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提醒】行者老师讲中医第50讲《伤寒脉法四14

 inr的收藏室 2014-10-27

行者老师讲中医第五十讲《伤寒脉法四14-16》20130518讲


上节课讲到脉法十三,“趺阳脉大而紧,当急下利,为难治”。我们讨论一下,之所以是难治,这是后天之气欲败。脉浮大而弦之意,周慎斋也讲到,弦居右关,为难治,缓临水宫,也为难治。这里面讲的,趺阳脉大而紧,就是讲在脾胃中土的脉象中出现弦而无胃或弦而少胃气的现象,为难治。“趺阳脉大而紧,当急下利”,上回没讲这个“当急下利”,为什么会当急下利呢?大家对这个当急下利有理解吗?你想一个人,从早到晚为什么要当急下利呢?当急,肯定有个当下的时间段,这么一个时间点,发生了,后面才有当急下利。大家想一想,“趺阳脉大而紧,当急下利”,这个不是说这边脉一紧,那边马上就下利,拉完肚子,脉就不紧了。如果说拉完肚子,脉马上不紧了,那是还真有寒湿之邪,寒湿之邪去了自然就好了,邪去紧就退了。

“趺阳脉大而紧”,中焦土气它是一种涣散不收,大嘛,然后还受木气克伐。木气克伐就有两种现象,既然土气不收,土气是安和的,它不能安和就既容易上逆,也容易下迫。上逆就从阳,下迫呢从阴,从阴就是元阳这底下托不住了,这就重一些。如果吃完光是吐的话,那就是趺阳脉大而紧还有力,大黄甘草汤证,食已则吐。我们在临床之中有种病就是食已则吐,吃完饭马上吐,还有呢吃完饭过上一会儿吐,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吐,那是什么汤证?厥阴病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还有一种就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就是早上吃完了,下午吐晚上吐,这个是元阳亏虚。为什么会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呢?书上都写的,朝食暮吐,命门火衰,暮食朝吐,命门火衰,为啥?

同学:脾阳不足,消磨不了,胃气还能受纳。

行者:消磨不了了,停在那儿了,不大便十数日无所苦,是不是也有啊?

同学:停在那个地方根本就化不掉。

行者:一点运化不了,人的生机就停了。还是能运化,就是运化比较慢。一运化就吐了,原因是什么?

同学:首先脾阳肯定不足,能在那儿呆一天都不消化,不能腐熟,但为什么要吐,没想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会上逆,肯定还有其它原因。

行者:你再想想。

同学:从胆胃之气不和考虑。

行者:能不能再往下说说。

同学:晚上木气不能升达了。

行者:那朝食暮吐呢?

同学:就是晚上吐了,木气不能升达了。

行者:那暮食朝吐呢?

同学:还是脾阳不足,运化不足,不及时的话,右路给堵住了,堵住了之后,到点就上逆。

同学:根本就没下去,都在膈上顶着呢,他就下去一部分,下不去的还在膈上顶着。

同学:朝食暮吐,肯定是脾阳不足,吃下去之后饮食不能及时布散。

行者:不能及时布散的话,很多人吃了不消化可以停好几天呢。

杨栋:对呀,这个时候乙木被抑遏,乙木被遏的过程中,要积累一天的时间,到了下午,阳明当降,当降不降,产生了一个上逆。

行者:所谓甲木的一个上逆。

杨栋:暮食朝吐还不太一样,暮食朝吐的情况乙木还偏旺一些。

行者:都一样,这两者都一样。你首先要想到,我们这个人吧,时时刻刻真元运转不息,乙木生生不已,这是保证我们人正常的生长一切能量的来源。乙木只要一压着,三阳气一不降,人就会出现比较烦躁,比较浮躁,各种显示的气息不稳定,这种现象都出来了,然后也容易疲乏,为什么?气息不归根,就容易疲乏,一归根了以后,左路乙木升达就有力了。以前早上有一些病人,大清早一起来,哎呀,感觉浑身有点热,马上腰酸腿软,一点劲都没有,但就过了早上那一阵就好了。早上那一阵,乙木升不起来,肾水敛不住,所以在底下肾气一下子开而不能合。肾气就是这样,肾气只要稍微那个势不能固,马上腰腿一点力量也没有。肾的力量是敛凝的,只要敛凝,肾元马上就实时发动,只要一不敛凝,马上两个腿一点力量都没有。

就是这个食物停留了以后导致的气有余便是火,堵住了,乙木升不动,中焦运转无力了,所以越瘀越多,瘀迫之气瘀到一定时候,他自己乙木根本没有能力从左升,所以到一定时候就吐出来了,把那个瘀堵打开,然后又恢复正常了。因为瘀滞本来就不在左路,是由于中土不得运化导致的少阳降路受碍,然后整个气机都跟着停滞。黄元御先生不经常讲吗,就是引用《内经》的话,“少阳之经循胃口”,少阳不降胃也不降,胃气要不降,半夏泻心汤证,典型少阳方,少阳也跟着上逆。

我们这里边讲的呢,“趺阳脉大而紧,当急下利”,在临床上还有一种病人,吃完饭就去上厕所,最多十几分钟,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去;不吃则不去,稍微一吃点就去,但是必须得吃到量,你不能说吃俩饼干就去,得稍微吃多一点,跟这个有类似之处。我以前遇见一个僧人,他从小,从三、四岁开始,就是一天上三趟厕所,就因为吃三顿饭。这边只要稍微一吃点饭,还不能吃太饱,吃太饱不但拉肚子还得吐。这就是下面所说的,胃阳为胆经所侮,不能容纳水谷,不但当急下利,还得吐。吃少一点吧,可能过一会儿容易想拉肚子,因为中焦脾胃之气郁遏了。这类人平常肝木就旺,肝木旺,脾弱,肝木旺吧,脾肾的阳气又不足,这就变成邪气,就不能升达,不能帮脾输转运化了;这个时候呢,只要稍微一吃多点,脾胃之气一阻遏,这肝气更加郁迫,所以就朝下走。吃的再多点呢,那就上下之路一并,这个时候呢在下边是乙木下陷,往下走,在上边就是甲木上逆。但是由于这个人病长期腹泻,肾气肯定亏,脾肾阳气都亏,时间长了以后肾元之气消耗就快,寿命也短。在临床上我遇见过一个病人,也五十多了,也是每天吃完饭就拉,也平平安安活到五十多了,但是那个脉你一摸,就感觉脉的部位精气都是很亏乏的。

网上有人问,他经常吃完饭肚子就发胀,吃的少也一样。

行者:脾胃要疏泄,还是纯靠木气来疏泄。吃完饭肚子就发胀,吃的少也一样,证明不但是脾虚,情绪也抑郁,从阴化了。

同学:是腹胀还是胃胀?

