们会看见右关脉弦而实的一些病人,这部分病人往往肝气郁结,左关沉弦紧,对外面很多事情都忍让,心里非常不满计较。然后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外面人不敢争斗,跟家里人发泄;另外家里也没处发泄,就跟自己发泄,跟自己发泄就导致脾胃不好,老吃不下去饭,或者是腹痛,等等。像这种就麻烦,难治一点。这种要治就是小建中汤,但是他是胃气实,实到什么程度,看腑气还需不需要通气。

同学:胃气实是胃气有瘀阻还是……?

行者:胃气滞,胃气不降。当然,小建中汤里面18白芍,6两白芍,对少阳阳明都有破泻的作用,但它饴糖那么多,饴糖是为了缓解肝脾之气的克伐。

这里面的词与我们现在临床上用的很多词,概念跟意义不尽相同,我们只是要理解他的意义感觉。感觉什么?我们人体的气是有升有降的,不升了以后会怎么样,不降了以后会怎么样,然后产生了各种力量之间的互相排斥、互相争斗,知道这个“力”是怎么回事,然后再把它冠以不同的名词,五行阴阳;如果你对内在的“力”的现象不明白,你光记住这些五行生克,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你把这个象明白了以后,然后再回到原文之中,用这些脏腑阴阳五行来命名它,它就会更加清晰。只是这里面这种现象吧,每个脉背后都有特殊的病,不是那么简单的。从“微而紧”到“滑而紧”,中焦虚寒,“滑而紧”,如果中焦瘀滞比较明显,还得考虑往下泻;在内者,因而下之,你要考虑用大柴胡汤。像这种脉象,在临床之中有部分胰腺炎可以有这种情况,脉象基本上显沉,沉完了以后,沉部脉并摸见滑紧。至于说“以手把刃,坐作疮也”,这个我不太理解。我觉得他这个应该是个比喻,不代表什么外伤、金创之类的,黄元御解释是金创。

脉法十二。“趺阳脉沉而数,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愈”。

趺阳脉沉,“沉而数,是胃阳之盛者;设兼紧者,则病为难治;紧为邪郁而不达”。我们大家来看,趺阳脉沉,沉也是不出,就是在内不能外达的现象;沉而紧呢,紧是什么现象?紧是木象。哦,他讲的是沉而数,数是什么现象?数则在腑,就是脉息流动比较快,数则在腑,数就是感觉脉息跳动的次数比较快。一个是迟,一个是数,数属阳,相对应的阴分就偏于不足。“数者消谷”,趺阳脉数,这个数从何来呢?如果是胃阳足,胃气要消谷的话是浮大,他这个消谷还是从厥阴肝经来的,脾的精气内在不收,然后显示出来一种沉而数。沉代表阴分,沉数代表热在内,沉为在里。浮为阳沉为阴,阳分呢,阳明胃由阳入阴,太阴脾由阴出阳,这个时候脾精不足,然后肝木之气,邪热会内扰。

我们学伤寒六经的时候,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消谷?一个是阳明证,阳明有热的话,消谷伤津;还有一个厥阴,厥阴证也会消谷,但厥阴证消谷的特点是吃完以后有时候可能会胀,但胀完以后很快又饿,就是这边吃完饭,只能吃一点,吃完就饱,吃完就胀,但是刚不胀,马上又饿。他这个就是说,肝脾阳气升长不上去以后,火气内归内伐,少阳相火消烁扰内,这时候产生了消谷。

“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愈”,“紧”就不好办了,紧代表邪气亢盛,往内归的话还邪气亢盛。“紧”还跟一个什么脉象有点相反呢,跟“缓”有点相反。紧急,这么紧,他脉象这么紧,紧往往跟急有关,所以它跟缓,跟中土的缓和之意是相反的。脉紧就是大失和缓之象,失去和缓之象代表肝脾不升,木气克伐郁盛,中土之气大亏,所以叫“紧者病难愈”。