行者:腹胀胃胀都一个意思,吃完饭就胀,那要是腹胀的话,就不是这个感觉。他这肯定是不吃吧肚子一空就好。腹胀是左路阳气升不上来,鼓胀的一个前奏。所以这个时候呢就是要暖水燥土疏木,所以说呢还得疏肝,不能光考虑到,一看脾胃运化不行,然后砂半理中,然后再加点通气下行的。这个就不行,还得要升达乙木。

脉法十四。“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下,名曰浑也。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胫酸,所为阳中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阴气为栗,足膝厥冷,溺便妄出。表气微虚,里气微急,三焦相溷,内外不通。上焦怫郁,脏气相熏,口烂食龂也。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营卫不通,血凝不流。若卫气前通者,小便赤黄,与热相抟,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脏腑,热气所过,则为痈脓。若阴气前通者,阳气厥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嚏而出之,声嗌咽塞,寒厥相逐,为热所壅,血凝自下,状如豚肝。阴阳俱厥,脾气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脐筑湫痛,命将难全。”

这段比较长。“寸口脉阴阳俱紧”,寸口脉呢,左路阳升,右路阳气要敛降,阴阳俱紧,这一说出来,咱们马上就得搞明白,他说的是左脉还是右脉,还是左右统论。这个直接把阳就批发给左路,阴就算成右路。

“法当清邪重于上焦,浊邪重于下焦”,你看,清邪,浊邪,这一看就知道他讲的是左路,因为我们在临床过程之中,左路属阳,有邪气由外入内,都是这个损,一层一层消乏我们身体的防卫阳气,所以从外入内。右路由阳入阴呢,其实是一个敛降的过程,是一个内在守的一个过程。所以左边呢相对为外,右边呢为内。从受病之因上,饮食内伤得从右脉候,左脉没一点问题。饮食内伤呢,阳明降路受阻了,右关部脉滑而有力,有的浮滑有力,有的沉滑实有力,这是有寒有阳有阴,有差别。

“法当清邪重于上焦”。邪气也分几种,伤及太阳寒水之经的气,一般是中风啊,伤寒啊,根据脏腑有无内因,这时候产生温病啊,夹杂着中土脾胃湿气就是湿邪。如果不考虑五脏内在的因素,那都是伤寒,太阳寒水之经运化无力,然后还有一个中风。第一点,从伤寒来讲,就是由于冬天处于屋子比较暖和,然后乍入比较寒的地方,寒气内侵,汗毛孔就收闭上,汗毛孔猛地一下一闭,这个时候呢,寒邪就侵消温气,寒气把乙木的温气都郁遏住了;本来是呆在温暖的屋子里,乙木之气要开达的,这个时候寒气一闭,乙木温气被闭住,这就产生了表寒,表寒内热,这个时候寒邪才容易进去。你要是平常呢,虽然外边比较冷,穿的衣服少点,这个时候感冒伤寒症状就轻一些,如果这种汗毛孔打开的呢就重一些。这叫伤寒。还有一种,就是夏天汗毛孔都打开,在空调屋里受凉风,受完凉风,毛孔要闭,这时内在的温气又发不出去。所以说冬天的伤寒跟夏天的伤寒,它们两个性质完全不一样。在用药过程之中,一个是内在乙木的温气不足,你可以用附子来调动;你要夏天呢,夏天就只能温温中,中焦有湿气不化,在表呢,有时候还得清散一下,所以在表你要用麻黄力量这么大的,有时候不太适合。因为本身夏气就开达,一用就开过了,内在的暑气也比较盛。

再看这些,“清邪中于上焦”,什么算清邪呢?“浊邪中于下焦”。什么叫清邪?哪位讲一下?

同学:像刚才老师讲的,毛孔打开的时候刚好碰到比较冷的环境,……

行者:先不讲那个,那个是插进来,就是随便讲一下伤寒的这个过程。就是说,首先理解什么叫清,然后再理解什么叫清邪。清邪、浊邪,既然叫邪,那肯定是不正,是不是,本来当升了它反而降,本来当降的它反而升,这个叫邪。咱来先讲清楚。

同学:清邪和浊邪,我这样理解的,清邪是当降不降,居于上叫清;浊邪是当升不升居于下叫浊。

行者:那什么叫清浊呢?你给大家讲一下,感受什么叫清什么叫浊。

同学:清就是轻轻的清爽的,浊就是泥、混沌。清邪从五行来说趋于木火升达的感觉,浊邪就是趋于中土运化和……

行者:过去有说法: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你看这里边清浊呢,清是指由阴出阳,气血布达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浊阴呢,是讲的我们饮食的精微之气,这个浊气呢滋养的是五脏六腑。这个是清浊。我们这里讲的呢,大家首先理解。有些人一看清,是不是有点寒呢,是吧?因为伤寒论里讲清,有时候诸般水液澄澈清冷,是吧,皆属于寒,就跟寒挂在一块了。有时候浊呢,诸气淖浊,马上就郁而化热了,对不对?但是有时候又跟清阳、浊阴挂在一块,是不是,所以搞不清楚这清浊到底是寒是热。有没有问题?还没想到过?这个问题得想。经常看书,有这个问题没有?没有,那讲一下。

同学:精化气,气化神,精化气这个过程,是逐渐由浊变清的一个过程,然后气归精,是归浊的一个过程。精化气,气化神,气化精的部位主要是偏于上,主要体现在上焦;精化气主要体现在中下。这两个如果出现问题,不能到位,那上焦必然体现为清邪作乱,下焦体现为比较浊的邪气。

行者:那你觉着这个清浊,从寒热的角度来看,怎么来阐述它一下?

同学:这个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行者:你适当地阐述一下,不是定位。

同学:这个地方描述的清也是一种外邪,这个清虽然是有形的,但是偏向于浑浊的。

行者:《内经》上有句话,叫作寒气生清,热气生浊,怎么解?

同学:寒气生清,寒气把阳气收敛下来以后,布达水液的这个,必须有一个清透的感觉。然后热气把水气蒸腾起来,就变成浊。

行者:寒气生清,热气生浊,他分别讲的是两种病的过程,不是正常的过程。诸般水液,澄澈清冷,这是讲的一种热邪、寒邪、清邪、浊邪,是这个过程。在我们临床之中,有清阳,还有清邪,这两种完全不一样。要这么讲。清阳你不用问,肯定在左路乙木升当上来的,当升则升,清邪呢?

同学:当升则升的这个过程呢,它出现异常变成邪,是这种感觉,相当于浊而言的。

行者:寒气生清呢?

同学:寒气生清是这样,是说寒气郁遏了你的生发,金水欲收敛而不能收敛,生的那个邪。

行者:金水不能收敛?你看金水不能收敛的人都挺闹腾的,不清。

同学:脾气蒸到到肺,肺把津液布达到四肢。那为什么生了这个清邪不能布达呢?还是因为乙木受到了郁遏,所以说表现为右路不降的清邪。

行者:清阳不升,则生飧泄,下焦阳气不化呢,阳气是干嘛的?运化的,阳气不能运化,就一派清冷。这个时候呢,肾阳之气不得鼓动,整个显示出来一幅就是金水闭藏有余,这叫清,它这个清肯定指的是大象,由于它产生的大象都清冷。举个例子,说,诶,这人太清高了,清高是怎么回事?啊,哪位讲一下?

同学:清高是给人一种感觉,我觉得他气场比较大。

行者:那气场大的人必须金水压得住,是吧?做事都挺事儿的。

同学:清浊最明显的感受,夏三月,秋三月。“夏三月,此谓蕃秀”,“秋三月,此谓容平”。夏三月清气要往外发,一派潮湿的感觉,热的感觉。秋三月,天气已经是一个明晰、清的感觉。


行者:这讲的是一方面。夏三月,清阳于上,人很精神,然后感觉到身轻体健;秋三月呢,脑袋是很清醒,但是呢,身体呢可能没那么感觉轻健,有的阳气不足的人会乏力一些。就是说为什么清高呢,其实清高也是不养人,浊气下降,清冷之象,就是说明要清吧,金水都得要收藏住,是吧?“清邪中于上焦”,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感而我们人体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出现太过不及,然后化生六邪,这个时候呢各有取向,就产生了清浊。水呢,水是藏而后升,水气如果藏了不能升,那就是清邪;如果它既不升也不收,气收不住,那就是浊气,下焦肾水泛滥,肾水一泛滥泛滥哪儿了?泛滥脾胃了,脾胃湿气就重了,所以这时候就肿啊、滞重啊,对吧?如果肾水之气还收藏得比较足,但是呢收敛太过,中焦整个木火脾阳都升不动,那就一派寒象,就是杀有余而生不足,这种人处理事情就是,管理下属罚得多奖得少。这就是这位同学说的,这一秋天就感觉清爽了。(笑)

“清邪中上,名曰洁”,在我们人体呢,清邪,大家可能想的,哎呀,清邪,风寒暑湿燥火,火邪也在上,风邪也在上,是吧?不然,清邪中于上,是代表寒邪遏制了木火升达之机,这时候金水收敛之气足了,上焦的阳气就受遏制;清邪中上,因为它限制木火生长的这个苗头。“浊邪中于下”,浊邪呢,淖浊之气,它伤的整个是元气收敛的这个状况,脾胃元气,内在。在临床上一般就是说,寒邪中于内的话,必有内在脏腑本有寒邪,经络与脏腑的寒邪相互呼应。

“浊邪中于下,阴中于邪,必内栗”,这个也讲的就是说乙木向上不能升达,然后这股气整个郁遏于内,郁遏于内的话,扰动于内,导致了阴不能藏,所以内栗,内在脏腑五脏之气不能安藏,神气不守的现象。

“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你看下面还特加解释了一下。“表气微虚,里气不守”,平常里气就有不守,五脏精气涵藏就不足。不足是什么?证明在表的阳气收敛之气就不足,金水之气收藏就不足。这里面都是相对的,就是说,相对木火旺,有的人相对金水旺。如果金水旺的人,直接就腹泻,不会说再升上去淖浊什么的。一身之气既然要不收,什么导致他不收?不收,收是什么,阴哪,那肯定是阳有余,它收不住就是阳有余;不发呢,是阳不足。既然不收那肯定是素体的体质有木火之气,有多余的木火之气要扰动要散,所以在临床之中有很多病人,温病学派一看,木火之气,一按住,这个病人暂时就平了,对吧?有很多这种情况吧,人家也不管中土陷不陷,不管乙木郁陷,下焦寒不寒,人都不管,直接“当刺期门”。这是治病之法,你能把握到治病先不伤正,先把这个大势扭转过来;这个局势危急,已经处于元气耗损巨大,每天都在耗损,每时每刻都在耗损,你能一下子扭转危局,这也是必要的方法;扭转完了以后,如果这个病很缓慢,本来症状也不是太重,不太危急,那你可以治病必从其本;如果病重危急的话,还是得先伏其所主。

“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邪为什么中于阴呢?阴不足啊,哪儿虚它中哪,是不是?清邪中于上焦,阳不足,那肯定中于上焦。在这里呢,不是说邪气分清分浊,而是这个体质就有感受这个清邪浊邪的差异,然后呢,再从清浊来分外邪。那个时候呢,像刚才说的,寒湿之地,湿气浊重的地方,相对浊邪中于下焦,也会更容易感应更容易走这条路。但是我们这里讲的,仲景这里讲的主要不是这种,主要还是讲的还是,人生于天地之间,风寒这是为主,六气是为主,感受湿气,我们什么感受湿气啊?不是说皮毛感受湿气,首先是脾胃,脾胃感受湿气不得运化,内在才有湿,不能说湿气从毛孔里进去了,这都是瞎说。这主要还是第一个脾胃不得运化,第二个寒邪进去了。你在一个屋子里,哎呀,比较湿,哎呀,挺闷的,挺暖和,那顶多憋得透不过气来,出几身汗,你不会说我感受浊邪了。

“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胫酸,所为阳中雾露之气”。它这底下讲了,阳中雾露之气,雾露之气轻清而升。过去是属于城市比较少,野外比较多,到处都是山村野外,早晨雾露之气比较重一些,容易“所中”,这是讲雾露之气,轻邪中于上,“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我这里讲的跟他讲的还是略有区别。黄元御先生解释的也是,“清邪中上,浊邪中下,以同类相感召,故雾伤于上,湿伤于下”,这是他从发病的邪气讲的,我是从受病之因讲的,我觉得我讲的比他们的涵盖面还要大一些,但是他们那个受病之因也是一个重要渠道。我们现在一般人,清邪浊邪这都不容易中,城市里清浊邪都不明显,长期住地下室,湿气重一点,还容易中浊邪。长期在果园,农村树林,早上雾露之气多一些。现在城市里,哪怕每天雾霾,这个雾霾跟野外那个雾霾完全不一样,野外那是清冷之气,咱们现在顶多呼吸困难一点。

“阴气为栗,足膝厥冷,溺便妄出”。“阴气为栗”,阴气呢,阴者藏精而起亟焉,阳者卫外而为固焉,阴者藏精,阴气要为病的话,就是分为常和病象,一讲阴气怎么样,指阴气病了,不能藏精了。为什么不能藏精了?那肯定是阳气捣的乱呗,就阴阳二气嘛。阴气不足的话,阳陷于阴,阳气乘阴,这就导致所谓的内栗,阴不能安,不能守,叫“阴气为栗”。阴气本来要安和,安藏,宁静安逸。他现在这个气迫散掉了,所以阴气为栗。

同学:栗是战栗的意思?

行者:有这个意思。

同学:战栗的话?

行者:也有不安的意思

同学:如果是战栗的话不是木气不达的意思吗?