脉法十三。“趺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

这个呀,每人解释不一样。趺阳脉大是什么现象?脉体,阳明脉就应该大,但阳明脉的大肯定是说有点过大,有点不收了。阳明脉当收,收是代表它气足,不收反而代表它不足。什么情况下会脉大不收呢?“阳气者烦劳则张”,经常劳碌的人反复把阳气调动调动,阳气虚了但是脉象会非常浮大。“大者为虚”,《内经》里面讲,大了以后内涵就不足,里面都是空虚的,这个时候太阴脾阴就不足了,胃中阳气也不足,这叫虚损。脉大往往是虚损之证,脉大虚损是浮阳在上,阴分不足。“脉大而紧”,这里的“紧”大家都理解吧,木气克伐,既紧又木气克伐,有了这一分紧,就代表中气匮乏了,失去和缓之象。所以我以前跟大家讲过,“弦居右关,缓临水宫”,绝症。

“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这个大家知道是什么现象?他这个是说,“清阳在下,则生飧泄”,为什么会说当即下利呢?我们人体之气,木气管发,肺胃肾管收。脉大为不收,脉紧木气不升要下迫,中焦虚寒要下迫,所以才当即下利,就是说这种情况很可能出现下利。很可能出现什么?他也不是当即下利,就是经常会拉肚子。上面有虚火烦躁,底下拉肚子;上面长期不好的咽炎、喉炎、口腔溃疡,下面是长期的腹泻,这是典型的厥阴病症状。黄元御先生解释了,“脉大而紧,阳中有阴,当下之,宜大承气”。这人平常如果是烦劳的话,有虚损烦劳的话,大承气不能用,绝对不能用。如果是急性病,急病得了这个,大承气可以用。大而紧,它是气结在内,我说的那个大而紧,紧中有虚,脉不甚有力,脉应该是偏于无力;他这个脉大而紧,阳中有阴,是偏于有力的。

脉有力和无力,大家要仔细区别。搭脉的时候第一个是脉形,脉形可以很大,很硬,但是脉动,他里面脉搏跳动的“势”,这个势头,代表里面的神气。有人脉很大,感觉很硬,其实脉里面神气很弱,甚至是一盘死气沉沉,这个在临床上都需要去分辨。脉大而硬,内在又无力的话,先后天俱不足。首先脉这么硬,这么紧,脾意在哪儿?缓意没有了。硬的话,有弦硬架势的话,那水意在哪儿?水意柔缓,也没有水意了。所以,回去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水意到底是什么意思,金气萧杀到底是什么感觉,然后看看战争片,感觉感觉,攻城的时候、杀伐的时候是什么感觉,然后呢,春暖花开,春气什么感觉,木气什么感觉,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体会一下。这个都需要反复地体会,然后这方面就越来越敏锐,越来越有灵感,这叫灵感。这个体会出来以后,你就变成一个悟性很高的中医家了,这个没有的话,你的悟性就很差。讲金木水火土跟你没沟通,你脑子里就名词。

我们再往下看:

“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下,名曰浑也。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胫酸,所为阳中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阴气为栗,足膝厥冷,溺便妄出。表气微虚,里气微急,三焦相溷,内外不通。上焦怫郁,脏气相熏,口烂食龂也。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营卫不通,血凝不流。若卫气前通者,小便赤黄,与热相抟,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脏腑,热气所过,则为痈脓。若阴气前通者,阳气厥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嚏而出之,声嗌咽塞,寒厥相逐,为热所壅,血凝自下,状如豚肝。阴阳俱厥,脾气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脐筑湫痛,命将难全。”

“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这个不好说。你看,《伤寒论》里有脉阴阳俱紧,麻黄汤里的脉阴阳俱紧,麻黄汤的阴阳俱紧指的是左脉,不是右脉,是左脉浮沉俱紧,你这要分清楚。《伤寒论》里有个缺陷,它不分左右,其实脉法是分左右的,而且是很严格的,左边阴阳俱紧和右边阴阳俱紧完全是两个感觉,病人症状也是两回事儿。左边阴阳俱紧,右边也会相应弦一点儿,会有感觉,但绝对不会是跟左边相类似。太阳病,脉浮,现在人你看,脉浮,那就左关脉一个脉浮,其他脉都不浮,右边还沉着呢,感冒了,有点发烧,左脉浮了,右脉稍微有点浮,只是变得不沉了,所以在脉法里你一定要分阴阳出入。当然,真的高烧起来就六脉都浮了,整个人体的阳气全调动起来,调动到表了,它不浮也不行。