行者:那个是木气欲达不达,振动之象。这里面呢,你可以仔细领会各种现象。振栗,或者说战栗,这种种象呢,木气不升,欲升不得升,就会振;然后呢,在内扰动就会躁。这个是腿不安宁。你理解这个大象就行了,不要非得把它定格为振栗发抖,那就太狭隘了,他也可能是“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对吧,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像这样的这种栗。因为我们本来就不是说专门搞文学的,专门搞训诂的,文字方面功底也不是特别深刻,我们只是从观象角度,从最专业,从理论角度去剖析它,这样我们得出来的实义,我们可以用这个实义引导做文字的做进一步的透彻的解释。但是呢,不管他们怎么解释,必然以我们这个为根据,没有这个为根据,那些考古学家,那些搞训诂的都瞎掰,都是无头苍蝇。今天挖个坟得出来点新结论,挖坟掘墓,过两天,又发现有一派什么传承,又找到一个救命稻草。(笑)

“足膝厥冷,溺便妄出”,“足膝厥冷”这个好理解,乙木不得升发了嘛,是不是?不但“足膝厥冷”,上半身也冷;但是上半身冷不冷,看它甲木相火的问题,也有可能上热下寒。足膝,它没说大腿往上吧,他就是乙木升达,下半身它表现出来是一个正虚的概念,所以呢,乙木的阳气只能到达膝盖,甚至膝盖都到不了。有的病人说我就脚冷,小腿冷,膝盖没事,你就知道木火之力还足,虽然上面热,但是下面乙木被闭住了。有人说不行,我膝盖都冷,我大腿都没劲,你就说这就重一些,你就要毫不犹豫地用鹿角胶,巴戟天,温养精血,那就别祛寒了。

温阳也分刚柔,温阳你要破邪的话,你要刚,姜桂附。你要补虚的话,你就要柔,补骨脂、巴戟天、杜仲啊,这都属于左路的,都属于精血滋润的。以前不是讲过吗,右路温阳的都是金石之品,紫石英、阳起石,金石之品,硫磺啊,大封大固,它们跟附子完全是两回事。

“溺便妄出”,手少阳三焦之气陷于下了,“虚则遗溺,实则癃闭”。不管他是怎么回事,“太阳阳明合病,必自下利”。太阳寒水之气,表寒一不化,内在呢少阳之气也升达不出去,往下迫,不下利而呕者,证明下面元气足着呢,加生姜、半夏(《伤寒》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这都是泄实之法,有虚有实。

“表气微虚,里气微急,三焦相溷,内外不通”,你看下面就回应上面讲的。“寸口脉俱紧”,清邪中于上,浊邪中于下,什么意思?木火之力既不得升,内郁,扰动五脏金水之气不得藏,所以你看“表气微虚,里气微急”,急啊,风木扰动,金水不收。“三焦相溷,内外不通”,三焦之气呢,手少阳三焦经由手走头,其气升,它这股少阳相火之力借助的本原是什么,是肾中之元阳,所以说三焦腠理,元真通汇之所。大家不要被这名词迷惑,元真通汇之气,就是本原之气,一口元气。肾气代表什么?肾气代表这一口本原真气的发动之象,它要不发动,一切都是零。“三焦相溷”,左路不能升达,然后呢木气内急,少阳之气不能升,当升不得升,反逆于上。本来是在下者当升,在上者当降,三焦之气在下当升,当升不升。

讲甲木,咱们都知道,甲木是苗芽,那就得生长,为什么说甲木当降呢?你来体会一下。

同学:六经之气,以厥阴乙木为例。少阳甲木的话它跟少阳相火是从化的,它从少阳相火的,少阳相火生成甲木相火,是因为升极而降的。

行者:要是升极而降,直接讲甲木升极而降就行了,是吧?对待小苗芽,咱们降甲木用的方法不说是虎狼药吧,都是打压政策,小树苗能打压吗?

同学:阳气在下当升,升已而降……

行者:咱先就单独就讲足少阳为什么要降,统领着整个少阳经气是以降为主。为什么它要降?

同学:在上不降,阳气开达的时候不降。

行者:为什么呢?你感觉啊,现在给你个甲木,你养个小树苗,养一小孩,我每天都要降它,是吧?咱养一小孩,每天得要给他立规矩,收敛他,收拾他,对吧?

同学:这个苗芽虽然说甲木一个状态,处于苗芽状态……

行者:不是,你把甲木乙木打成两截了,只有一个木。脑子里就不能把木气打成两截。不光木气不能打成两截,五行之气都得混合成一个。这是顺便给大家讨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意义吗?

同学:一直没想得很清楚。

同学:甲木降只是在阳气降的过程中,它的范围、程度和状态,实际上和阳明降是一体的。

行者:再想想。你想想,甲木就是代表木气生生不已之气,非常微弱的生气。咱们学过温胆汤,微温而升。既然要培养生气,那得需要多么温柔啊,是不是?然后是要化郁啊,是吧?我以前老想不通,我说,这对甲木直接要降,这甲木还没升呢就把它压下去?

同学:甲木虽然微弱,但是那个势很强,一旦郁遏了之后就化现,化现阳热之气。

行者:是势强啊,你把小树苗稍微动一下,稍微摧折一下,它就夭折了。给大家讲一下,主要理解一下甲木为什么要降?甲木为什么降呢,是因为甲木太上了。知道我的意思吗?种子要发芽,种子必须种到土里才能发芽,甲木在上面,你怎么发芽?知道我的意思吗?

同学:让它形成一个平衡。.

行者:对,也是这个意思。我们自身是一体的,一个东西要升,你必须让它处于下位才能升。小孩一定要处在家里地位最低的,生生不已才能长长长。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各方面都得需要别人帮,他就慢慢长起来了。你要让他觉得什么都得听他的,他长不好。对不对?所以这就是甲木当降,你必须把它压制到底下,才能升。肾水呢,肾水更要压制,肾水要藏到看不见为止,藏到看不见,元阳就发动了。土气安和,就一点点分别意识都没有,表现不出来,那土气就安和了,那就智慧无穷,对不对,那才能分别一切呢。每天想得很多,一遇事以后,自己脑子里很多都还停不下来,你还能分别吗,能想好事情吗?就这一收一发。你想让他降呢,你先给他抬起来。因为我们人身一气是一个整体,在这一个整体开合升降之中,像老子说的,这就是大道啊,“欲先取之,必先与之”,对不对?