“寸口脉阴阳俱紧,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浊邪中下名曰浑,阴中于邪,必内栗”。嗯,这条还比较长。(众笑)我就先给大家通读一遍然后再解释。“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胫酸,所为阳中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阴气为栗,足膝厥冷,溺便妄出。表气微虚,里气微急,三焦相溷,内外不通。上焦怫郁,脏气相熏,口烂食龂也。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营卫不通,血凝不流。若卫气前通者,小便赤黄,与热相抟,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脏腑,热气所过,则为痈脓。若阴气前通者,阳气厥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嚏而出之,声嗌咽塞,寒厥相逐,为热所壅,血凝自下,状如豚肝。阴阳俱厥,脾气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脐筑湫痛,命将难全”。

行,咱们大家看看,再解释一下。我就按照它的意思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临床之中现在典型这样的病例不多了,因为现在城市里边气息都繁闹喧哗一些,早上想中雾露之气,难。没雾,花草那个露水也少,是不是?清邪中于上焦,代表的是寒气,为什么会紧呢?都是阴邪,只不过是有些阴邪偏于清轻,像露水、雾气;有些阴气寒邪偏重,光着脚在地上走,从地底下来的寒湿,这就是邪气的清浊之性不同,它所受的位置就有偏向。

“清邪中上名曰洁,浊邪中下名曰浑”,这就是他取的名字,大家根据这个名字然后体会一下它这个状态。古人不瞎起名字的,每个名字都是根据它这个病的象,然后类比地找个字,造个字,所以说每个病名就是根据这个病的象来的。

“阴中于邪,必内栗”,这是怎么回事?谁解释一下?阴中于邪,就是我们阳气没有升达出去,反而被压在里面。《黄帝内经》里有句话叫做:“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若惊,神气乃浮”,就是这个。“必内栗”,就是心里好像惶惶不安,起居若惊,为什么,为什么会起居若惊?厥阴不升,少阳扰动,所以心烦,气动不安,是吧?你看,冬天一受冷,然后哆嗦着蹦着,是不是?没有说冷的时候你还特别静地呆着。()能动的都动,除非动都动不了。(笑)

同学:这个栗是战慄的慄吧?

行者:对,战慄的慄,竖心旁的那个。是阴气不得舒达,然后泛于内,阴气不安,为什么不安呢?本来升了,阳气该出来了,反而打回去了,是不是,泛于阴,阴就不安了,阴不安了,呆不住,这个时候已经中于邪,中于寒邪了。

“表气微虚,内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这是肯定的,边防军实力太差,敌人一下子就侵入,跑到国家内部去了。

“阳中于邪,阳则至上,格于上,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胫酸”。太阳经从头走足,这一路全出毛病了,所谓“阳中于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阴气为栗,足膝厥冷,溺便妄出”,它这个也是这样,就是说,下焦受寒以后厥阴气瘀滞住了,厥阴气瘀滞住以后马上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四肢厥逆,当归四逆汤证,然后四末不能受血,四末就会出现冰冷,足膝厥冷,厥是逆的意思。阳气该升反不升,去哪了?干扰到溺便妄出,“清气在下,则生飱泻”,是不是?相火扰动,归于内了,下焦不归,这是“实则癃闭,虚则遗溺”,溺便妄出。表气微虚,里气微急,有前面有一个“表气微虚,里气不守”,后边一个“表气微虚,里气微急”,急是哪儿急?这不用我多说了,肯定是肝气急,是吧,肯定肝气又欺负哪块了,是不是?它出不去它着急。我们人体就是一口生气,所以肝气是最主要的。这一点生机没生出来呢叫乙木,生出来就叫甲木。所以我们经常老谈乙木,所以要升的是乙木,不可能升甲木,甲木已经升出去了。奇门遁甲,遁的就是这点生机,时时刻刻保持着这点我们原有的生机,这是我们做任何事的本钱。其实,古代的那些命相八字的看一看,有一定好处,看什么呢?看里面天干地支相互生克制约的关系,会对你理解脏腑之间的变化有很大帮助。我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拿本《滴天髓》,我一看,哎呀,这里面人家讲的十干支的生克关系比中医里面详细多了,(众笑)而且讲得还非常细腻,还根据这个天时运气来。