这里有一个朋友讲,哎呀,那讲的是树根,树根就是往下长的。(众笑)我们人啊,就没有什么树根树梢的,就是一口气。在道家上讲,我们人是什么,我们人是无根树,没有根的树,整个扎根在虚空之中的,停留在虚空之中,无根树。这个问题呢,也是我今天主要给大家讲的,大家回去以后在临床之中多体会体会这种升降,然后把它用在六经气化之中,然后再拓展一下,刚柔开合,你把它都类比全了,这就圆融了。那个时候,你越类比得多,你越能体会到一元盈缩变化的感受,一体的感受。这不是后人讲的,哎呀,这老子就是使小阴谋诡计的,“欲先取之,必先与之”,叫别人麻痹大意。(众笑)很多书上都这样讲的,这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老子那是一体大用,本身就是把别人当自己人。

“三焦相溷”是什么?三焦之气,“上焦如雾,下焦如渎,中焦如沤”,这是一幅蒸腾之象。三焦之气呢,三焦随太阳膀胱经,入络下焦,这个时候呢,虚则遗溺,实则癃闭,三焦之气形成水道之气,形成水道,这里讲的三焦相溷就是水道不行。本来三焦之气各有各的清浊部位,各有各的分界线,就是说各个部位的气都有不同的状态,现在状态不一了,状态混淆了,所以叫“三焦相溷,内外不通”,肯定内外不通,左不升,右不降,左不升不能出,右不降就不能入,上不得入,下不得通。

“上焦怫郁,藏气相熏,口烂食龂。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营卫不通,血凝不流。若卫气前通者,小便赤黄,与热相抟,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藏府,热气所过,则为痈脓。”

先讲第一种。这段话对于我们治疗危重病人日后的好转非常有借鉴意义。“若卫气前通”,卫气前通什么意思,代表着什么?卫气前通,卫气出于下焦,营卫之气化生于中焦,之所以讲卫气出于下焦是因为受到了元阳之气的鼓动,腠理通于三焦元真。这个时候呢,讲的其实是元阳之气尚有恢复,元气先复,阳气先出。就说我们在治病过程之中,就是说处于一片阴阳之气亏败的这个过程之中,有时候呢,在这种复杂的变化过程中,又受到天时的影响,我们如果对《易经》这些都不是太精于这些变化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征象。阳气先通必化热,因为阳气比较足,阳气有鼓动之势,欲鼓动不得鼓动,你看小便赤黄,这个是由阴出阳的架势出来了。“与热相抟,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藏府,热气所过,则为痈脓。”这个好现象,这个一下就发出来了,这时我们怎么治呢?阳气先通者,怎么用药,大法是什么?

同学:继续温阳啊。

行者:对,继续温阳,肯定得继续温阳,但是呢这时候温阳呢,怎么温?你看别人一看,小便赤黄,里热也,这要像过去一看,八正散,这一下全成邪气了。“则为痈脓”,这个时候卫气前通,是元阳来复,元阳来复呢,木气要升达,证明呢木气尚有升达之势,已经足了,要升达了,能不能成为痈脓呢?这个“卫气前通”是一个法,“则为痈脓”它是个果,有时候还发不出来呢,就是底下变黄,人躁,躁而不安,这个时候就要开始用药了。如果是发一个痈脓,那还好办,都已经到达表了,就像仲景所说的,就是温阳,如果下焦元阳不足的,那就附子,中焦脾虚乏力的,那就是理中,如果都发为痈脓了,那就大量黄芪,芪、附,这就叫“观其脉证,知犯何逆”,这一股升阳之力长在哪儿被堵住了,是在表堵住了,还是在表里之间木气那儿,还是下焦欲升不升的时候。

同学:这是热厥吗?

行者:不是属于热厥,是元阳要恢复啊。厥则为逆,逆是什么?阳气不出,阴气不敛,则分两种厥逆。像他讲的这种阳气前通,木气的开达之势已经出来了,但这时候苗芽还比较微弱,你该培土培土,该稍佐以温化就温化,或者元气太微弱,就调饮食,类似于保元为主就行了。中焦安和,保元汤,你看他吃的药,那是第三煎,第四煎。

“若阴气前通者,阳气厥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嚏而出之,声嗢咽塞,寒厥相逐,为热所壅,血凝自下,状如豚肝,阴阳俱厥,脾气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脐筑湫痛,命将难全。”

“阳气前通”呢,他讲的是木火升达,木火升达这路他有苗头了,这就证明这一元真气,这一条小龙呢,他想抬头了,抬头伸爪,要想舒展,这个时候你就让他舒展舒展,然后在他舒展的过程中,别叫他郁遏得太足,郁遏太足他化火。他要化脓了你就帮他一把劲,不要叫他化脓始终成为那个什么做脓做不完,然后又发不出去,要赶快把脓做出来,这样对正气损耗就少,叫他这股壮火就不要食气。

“阴气前通”呢,也是讲的阴气来复。对于我们人身体,外面是六经之气,内而是脏腑之气,脏腑之气算内,算后,外在经络之气血,营卫之气,算在外,在前。外面慢慢匮竭了,左不升右不降堵上了,然后内在脏腑气血是他内在的一个动力,还有十二经络气血这都是内在的。“若阴气前通”,是他阴气开始要收敛了,气息有点要归元的意思。跟那儿很烦躁,以前呢很烦躁,慢慢开始想蜷缩,想安静了。“阴气前通者,阳气微厥”,这就很顺理成章了吧,阴无所使,“阳在外,阴之使也”,卫气前通呢,这叫阳气敷布,阴气前通呢,内在五脏不足,阳气要回收。所以很多病人吃完阳气收敛的药就感觉到不想吃饭了,累了,什么也没精神了,阴无所使。

“客气内入,嚏而出之”,这段话讲的。在由我们临床之中,有的病需要嚏而出之,打喷嚏的,打喷嚏的是什么病?

同学:肺胃不能敛降,再一受寒,肺金就更不能潜降,然后打喷嚏。这里面感觉还不像。

行者:咱们看文章读书呢,是以我为主,以一心来应照他,以我为主,读自己这一元真气呢,不是读《伤寒论》。你要读《伤寒论》,那就是经外求法,张仲景也很郁闷。我们是理会我这一元真气的运行,至于你怎么“客气内入,嚏而出之”,既然“阴气内通,阳气微厥”,这已经出现了另外一种向愈之势了,我们该怎么办?

同学:这是阴乘阳吗?上焦阳气不足,然后阴气上犯?

行者:“阴气前通”,既然讲通,他就是顺像,阴气通必然是阴气要收敛,要降逆,要安藏。至于说“客邪内入,嚏而出之”呢,这是上焦肺气不得开降,就是说阴气已经敛藏了,但是上焦肺气由于无阳,浊气宣散不了。喷嚏是什么?肺气一个开达布散的状态,也是属于中上二焦肺气带领着水道内归的一个状态。像我们在临床之中,过敏性鼻炎,打喷嚏,为什么?就是因为木气把金气逼住,肺气开展不了,阳气郁遏,然后一振奋,啪,打一喷嚏,然后开了,开了然后再继续郁住,然后打完喷嚏带的全都是鼻涕,甚至眼泪啊,这都是上焦的水液不能固护的现象,肺气不收的现象,“嚏而出之”。

底下你看,底下这种种症状,“寒厥相逐,为热所壅,血凝自下,状如豚肝”,他这里面这症状呢,从前面“阴气前通”往后两句再往后,讲的是一个五脏厥气上逆,五脏不能收,阴气逆于上,逆于外;然后“血凝自下,状如豚肝”,五脏之气不能升,逆于上,然后呢迫于下,血凝于下。

“阴阳俱厥,脾气孤微,五液注下,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阴阳俱厥”,开始“脾气孤微”,上下不得枢转,这叫关格。“脾气孤微”,不能灌溉于四旁,这四旁呢,五行就分治了,上不得下,下不能上济。“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脐筑湫痛,命将难全”。你看这个,“五液注下”,“脾气孤微,五液注下”,五液是什么?就是五脏所主的一身之精液,就控制不住了,眼泪啊,鼻涕啊,大小便啊这些个。“下焦不阖,清便下重”,既然下重呢,这属于什么,阳气不升,郁迫在下。“令便数难”,这个便数难也一样,陷于下了。“脐筑湫痛”,这也一样。

总体上呢,大家来看这段文章的解释。从前面“寸口脉阴阳俱紧”,到后面“阳气前通”,阳气前通按他解释的这是一个顺证;阴气前通呢,他讲的是一个逆证。但是在临床之中呢,作为单纯是损症的病人吧,左路三阳不得升,这个时候病只有一路解法,就是阳气要前通,但作为阳不能升,然后呢阴气内急。至于说“三焦相溷”这一系列外感内伤症状都有的话,就存在着两种解法,一种是阳气先动,一种是阴气先敛。有人是阳气先动,是因为本身就虚寒,本身是以虚寒为主,是以阳不足为主的,阳气先动。另外一路病人呢,本来就是燥烦,内在五脏之精不足,然后就是外感烦躁难安,这时候出现的脉静身凉,这是他的主要向愈症状,这个时候就要阴气先动。从这样看来,他讲的前面是左路又能升达了,后面是讲的左路升达不了就全逆了,阴气彻底不藏,是这两种论述方法。

现在能看懂了吧?

亚男:还是“若阴气前通者”这个地方不明白。如果左路完全不能升达,客气内入,嚏而出之,这个嚏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说,整个右路浊阴上犯产生的这个嚏喷。

行者:是。

同学:这个嚏喷好像不是说金气被木气所克,那他那个?

行者:是金气被木气所克,所以嚏喷都是一样。

同学:那嚏喷还声微咽塞,还声也不大。

行者:这个有虚有实,这个是浊阴上犯,内在浊阴上犯导致的。

同学:是不是还有热啊,这个“为热所壅”,浊阴上犯是上犯的这个?

行者:对,内在的乙木之气彻底地闭遏住了,然后是内扰于阴,这个时候产生的病就是说阴气要乘阳这些个症状,阴气要乘阳,最后关格。当然你看他这里讲的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他就是讲的一个清阳在下,清阳陷于下的那个症状。我每次讲课条文我都不看的,我都是按着自己的想法来理解这个,来理解这个疾病的出入。“若阴气前通者”,经络中阳气不得出,这个时候不是阴生,而是阴气上逆。若阴气前通,指的是阴气上逆。这个时候阳气不足阴气上逆,指的是这个。

同学:那这个客气内入,实际上就是这个阴气上逆,嚏而出之。

行者:嗯,下焦阴气上乘。

同学:那它是属于人体的一股气呢,客气是属于外来的气?

行者:客气指的它不是上焦的气,上焦气当归于下,不该它入主。

同学:这样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卫气前通,第二种情况是阴气前通,第三种情况是阴阳俱厥。第一种卫气前通是顺向,是阳气来复;第二种情况是阳气来复不了,出现了阴气逆上的一种逆象;第三种直接是阴阳俱厥的情况。

行者:讲的就是三种,前两种情况都是讲的阳气尚有余的情况,阳气呢一个是顺升,一个是逆升。至于第三种呢,就是外在六经之气,六经的阴阳之气欲厥,五脏之气不能守。

同学:第一种它是阳气复了,但是右路还是上逆,因为他阴气没复,所以有这个热气所过,则为痈脓,属于热过了。

行者:我们一身之气全是阴气,这个相对于我们的一元真气来说,这是浊阴之气。我们一身真元之气呢,它就是内而脏腑,是精血,外而化生成气血,就这样,内在精气,外而气血。所以呢,外在化为痈脓是什么?只能表示阳气足了,阳气足,在欲通不通的状况下,化热了。阳气不通了一郁遏,郁遏久了就化热,这叫游于经络,出入脏腑,热气所过,不是说热气所过,而是热气所止,停留淤滞的地方,这就化为痈脓。痈嘛,气血壅滞。他这个是非常好的现象,这么重的病,出现这个必然是天气呀各方面条件都比较顺,然后呢,出现这种佳兆。

第二种呢,可能就属于阴气前通。阴气前通呢,讲的其实是阴气逆乱了,脏腑之气欲通,然后左路被压制了,心情啊,可能是情绪上的郁结呀,再加天气等各种原因,导致这种阳气不能从左路升了,反而逆下、扰动。本来就生着病,还有忧虑,适当还要劳作,这导致阳气郁陷于下,然后阴气不得守。所以古人讲阴气前通,你要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意思。

至于底下呢,阴阳都俱厥了,还要清便下重,令便数难,这阳气在下,还郁滞不行。这个时候呢,阴阳气俱不足的话,就会显示出脱证,你看这已经五液俱下,下焦不阖了。这个是啥,这个是元气脱了,元气固摄不住了;而清便下重呢,它代表的就是元气还没脱,阳气下陷了。一个是陷,一个是脱,这两种程度还不一样。五液下注,下焦不阖,整个一虚散,那种病不会出现大便数难的,直接守不住了。黄元御不是讲吗,这个大便数难就是一种争劲,金水欲收,木火欲发,大便数难,想大便。

同学:大便数不会大便难吧?

行者:就是大便难啊!

同学:老想去。

行者:老想去,拉痢疾,金水收啊。拉痢疾,一天二十多次,每次去都拉不出来。

同学:我同事也有这种,都想去,去了又没有。

行者:有,这个主要是表现的木气陷于下的一个现象。木气陷于下,只要肾气还有的话,肾气就得收它,不能老让它在下面作乱,逆乱。这跟桂枝汤的中风出汗是一个感受,只不过这个是盗泄于下,那个是盗泄于上。

脉法十五。“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唇口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来,其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到八日以上,反大发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腹内痛者,必欲利也。”

“脉阴阳俱紧,口中气出”,这个又讲到阴阳俱紧了。刚才那个讲的是寸口脉紧,一看,其实后面后续的解释还比较符合我刚开始那个,就是说上一条的寸口脉讲的其实是以左手为主,左手寸关俱紧。至于说右边脉弦逆呢,这个不是它主要论述的,它主要论述的是阳气下陷,下陷以后则有阳升,阳气升达了则存,最后呢,阳微,阳气微弱了,陷于下了,则亡。咱再看,这个“脉阴阳俱紧”讲的是什么。“脉阴阳俱紧,口中气出”,口中气出呢,肯定讲的是有口气了,不管是热啊,还是什么,感觉有气,上潮。什么气呢?浊气。

同学:是打嗝吗?