“里气微急,三焦相溷,内外不通,上焦怫郁”,这我们不讲了。这里面跟什么有点类似呢?咱们学过《生气通天论》吧,那里面讲了中间这一大段,“天明则日月不明,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则上应云雾不精,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第一个是天明则日月不明,从这块儿开始,这个是最关键的。什么叫天明则日月不明呢?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天明代表君火不明了,君火为什么不明?它不明智了。就是说天是君王,君王自己逞强,有喜好,所以它的力量彰显出来,把手底下人的才能、智慧全给压抑住了,这叫“天明则日月不明”。然后,心气外张不收,跟着管不住,跟着上逆,这是“天明则日月不明”。日月不明呢?相火之气不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然后天气不降;地气呢,浊气就会上泛。这里讲的这些都是这个交通升降的过程。

“上焦怫郁,脏气相熏”,什么意思啊?本来相火应该内藏,上七窍皆为相火所藏,我们上七窍为什么会通着呢?上七窍,内应于五脏,它是看着五脏的,跟五脏相通,五脏内在气息瘀滞了以后,相应七窍就会产生问题。七窍是水注之气,是精气,这是相互贯通的。上焦气怫郁,脏气相熏,五脏藏精以后就该起亟,它不,它不能藏精,不能起亟以后,就瘀滞在内,所以说脏气不能藏,不能藏以后浊气就会上干,上焦不收。浊气上干会出现什么症状?口疮、中耳炎、鼻炎等等,虚火。这上面虚火,你就知道这下面肯定还有寒,不是光一面的事。你看,古今特别明清以后,治疗鼻炎的大法基本上全是寒凉一派,根本就治不好,一点都没戏,吃完药三五年不犯,以后会犯。再吃好了,它会犯成其他病。这点肝阳不升出去,始终得作乱,即使不作乱,人的阳气也会消减。所以说明清很多医家呀只会治病不会养生,说到头还是不会治病。你不会养生治什么病啊?只会暂时治治病,以后病更大。我家里有好多明清医家的书,《脉因证治》什么的,很多医家治疗鼻衄、流鼻血、鼻炎,全都是寒凉为主,以至于近代很多医家现在特别喜欢用羚羊角,羚羊粉这药特别好,一下把肝收拾得老老实实的,(笑)别升了,也别有那个脾气了,一下全镇住。所以你看,药里边你一用羚羊角,病人就舒服了,反复用长期用。羚羊角这个药也好,羚羊角这个药虽然清镇,但是灵动不拘,其实在治疗急症过程之中非常好的药。现在人把它都当作久服的药,长期食用。你看同仁堂羚羊粉很贵的,不断涨价,而且货源很多,销售也很广,每天用很多。

同学:老师,像那个鼻衄的话,用那个茅根,还有栀子啊之类的?

行者:暂时可以用,都可以用。

同学:那这样用一下会不会像刚才说的那样?

行者:“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当时是处于一种急症状况,你必须快刀斩乱麻,要不然的话,因为这些邪恶嚣张就会导致精气的损耗,会更大。哪有打仗不死人的,哪有打仗不造成破坏的,只是雷霆一击,看看你是从寒从热,恰如其分。承气汤,你说承气汤泻完以后里气会不会虚,会不会受到损伤?那肯定也会损伤,但是你除了一大害。

“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营卫不通,血滞不流”,这就是中焦不治的话,是营卫输转的问题,营气不得舒达,卫气不降,胃气上冲,胆胃之气就要上逆,胃中为浊,胃中肯定气降不下去,浊气上干,营卫不通,中焦脾气不能升化,营卫不通,血凝不流。这就是我说的有些病人皮肤肌肉比较紧致、僵硬,就是因为这个。中焦脾胃运化滞涩,营卫流行,它有瘀滞,你摸摸他身上的肉,你捏一捏,他的感觉,咦,没啥感觉,就好像捏别人一样。有些胖人,胖人迟钝,他是触觉迟钝,但你要给他扎针啊什么,他怕疼。

同学:身上起那个筋结,全身的筋结是不是瘀滞?

行者:筋结不是。它只是皮下的肌肉、营气瘀滞。

同学:整个后背全是。

行者:整个后背全是,那就考虑长期的有寒气瘀滞,就是说风寒阻滞,导致阳气瘀滞在那儿,阳气不通。

“若卫气前通者”,这叫什么?卫气呢为阳,就是外面这阳气,它这个卫气前通,前通什么意思?嗯,看一看黄元御解释的。“卫气前通不下者气降于下乎,小便赤黄,卫气将通未通,必郁而为热,卫气与脏中之热相合,卫气所到之处,热亦随之,是因热而作使也,卫与热游于经络,出入脏腑,热气所过”,嗯,它这个前面讲的是什么?前面讲的是营卫不通,是不是?血凝不流。这后面讲的是什么?后面讲的是营卫通了,是哪个通了,是营气先通还是卫气先通,出现了这些症状。这个所谓的前,是相对于里来讲的,因为营卫开发于中焦,是不是?中焦呢,中焦壅滞,三焦相溷,这个时候营卫之气不能向外,不能开达,所以它叫前通,与下面这个若阴气前通讲的一样,这个讲的是营气。大家想,营卫之气瘀滞不通,厉害了应该都会产生关格之症。卫气前通,小便赤黄,从卫气化现了,营气没有走,从卫气化现。从卫气化现呢,卫气主收敛,主降,三阳气下潜;然后营气从厥阴肝木不得输转,然后解迫于下,这个时候“小便赤黄,与热相抟,因热作使,游于经络”。我们一身之气升发开展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一股相火游行在其中。

“出入脏腑,热气所过,则为痈脓,若阴气前通者,阳气厥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就是说厥阴肝中之营气恢复了,一点升阳可以生动了,但是卫气不通,整个阳气特别微弱,寒气内盛,这个叫“阳气厥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嚏而出之”,就是说打嚏喷,为什么会打嚏喷呢?我们病快好了,有时候打个嚏喷,受了寒,在太阳底下晒一晒,也会打嚏喷,这证明这个阳气想出,但是外面阴寒又重。

“嚏而出之,声嗌咽塞,寒厥相逐,为热所壅,血凝自下,状如豚肝”,这里面还是讲的三阳之气内热,厥阴这点升阳不得舒达。三阳不得通的话就会产生热,厥阴之气不得舒达的话,就会郁勃,产生这种所谓的“寒厥相逐”。

“血凝自下,状如豚肝”,我们这样理解,中焦开发津液,营卫之气因之流通。营卫之气,阳不足,卫气内陷;阴分不足,营气内陷。这个意思,我们掉过头来就讲,这个部队在阴分不足,力量弱了,营气出不来了;这个部队在阳分的力量弱,营气就开发不出来。所以这里面有营分区和卫分区,它们两个是一股气,不要想它们俩是两股气。是在阳不足,或在阴不足,这个导致了阳气不足或者是阴气不足。我们就这一股气,你偏于阳分,偏于调到阳分,这阳气就显得足了,卫分能开发,阴分就不足,是这样,并不是说下焦阴气盛。下焦阴气盛也是我们把这股气能够收敛下来,这叫阴气盛了。阳气、卫气为什么不足?我们开达不上去。有的人右寸脉沉而不出,就容易感冒,但是人家身体还好着呢,没事,越到老越精神,五六十岁以后慢慢开始不得病,步入长寿人群了。为什么?到秋天了,他本来肺气不盛,这个人到五六十岁,到秋天的时候,他肺气自然而然盛了,他反而比一般人好。很多长寿人年轻时候体弱多病,看着蔫得很,一到老他越活越精神,百病不生,他就有这个原因。他这部分阳年轻的时候都守在阴分,他不开发出来。年轻的时候处在阳分,偏于肺胃,就看着特别精神,气力也比较充沛,一到老以后,肺金收不下来,就会显出燥渴、燥热,很多现象就会出来。