行者:不是打嗝。在临床上,有些人哈气,老是热啊热啊,这一口热气老在这,舌苔稍微腻点,老感觉有热气。

“唇口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这脉阴阳俱紧,马上就出来了,左右脉俱紧,左不升,右不降,这全出来了。这不是右不降,左不升右上逆,逆上之象,左右俱紧。

“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治也”,这个勿妄治主要针对什么治法?

同学:上有热,下有寒,勿妄治,就是别光顾着清热,别光顾着敛降右路。实际上这个主症看起来还是左路不升引起的,所以还是应该治左路为主。

行者:这个病症典型的是,勿妄治也,意思就是说,你的用药千万不要有明显的方向性,你不能升也不能降,不能开,也不能阖,这叫“妄治”。你要是左路开达,人家说,汗之则愈,理中四逆,不论上下,给你个方向,这没有给,“勿妄治也”。

“到七日以来,其为微发热手足温”,这是什么?这是太阴,太阴之气,土中一阳要升动了,复卦,上为坤,下为震。“口中气出”,我七八年前临床之中,口中气出,唇口干燥,我一看就头大,你温了绝对不管用,就是舌苔水滑,口中气出,然后呢唇口干燥,你问病人,我口热,想吃凉的,但他只是想吃,凉的绝对连嘴都不挨,到嘴里还是得吃热的,但他哪天忍不住,一吃完凉的,马上就不行。这一点就是说,上焦心肺的阳气,阴气呢已经薄弱了,收敛不住,这个时候呢,你要给他姜桂附,马上阴气也受迫,这上面阴气你敛不住,阳气根本你根本升不动。你要想把这阳气升动,你非得把这阴气全都给敛到下面去。因为你要升得起,还得把这股气给升上去。

“唇口干燥”,口干是什么,上焦肺金肯定不降啊,有的病人还鼻子干燥,流鼻血,但那种流鼻血它不是说流很多,他老是鼻子干,老抠,抠完流一点。

“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这个还是客气又入上了,上焦无阳,是吧?就像老年人啊,没事流点鼻涕,或者是身体特别弱的人,只要天气一凉,就流点鼻涕,这是阳气有点不足,上焦肺中之气敛不住,能敛住的话,水道哗啦就下来了。你别看有些人阳气很弱,他不流鼻涕,金水能敛住。有些人看着挺精神,活力也挺好的,不停地过敏性鼻炎,喷嚏,这个是一个木火的问题,浊阴不得潜降,是阴不足。这个“脉阴阳俱紧”,由于受到客邪逆犯,这阴阳属于交争的状态,是俱受克制,这个时候你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别用桂枝了,以甘药合之,这是治疗内伤之法。但这是急症,急症还需要先其所因,看看他脉阴阳俱紧,到底是受邪,邪气在哪,如果没有邪气,则缓治,就像这样,勿妄治也。对吧?首先得去邪实,然后再调整。在治疗过程之中,药味呢最好要弱一些,平和一些,以斡旋中土为主,上有清,下有温,都得用,而且呢,上清下温,中土必须有权,这个方子药才能有力;还得根据病人元气的多少,病人元气很微弱了,你就用一点点药就行了,病人元气看来还尚支,还可以,那再用常药。

到八日以上犯大热,“大发热者”,七日阳气来复,没有复,到第八日了,这就是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时候了,这个时候阴邪上逆,三阳不敛,大发热,此为阳气脱。既然阳气要脱,那用法肯定还是四逆加参,参附啊,或者是直接四逆,根据他具体情况。

“设使恶寒者,必欲呕,腹内痛者,必欲利也”。这就是古人的辩证,其实这个辩证呢,不代表有恶寒他必欲呕,代表他可能性大些。有恶寒的呢,左路乙木被温气郁遏,温气郁遏了就容易产生少阳上逆。“腹内痛”,腹内痛的人会不会恶寒?

同学:会。

行者:不一定。恶寒是什么?

同学:肝脾不升吧?

行者:恶寒必须有太阳之气不开,必须有气顶在那儿,你要过在那儿他不恶寒了。整个表气微弱,他是畏寒,他陷在底下了,全身特别冷,他靠个火炉子,多盖几层被,他不恶寒。恶寒是什么?恶寒其实是个好现象,你恶寒,一身之气把那气顶在最表那儿,顶着呢,太阳气欲开不得开,是不是?你别往里头逆,别往下陷。

“腹内痛者,必欲利”,这就是接着上面,恶寒的不寒了,或者肚子疼了,就跟有的小孩生病一样,一受凉了,肚子特别疼,你就知道阳气太弱了,是吧,一受凉就腹痛,这是中阳不足。

脉法十六。“脉阴阳俱紧者,至于吐利,其脉犹不解,紧去人安,此为欲解。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为欲解。”

又来了。你看,接上一条。第一条呢,是以左脉阴阳俱紧,上下俱紧为主,上一条呢,是以左右俱紧为主。这个呢,再看这个。“脉阴阳俱紧者,至于吐利,其脉犹不解”,大家知道,脉阴阳俱紧者,要吐利的话,肯定乙木不得舒达,那脉肯定紧,那不用问,是吧,这个也是讲的左右俱紧。“其脉犹不解”,这里讲,“其脉犹不解”,那还得吐,为什么得吐,这股阴气,这股发散的这股气,就是上乘的阴气,能量还没有消散掉。

“紧去人安”,就跟临床中看病人一样,一小孩发烧,哎呀,烧两天了,今天好点了,不烧了,用点退烧药,你一搭,这尺脉还紧着呢,这还得烧,是不是?这紧脉还有吗,就得往太阳继续开达,顶着它,就得由阴出阳。也有可能不烧的,你上去一剂麻黄附子细辛汤,或者用点麻黄理中,一下给强行打开了,彻上彻下,力量一下给打开,那个不会烧了。一般这种都是用桂枝理中,就是说再叫他微微再烧一下,再开达出来,由里出表。

“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水停故也”。“若脉迟”,迟呢,迟则在脏,五脏的脏精之气不能外济,外在经络之气就不足,就不足以鼓动,所以虽然有紧,但他这个力量不足,还不足以发作。“不欲食”,肝木肯定无力,脾阳不得升动。“不欲食,此为晚发,水停故也”,你看这里水停讲的什么。咱们不必要非得去附会他这个,只是按着他这个角度想一想他这么写,然后按着这个病理去阐述一下、水停,水停有几种症,水从哪来?