“卫气前通”,阳气开始盛了,这个时候,阴分偏于不足,因为营气没通。“小便黄赤”,下焦就显示偏于热,阴不足;“与热相抟,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脏腑,热气所过”,这个是一身营卫之气从阳化见。营气前通的话,一身阳气从阴化见,就表现为卫气不足,闭郁在里面,然后营气内通,这时候肝木之气能舒达,但是表现的是肝木舒达不足。“寒厥相迫,为热所壅”,这里面的热不知道是哪儿热。“血凝自下”,这个要考虑肝气升达,厥阴木气欲舒达不得舒达。

“状如豚肝。阴阳俱厥,脾气孤微,五液注下,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阴阳俱厥是什么?“厥”有两层含义,一个叫逆,一个叫危。阴阳俱厥,这又回到前面了,营卫之气俱逆而不能通。“脾气孤微,五液注下”,脾胃是转输营卫之气开化的,营卫不能转输,所以五液注下。五液在哪里,知道吧?涕、泪、汗、精、唾,不能外达,则注于下。

“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为什么下重呢?这只是个症状,拉肚子的时候里急后重。为什么下重呢?脾气不升,正确的名词应该是肝脾下陷。脾气不升不会脱肛的,即使脱肛也不会下重的,因为肝气郁在那儿,它就是沉甸甸的,它不通。

“清便下重,令便数难”,为什么大便难呢?郁那儿了,肝气不得疏解。

“脐筑湫痛,命将难全”,这就要讲了,腹痛和腰痛是不一样的,肝木之气郁陷以后,它往腰走跟往腹中走是两个渠道。往腰走从阳化见,往腹走从阴化见。从阳的话阳气虚,从阴的话阴不足,如果阳分不虚的话它早升上去了。所以你看黄元御的方子,腹痛是怎么治的。腰痛,桂芍理中汤,桂枝芍药加附子理中汤,大概就是这个路子,附子黄芽;腹痛的话加阿胶,这是阴分不足,营气不升。

行,这条就讲到这,大家对这条有什么疑问咱们讨论一下。你来说一说,先讲大的方面,小的文字方面我也不太懂。

同学:这段里面第一个体会,就是阳中于邪就是太阳病,太阳病和膀胱经是一路的。然后阴中于邪,一身从阴化现。再往后的话,什么上焦不通,感觉就是营卫不通以后相火不降,整个上焦的火相都显现出来了。根原在中焦,中焦不治的话脾气不转,胃气也不降。下面我就看一看,没什么感觉。

行者:下面讲的是营卫之气前通的现象。我理解主要是,营卫不通以后最后发展成为从阳化见、从阴化见,气机郁滞,产生郁迫,最后产生一个表现,郁久了以后它就会有一个发泄的渠道。“若卫气前通者”,我觉得是这个意思,中焦脾胃虚陷以后,营卫之气不得周流,这个时候,营卫之气缓缓恢复以后,营气先通或者卫气先通,就是这个意思。那个“前通”,是阳气来复的时候是从阴中出阳走还是由阳入阴走,是那个渠道,跟他这里讲的不一样。他这里讲的还是邪气瘀滞,从阳化见、从阴化见这个感觉。

同学:营卫之气内陷以后是什么感觉?

行者:营卫之气瘀滞不通,然后从阳化见,从阴化见。瘀滞不通也是内陷。看这个,“客气入内,嚏而出之,声愠咽塞,寒厥相逐,为热所壅”,这个其实大家可以体会到,全部是一派寒象,寒湿在内的现象。“为热所壅”,壅在哪儿呢?这是三阳不得潜降,在阳位者不得潜降,不是为热所壅,是热气上壅。

同学:中下还是阴盛,但上焦三阳之气不得敛降。

行者:是少阳相火不得潜降,上焦虚火。“血凝自下,状如豚肝”,这在临床上,像桃花汤所治,像溃疡性结肠炎,像痢疾。痢疾是什么?便有脓血,分两种,一种是红痢,一种是白痢,红痢在血分,白痢在气分。血分为热,需要温升;气分为寒,需要温降;两个全需要温。当然血分有热需要清,当归、白芍也要用,但是中土还是寒的。这个就叫痢。至于说古人有些痢是有滞,用小承气就能治,像滞下,像肝脾胃中有滞气,就是腹中有滞气不下。过去古人治疗痢证,典型方子是小承气加减,后来再改成芍药汤。为什么会“血凝自下”呢?还是肝气入于血分。前面是阴气前通,阴气前通,通了没有?没通,是欲通不得通,想从这儿通,所以病都全表现在这块。要真是营气从这儿通过去了,营卫之气自然就开解了,就没问题了;是有郁气要从营气这儿走。营气是怎么通?就是要由阴出阳这样进行开解,开解不了,所以“血凝自下,状如豚肝”,就是大便是很多瘀紫的血。这在伤寒论叫远血,黄土汤。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问一下。

同学:我有一个问题,和这节课的内容无关。我就想知道阳明中寒是个什么样的象。

行者:阳明中寒,阳明中风是不是?你只听说过太阳中风、太阳中寒,阳明中风、阳明中寒,没有听说少阳吧?

同学:没有。

行者:其他经也没有吧?

同学:没有。

同学:有啊。少阴就有中寒。

同学:但是,只知道字面意思,还没有形成具体的象。

行者:少阴有中寒。

同学:“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为欲愈”。

行者:那讲的跟太阳经有点类似。首先讲阳明中寒,阳明中寒就是从太阴经化见。阳明中风是从厥阴经导致的,是风气内乱,跟太阳中风一样,都是从厥阴经这入手,只不过是厥阴乙木不得舒达的时候,它克犯导致阳明胃气不收。太阳中风会有什么典型症状?是恶寒、恶风。阳明中风呢?能食,消谷,还有一条,胃中寒。它这个消谷是从厥阴来的,是从风木来的。它这个胃中寒不是偏寒,在临床上有这类的病人,他胃怕寒,他必须拿一个东西挡着。为什么?乙木不得升达,风气内泄,这儿挡不住,但是,你叫他喝凉茶吃凉东西,行,但他的胃一点都受不了寒,受点风,来点空调必须得挡住,他这个地方的胃气固摄不住,不能收敛。

同学:那太阳中风是由外来的风气引动的,阳明中风的风气是……

行者:风气是开泄的,三阳之气都是以敛降为根本,三阳要降。既然中风,就代表三阳之气都不能合,引起了胃气不能敛降。太阳中风,首先厥阴之气不得舒达,不支持太阳之气开了,所以产生了恶寒;另外一方面就是恶风,就是胃气不得收敛,阳明胃气收敛不下来,肺胃一路也不能收。所以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阴弱就是营分,营分没有力量开达;阳浮,是阳气开在外而不得收,然后是是“啬啬恶寒,淅淅恶风”。

同学:那三阳经本身应该是一样的特性,它开泄的话就可以依此类推,太阳、阳明、少阳都能明白了;三阴经的中风,三阴经本来就是以升达为顺,是怎么样的?

行者:也是一样。风气是舒达,它可以从阳,也可以从阴。从阳化见就是影响三阳不降,从阴化见就是影响三阴不得升达。

同学:三阴不升就叫寒了,谈不上中风了。

行者:疏泄,就不收了,三阴就不得收藏了。三阴病的话,就不升,不升完了以后右边还不收。凡是影响三阴的,就是说厥阴风气影响内犯的话,会导致阴气不收。风木盗泄,盗泄于上,盗泄于下,都是一样。

其实这些经文大家仔细多读一读、背一背,时间长了以后自然会有所领悟。经文里面的这些言语、症状,背后都是有实际病例的,都是具体有所指的,而且不是单纯极个别病例,而是一大片病例。我们只是在其中挑出来,用它来理解阴阳出入,阴阳是怎么贯通的,人体在病理情况下气血是怎么运行,怎么产生逆乱的,只是用它作为一个案例进行一下理解。

今天就讲到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