同学:是因为肾中的阳气没有升发,或者升发不够。

行者:能叫水停的,肯定是指的水道,三焦水道,右路的,不是左路的。左路的腿肿,那是肾阳无力运化,那个是下焦的那个。他这个水停呢,一般指讲的我们内在一身呢,左路精血上奉,右路呢,右路牵扯到有个脾阳运化,然后布散于周身,肺再通调水道,一身的水道下行,这个是水液运行最基本的。三焦之气一旦上行的话,就会导致这个水停,典型的水停之症。水停一般会导致呕吐,少阳、阳明是一路的,少阳一上来就逼住阳明,就胃气不降了,眩晕。“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六七日,阳气由于不足,郁了六七天了,郁了六七天以后,左路阳气不得升,右路水道潜降也就无力,不顺畅了。“水停故也,此为未解,食自可者,为欲解”。食自可者是什么?乙木又升达了,水道、水饮之气自解了。

再仔细回温这一条。“脉阴阳俱紧者,至于吐利”,肯定木气急导致的。“其脉犹不解,紧去人安,从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为欲解。”现在看来,这条主要指的什么?脉阴阳俱紧,以右脉为主,左脉可能是一种浮越抟结,但是弦象不是最主要的,所以以后底下引出来了“若脉迟”,迟呢,是讲究阳气迟滞,在这里面呢,讲左脉不可能迟而紧的,讲的不是这个。

同学:不是紧去脉迟吗?

行者:紧去人安,都已经为欲解了。

同学:一种是紧去人安,另一种是紧去不安,若脉迟。

行者:不是,紧去不安已经吐利了,那就已经发了。你看这里,“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证明一开始它在这蓄劲呢。一开始如果吐利的话,他若脉迟,吐利还脉迟,你想这什么情况,这有可能考虑病人有虚脱之象。

同学:那应该是很急的。

行者:脉迟的话,那应该是内在气血迟滞。迟滞一般是迟则为寒。

同学:也有可能是吐完之后汗解,然后紧就去了,只剩脉迟。

行者:这个里面可能就隐含着仲景讲的,单弦为饮的这个观念。右路有停水,是甲木之气上逆,水道不行。

大家有什么问题问一下,今天主要讲了脉阴阳俱紧这三个条文。

同学:刚才讲的脉法,没有说脉迟,我还是觉得是紧去脉迟的意思,因为他说脉阴阳俱紧,至于吐利,也就是紧怎么生成的呢,他是右路欲降不能降,这个情况比较紧急,形成的脉紧。紧去人安,这里是……

行者:右路欲降不得降,会利吗?右路欲降不会降,不会弦,会滑,会实。什么叫紧呢?那是木气急迫。

同学:但是咱这个第二课的时候,讲了一个脉法七,就是趺阳脉紧而浮,这里讲的紧就是欲降不能降,上逆了。

行者:是啊。欲降不能降是左路来的,浮滑有力,沉滑有力,沉滞,就是说他可以浮中带弦,实中带弦,但是以实为主。光是以弦紧为主的话,那是一种木气欲发之象。

“脉阴阳俱紧者,至于吐利”,是吧,太阴病也可以吐利,太阴病吐利,脉是什么?如果是太阴病的话,分从阳化和从阴化。从阳化,浮而无力,从阴化,沉而无力,本部脉象如果现的话,必然是缓而无力,缓是湿土之象,太阴湿土就盘那,是缓不是急,是吧?他并不是土湿土多,而是土不足,所以脉急,所以在这里呢,胃气不是欲降不得降,胃气欲降不得降的话,他胃气就会有余一些,因为他是停滞在此。在临床上有很多人,就是说心情内向,以前受过一些抑郁什么的,一感冒就必须吐,吐个不休,直到吐到什么都没有了,我估计那时候可能也就是紧去人安了,然后哪次如果不吐痛快,就是他有时候可能吐的不痛快,吐几口,老想吐,吐到最后感觉一下子,这个势头比较通畅,这样才行。就跟感冒衄解一样,衄解鼻血不少,第一不少,第二来势凶猛,一下子喷出来,一下子出来,不会是登登登流了一些,还流了不止,那就不叫衄解。本来就阳气郁迫在这,稍微找到点出口,就啪一下子泄掉了,有余之气出来了,时间不会长,就一下。

“其脉犹不解”,这股郁迫的气没发出来呢,所以呢,这个阴阳俱紧呢,这个气呢,还是从外感中来的。很多人呢,太阳病,本病,经腑,然后各种坏症,现在这些病呢都不属于太阳经病的范畴,光是太阳经病的话可以自解的。还有什么问题?

同学:有很多病人,他们都出现早上起来口特别苦。

行者:你是学医的吗?几年级?

同学:研一

行者:早上起来啊,这个问题就是思考,早上起来是木气最旺的时候,木气最旺的时候,你想想,乙木升不动,证明你平常呢水寒土湿木郁,一看脸色,但是呢,心劲还比较急一些,早晨起来时候,木气升达不畅,这时候就把肺气受制约了,上乘,这时候口干口苦,口干是肺气盛,肺气一下降不下来了;肺为燥气嘛,他要降就润了,他不降就燥;所以早上起来你觉得口干,甚至口渴,是吧,很渴,胃里不需要水,但是嘴里需要。口苦是木火之象。自己都要回去好好思索一下,我这给你简单一讲,这是最简单的基本症状,光是早上出现的话,证明你体质弱一些,需要吃柴胡桂枝干姜汤还得加党参加附子,是吧,还有培土生金,把肺气要敛降敛降。

晚上有人问:晚上打坐容易头重脚轻,烦躁,腿发软。

行者:你感受一下,这是什么症状?

同学:打坐是金水收敛的状态,头重脚轻而且还腿软,就证明这个人,头重是什么,而且还心烦,心烦是胆位不降出现的,他金水收敛,就容易胆胃不降,这就说明平时这个人金水收敛的力量就不足。腿软,不是单纯没有力气,还软,就证明打坐以后木气欲升升不起来,而且下迫……

行者:词太多,让你说说感觉,你说了这么多大道理

同学:这个人需要伸一个懒腰。

同学:高血压的表现。

行者:这叫打坐太紧张了,打个坐嘛,就是平常很高兴,很放松,是不是,感觉你打坐很憋屈,数息,不想打,我已经打过这个,然后呢打坐,在那憋了很长时间,肝木都抑制住,然后瘀滞住了。打坐应该还是放松舒展,最好打坐前多活动活动。然后数息呢,数息的时候尽量要轻柔,不要把意念注重在头上。可能是把意念注重在头上,然后肝气不畅,所以呢气机就往上走,然后这时候就头重脚轻了。所以呢,打坐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就是说自己要体会到怎么用功,把老师讲的这些方法全都化成自己的东西,然后用心去体会,然后在打坐之中,你自己就像玩游戏那样,你自己得要找到窍门啊,找到自己的,另辟蹊径,自己的方法,自己的感受去利用。有些人一开始打坐容易这样,注意力还要集中,都在脑子这儿,一般做完头重脚轻。但是做完要烦躁呢,烦躁可能还是感觉自己老入不了门,还是不理想,怎么怎么着,打坐状况不太好。还是希望,起码说,哎呀,我来静坐一下,还是放松一下,我要在我擅长的角度去领会一下,很好的一个东西嘛。像这个同学一样,哎呀,我要吃好东西了,你要以这种心态,这种情况下你会把全身的注意力全都投入进去,神凝气敛,这样能进入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